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性综合检测(二)学生用书P80(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新要求,也开启了中国“媒体融合元年”。继“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之后,“数与网”的技术革新,带来了信息传播更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犹如一个磁场,吸引着各式各样的信息。而智能手机的发展,又让每个人置身磁场中央,成为一个个网上小“通讯社”。失去了渠道优势,没有了时效亮点,何去何从成为传统媒体的“第一议案”。“百年
2、老店”落基山新闻报停刊,西雅图邮报不再出版纸质报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变革图存,时不我待。然而,将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兴媒体,就万事大吉了吗?不可否认,新兴媒体的确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信息杂乱、谣言满天飞、同质化严重,这些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离开专业素养,新闻的价值从何谈起?不能保证真实性,公信力生长的土壤又在哪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关键是取长补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融合发展是媒体转型的不竭动力。人民日报组建“中央厨房”烹饪新闻美味,光明日报成立融媒体中心打造全新传播体系无论是分拆“小灶”,组建“大灶”,打通编辑部门的界限,还是再造新闻生产流程,探索多媒体报道的各种可
3、能,将融合的基因注入媒体发展的血液,已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融合,没有边界。在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想听到中国的声音。以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新闻发布须懂公众心理为例,其经过翻译推出后,仅4个小时,在一家国际社交媒体上的阅读量就达到近13万次,点赞人数达4 600余人。日新者日进,日进者日强。有的媒体热衷于做“增量”,却把“融合”放在一边,各自守着“自留地”;有的挂着“互联网”的旗号,却仍然沿袭传统媒体的那一套;还有的赶时髦,却不注重实际应用。融合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打破、重组、融合传统的体制机制。融合发展这项“转基因工程”,没有范本。怎样融合,也没有一揽子方案。但
4、无论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假如说创新是媒体融合的“总开关”,那公信就是其“保险丝”。把住真实性权威性这一生命线,用好互联网思维,在深度融合上下足功夫,何愁媒体转型没有新的蓝海?(摘编自陈凌让媒体在融合中变革,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媒体融合元年”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时代背景下,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新要求。B信息传播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数与网”的技术革新,移动互联则有助于信息的交汇。C新旧媒体各有其优缺点,在媒体转型过程中,要吸收二者的优点,摒弃二者的缺点。D创新是媒体融合的“总开关”,只要做到了创新,媒体融合就能克服难点、取得成效。解析:选C。A项,习近平总
5、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新要求,才开启了中国“媒体融合元年”,故“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时代背景下”说法错误。B项,“信息传播方式技术革新”错,应是“数与网”的技术革新带来了信息传播更深刻的变革。D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媒体融合克服难点、取得成效还需要有“公信力”等。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将媒体融合放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下,深入阐释我国媒体融合现状及问题。B文章第五段列举一些媒体的错误做法,论证了媒体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方向的观点。C文章中间部分以大量篇幅阐释了媒体的互补性,论述中对媒体的融合发展充满了期待。D对于媒体融合
6、,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阐释道理,列举事例,也点明了媒体融合的难点。解析:选B。“论证了媒体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错误方向的观点”错,作者列举事例是为了论证“融合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打破、重组、融合传统的体制机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新和公信在媒体融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真实性、权威性是融合发展的生命线。B融合发展是媒体转型的不竭动力,这种渐成自觉的融合实际上符合中国和世界的需要。C媒体若缺乏公信力,就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所以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改变。D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经过翻译推出后,能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引起巨大反响,可见媒体融合没有国界。解析:选
7、C。“媒体若缺乏公信力,就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错,应是“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媒体就会缺乏公信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史学大师阎宗临 夏明亮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供他读书,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
8、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未能考取高等师范,坐困孤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负担食宿。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时间虽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洋
9、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为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华法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将近四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中世纪史。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却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
10、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灵魂”的精神,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1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
11、中立国家,不会有战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处担任外文秘书,一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1938年,阎宗临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
12、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试将所授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战时岗位”在桂林期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几年,其中近四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
13、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凤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选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兄因为阎宗临嗜书如命,所以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供他读书,如此阎宗临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B拉丁文晦涩深奥,为了真正理解欧洲古代历史和文化,阎宗临一到欧洲就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C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突破了中西文化的界限深入阅读,并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D选文引用阎宗临罗马史自序中的话,表明阎宗临在国家离乱之时愚钝笨拙,对现实无能为力。解析:选C。A项,原因表述不完整,表兄既考虑了阎宗临的嗜
