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氮族元素复习.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016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氮族元素复习.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氮族元素复习 第一节 氮族元素和氮气知识体条 难点分析 1. 氢化物 氢几乎能与除稀有气体外的所有元素结合成二元化合物,这些二元化合物统称为氢化物。 氢化物按价键特征大体可分为三类,即: (1)离子型氢化物,如碱金属和许多碱土金属的氢化物,其中金属为阳离子,氢为离子。它们是无色或白色晶体,属离子晶体。离子型氢化物若在熔融态可以导电,通常作为强还原剂和氢气发生剂。如: (2)共价型氢化物。如非金属或半金属的氢化物分子中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它们在固态时是分子晶体,溶沸点较低,易挥发。通常所说的气态氢化物属共价型氢化物。 (3)过渡性氢化物。主要指过渡元素的氢化物,目前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过渡元素单质吸

2、收氢气,氢以原子态进入金属晶体之间而形成的。 各类氢化物形成的主要元素见下表。 说明:在各类氢化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中间还存在一些过渡性质的氢化物。至于铍、镁等元素的原子属于缺电子原子,它们的氢化物是通过氢桥而形成的聚合分子,被称为聚合型氢化物。如:等。 2. 有关混合气体的计算 在高中化学中,混合气体的计算,由于反应中生成硝酸、气体体积缩小、溶液的液面上升等现象多,许多学生在解决这类题型时,感到束手无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类题目中有时含有循环计算的问题。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大体有下列四种形式:一. 只有溶于水或它与另一既不溶于水,又不与之反应的气体混合溶于水,发生的反应为: 1. 若

3、只有溶于水,则最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体积的1/3;也可用体积差值法来求解。 2. 若为上述混合气体,可用体积差值法求出参加反应的体积;也可设杂质气体体积为X,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二. 只有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将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进行合并,消除循环项NO,得 这时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1. 若,则两者全部溶于水,无气体剩余; 2. 若,则过量,4:1部分的体积全部溶于水后,由于还能与水反应,故剩余气体的体积为过量体积的1/3。 3. 若过量,4:1部分的体积全部溶于水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就是过量的体积。三. 若为NO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则消去循环项 它也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1.

4、若,则两者全部溶于水,无气体剩余; 2. 若,则NO过量,4:3部分的体积全部溶于水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即为过量的NO体积。 3. 若,则过量,4:3部分的体积全部溶于水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即为过量的的体积。四. 若为三者同时溶于水时:可先将氧气与一氧化氮反应,则据氧气的量的多少,得到的处理结果有三种可能性: 1. 若最后是正好与NO反应,则最后即为溶于水即用第一种形式处理; 2. 若过量,则最后为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用第二种形式处理; 3. 若不足,则最后为的混合气体溶于水,也用第一种形式处理。 有了上述解题思路,我们就可以解决已知体积的溶于水的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倒过来据已知剩余气体的体积求原来

5、气体组成,但在后一种题型中,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最后剩余的无色气体有两种可能性:可能是NO、也可能是,即可得到两组答案,应考虑全面,防止漏解。下面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练习:1. 在一定条件下将盛有15mL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体积的。 2. 在一定条件下,将盛有等体积的二氧化氮和氮气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体积的。 3. 在一定条件下,将盛有15mL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8mL,则原来气体体积中一氧化氮的体积为多少? 4. 在一定条件下,将50mL氧气与160mL二氧化氮的混和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

6、中并盛满水的量筒中,最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5. 在一定条件下,将100mL一氧化氮气体通入一个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量筒中,然后,再通入60mL氧气,则最后的气体体积应为多少? 6. 先后分别将50mL一氧化氮、80mL二氧化氮、60mL氧气通入一个盛满水且倒立于水槽中的大量筒中,求最终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7. 向一个倒置于水槽中的大量筒内通入60mL的的混合气体后,再通入30mL的,最终还剩余无色气体10mL,求原来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1. 5mL;2. 2/3;3. 4.5L;4. 10mL氧气;5. 过量20mLNO;6. 10mLNO;7. (1)【例题分析

