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盘山高中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第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体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25.“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6宋
2、朝名臣宗泽在汴京任官时,“物价腾贵,至有十倍於前者”。他便派厨师暗访饼市,发现一个饼估价仅六钱,市价却要二十钱。宗泽大怒,严令卖家不得超过八钱,敢抬价者杀无赦,结果集市物价应声大跌。宗泽的做法: A是政府重农抑商的的体现 B借机打击富家大室维护社会稳定C令商人破产市场萧条 D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有效控制了市场27.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纺织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28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
3、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29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30.孙中山一辈子崇敬马克思,称他为社会主义的“圣人”,“集几千年人类思想的大成”,但是,始终不同意照搬马克思主义,而提
4、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师马克思之意”指的是:A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C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节制资本发展民生31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A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B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D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过程32有学者认为,古希腊人的心目中,法律生活是属于城邦文明的公共生活的象征和城邦共同体与周边的蛮族区别开来的标志,所以宁愿以武力维持对于属地的霸权地位而不屑以公民权的方式去管理城邦界限之
5、外的蛮地,构造起在人口众多、疆域广大的殖民条件下的合法而有效的“国际”法治秩序。上述观点主要说明了: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宪政的源头B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实质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C希腊法律适用于其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D雅典直接民主的根本弱点在于“大众的无能”33.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6、34.随着冷战的结束,在两极世界形成和发展的“第三世界”,已经融入多极化的世界大潮之中。这时已经不再是“三个世界,一个地球”,而是“一个地球,多极世界”了。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冷战”时期的世界是三极格局B.“多极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萌发C.“多极世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D.“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已不复存在35. 下表为17501850年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社会阶层划分数量所占总数比例(%)上等阶级830中等阶级142533底层中等阶级85320劳工阶级31117 A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 B向下的社会流动是
7、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第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
8、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材料四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
9、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主要是中国落后了;关键是西方腾飞了;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6分)(4)综合上述材料,据有关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你赞成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8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分
10、层与分部巡视相结合,职权分明,各司其职,形成了多维的行政巡视体系(中央设监察机关御史台监察地方行政,刺史分部巡视郡级行政工作,郡一下行政工作由郡国守相、县令长、乡长逐级巡视),即刺史巡视制度,用该制度监督地方要员。隋唐仍然延续御史台制度,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出巡地方,监察郡县,保证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性。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共司监察而各有侧重。在“一台三院”的体制内,各部门职责明确,互相配合。唐朝巡视制度形式多元,分工明确,制度完备,为以后朝代所效仿。明朝的巡视制度在封建专制史上是最完备的。明成祖朱棣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
11、,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立六个独立的监察机关,负责监察全国官吏,评论政务,规谏皇帝。清朝沿袭明朝,由监察御史和提刑按察使共同负责对地方进行巡视。材料二 虽然巡视制度最早出现于中国,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制度可以与之媲美。1809年,瑞典议会认为由司法总监对行政官员进行的监察并没有充分保障公民的权利,需要建立一项独立于政府的、监督行政官员履行职责的制度。1918年,芬兰建立议会监察专员制度及司法监督制度。芬兰司法总监和议会督察员是芬兰政府机关中的最高监察官,他们根据宪法监督各机关及官员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职责。这两种监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学家担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巡视
12、,倾听公民意见,接受和审理普通公民对官员和公务员的举报。 摘编自王明高国内外巡视监察制度之借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作用。(4分)(2)对比两段材料,分析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与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存在哪些不同点?(5分)对今天中国有什么启示?(3分)(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03年4月,清廷在户部外特别设立财政处。1906年财政处并入度支部,由度支部接管了
13、综理全国财政的权力。1906年9月,户部改名度支部。1906年5月,清政府成立了税务处。1909年,清政府又设立了清理财政处和督办盐政处。“一部三处”的投立和职责与人事职权的变动,使中央财政管理的事权得到了统一。张九州论清末财政制度的改革及其作用 材料二 1908年底,度支部奏定清理财政办法六条,接着又拟定了清理财政章程。章程规定:“清理财政,以截清旧案,编订新章,调查岁出岁入确数,为全国预算、决算之预备。” 贾士毅民国财政史 材料三 1904年清政府决定创办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为大清银行,度支部厘定银行则例:“其经理国库事务及公家一切款项,并代公家经理公债票及各种证券。” 周保
14、銮中华银行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财政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财政改革的特点和影响。(9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严复与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具有极大影响的宣传家,在维新变法时期,由梁启超担任主笔的时务报与严复创办的国闻报南北呼应,作为同业,他们二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等人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走改良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极为恐惧。辛亥革命爆发后,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循序渐进,而袁世凯当初的民国是比较符合梁启超理想的。所以民国初年他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与孙中山
15、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但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扼杀了梁启超的政治理想,梁启超于是转向倒袁。而严复在戊戌政变后继续固守自己的立宪主张,甚至在二十世纪初为袁世凯复辟做鼓吹工作的“筹安会”。在袁世凯帝制复辟发生之前,严复对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基本上持肯定态度。他曾致信梁启超说:“连日晤谈甚欢,引为平生快事。近年来,国家多故,朝野不宁,然治之之道,确如老弟所言,必先安内固本,尔后方克对外。”经过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等一连串重大变局之后,严复由于政治上的孤立,加“以肺疾缠绵,几于闭门谢客”,使他日益限于保守落伍,其间也自然干涉那些与他有过一定关系的人和事,而对梁启超的议论与评判尤多。晚年严复依然承认,
16、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梁启超确实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但他曾写道:“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说严复与梁启超“保持着政治上的一致”的重要史实。(6分)(2)上述材料反映严复对梁启超历史地位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题号242526272829303132 333435答案BBDCADDCBBCA40. (1)(6分)孟子:
17、农商平等 商鞅:重农抑商认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生产。(2)(5分)作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更有利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6分)表现:促进了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机械化。(4)(8分)赞成,理由:时代潮流变了,但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大国”的保守观念。赞成,理由:西方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以及启蒙运动等一系列变革,取得了突发猛进的发展。赞成,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两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的变革,生机勃勃,而中国基本上依然如故。4
18、1. (1)历史作用: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监察的重要形式之一,可用于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和公德;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统治阶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惩恶除奸、监察百官、反腐肃贪和吏治清明等起了积极作用。(4分)(2)不同点:中国古代巡视制度创立较早,历代沿袭,体系完备,机构健全,属于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以统治者的意志为准则;西方近现代巡视制度建立较晚,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由法学家担任监察官,注重倾听民意,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5分) 启示:巡视制度有利于惩治腐败、惰政等不良现象,使吏治风清气正;发展和完善巡视制度必须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立足国情,使巡视制度切实可行。(3分)4
19、5. (1)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被迫改革,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政府财政困难,财政管理紊乱。(6分)(2)特点: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健全财政管理机构,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化、专业化、体系化)。(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财政的控制和管理(2分);有利于缩减财政赤字,减轻财政困难(1分);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2分)(5分)46(15分)(1)史实:共同宣传推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政变后都反对革命,赞成立宪保皇;辛亥革命中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6分)(2)变化:从肯定变为贬低。(2分) 原因:两人政治立场发生变化,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严复支持袁世凯称帝;(4分)严复日渐封闭,政治思想陷于保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