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603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下列观点中与孟子观点哲理不一致的是( )气者,理之依也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我在故我思 物是观念的集合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孟子的观点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 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故从哲学来看孟子的观点是唯心主义,是唯物主义,与孟子观点不一致,适合题意;是唯心主义, 不符合

2、题目要求,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2.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材料蕴含的哲理是真正的哲学能够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

3、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适合题意。:这两项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B。3.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

4、键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老马识途这一故事表明,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懂得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项符合题意;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不能是其他,老马之“智”并不具备意识的能动性,项说法错误;老马的识图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取决于人的发现,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

5、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的原因在于()A.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D.

6、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答案】B【解析】【详解】A.: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A与题意不符。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符合题意。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C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C与题意不符。D: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强调的是马克思

7、主义哲学的革命性,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5. 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B.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D.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答案】B【解析

8、】【详解】A:孔子认为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孟子虽然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来改变命运,但却是从唯心主义角度谈命运的,A项不符合题意。B:墨子认为人的命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这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王夫之主张人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把握客观规律,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B项符合题意。C: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分别具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倾向,C项不符合题意。D:孟子的“立命”具有唯心主义倾向,庄子主张安之若命,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属于唯心主义倾向,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6.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曾迎来一位特殊

9、选手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堂选手王峰。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百度大脑”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智能“百度大脑”是人类智慧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百度大脑”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延伸、放大“百度大脑”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利于认识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百度大脑”是人的意识的主动创造性的体现,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百度大脑”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

10、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说法错误,“百度大脑”不能等同于人脑,其不可能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智能;说法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百度大脑”不能成为实践主体。所以本题选D。7. 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深入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类、面向时代的命题,回应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表明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B. 哲学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C. 哲学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D. 哲学对人类具有普世的实用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A表述错误。B:材料中,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深入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类、面向时代

11、的命题,回应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表明哲学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B符合题意。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C表述错误。D:“普世的实用价值”说法过于绝对,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8. 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 )A. 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B. 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C. 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D. 哲

12、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答案】B【解析】【详解】AD:这两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A、D。B: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成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给予我们以某种启迪和智慧,这说明了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B正确。C:“主宰”的表述错误,排除C。故本题选B。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13、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终极真理直接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题目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说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正确。

1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终极真理”,错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不能直接推动,错误。故本题选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15、,符合题意入选;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C。11. 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温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A. 机械唯物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客观唯心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物是观念的集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2.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同时体现这“两个对子”的一组成语是A. 画龙点睛与喧宾夺主,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B.

16、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积叶成书与涸泽而渔C. 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掩耳盗铃与鬼使神差D.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唇齿相依与闭门造车【答案】B【解析】【详解】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分别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A选项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天行有常与心外无物”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积叶成书与涸泽而渔”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项符合题意;C选项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选项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正确选项为B。【点睛】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

17、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13.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莱,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菜,海蜇,木

18、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材料说明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符合题意。: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体现真理的含义,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睛】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14. 2019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

19、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这一论述表明人的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静止是物质世界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人民日报对中国经济变与不变这一论述,表明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静止是物质世界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不体现人的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

20、。故本题选C。【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5. 如图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寓意揭示了某些人想将时间拉回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题意。:漫画寓意没有涉及运动的主体问题,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6. 随着经济社

21、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实践深入,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当年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这一深刻转变体现了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符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说法错误。:

22、材料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不体现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主体差异,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睛】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认识主体看,认识总要受到现实具体的认知水平、实践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制约;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事物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并非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认识的客体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具有无限性。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永无止境,时代延续。17.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

23、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人们对人体干细胞研究上的突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这一事实说明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

24、程,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细胞生长规律,说法错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只能被超越,不能被推翻,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

25、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8. 数百年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终于得到影像印证。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全球多个地方同步公开了新照片,这是全球20多位科学家历时两年多首次成功捕获的世界首张

26、黑洞图像,爱因斯坦百年猜想终于得到检验。这表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们可以穷尽对字宙的认识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意识活动的特点、认识的无限性。:数百年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终因2019年4月10日首次成功捕获的世界首张黑洞图像得到影像印证,爱因斯坦百年猜想终于得到检验,这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同时首次成功捕获的世界首张黑洞图像也让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了新的有力证据,符合题意。:材料涉及人们认识世界,没有涉及改造世界,不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

