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798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河南省豫南七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中全部内容(必考内容的分值为85分必修1占30%、必修2占30%、必修3占40%)。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上。3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宗法制度从夏朝确

2、立,发展于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步形成嫡长子继承制。因此,这一时期,“大宗在政治上享有特权”。这里的“特权”主要是指A. 对国家的统治权B. 对宗族的统治权C. 对封邑的统治权D. 对民众的统治权【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宗法制形成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故B项正确;A项是周王的权利,排除;CD项是各级贵族的权利,排除。2. 阅读下表:史料内容史料出处(西汉)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史记货殖列传(西汉)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信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食货志(东汉)

3、今富方大贾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后汉书桓谭传(西汉)时公主列侯虽有国邑,而无余财以贷皆俯首而取给于富商大费,后方以邑入偿之史记平准书由上表可以得到关于汉代的准确信息是A. 债务市场有一定发展B. 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C. 政府多与商业活动D. 农商政策有较大调整【答案】A【解析】材料“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富方大贾多放钱贷”“以贷皆俯首而取给于富商大费”都反映出两汉时期放贷等债务市场得到一定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只符合“史记平准书”,排除;四则材料都没有体现出政府的行为,故C项排除;两汉时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排除。3. 唐

4、朝出现了“初唐四杰”、“田园山水派”的代表王维(699-759年),“边赛派”诗人岑参(715-770年)以及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707-762年)等等;此外,还有今人熟知的“画圣”吴道子,李思训,大音乐家李龟年,以及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等等。以上现象主要反映出A. 重视民族文化传承B. 政治统一社会安定C. 国家实力超迈往古D. 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前期社会文化繁荣景象,唐朝文化繁荣,其根本原因是国家强盛,达到封建社会繁荣,超迈前代,故C项正确;A、B两项均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D项表述不严谨,唐朝初年,国家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唐朝末年经济衰

5、退,故排除。4. 近年来,有人通过对黄金价格折算,计算出北宋的人均GDP达2280美元。史学界也有学者研究指出,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时达到80%。这可以说明A. 历史事实必须借助现代技术得出B. 史学界存在着厚古薄今的不良倾向C. 以上史论尚须多重史证加以甄别D. 宋代商业剧变可作为直接史料证据【答案】C【解析】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故A项夸大了现代技术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排除;题中结论,只是对宋代历史研究中的一家之言,不能当作一类现象,故排除B项;历史研究要采取多重史证方法,符合历史研究的规律,故C项正确;宋代商业剧变是今人研究的成果,不是第一手史

6、料,故D项错误。5. 鲁迅先生指出:“明人拟作末流(末流:已经衰落并失去既有的精神实质的艺术文艺等流派),乃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由此推知A. 明代社会和政治进人就退期B. 宋明理学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C. 明代心学成为社会主流精神D. 明代文学某种程度反映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鲁迅先生所指的“末流”,主要是指明代以小说为代表的文学,明代小说价值观的变化,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宋明文化的变化,没有体现社会社会、政治的衰败,故A项夸大了材料的内涵,排除;宋明理学只是影响文学的一个因素

7、,材料也没有反映宋明理学的对社会的阻碍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明代心学的内容,故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点睛:首先要明确“末流”所指;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6. 阅读下表,由表中信息可知谕折名称时间钦差大巨裕谦迅加进剿事上谕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闽浙总督颜伯森奏报厦门防剿情形折道光三十一年三月十九日钦差大巨裕谦统筹办理江浙两省防剿游奕事宣上谕道光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靖逆将军奕山等星驰赴身粤将剿办情形随时知会浙省事上谕道光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两江总督伊里布等奏为赶办防守攻剿事宜片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七日A. 中英鸦片战争正在进行B. 太平天国影响清军部署C. 谕折制约军政事务效率D.

