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7讲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2018高考全国卷)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题干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
2、,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B项错误;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决策,C项错误。答案:D2命题点:甲午战争的背景;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作用(2016高考全国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
3、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C(二)待考视角3命题点:鸦片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对英“晓
4、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的体现,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争,乡绅没有主动指挥,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4命题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清政府的天朝上国思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的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
5、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根据题干“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以看出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故B项正确。答案:B5命题点: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解析: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化进程,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近代化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故B项错
6、误;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中国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答案:D6命题点: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有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时认为,“满清贵族及官僚所支持的一个短暂的夏季的狂暴,竟使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它须负极重的赔款;它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中国的地位低到极点。它须负极重的赔款;它须依列强之意,保各国使臣在中国的安全”表明该条约是辛丑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