7、】 例1.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相互作用可生成含氧酸盐,而硫代酸盐也可由酸性的非金属硫化物与碱性的金属硫化物作用制得。如:(硫代亚砷酸钠)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 反应:; 相似,均具有还原性;相似,均具有氧化性。则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_。(河南省复赛题) 解析:由熟知的氧化物的性质可以类推出硫化物的性质,即由的有关性质可推出的性质,并结合已学知识联想类比解答。 评注:类比是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初学者易犯机械类比的毛病,有的拘泥于类比的原型而不作灵活的变通,有的任意类推而不讲规律的适用范围,结果是“画虎类狗” 例2. 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

8、氢的质量分数为8.82%,已知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试推断: (1)该元素的名称是_,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与同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比较应为(写化学式)_。(浙江省会考题) 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可知该元素气态氢化物应为。由质量分数计算:,解得。所以,该元素质子数,为磷元素。 答:(1)磷;第三周期第VA族。 评注:确定R原子量的另一种方法可以由R与H原子个数比计算。即,已知1,则。要学会多向思维,形成一题多解意识。 例3. 化合物E(含两种元素)与反应,生成化合物G和。化合物G的式量约为81。G分子中硼元素(B原子量为10.

9、8)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0%和7.4%。由此推断: (1)化合物G的化学式为_; (2)反应消耗,可生成,组成化合物E的元素是_和_; (3)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E的化学式为_。(上海市高考题) 解析:(1)由反应方程式:,可推知G中含N元素,G中B、N、H原子个数比为,G的最简式为,设G的化学式为,则,故G的化学式为。 (2)进一步由题意量的关系:,可确定E中必含H元素,因而E由B、H元素组成。 (3)根据题意(2)、(3)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的计量数之比为1:2:4,再由观察法确定的计量数,可以写出配平的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2,y6,故E的化

10、学式为。 评注:在化学反应中,任意反应物、生成物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就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都是简单的整数比。物质的量用于化学计算和计算推理,不仅可以使化学计算过程简化,还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化学计算技能技巧的提高。 例4. 下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mL一氧化氮。若通入11.2mL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的密度( )。(上海市高考题) A. 等于1.369g/L B. 等于2.054g/L C. 在1.369g/L和2.054g/L之间 D. 大于2.054g/L 解析:依据恰好反应生成。若只有生成,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但在

11、标准状况下,存在下列可逆反应:,m一定,但V减小,故密度大于2.054g/L。答案为D。 评注:在涉及到有关量的计算问题,一般要考虑可逆反应的存在对有关量(气体物质的量、体积、密度、式量等)的影响,这是同学们应重视的一个知识点。 例5.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后,气体的体积变为5mL(相同状况),则的体积比不可能为( )。(湖北省竞赛题) A. 1:1 B. 2:1 C. 3:2 D. 1:2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混合气体通过时,体积变化的计算及讨论问题。 由此可得出下列推论: ,反应按(3)式进行后,剩余NO体积不变化,反应后。 根据上述讨论,现已知气体通过后体积为原来的一半,故应满足(1)、(

12、2)两种推论结果,A、B、C均符合,只有D不符,故答案为D。 评注:由本题的解,可得到如下有关混合气与反应体积变化的重要结论: ,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原混合气体积的1/2; ,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原混合气体的1/2。 例6. 将容积为50mL的量筒内充满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倒置量筒在盛满水的水槽里,一段时间后,量筒里剩余气体体积为5mL。则原混合气体中和体积比可能是或。(太原市综合测试题) 解析:的混合气体与水的反应计算关系式可由下列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 (3)、(4)两式就是平时计算经常用到的关系式。 (1)混合气溶于水的计算,根据(3)式可得结论: ,则容器内无剩余气体,水可充满容

13、器。 ,则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NO,体积为过量的体积的1/3。 ,则过量,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可根据具体数据求算) (2)混合气溶于水的计算,根据(4)式可得结论: ,则容器内无剩余气体。 ,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NO。 ,则容器内剩余气体为过量的。 设剩余的5mL为,则参加反应(3)的的总体积为:50545(mL)。 则原混合气里,的体积为:的体积为:503614(mL)。 即的体积比为:36:1418:7。 设剩余的5mL为NO,由(2)式得过量的体积为15mL,则发生反应(3)的的总体积为:501535(mL)。 则原混合气里,的体积为:的体积为:50743(mL)。即的体积比为4

