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综合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_,以“还原真相”“不合常理”为幌子抹黑英雄、歪曲历史,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谴责如潮的舆论。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在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当此之时,以全网互动形式倡导“崇尚英雄”、热议“精忠报国”活动,也是对这一法律的生动践行。()。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
2、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还体现在_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_,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有人说:“失去生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被人彻底地遗忘。”“崇尚英雄精忠报国”活动还在继续。无论是_的知名英雄、英烈,还是普通网友讲述的“年老失聪的外祖父”“沉默寡言的父亲”“当年的小学代课教师”,都将在人们自发参与、互动传播中,凝结为一份独特的全民记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曾几何时旷日持久披肝沥胆耳熟能详B光阴荏苒旷日持久恪尽职守了如指掌C光阴荏苒经年累月披肝沥胆了如指掌D曾几何时经年累月恪尽职守耳熟能详解析:选D。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
3、多久。光阴荏苒: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荒废时日,长期拖延。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指经历的时间久,后者指消耗的时间久。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披肝沥胆:比喻坦诚相见,竭尽忠诚。原句形容英雄人物“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不能使用“披肝沥胆”。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了如指掌”不能用于人物。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以“还原真相”为名抹黑英雄、以“不合常理”为名歪曲历史的言论,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谴责如潮的舆论。
4、B打着“还原真相”的幌子抹黑英雄、打着“不合常理”幌子歪曲历史,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舆论如潮的谴责。C以“还原真相”为幌子歪曲历史、以“不合常理”为幌子抹黑英雄,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谴责如潮的舆论。D以“还原真相”为名歪曲历史、以“不合常理”为名抹黑英雄的言论,在网络上反复出现,引发舆论如潮的谴责。解析:选D。画线句存在的语病较多,一是“以为幌子”句式杂糅,应说成“以为名”或“打着幌子”;二是语序前后不当,所谓“还原真相”其实是“歪曲历史”,所谓“不合常理”其实是“抹黑英雄”,前后应保持对应;三是“在网络上反复出现”缺少必要的主语;四是“引发舆论”不搭配。另外,画线句前半句也以分说为佳,故
5、答案选D。D项将上述语病都修改过来了。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B努力成为英雄,更要寻找英雄、崇尚英雄C努力成为英雄,更要崇尚英雄、寻找英雄D崇尚英雄、努力成为英雄,更要寻找英雄解析:选A。作为第二段的开头句,要注意与上文的衔接,上一段讲的“活动”其实是对英雄、英烈的肯定,即找回我们的英雄,所以“寻找英雄”应置于句首;第二段括号后面的内容讲的是新时代中国各行各业的英雄,结论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这些内容是受“更要努力成为英雄”引领的。故选A。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菊是中国的特产。菊于肃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不过,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_。对此,_,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见,_。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答案:而是菊有什么用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菊是可吃的5下面是某单位“迎春联谊”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4个字。(6分)答:答案:本次“迎春联谊”活动计划分别在室内和室外进行。室内活动首先由领导致辞,然后自由选择参加棋牌、品茗或乒羽活动。室外活动是在农庄垂钓和采摘蔬果,晚上在烧烤场开篝火晚会。
7、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
8、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
9、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
10、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
11、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会有战争。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小人之德与君子之德的区别。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
12、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解析:选C。A.“就会有战争”太绝对并偷换概念,原文为“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B.“强调小人之德与君子之德的区别”错;D.十五卦象与十五国风相对应在文中没有依据。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自然界的风谈起,自然引入诗经之“风”,详细论述了“风气”的内涵。B文章举诗经十五“国风”和周易十五卦之“风”,都是在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C文章从三个角度论证了当代人重读诗经的目的,并阐述了孔子编纂诗经的原因。D文章先提出社会风俗习惯,分析了风俗习惯的意义与作用,最后