8、 地方反洋教斗争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钦差大臣裕谦”“奕山”“伊里布”“道光二十一年”等信息,可知,这是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皇帝与大臣的谕折,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时期,已经是咸丰皇帝年间,故排除B项;材料虽然反映了晚清君臣谕折,但无法体现“事务效率”,故排除C项;地方反洋教斗争兴起于19世纪末期,主要在光绪年间,故排除D项。点睛:“钦差大臣裕谦”“奕山”“伊里布”“道光二十一年”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正确答案。7. 1882年,郑观应接受李鸿章之聘,出任当时几至不能维持的轮船招商局帮办。他与英国太古、怡和洋行签订齐价合同。郑观应与两个洋行签订“齐价合同”的主要目的是A. 以妥协方式

9、求得企业发展B. 弱化外国洋行的价格优势C. 为民族工业创造发展空间D. 促进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答案】B【解析】由于外国洋行在贸易中,可以利用外国工业品的优势,采取削价的办法与中国企业展开不平等竞争,在价格上拥有优势,因此,郑观应的“齐价合同”削弱了外国洋行的价格优势,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故排除C项;郑观应的举措,仍属于洋务企业发展的手段,与维新变法运动无关,故排除D项。8. 1918年,中国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不久,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大多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讯、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文学

10、革命”思潮的出现B. 青年杂志创刊的影响C.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 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大多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故A项正确;青年杂志是新青年的前身,创刊于1915年,故B项不是直接原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是由于十月革命后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18年”“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大多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9. 据统计,国民政府1934年7月

11、通饬各省废除苛捐杂税,至1937年的3年间,全国25省市共废除苛捐杂税7100多种,废除款额达6700多万元。这一举措A. 建立起国内市场统一B. 减轻了政府财政的压力C. 有利于经济有序发展D. 推动统制经济体制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国民政府1934年7月通饬各省废除苛捐杂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客观上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B项错误;这一做法与对国内市场的发展有利,但并不代表统一国内市场的建立,故排除A项;以上举措,与统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10. 1941年3月15日,日本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

12、混成旅团,由江西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江西上高地区进攻,发动上高会战,结果失利;这次会战是国民党军队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国民党军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巩固B. 国民党军队将士的英勇抗击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有力配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3月15日”“是国民党军队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这次会战是国民党军队以少胜多,故与国民党军队将士的英勇抗击直接相关,故B项正确;当时,抗日战场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国民政府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材料中也没有敌后战场对国民政府正面战场配合的信息,故排除A项;世界

13、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初,故排除C项;1941年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故D项错误。点睛:“1941年3月15日”“是国民党军队唯一一次在人数不及日军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是关键;从中分析出答案。11. 1949年后,我国逐步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时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A. 明确了国家土地的产权关系B. 使士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C. 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形成D. 形成国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并结合所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期在农村中的土地改革运动及其结果,并用法律

14、的形式规定了土地的产权关系,即所有权和使用权均由国家决定,故A项正确;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故排除B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工农业的管理体制,故C项和D项均扩大了材料的价值,与题意不相符合。点睛:解题时注意时间“1949年”。12. 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

15、。”这一规划A. 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B. 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同防科技的主要宗旨C. 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若一定差距D. 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答案】D【解析】材料“1956年”“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与事实相符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点睛:“1956年”“

16、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是解题的关键。13. 1966年7月,约翰逊总统在一个题为亚洲和平的要素的讲话中,呼吁在亚洲的敌对国家相互和解,重申他对进行中美双边接触的兴趣。1966年9月,美国官员在华沙的双边会谈上不再提中国共产党在亚洲的“阴谋”。以上现象主要表明A.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宣告失败B. 美苏争霸之中美国力不从心C. 美国对华政策已经有所松动D. “文革”动荡制约美国对华政策【答案】C【解析】从材料“1966年”“重申他对进行中美双边接触的兴趣”“不再提中国共产党在亚洲的阴谋”可见,美国对华政策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孤立”政策,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17、故C项符合题意;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是以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为标志,故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态度,并没有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也未反映“文革”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故排除B项和D项。点睛:“1966年”“重申他对进行中美双边接触的兴趣”“不再提中国共产党在亚洲的阴谋”是解题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分析出答案。14. 1986年3月10-16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贯彻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搞活和开拓市场,加强和完普市场管理,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把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会议有利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B. 巩固城市经济体制改