14、书如命,又对阎宗临的前程有所希冀,才主动提供资助。B项,“一到欧洲就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表述错误。阎宗临到欧洲后首先学习的是法文,四年后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后才开始选修拉丁文。D项,“表明阎宗临在国家离乱之时愚钝笨拙,对现实无能为力”表述有误,选文第段提及的“愚蠢的认识”是阎宗临的自谦之辞,且并非“无能为力”,阎宗临用一个文人的方式为多难的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阎宗临读书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毅然离开为其免除学杂费的重华书院,只因心中有所向往;在瑞士打工五年,只为实现读“洋书”的心愿。B全面抗战爆发后,阎宗临放弃取得的
15、瑞士国籍,选择回国并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这是他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的选择。C阎宗临的人生多有旁人相助,其表兄、化学老师乔松岩、梁漱溟、留法学生华林,这些人的帮助能从侧面反映出阎宗临的才华过人和向学精神。D抗战期间,阎宗临苦守自己的战时岗位,埋首著书,结集出版了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解析:选C。A项,“在瑞士打工五年”表述错误。B项,阎宗临当时并未取得瑞士国籍。D项,三部著作的出版并非在抗战期间,而是在他去世后。6为什么说“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阎宗临而言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阎宗临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6分)答:解析:本题分为两问,第一问要求分析
16、“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阎宗临而言当之无愧的原因,实质是考查大师阎宗临的学术贡献,阅读文章可知“大师级学者”出现在第段,梳理总结后不难得出答案。第二问实质上是要梳理阎宗临的品质特征,但要特别注意“值得我们学习”这个问法,应该将阎宗临的个性品质上升为共性表达,比如,阎宗临个人对历史学有着强烈的热爱与执着,但我们要学习的不是热爱和执着于历史,而是坚定追求自己所钟爱的东西的精神品质。答案:(1)阎宗临不仅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对欧洲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同时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他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中国世界史学界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他的学术著作大多是在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
17、在20世纪的史学界可谓凤毛麟角。(2)对所钟爱的东西有着无比坚定的执着与韧劲。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在特殊时期的内心自觉(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因里希伯尔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
18、:“你发疯了。”“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先生。”我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到,“我们都是同志。”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理由很充分,”他说,“你的悲哀的面孔。”我笑了。“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跟我走”“为什么?”我镇静地问。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为什么?”我又问道。“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我满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19、。“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
20、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
21、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职业?”“普通同志。”我答道。“被捕前干什么?”“囚犯。”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当时的罪行?”“高兴的面孔。”两人互相看了一眼。“讲明白!”预审员说。“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刑期多久?”“五年。”“表现?”“不好。”“原因?”“服劳役太少。”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旧审讯
22、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话中有话,既写出了“我”悲欣交集的复杂心情,又为后面“我”的被捕做了铺垫。B“我”为了寻求逃脱的机会,在警察面前百般抵赖,假装不知道“要高高兴兴的”的法令。C警察看到“我”在港口的样子,注意到“我”有违反法律的行为,于是表情
23、严肃、气冲冲地逮捕了“我”,说明警察是有正义感的人。D小说中“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解析:选A。B项,“假装不知道要高高兴兴的的法令”错误。根据原文中“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才想起有模样”可知,“我”不知道这条法令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想起来。C项,在港口,警察因“我的悲哀的面孔”而不由分说地逮捕我,且理由如此荒谬,并没有体现警察的正义感。D项,“暗示了新政策对百姓生活的改善”理解错误,这是反讽手法,讽刺了政府的荒唐可笑,折射了百姓的苦不堪言。8“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分析
24、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类的题,可以从小说的三维(人物、情节、主题)入手 ,考虑其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小说中,叙述人“我”是第一人称,即小说是以“我”为视角展开故事的,通过“我”的遭遇来推动情节发展, 并在“我”的遭遇中凸显其他人物的形象。答案:讲述故事:小说中,“我”的心理活动贯串全文,通过“我”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心理活动,集中体现了“我”的遭遇的荒唐、可笑,突出了故事的主题;推动情节:“我”的遭遇是故事的主要情节,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情节得以展开;衬托人物:小说中“我”的无辜与弱小,更加衬托出政府高压统治的无理与强暴。9小说为什么以“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
25、的理解。(6分)答:解析:解答小说为什么要使用某一结尾,实际上就是考查这一结尾的作用。可以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思想内容上,这一结尾意味着“我”认为悲剧产生的根源是“我”的面孔,表现了“我”两次被判刑的荒唐,批判了高压统治对弱小者的伤害,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上,这一结尾直接吐露出“我”内心的悲凉,从中足见“我”的现实痛苦之深,深刻地表现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无所适从;艺术效果上,通过“我”什么面孔也不想要这一戏剧性结尾,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郑伯克段于鄢 左丘明初,
26、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27、:“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
28、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注】本文节选于左传。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武姜:武是郑武公谥号,姜是娘家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29、/公从之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解析:选B。画波浪线部分先写“公”的情况,再说如何对答,最后指出“公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此文中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C“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解析:选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准备作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
30、,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其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昵,厚将崩。”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这一事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解析:选C。C项“突出了庄公的无为”表述有误。在此文中,庄公对于弟弟缺失管教,但这并不能体现庄公的