14、3:7。 评注:有的学生根据反应:,(1)式生成的NO和反应生成新的,而新的又与水反应生成NO,如此循环下去,分析出反应进行的量的关系的本质是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由数列知识也可得出有关完全反应的总反应式为:。但考试时,此总反应式应直接拿来运用,平时如能熟记一些规律,特别是某些重要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式,会使解题迅速而准确。 例7. 在标准状况下,将混合后充满容器,倒置于水中,完全溶解,无气体剩余,若产物也不扩散,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范围是( )。(北京市海淀区测试题) 解析:抓住“气体无剩余”这一关键。若混合气中无NO,则发生的反应,5mol混合气转变为;若混合气中无,则发生的反应,7

15、mol混合气转变为4mol,混合气中不可能缺一种,故所得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在之间,选C。 评注:混合物的计算中,因相对含量不定,因而结果无法确定,这时可用讨论法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在这两个极值范围内考虑选项。第二节 氨 铵盐知识体系难点分析 1. 气态氢化物的分子构型 非金属氢化物分子内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固态时属于分子晶体。一般具有低熔点和低沸点。在通常状况下普遍呈气态。常见气态氢化物的分子构型有:IVAVAVIAVIIAHFHBrHI IVA族的,分子为正四面体,碳或硅是中心原子,氢原子在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它们的结构完全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键角为。 VA族,分子呈三角锥形。N或

16、P的原子位于锥形顶端,它们的构型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其中,分子呈折线型,构型不对称,也是极性分子。水分子内HD键角是。 VIIA族的气态氢化物是直线形成的,都是强极性分子。 从IVA至VIIA族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构型由完全对称向不对称发展。分子极性由非极性分子向强极性分子发展,其水溶性由难于溶解向极易溶解发展(极易溶于水还有其他原因)。 2. 铵盐受热分解规律 铵盐一般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其分解产物决于定组成铵盐的酸的性质。一般规律是 (1)对热不稳定的酸的铵盐,生成和酸的分解产物 (2)挥发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产生相应的酸和 (3)不挥发性高沸点酸的铵盐受热生成和酸(或酸式盐) (4)氧化

17、性酸的铵盐热分解产物复杂,温度不同,产物亦不同,在中学阶段一般不作要求。在较低温度下,符合一般规律。例如: 【例题分析】 例1. 某混合气体可能有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变红)或无水硫酸铜(变蓝)时,则可断定该混合气中一定有( )。(杭州市综合测试题) 解析: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而通过溶液有浑浊,则证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气体,因HCl与石灰水作用:,无沉淀产生,且被吸收;通过产生沉淀:,因而有,则一定没有。通过灼热所呈现的现象说明一定存在有。答案为A。 评注: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气体的存在。有的学生思

18、路不灵活,往往钻进死胡同出不来,而且思路单一,常按固定模式去思考,或者顺着题设的“陷阱”去思考,因而造成错解。 例2. 化学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反应是:。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是合成氨的原料,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原料被充分利用的角度考虑,选用(填序号)作原料较好。 A. CO B. 石脑油 C. D. 焦炭 作出这种选择的依据是_。(重庆市联考试题) 解析:根据反应:,若要充分利用原料,显然在原料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或接近于3:1时,上述反应趋于恰好反应,原料得以充分利用。根据题示信息: 故石脑油的利用率最高。答案为B。 评注: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恰好转化为尿素

19、的关系式:,这是判断原料产生的中间物质恰好被利用的依据。另外,要学会利用信息(“与水反应产生”),根据信息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这是作答的重要依据。 例3. 已知反应可得较纯净的铜、氮气和水。现利用氨的还原性来测定氨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同时测定氨氧化的体积分数在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假设水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1)将下图所示装置连接成整套实验装置(填写各接口代号与字母): a接( ),( )接( ),接( ),( )接( ),( )接( ),( )接( )。 (2)整套装置安装完毕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 (3)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先点燃处酒精灯,实验结束时应