18、革成果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 推动对外全面开放格局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会议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设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故排除A项;材料“1986年3月10-16日”“搞活和开拓市场,加强和完普市场管理,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B项符合题意,C项由此排除;材料与对外开放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15. 2005年10月2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与会领导人同意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信、资金以及文化、科技、

19、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时继续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这主要反映出上海合作组织A. 致力于成员国之间互尊互信B. 致力于加强成员国间互利协作C. 倡导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关系D. 努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答案】B【解析】材料“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通信、资金以及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时继续加大对三股势力的打击力度”反映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在经济、科技、政治领域的合作,故B项正确;A项主要反映了上合组织的政治原则,故A项排除;C项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原则,但材料没有反映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故排除;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16. 万民法也被称为“各民族

20、共有的法律”。在万民法兴起确立的同时,古代罗与的世俗法学家“也以祭司贵族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于历史舞台。”这主要表明万民法A. 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法律B.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政治原则C. 维护祭司贵族的特殊地位D. 是不同集团利益博弈的产物【答案】D【解析】从材料“也以祭司贵族挑战者的姿态出现于历史舞台”看,万民法兴起的同时,古代罗马的世俗法学家要一定程度打破祭司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挑战祭司贵族特殊利益的权威,因此,材料没有反映万民法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反映法律至上的政治原则,故排除B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万民法”也称“各民族共有的法律”,罗马的世俗法学家“挑战祭司贵族”

21、,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体现了罗马帝国境内的自由民、法学家和祭司贵族之间利益的博弈,故D项正确。17. 中世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也是消极处世的;但14世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变B. 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C. 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D. 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4世纪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封建社会,罗马教会提倡禁欲主义,反对追求现世的幸福,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宗教神学、提倡思想自由的思潮得到发展,

22、这一转变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的剧变,故A项是根本原因,符合题意;B、C两项从属于A项,是次要原因,排除;D项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点睛:解题是注意“14世纪之后”这一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确答案。18. 有学者指出:斯图亚特之前的英国本就有立宪君主之事实,历代英国君主为传统政治文化、宪政精神自觉制约。因此,所谓“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君主立宪应该称为“君主复宪”。这一观点旨在A. 弱化“光荣革命”在政治变革中的应有作用B. 指出英国近代议会权力至上的本来面目C. 肯定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D. 肯定斯图亚特王朝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答案】A【解析】从材料“光荣革命”实

23、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看,这位作者的观点是认为,“光荣革命”只不过是将英国立宪君主文化重新“复古改制”,并没有真正实现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涉及英国议会权力至上的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突出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前,并不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故D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合。19. 17世纪,荷兰人利用诞生不久的印刷术,到处搜集海图,把制作海图产业化。他们大量印刷发行海图,并提供给航海者使用,开创了一种新风气。荷兰人的“新风气”A. 促使荷兰近代海上贸易强国地位的确立B. 加速了新航路的开辟、形成和逐步拓展C

24、. 导致西欧殖民国家激烈的海上争霸战争D. 打破了早期殖民国家对航海技术的垄断【答案】D【解析】荷兰制作海图技术,并实现航海技术共享,但与其近代海上贸易强国地位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故B项不正确。航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西欧殖民扩张,但与海上争霸战争不构成必然联系,故排除C项。由于新航路开辟初期,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航海技术,荷兰海图制作技术并实现“共享”,打破了西、葡对航海技术的垄断,故D项正确。20. 下图是1822年创作,现珍藏于巴黎卢浮宫的位丁和维古尔共渡冥河,该作品.A. 风格荒诞不经,超越社公现实B. 通过宗教意境,展示现实生活C. 注重个性表现,耽于幻想夸

25、张D. 力求自然和谐,注重光的使用【答案】C【解析】从“1822年”“共渡冥河”以及画面,可以看出这幅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流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特征,排除;B项是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特征,排除;C项是浪漫主义艺术流派的特征,符合题意;D项是印象派艺术流派的特征,排除。点睛:首先根据“1822年”“共渡冥河”以及画面判断出这幅画的风格;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得出答案。21. 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20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这主要表明十月革命A. 推动了世界革命的进程B. 担负起多重的历史使命C. 产生了多种社