13、提出了“入乡随俗”的解决办法。解析:选B。“论证社会行为规范的作用”错,是论述“风”的内涵。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D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解析
14、:选B。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21分)你与谁聊天白旭初老头子走了。女儿也走了。天国没有回程的路,老头子永远回不来了。女儿在南方的台资企业打工,一年才能回来一次。女儿回南方前对老妈说,老爸的手机您用着吧。又说,有事打我的电话,我也会常打电话给您的。老妈本地再无亲人,加上腿脚不太灵便,每天除了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自个儿做饭自个儿吃外,就是靠在沙发上,盯着茶几上的手机发呆。她期待和在南方的女儿说说话,但手机沉默着一声不响。这天,老妈毅然拿起手机,拨了女儿的号码,但传来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声音:您好,您
15、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老妈又连续拨了几次,还是关机。她生气地把手机扔在沙发上。傍晚时分,老妈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接着传来女儿焦急的声音:老妈,您给我打了5个电话,家里有急事?您还好吗?家里没事,我也没事,就是想和你说说话。老妈说,你怎么把手机关了呢?我在流水线上干活,一刻也不能停手。女儿说,而且,上班时间接打电话要罚钱的。老妈说,你这么晚了才下班?嗯,天天加班。女儿打了个哈欠,说,下了班就想睡。老妈泪眼蒙眬,说,下班了抓紧时间休息,不给我打电话不要紧,打长途挺费钱的!女儿想,老妈真可怜,今后再忙再累也不能忘了给她打电话。一天,女儿轮休,她上街买日用品时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语音提示却说:您好,您拨打的电
16、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好事呀,老妈终于和别人有往来有联系了。女儿买完东西后,又给老妈打电话,语音提示还是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想,这电话打得够久的了,老妈和谁通话呢?女儿不记得重拨了几次,老妈的手机终于接通了。女儿问,老妈,和谁打电话呀?打了这么长时间!老妈说,一个熟人。女儿说,聊些什么呢?老妈顿了一下,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女儿和老妈聊了20多分钟。挂了电话后,还沉思了一会儿。又一天,女儿上班时,流水线突然出故障停机了。趁流水线抢修间隙,工人们都走到车间外透气。女儿忙打开手机给老妈打电话,奇怪的是,语音提示又说: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女儿隔一会儿重拨一次,
17、直到流水线修好了,老妈的手机也没能接通。晚上,女儿又给老妈打电话。电话通了,母亲却说,有事吗?没事别打电话,费钱哩!女儿说,老妈您开电话会议呀,和谁聊天呢?老妈说,也是熟人。女儿说,聊些什么呢?老妈说,没聊什么,就是天南地北聊天呗!女儿想,老妈是不是有相好的了?女儿说,和您聊天的是个老头儿吧?老妈不语,只嘿嘿一笑。女儿暗暗思忖:老妈还不到花甲年纪,有个老来伴也是一桩美事啊!女儿请了几天假,决定回家一探究竟。女儿刚进家门,老妈的手机就响起来了。老妈把手机举到耳边,问,你好!你是谁?你找谁?老妈说,哦,你要我猜你是谁?哦,我猜不出。老妈说,你要我仔细听你的声音,我也听不出你是谁。老妈说,哦,你是湖
18、北的,我猜出来了,你姓董吧?老妈说,怎么样?我猜对了吧!我还知道你是我老头子的亲侄子呢。老妈说,哎呀!伯伯得癌症住医院了?借两万块钱,没问题。老妈说,别急!叔叔到上海出差,等几天才能回来,到时会把钱送到医院去。老妈说,啊,不要叔叔送?好哩,他回来后,就把钱给打过去女儿再也听不下去了,大声说,老妈,这是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老妈就急忙把通话结束键按了。老妈说,我早知道他们是骗子。当年你老爸就上过当。女儿说,知道是骗子干吗还聊得起劲?老妈说,骗子打电话给我,我就当是聊天呗!老妈又说,只要不把话说死,不揭穿他们的鬼把戏,他们就会天天打电话来。女儿眼里顿时噙满了泪水。(有删改)9下列对小说相关
19、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小说以小事切入社会热点问题,小说中写老爸离世,只剩老妈独居,女儿外出打工太忙,再加上上班身不由己,很少给老妈打电话。B老妈开始时期待女儿给自己打电话,但到后来却对女儿说没事别打电话,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老妈对女儿的体贴和关爱。C老妈在女儿还没把“骗子”二字喊出口前就急忙按了通话结束键,是因为怕骗子得知骗局被识破后,不再打电话过来,自己就没人聊天了。D小说结尾处女儿的流泪,是为老妈的孤独而流泪,为自己没能够尽孝心陪伴老妈而流泪,也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自然而感人。解析:选D。“为老爸的去世而流泪”不合文意。10小说以“打电话”为中心来叙事
20、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8分)答:解析:小说叙述了空巢老人老妈“打电话”的故事,连接故事情节的枢纽是“打电话”,小说是通过“打电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彰显文章主题的。如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打电话”展开:老妈打不通女儿的电话,为后面与骗子通电话的情节埋下伏笔;女儿打不通老妈的电话继而回家,然后发现老妈与骗子通电话。这就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答案:“打电话”是小说的行文线索,以此为中心叙事使故事情节更紧凑;通过“打电话”这件事,成功地展现了老妈作为空巢老人的孤独形象和女儿的孝顺的形象;通过“打电话”这件小事,展现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心理,表达了空巢老人孤独寂寞、渴望关爱的深刻主题。11请从小说主
21、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谈谈这篇小说的特点。(8分)答:解析:题目要求从“小说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两方面来谈,这就明确指出了答题的范围。从主题思想方面来看,以“打电话”的小事情反映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小见大;从艺术构思方面来看,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回答时可以先总结,然后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答案:主题思想深刻。小说涉及人物不多,却以小见大,描写了空巢老人的现状,揭示了当下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精神空虚,亟须得到关怀的深刻主题。艺术感染力强。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如结尾处写老妈知道打电话的是骗子,却不愿拆穿骗子的骗局,出人意料,使小说更富艺术感染力。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选择题