27、不可能穷尽对字宙的认识,错误。故本题选D。19.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更加积极地拥抱生活、更加主动地走向明天,面对我们的歌唱,世界也一定会报之以鲜花与掌声。由此可见意识影响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和进程拥有积极的态度能更好地反映和改造世界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还能够改造世界发挥意识能动性是拥有鲜花和掌声的前提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同样戴着眼镜观世界、看生活,有人越擦越亮,有人却越抹越黑,关键取决于在路上的态度、在路口的抉择。”由此可见意识影响人们实践活动

28、的方向和进程;“更加积极地拥抱生活、更加主动地走向明天,面对我们的歌唱,世界也一定会报之以鲜花与掌声”由此可见拥有积极的态度能更好地反映和改造世界;表述错误,意识本身并不能直接改造世界,意识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表述错误,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拥有鲜花和掌声的前提;故选A。【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它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如宗教就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做出的错误反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也有两个方面,正确的意识

29、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20.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从哲学角度看,小白兔的错误在于A. 没有看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 没有看到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没有充分地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D. 没有真正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D【解析】【详解】D: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这启示我们小白兔没有真正坚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符合题意。A:小白兔看到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但错误选择了鱼不喜欢的胡萝卜当鱼饵,A不符合

30、题意。B:小白兔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B不符合题意。C:小白兔用自己喜欢的小白兔当鱼饵,没有客观的考虑鱼喜不喜欢,与主动创造性无关,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1. “窗含西岭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A. B. C. D. 【答案】D【解析】“窗”“

31、景“情”之间的联系是建筑师在事物原有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建设建立的一种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说法错误;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征服自然”说法错误;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体现了人的创造性,符合题意;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这表明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 “天若

32、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些诗句中蕴含的丰富哲理,会引发出你的激情与感情充实着你的心。下列各句与上述诗句蕴含哲理相近的是A.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D.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意思是寒冷的冬雪在梅花的盛开中消融了,春风在嫩绿的杨柳枝上又回来了,这两句诗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规律性。A:“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其蕴含的

33、哲理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不合题意。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B项不合题意。C:“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不合题意。D:“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具有规律性,D项与题干哲理相同,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3. 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有时看到的“灯光”是星光、看到的“海洋”是陆地,有时对高度、速度、方向的感知都不正确。这种空间迷向效应,是导致飞机失事的一种常见因素,克服空间迷向,飞行员的做法是“不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不相信感觉”是因为经验认识不可靠“要

34、相信仪表”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看到的“海洋”是陆地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看到的“灯光”是星光表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并非所有的经验认识都是不可靠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经验认识是可靠的,排除;看到的“海洋”是陆地,这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未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排除;“不相信感觉,要相信仪表”,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正确;把星光看成灯光,这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故选C。【点睛】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

35、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24. 在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上,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有评委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这则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多样性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面对破损的作品,小朋友对该画破损作出了令人惊讶的回答,这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

36、映,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正确。: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认识的反复性,说法错误。:材料没体现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排除。故本题选D。25.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主客观条件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恩格斯认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

37、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说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项正确;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认识虽然有局限性,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是可以认识和发现真理,项错误;真理与谬误作为一对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并等于说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项错误;认识对象是无限变体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

38、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项正确;正确选项为B。【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26. 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

39、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C.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 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C: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符合题意。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B:实践出真知,但正确的认识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不都是在亲身的实践中获得的,B说法错误。D:真理而不是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7. 2

40、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对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伟大人物的意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表述错误,主观的意志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表述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符合题意,材料指出“人在其中不

41、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说明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符合题意,“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说明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选D。28.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们经过5年攻关,研发出高效的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方法,开发了一套“魔法药水”,用它依次为细胞“洗澡”,实现多种体细胞类型的“返老还童”,这项成果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一研究成果表明()“魔法药水”是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根本途径对干细胞的认识是实

42、现细胞“返老还童”的基础我们确信人类的思维和客观世界之间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魔法药水”是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新方法,但未体现这是根本途径,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法错误。 :科研人员研发出高效的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新方法,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29.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这告诉我们越到紧要关