26、会影响力D. 作用与以往革命完全不同【答案】C【解析】从材料“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可以看出,李大钊的观点表明,十月革命不仅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一场社会革命,并具有世界革命的色彩,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深远,故C项正确;A项和D项仅反映了材料中十月革命某一方面的影响,不全面;在对世界的影响上,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事件,具有相似之处,故排除D项。点睛:“是立于社公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是解题的关键。22. 1931年,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批准了摩根支持的所谓“邻居互助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责任来帮助他的四邻中的生

27、活困难者。这样,摩根就只须帮助住在他的大厦四周的四五十家不幸的人家,而一般每星期只有一两天工作的人也同样有责任去照顾他所住的贫民区中没有收入的人家。这一做法饱受民众诟病,主要原因是以上做法A. 缺乏对救济的有效引导B. 对经济大危机无动于哀C. 以道德支撑起互助救济D. 具有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胡佛支持的“邻居互助计划”,使富豪与贫民具有同样的互助义务,没有发挥出政府引导民间救济的职能,故A项符合题意;题中材料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危机的被动应对,故B项不正确,排除;材料没有体现道德这一信息,因此,C项不正确;胡佛政府的微弱干预,既不是借鉴计划手段,也没有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故排除D项

28、。23. 二战后,西欧方面就马歇尔计划提出的援助总额是220亿美元。在杜鲁门总统将其削减到170亿美元之后,该草案被提交给国会批准。这份草案在国会内部遭遇了激烈的反对,不仅共和党议员反对,左派议员也表示坚决抵制。左派议员抵制的主要原因是该计划A. 滥用美国的对外援助资金B. 恶化美国对外贸易的环境C. 加重美国纳税人税务负担D. 加速世界两极格局的对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左派势力更多地代表亲社会主义势力,反映了左派议员对马歇尔计划加剧东西欧对峙以及两极格局的担忧,故D项正确;A、B、C三项反映了共和党等非左派议员的主张,故排除。24. 1971年,美国政府突然单方面宣布,

29、取消美元与黄金的接钩,并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这一举指A. 强化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B. 加强了美国对世界银行的控制C. 破坏了贸易多边主义的规则D. 直接造成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答案】C【解析】材料“取消美元与黄金的接钩,并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中的做法反映了美国政府单方面取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是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规则的单方面践踏,故A项错误,C项正确;题中材料与世界银行无关,故排除B项;由于材料中的做法是国家经济行为,并没有直接造成国际政治局势动荡,故排除D项。点睛:“取消美元与黄金的接钩,并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是关键信息。25. 苏联“八

30、五计划”(1966-1970年)期间社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4%,第九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期间年均增长这度为64%。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美国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而农业总产值则达到了85%。这表明A. 赫鲁晓夫后期改革陷入了停滞B. 勃列日涅大改革取得部分成效C.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趋于失败D. 苏联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61982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部分成效,综合国力与美国相比,差距大大缩小,国民经济增长保持较高速度,故B项正确;戈尔巴乔夫改革是从1985年开始的,

31、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计划经济弊端的信息,故排除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笫2931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5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苏联、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科技投入经费的占世界的80%,其中,美国科技经费一直是日、德、英、法、加拿大五国科技经费投入的总和。1982-1998年,美国科技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25%以上,日本在23%左右,德日在29%,法国在238%左右,英国长期排徊在22%左右,韩国在15%左右,巴西在05%左右,印度在113

32、%左右。摘编自谈庆胜当代科技,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材料二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情况统计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中国1986-1999年财政科技投入信息,试分析其影响。【答案】(1)信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投入强度相对稳定; 美国科技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处于世界前列 ;发展中国家科技投入强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当前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科技投入强度小是原因之一。 (2)信息:财政科技投入资金总量大幅度增长; 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总体稳定在4%以上; 财政科技

33、投入占GDP比重也相对稳定,但比重较小。 影响: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转型和持续稳定发展; 提升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 提升中国国家文化影响力。 (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题各小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赋分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技发展的相关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科技投入、中国的科技投入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美国、苏联、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科技投入经费的占世界的80%”“美国科技经费一直是日、德、英、法、加拿大五国科技经费投入的总和”“巴西在05%左右,印度在113%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