31、无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5分)译文:(2)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5分)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参”“中”“堪”,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遗”“繄”“独”。答案:(1)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将要不能控制(它)。(2)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问
32、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参考译文: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
33、,违反了先王的制度,您将要不能控制(它)。”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
34、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地方再大也会崩溃。”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
35、“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德行无穷,永久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二
36、)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注】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江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B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C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
37、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D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解析:选A。A项,“为国有人”,系用典,贾谊治安策:“犹为国有人乎?”此处是诗人为治国无人而发出的感叹,表明了诗人的忧国情怀。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
38、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通过人的动作从行人的感受角度衬托出蜀道之高危。(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_,_。”(3)杜甫在登高中把心中重重悲情和眼前秋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_,_。”解析:第(1)句中的“胁”“膺”易写错,第(2)句中的“端”易写错,第(3)句中的“常”“作”易混。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
39、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了生机。(),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的工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
40、项是()(3分)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解析:选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边缘化”指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指事物向个人的方向发展变化,事物逐渐变得属于个人所有,而非大众共有。此处语境说“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而这些文人在传统社会正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风尚自然是社会主流,随着他们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变得“非主流”也即“边缘化”了。第二空,“获得”指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焕发”指光彩四射;振作。单从与“生机”的搭配讲,此处用“获得”和“焕发”皆可,但
41、是“焕发”体现出来的生机,比“获得”更加旺盛,更加充沛,结合语境,此处用“焕发”更合适。第三空,“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弹琴”与“古人”之间并不存在“制约”关系,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弹琴在这些文人看来,是对心灵的一种调适、提升,是文人们主动追求的高雅行为,故用“约束”更合适。第四空,“放松身心”即在有压力、感到紧张的状态下对身心的调整,侧重于对身和心的“放松”。“修身养性”指修养身心,涵养性情,侧重于对身和心的“修养”。根据上文“琴者,禁也”可知,弹琴是为了对身心的过多欲望的约束与清除,故应用“修身养性”
42、。故选D。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解析:选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结合语境可知,括号后的“这”指的是古琴“音量小”,故前一句即括号内的语句的主语也应是“音量小”,据此排除A、B两项。对比C、D两项,D项中的“很多人认为”与括号后的“我认为”句式更统一,故答案为D。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
43、乐器。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解析:选C。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通读画线句可知,句子有两处语病。“因为”这个词有两种词性:一是作介词,其后面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二是作连词,通常和“所以”联合使用,构成因果关系。画线句中的“因为”显然不是介词,作为连词的话,后面的分句应是“所以”。而“使得”作为谓语动词,应该有主语。画线句中,“使得”缺少主语。另外,“使得它”和“是”搭配不当。“是”表明古琴作为“和你
44、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既定的事实。而实际上,是因为“音量小”,所以人们认为古琴能“和你的心进行交流”。分析题中四个选项。A项,添加了“所以”构成因果关系,但“使得”缺少主语。B项,“使得它”和“是”不搭配。D项,“正因为使得”没有修改。C项,两处语病都得到了修改。故选C。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羡慕嫉妒恨”是近年的网络流行语,它正好揭示了嫉妒的生长轨迹:_。对一个人来说,被人嫉妒,_,是一种精神上的优越和快感。而嫉妒别人,则或多或少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恼、羞愧和不甘。忌恨优者、能者和强者,既反映了自己人格
45、的卑污,也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因此,_。解析:第处要从前文找出“生长轨迹”到底是什么内容;第处是对“被人嫉妒”的解释;第处是对整段文字的总结。答案:始于羡慕而终于嫉恨等于领受了嫉妒者最真诚的恭维“羡慕嫉妒恨”是一种有害心理21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答: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按照构思框架的结构分层;第二步,表述各层次的具体内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也分为两个层次。分析构思框架图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分为两个层次,即“讲座”和“活动”;“讲座”主要涉及旗袍、围棋、国
46、画三个方面的内容;“活动”主要涉及“体育课”的“太极拳”、“手工课”的“中国结”“剪纸”,同时这些活动还要在年终时进行表演、展示。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
47、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社会现象材料作文题。它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乘客们表现出的理解、体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理解的宝贵、关爱的珍贵,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挖掘:宽容精神。宽容的人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一味喋喋不休地抱怨。宽容精神其实很简单,就是停止抱怨。敬畏生命。生命是平等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正常人与残疾人。只要是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道德价值。人活着,应当怀着温柔与悲悯,保持对善良、友好、光明的渴望。把道德的善,人性的美,作为生活的良方。平和心态。平和是社会和谐的基点,平和让人感受生命的温情。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心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保持乐观开朗、豁达舒畅、宁静安详的心。应该保持善良之心。人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