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075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解析:根据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可得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代表新旧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D项正确。答案:D2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

2、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解析:材料中宁波妇女最初受“西化”的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由于向日本学习,日本风俗传入中国,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受反满的政治革命影响,又流行“兴汉头”,综合信息可知宁波妇女的发式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变化,故选D项;妇女的发式变化无法体现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亦与反专制的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排除A、B两项;新文化运动前,中国主流文化依然是封建儒学思想,因而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不能代表社

3、会主流方向,排除C项。答案:D3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解析: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材料中上海天足会发行的书目中包括了张之洞、袁世凯等朝廷大员的文章,说明当时的废止缠足的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故B项正确;废止缠足在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曾经加以提倡,故C项错误;废止缠足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传统习俗依然根深蒂固,故D项错误。答案:B4据张国刚中国家庭史记载,民国时期燕

4、京大学女生有9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婚姻观念出现新旧的碰撞B农村婚姻观念深受传统的影响C婚姻自主已成为一种时尚D城乡婚姻观念变迁存在不平衡解析:根据材料“燕京大学女生有9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 “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可知,婚姻自主并未成为一种时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5民国三年正月初一,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叛逆逼民遵行新历而民皆置若罔闻,仍行旧历而以今日为元旦,民情不顺逆,亦可概见。这从根本上说明

5、()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专制主义思想充斥社会C政府政策力度影响较小D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解析: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在1914年正月初一记载中表明,当时中华民国政府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以国际通行的公历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农历),但是民众并不愿意遵行,还是采用传统的农历,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故D项正确。答案:D6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 ()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6、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解析:由材料“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可知传统的婚姻习俗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而追求平等,故选C项;报纸产生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已经成为时代风尚”不符合1903年社会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习俗的变化而非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排除D项。答案:C7下图是有关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状况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最能说明 ()A中国铁路事业蓬勃发展B列强攫取中国铁路权益C封建专制阻碍铁路发展D民众自发维护国家路权解析:漫画具有反讽性,表面的繁荣掩盖了列强对路权的攫取、掠夺,故A项错误;根据图示“各国联合龙灯大会”,说明中国近代铁路权益遭到列强的争夺,故B项正

7、确;材料突出了“各国”,非国内专制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各国联合龙灯大会”,强调了列强的争夺,非民众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B8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B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C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D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解析:在近代中国,科技水平更高的汽车并未取代自行车进入人们的生活,故A项错误;自行车广泛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汽车却推广较少,反映了近代工业资本缺乏,说明近代化过程曲折,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政局动荡,故C项错误;接受自行车和汽

8、车说明没有排斥西方近代文明,故D项错误。答案:B9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这表明盛宣怀主张,中国如果要真正发展近代电讯事业,根本在于 ()A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C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求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电讯事业的目的及用途,故排除A项;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与材料“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不符,故B项错误;从“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可知,发展近代电讯业应满足商人的需求,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获取电讯行业利润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101840年前,中文报刊所载

9、“关于宗教之事,居大半”;而19世纪60至90年代的报刊在内容上多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兴办近代工矿企业,编练新式海军等洋务事宜。该变化反映了 ()A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B阅读报刊已成为华人生活习惯C报刊发展在逐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D鸦片战争前华人已有近代报刊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列强侵华方式都以商品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材料提及中文报刊内容的变化而非阅读报刊成为华人生活习惯,故B项错误;报刊内容发生变化是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矛盾加深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华人近代报刊的起源,故D项错误。答案:C1120世纪30年代,“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

10、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A全盘西化B中西合璧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解析:上海和河南各是新旧习俗代表,故选D项;河南较为保守,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二者的结合,排除B项;上海体现不了“官方主导”,排除C项。答案:D12产科男医生作为一部以妇产科为背景的行业电视剧,讲述了一群工作在妇产科的男医生的艰辛与不易,他们不仅要面对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质疑,还要承担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这说明 ()A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B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C虽已开放,保守思想仍存D中国人普遍信

11、赖中医解析:根据材料“他们不仅要面对病人的不信任和家属的质疑,还要承担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明显可知C项正确;A项说法言过其实,故排除;B、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一个工业秩序下,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传统社会都是无法立足的。基于技术化、机械化的需要一种“身份取向性”必然要转向“契约取向性”。所以,(近代)中国家庭制度已日渐变质大多数的老百姓已参与到“庞大的沟通网”中,人们对政治的传统的冷漠态度已渐减少,而不知不觉间被“政治化”了。每一个分子都自觉到是国家的一员,而形成“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国家”的意识出现了,“民族主义”成为一庞大的政治

12、动力。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材料二在想象之中,人们广泛地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传统的家庭目标将让位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以及把大型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等观念。不过,中国人发展了与此颇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1949年以前,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现代化的一个障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差不多30年之后,已经形成了领导避免使用行政高压来改变家庭结构,以便和群众相安共处的局面准许家庭从事有益的私有生产并使之与集体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家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传统组织原则。摘编自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的回顾和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家庭

13、观念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改造“传统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经济措施。1979年后中国对“家庭结构”的改造理念有何转变?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国家的认同感”“国家的意识出现”“民族主义成为一庞大的政治动力”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在一个工业秩序下,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传统社会都是无法立足的”“民族主义成为一庞大的政治动力”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传统的家庭目标将让位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以及把大型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等观念”结合所学进行归纳;

14、第二小问转变,根据材料二“准许家庭从事有益的私有生产并使之与集体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结合改革开放的经济相关措施进行归纳。答案:(1)变化:家族认同感减弱,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原因: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深;政治运动的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学东渐,思想解放不断深入。(2)措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大跃进”运动,建立人民公社。转变: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家庭的自主性与集体利益相结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此图名为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右边为民国时期的服装与建筑风格,左边为清朝的风格,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服装与建筑随着时代而变迁。中学

15、历史教学园地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解读图片,可知反映的是民国时期物质生活变迁,结合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出现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革的史实,提取观点,进行阐述。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观点:西方入侵引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论述: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在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及社会习俗的变迁,西式服装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允许外国人在华居住,导致上海等南方城市出现了带有文艺复兴特色的里弄住宅;西方文明同时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陋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整体特征表现为: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