34、出答案。(2)根据中国国家财政科技投入情况统计表可以从财政科技投入资金总、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财政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科技意识的提高、国家的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之初,设立参议院、平政院之类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各省选派代表组成,类似西方的国会;其次,设立高等法院、检察厅之类的司法机构,意在独立行使司法权;此外,还有由总统等国家官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构。时至国民党统治时期,主要由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考试院和监察院五大机构组成。按其组织原则

35、,考试院源自古代科举制度,执掌全国官吏诠选和职业资格考试;监察院则直接继承了古代御史台、都察院之类的中央主控监察制度;监察院分区派员监察地方的基本制度,也一如古代大体不变。摘编自孙伯南中回监察制度的研究材料二西方的党派政治与分散化的监察权责配置,以对抗式的责任审查为路径,导致了监察权的弱化(并未实现全覆盖)以及监察责任与司法责任发展的不平衡,事实上反映了“三权分立”下的政治限制与司法监督的局限性。英美法系形成了更为完备的“分权式”监察治理格局,也呈现出分散化、差异性特征(包括监察收制与检察体制在内)。在与多党政治的交织下,监察治理的推进在“三权分立”博弈中面临多重困境。摘编自任颖监察制度在不同

36、法系中的历史演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来源并分析其主要发展。(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监察制度存在着的“多重困境”及其实质。【答案】(1)继承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体制,并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学说设立。发展:由民国初期的“三权分立”至国民党统治时期发展为五权分立;增加考试院和监察院,考试院负责全国官吏的诠选和考试,监察院负责中央、地方的监察工作。(2)“多重困境”:党派政治博弈对抗责任,导到监察权分散化、弱化;监察与司法责任失衡;“分权式”监察治理格局的完备,与权力制衡与司法监督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并存。实质:政党政治的博弈(或答: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

37、益博弈)。(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题各小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赋分值。)【解析】(1)从材料“设立参议院、平政院之类的最高立法机构类似西方的国会设立高等法院、检察厅之类的司法机构,意在独立行使司法权;由总统等国家官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构”中可以分析出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来源。从材料“考试院源自古代科举制度。执掌全国官吏诠选和职业资格考试;监察院则直接继承了古代御史台、都察院之类的中央主控监察制度;监察院分区派员监察地方的基本制度”“主要由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考试院和监察院五大机构组成”可以概括出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发展。

38、(2)从材料“西方的党派政治与分散化的监察权责配置,以对抗式的责任审查为路径,导致了监察权的弱化(并未实现全覆盖)以及监察责任与司法责任发展的不平衡”“分权式”监察治理格局,也呈现出分散化、差异性特征”中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在与多党政治的交织下,监察治理的推进在“三权分立”博弈中面临多重困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监察制度存在着的“多重困境”的实质是政党政治的博弈。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前代地契撰写内容的基础上,明代洪熙元年(1425年)安徽祁门县“谢则成卖地契”宁写道:“情愿立契出卖与休宁县卅三都方道远、志远名下。”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程吴卖田契”写明

39、:“所卖其田,系是自意情愿”。“万历十六年(1588年)浮梁章会卖田契”写的是“情愿”二字,“与祁门胡、李三股相共,本身三股该得一般”,而且还特别强调“未卖之先,即无重复交易”。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胡伯钧卖地契”用“祖上遗土,占八股之一”“自愿”等字来表达。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年)大兴县王家栋卖房官契中有这样的约定:“自卖之后,倘有亲族人等并满汉争竞者,有卖主一面承管,两家情愿,各无反悔。如有先悔之人,廿罚白米五石入官公用。”道光戊于八(1828年)年安徽“邓祖仁卖地契”中,注明“系二房受分物业,与别房伯叔兄弟人等各无干涉,亦无重叠典挂等弊。如有来历不明,卖人出头抵当,不涉买主之事

40、”;买卖双方还约定:“此乃平正交易,并元拈折抑勒情由,二家甘心意允,各无反悔。”摘编自明史清史等材料提供了明清时期丰富的社会信息,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1:论题:明清时期的地契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述:明清时期,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契约意识、诚信意识增强;如:地契中明确交易土地的性质、现状,卖主的意愿及交易之后的态度,等等。这是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国家继续“重农抑商”、政府保护土地私有制的反映。总之,明清土地买卖频繁,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商品意识以及土地兼并的社会真实。示例2:论题:明清土地制度与诚信意识阐述