20、撤去处酒精灯,且应再熄灭处的酒精灯,其理由是。 (4)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是_;装置E的作用是。(哈尔滨等四市联考题) 解析:此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测定D装置中生成水的质量C确定及E装置吸收未反应质量和产物的体积,确定氨分子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并测定氨氧化的体积分数。因为分解产生,所以应通过碱石灰除去,纯净通过灼热CuO,发生反应:,此时应先通过C吸收,再通过E吸收,浓增重质量即为未反应的质量,参加反应的的质量可由最后测得的的体积确定。实验中生成的质量由硅胶增重确定,根据生成水的质量确定参加反应的中H的质量,参加反应的中N的质量由的体积确定。 答:(1)b;c;f;g;d;e;h;

21、i;j;k;l(d、e位置和f、g位置可调换)。(2)点燃A处酒精灯,微热,若E中有气泡逸出,F中k导管内水面上升,证明气密性良好,若无此现象,证明气密性不好。(3)A;D;冷却至室温;A;防止E中的液体倒吸入C中。(4)吸收分解生成的和水蒸气以得到纯净的;吸收CuO反应后的水蒸气;吸收CuO反应后剩余的。 评注: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A处酒精灯,目的是将装置系统内的空气排尽,不然空气的存在会使用排水法测出的的体积偏大。本题属于实验设计题,所谓实验设计,就是根据实验题目,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装置完成实验。实验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原理:根据实验题目要求,说明实验原理。(2)画出

22、实验装置图。(3)选择适当药品(或应用指定药品)、仪器,并按装置图装好仪器。(4)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5)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例4. 有一瓶白色固体,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热,固体逐渐消失,放出水蒸气和其它两种气体,试管内除管口有少量水珠外,没有任何残留物。取0.350g这种固体跟过量的碱液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这些气体正好能和30.0mL0.100mol/L完全反应;另取0.350g该固体跟足量盐酸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将这些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0.400g白色沉淀。 (1)计算0.350g固体中含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23、的物质的量。 (2)根据实验及计算结果确定白色固体是什么?写出判断的依据。(上海市高考题) 解析:(1)从固体与碱液共热时放出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证明有存在;从固体与酸反应所生成的气体能与石灰水作用产生白色沉淀,证实固体中有。 (2)从固体加热分解后,试管内没有任何残留物,以及生成除水蒸气之外只有两种气体,说明该固体中不含任何固体金属离子和其它酸根离子。所以该固体可能是。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在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固体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6:0.0041.5:1,所以该白色固体是的混合物。 评注:完全吸收的反应为:,故有关系式:。 (2)在第2问确定白色固体存

24、在的依据中运用了“平均值法”的原理。【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组物质不符合酸酐与酸的对应关系的是( ) 2. 浓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其中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 3. 安全火柴在磨擦起火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是( )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B. 氯酸钾和白磷 C. 氯酸钾和红磷 D. 二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锑 4. 可用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的方法是( ) A. 在浓氨水中加固体NaOH、加热 B. 混合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 加热分解氯化铵晶体 D. 加热消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

25、 5. 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作用的是( ) A. 白磷、红磷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C. 氯气、氮气 D.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6. 在下列反应中,氨气(或氨水)作为还原剂参加反应的是( ) 7. 将以3:1体积比通入合成塔中,一定条件下达平衡后混合气含(体积分数),则的体积分数为( ) A. 25% B. 22% C. 33.3% D. 18%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磷酸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五氧化二磷是磷酸和偏磷酸的酸酐 C. 氢氧化钙溶液与磷酸反应生成的沉淀一定是磷酸钙 D. 我国工业上常用硫酸与磷酸钙反应来制取磷酸 9. 工业上使50%的硝酸

