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二节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的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我们可以通过文言文中的三种语音异读情况来大致了解语音的演变: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1破音异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词性和意义的改变。如:“衣锦还乡”“王天下”。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古音异读。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
2、从而保留发古音。如:“食”“其”用于人名时,“食”读y,“其”读j。”小月氏的“氏”读zh。二、汉语词汇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1)在原来的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现代的多音词。如:虎老虎;鼠老鼠;斧斧头。(2)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如:照照耀;赠赠送。(3)原来的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如:伐攻打;乖违背;川河流。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叠音词: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用来描摹声音或性状。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3、)联绵词: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不能分开解释的词。如:参差(cn c),倜傥(t tng),蹉跎(cu tu),依稀(y x)。偏义复词: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在古汉语中常常是两个单音词。如:贪婪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婴儿 玉篇:“男曰儿,女曰婴。”不要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当作现代的双音词。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思不同的情况。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
4、承的关联词,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后”。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古义:于是/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示更进一步,连词。其实亦百倍。(六国论)古义:那/实际上。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2词语的词义变化(古今异义)。汉语从古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如:“天、地、人、马、牛、羊、东、南、西、北、雨、雪、风、霜”等)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如“慈、厨”等)的意义,古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阅读文言文不会造成困难。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然常用,但
5、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如:社稷(国家)、崩(称天子死)、埙(古乐器)等。这部分词,虽然我们比较生疏,但通过查工具书就可以明白,不会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以上两部分词语在文言词汇总量中占少数,而大多数词语的意义古今有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河”指黄河。现在“江”“河”泛指一般的河流。(2)词义缩小。“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3)词义转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牺牲”
6、古代指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现在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是个贬义词。3.词语的消长变化。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1)社会生活方面。社会是文明的摇篮,中国社会的巨变要求作为文化的词汇以第一时间反映社会现实。以此出现了许多具有典型形象的词汇:政治方面:既出现了许多新的指导方针,如“和谐社会”“小康生活”等;又有供全民贯彻的“三个
7、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等。经济方面:如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指导性的“十五”计划、“十一五”计划,再有以旅游业为头的“红色旅游”“无烟工业”等,还有经济的附属词汇,如“白领”“个税改革”等。文化方面: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为了适应市场而产生了词汇,如“红色文化”“素质教育”“超级女生”等;也有外来的词汇,如“拜金主义”等。(2)网络用语方面。网络与计算机是20世纪的象征,它代表着先进和高效,十几年时间便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当之无愧是新词产生最多的一个领域。如“硬件”“网吧”“IT技术”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无数的附属词汇。但也有一些如“PK”“1314(一生一世)”等网络异化词现象。(3
8、)科学技术方面。有人说21世纪是人才和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这一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发生变化最多、周期最短的领域。为了更好满足人们的认识和交际需求,给新生事物命名非常必要,从而产生了许多新词。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已成为焦点。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4)国际用词方面。汉语词汇不仅与中国本身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汉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被众多的外国人士接受。所以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同样的道理,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
9、退出了词汇舞台。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现在就没人用了。4词语的替换变化。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1)社会因素:把“世”改成“代”。(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残废”“残疾”。(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三、语法的演变 1语序的变化。(1)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的四种类型。规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吾谁与归?规律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未之有也。规律3 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如:句读之不
10、知。规律4 固定句式。如:唯是:唯利是图。何之有:何陋之有。(2)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特点: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谓语,把他放在主语之前。规律:常出现在感叹句。(3)定语后置。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两大类。在文言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都是修饰性定语。“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用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吏二缚一人诣王。(4)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句式的变化。(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
11、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常常翻译为“(不)是”。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提炼主干的话,都呈现“名词主语名词谓语”的结构。(2)被动句。被动句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如: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3词类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1)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2)名词用作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3)形容词用作动词。如:问其深,则其好 游者不能穷也。(4)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6)名词的使动用法。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7)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