43、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材料从一个角度说明()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条件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人们可以认识,改变和利用客观规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体现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合题意。:旅游的人会在“快活三里”休息,而挑山工不会,因为害怕“发懒”, 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材料从一个角度说明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条件,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客观规律,错误。故本题选C。30. 2019年4月10日,EHT项目和中国科学院与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黑洞

44、“真容”。该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合作,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直接探测黑洞。此前,天文学家都是通过各种间接的证据来表明黑洞的存在。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表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B.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精进的工具C.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揭示“黑洞”的奥秘是迟早的事D.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应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超越真理【答案】B【解析】【详解】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说法太绝对,A错误。B:该项目是由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合

45、作,通过“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和全球多个射电天文台的协作,构建一个口径等同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用于直接探测黑洞,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日益精进的工具,B正确。C:材料主要探讨的是对“黑洞”的认识由猜测到亲眼所见,反映了认识的发展历程,与真理无关,C错误。D:应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错误。故本题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执政党广大干部和党员的家风建设,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

46、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作为一种民间教化的工具,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钱氏家训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为框架并加以发展,使钱氏家族人才辈出,如号称“科技三钱”的钱学森、钱伟长和钱三强。“梁启超一生,唯一不变的是爱国”,梁启超的家规集中一点就是“爱国”,在这种家规的教育下,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报效祖国。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家规、家风、家训在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实际历程中,一直是一种民间教化工具,并且有过许多

47、成功的事例证明。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意识能够指导我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要重视意识作用。中国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中那些优秀思想观念,在今天道德建设中依然发挥着它们独特的作用。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优秀的家规、家风、家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有利于促进社会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解析】分析】本题以家风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加强执政党广大干部和党员的家风建设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

48、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以家风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家规、家风、家训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指导作用,传统的家规、家风、家训中那些优秀思想观念,在道德建设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充分发挥优

49、秀的家规、家风、家训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就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等方面展开论述。【点睛】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32. 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带来的强风、大浪、暴雨导致作物倒伏受淹、水产养殖业受损。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

50、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1)结合材料,请指出上述三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2)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答案】(1)甲的说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认为神灵主宰一切;乙的说法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表现,形而上学地对待灾害,自认倒霉;丙的说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5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解析】【分析】此题以台风“山竹”给我国带来的灾害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请指出上述三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属于简答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哲学”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材料中甲乙丙三人的具体观点可判断出甲的观点属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乙的观点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丙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第(2)要求“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

52、内容?”设置有三个问题,即“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均属于简答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立足于第(1)问中涉及的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观点,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回答。进而得出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再具体回答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具体内容即可。【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

53、论。4.思维和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今天的中国变成现实。十余次神舟起飞,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蛟龙”问世,历经了八年,经过了无数次试验,下潜深度不断刷新,实现从零到7062米水深的跨越,面对难以捉摸的天气和复杂海况,科研人员说:“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我们绝不是赌徒。”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

54、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无论上天还是入海,每一次试验都要限定严密的条件,依靠专家制定精细的预案;都要攻克通信、能源、控制、生命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探索大自然奥秘,中国人从未停下脚步。(1)请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科研人员“上天入海”如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2)中国科研人员“上天入海”的过程,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

55、办事。“上天入海”的成功是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的结果。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上天入海”的成功是科研人员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于冒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科研人员“有冒险精神,但绝不是赌徒”的做法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因而获得了成功。(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次次科学实验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科研人员在不断的探索实验中,

56、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实验的不断成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探索大自然奥秘,中国人从未停下脚步。【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攀登科学高峰,不断探索大自然奥秘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详解】(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科研人员“上天入海”如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材料中,“上天入海”的成功是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的结果,故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上天入海”的成功是科研人员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敢于

57、冒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故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科研人员“有冒险精神,但绝不是赌徒”,故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中国科研人员“上天入海”的过程,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紧紧围绕教材重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命题,有利于绝大多数考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区分度。材料中,科研人员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许多经验,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分析;材料中,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突破了一大批

58、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故可以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是我们对大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止,故可以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进行分析。【点睛】准确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