26、浓缩为浓硝酸应采取的措施是( ) (1)蒸去水 (2)加浓硫酸蒸馏 (3)加硝酸镁蒸馏 (4)加无水氯化钙蒸馏 (5)加碱石灰 (6)加五氧化二磷蒸馏 A. (1)(2)(3) B. (2)(3)(4) C. (1)(5) D. (2)(3)(6)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C.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 硫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11. 硫在加热时能被O氧化成,现用3.2g硫粉和224mL(标准状况)在加热下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112mL

27、 B. 224mL C. 336mL D. 448mL 12. 把少量的气体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13. 从某些方面看,相似,那么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14. 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化学方程式为:,当生成160.5g时,被氧化的氨水(含,密度为0.892g/)的体积为( ) A. 508.2mL B. 63.5mL C. 254.1mL D. 127.0mL 15. 工业上以空气、煤等原料制取硝酸铵,生产过程有6个阶段:(1)合成氨 (2)空气液化分离 (3)氨氧化 (4)制取水煤气 (5)生成硝酸 (

28、6)生成硝酸铵,制取硝酸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是( ) 16. mg铁屑与含有ng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若m:n1:3,则起氧化剂作用的的质量为( ) A. mg C. D. 17. 氨氧化制硝酸,为了使充分被水吸收,下列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增大压强 B. 加水 C. 通入空气 D. 分离出硝酸 18. 砷的含氧酸的分子式不可能的是( ) 19. 在两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31g白磷和1mol氧气,控制条件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容器甲: 容器乙: 经充分反应后,两容器中分别所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4 B. 4:5 C. 4:3 D. 3:1 20.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时,若某一物质过

29、量,都能发生两步反应,在由于过量而发生的两步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1:1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氨水至过量 B. 锌粉和硫酸溶液 C. 稀氨水和稀硝酸银溶液 D. 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二. 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21. (4分)浓硝酸使金属铝产生钝化是因为浓硝酸具有_性。浓硝酸跟纤维素反应生成硝酸纤维,这一反应属于反应。浓硝酸常常呈黄色是因为混有杂质。稀硝酸和铜反应制NO时,若浓度稍大则有产生,此时要制取较纯的NO,在不 改变硝酸浓度的前提下,可采用的方法是。 22. (4分)一种蜡状固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白色粉末X,将X加入冷水中生成含氧酸Y,将X加入热水

30、中生成含氧酸Z。从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此蜡状固体是,X是_,Y是_,Z是_。 23. (3分)某金属M的硝酸盐受热时按下式分解:,加热,生成共672mL(标准状况时的体积)。由此可以计算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24. (3分)工业上制硝酸,从吸收塔中放出的尾气能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是和,为消除污染,常用吸收尾气。 25. (6分)使一定量磷化氢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两支加热的硬质玻璃管,第一支玻璃管中装有铜屑,第二支玻璃管中装有氧化铜。第一支玻璃管中由于发生如下的反应:,玻璃管的质量增加4.96g;第二支玻璃管质量在发生反应后减少了5.76g。则原混合气体中,磷化氢和氢气的体积比是;在标准状

31、况下,原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26. (10分)有一种白色固体A和一种黄色固体B做如下实验: (1)A与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气体C和极易溶于水的气体D; (2)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E,E与C反应又生成B; (3)将D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蓝色,再通入E,过量时溶液由蓝变红; (4)将E与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催化剂的灼热的玻璃管,气体出口处有白雾生成。 则A、B、C、D、E,分别是A_,B_,C_,D_,E_。三. 计算题(10分) 27. 玻璃管中装有136mL混合气体,倒置于100mL水中,振荡玻璃管,水位上升,玻璃管内气体减少到46.4mL时不再减少

32、。又将0.17g苛性钠固体投入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pH7的溶液。(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1)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2)苛性钠固体的纯度是多少?【试题答案】一. 1. BD 2. AD 3. C 4. AD 5. D 6. BD 7. B 8. BD 9. D 10. A 11. C 12. C 13. D 14. B 15. D 16. BC 17. C 18. C 19. B 20. A二. 21. 氧化 酯化 排水法收集NO 22. 白磷 23. 108 24. NO 碱液 25. 4:3 0.91g/L 26. S 三. 27. 解:(1)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