41、: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交易中的契约意识、诚信意识不断增强。由于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经济基础是土地所有制,故政府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重视买田置地,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总之,明清土地契约的发展,既是诚信意识增强的反映,也是上层建筑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解析】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从材料“所卖其田,系是自意情愿”“胡伯钧卖地契”用“祖上遗土,占八股之一”“自愿”等字来表达”“自卖之后,倘有亲族人等并满汉争竞者,有卖主一面承管,两家情愿

42、,各无反悔。如有先悔之人,廿罚白米五石入官公用”中概括出观点;并结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来论证观点即可。(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京师同文馆18621878年课程开设示意图根据杜为德等著洋务运动与中闫近代科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编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的积极作用。【答案】(1)特点:由语言课程,逐步向法律、自然科学课程发展;形成年度课程计划,课程开设趋于严密。政治制

43、度课程趋弱。(2)积极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科技人才;一定程度上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推动近代教育、科技进步,促进西学传播和思想解放。(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题各小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赋分值。)【解析】(1)从“仅开设外语和汉语课程”“开设万国公法课程”“增设天文、算学馆”“按八年制和五年制的构想分别拟定了分年课程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人才的培养、旧教育制度的改革、西学传播、思想的解放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约成立以来的大事

44、列表摘绘自【美】吉尔平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成立的主要目的及其性质。(2)根塔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51999年北约组织发展过程中导现出的主要特点。【答案】(1)目的:为了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而建立。性质:是美国二战后在欧洲和世界推行世界霸权政策、从军事上控制西欧而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集团。(2)特点:以进攻性为主;政治军事联合为主,经济与社会合作为辅;维护和平与称霸交织;成员国不断扩大,内部紧密合作与矛盾分歧并存;长期存在,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称霸工具。(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

45、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题各小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赋分值。)【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北约是美国二战后在欧洲和世界推行世界霸权政策、从军事上控制西欧而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集团。(2)根据“北约成立以来的大事列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北约的主要活动、性质、成员国之间关系、存在时间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张衡祖父在东汉是南阳郡的著名大族,社会地位和声望都很高。为官清廉的张堪去世之后,张衡是在一个破落官僚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能够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青少年时代,张衡勤奋好学,在外出游

46、学的过程中,结识了贾逵、崔瑷等大学问家,增长了见识。在洛阳艰苦的学习生活中,先后创作了定情赋扇赋七辩等作品。在鲍德的举荐下做了尚书台郎中。做官之后,他依然把读书学习放在第一位,并制造出不少科学仪器,坚持观测各种自然现象。阳嘉二年,他升任侍中,成为皇帝高级顾问。永和初年,张衡任河间相,在任期间整顿法制,惩处奸党,政治清明。永和二年,因朝中小人当道而毅然辞职,上书皇帝“乞赅骨”,并写归田赋以示决心。他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32篇。其中,数学专著算罔论,天文著作灵宪灵宪图,文学作品二京赋归田赋等。他创制的地动仪、浑天仪、指南车等,是当时首屈一指的机械制造专家,被称为“木圣”。“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47、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摘编自后汉书张衡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张衡成为皇帝高级顾向的主要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张衡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答案】(1)家庭熏陶和良好素养;长期实践研究和勤奋好学精神;察举推荐。(2)一身正气,为官清明;从容淡定,谨慎豁达;在数学、天文和制造上成就突出;为汉赋等文学发展作出贡献。(评分说明:学生在答题时,可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题各小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各小题赋分值。)【解析】(1)从材料“祖父在东汉是南阳郡的著名大族”“能够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张街勤奋好学”“在鲍德的举荐下做了尚书台郎中”“制造出不少科学仪器,坚持观测各种自然现象”中可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数学专著算罔论,天文著作灵宪灵宪图,文学作品二京赋归田赋等。他创制的地动仪、浑天仪、指南车等”“先后创作了定情赋扇赋七辩等作品”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可以概括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