22、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21分)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惠怀之际,河东先扰。璞筮之,投策而叹曰:“嗟乎!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抵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
23、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健夫二三十人,皆持长竿,东行三十里,有丘林社庙者,便以竿打拍,当得一物,宜急持归。得此,马活矣。”固如其言,果得一物似猴,持归。此物见死马,便嘘吸其鼻。顷之马起,奋迅嘶鸣,食如常,不复见向物。固奇之,厚加资给。王敦之谋逆也,温峤、庾亮使璞筮之,璞对不决。峤、亮复令占己之吉凶,璞曰:“大吉。”峤等退,相谓曰:“璞对不了,是不敢有言,或天夺敦魄。今吾等与国家共举大事,而璞云大吉,是为举事必有成也。”于是劝帝讨敦。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敦将举兵,又使璞筮。璞曰:“无成。”敦固疑璞之劝峤、亮,又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答曰:“思向卦,
24、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怒,收璞,诣南冈斩之。时年四十九。及王敦平,追赠弘农太守。(节选自晋书郭璞传)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解析:选B。根据内容“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
25、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可知,“时”为尚书行为的时间状语,“以公方”是介宾短语,修饰“著称”。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山西省。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C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D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解析:选D。对“五行”的理解不对。在本文的语境中,“五
26、行”指的是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即水、火、木、金、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璞喜好经术,博学有高才,但不善言论,擅长辞赋,且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占卜之术,曾经跟随客居河东的郭公学习,郭公送给他青囊中书九卷。B惠帝、怀帝之际,河东发生骚乱。郭璞占卜后,想要去东南避难,途中到了将军赵固那里,郭璞设法将赵固已死的马救活了,赵将军很惊奇欣喜,给了他很多财物作为报答。C王敦将要叛乱的时候,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等温峤退下后,郭璞对庾亮说上天要夺王敦之魄,我们为国家办大事,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D王敦将要起兵时,让郭璞占卜。王敦本来怀疑郭璞,又听他报
27、的是凶卦,说起兵不会成功,后来又说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了。解析:选C。张冠李戴。和庾亮说的是温峤,不是郭璞。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于是潜结姻昵及交游数十家,欲避地东南。(6分) 译文:(2)初,璞每言“杀我者山宗”,至是果有姓崇者构璞于敦。(6分) 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潜”“姻昵”,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每”“至是”“构”。答案:(1)(郭璞)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2)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
28、璞的坏话。郭璞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人。父亲郭瑗,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郭璞喜好经书学术,学问渊博而有大才,但不善于语言表达,他的词赋自中兴以来首屈一指。他喜好古文奇字,精通阴阳术数及历法算学。有一个叫郭公的人,客居于河东,精通卜筮之术,郭璞跟从他学习卜筮。郭公授予他青囊中书九卷,由此他通晓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能攘除灾祸,通达冥冥的玄机,就是京房、管辂这样的人也比不上他。惠帝、怀帝之际,河东之地首先出现了骚乱。郭璞卜了一卦,丢下书策长叹一声说:“哎呀!老百姓将要陷于异族统治之下了,故乡之地将要受
29、到匈奴的蹂躏啊!”于是暗中联络了亲戚朋友数十家,准备迁移到东南去避难。他们到达将军赵固那里,正遇上赵固所乘的一匹好马死了,赵固非常痛惜,不愿接待宾客。郭璞来见他,守门人不让郭璞进去。郭璞对他说:“我能使马死而复生。”守门人很吃惊连忙告诉赵固。赵固马上出来见郭璞,对他说:“你能使我的马复活吗?”郭璞说:“需要健壮的汉子二三十人,每人手持一根长竿,往东走三十里,在山丘树林里有一个土地庙,使用长竿拍打,就会出来一物,要迅速捉住带回来。得到了这个东西,马就可以复活了。”赵固照着他说的去办,果然捉住了一个像猴子一样的东西,便带了回来。这个像猴一样的小兽一见死马,便对着死马的鼻子呼吸。一会儿马就站了起来,
30、昂头嘶鸣,吃起料来和平常一样,可那个像猴一样的小兽却不见了。赵固惊奇欣喜,送了许多钱财作为报答。王敦将要叛乱,温峤、庾亮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说不能判定。温峤、庾亮又让(郭璞)为他们占凶吉,郭璞说:“大吉。”温峤、庾亮退出去后,相互议论说:“郭璞说不明白,是他不敢明言,或许上天要夺王敦之魄。今天我们为国家办大事,郭璞说大吉,是说明举事必定会成功。”于是劝皇帝讨伐王敦。当初,郭璞常说:“杀我的人是山宗”,到这时果然有姓崇的人在王敦面前说郭璞的坏话。王敦将要起兵,让郭璞占卜。郭璞回答:“不会成功。”王敦怀疑他曾劝告过温峤、庾亮,又听他报的是凶卦,便对他说:“你再为我占一卦,看我寿命长短?”郭璞回答:
31、“根据刚才的卦,你若是起兵,不久就有大祸。若是住在武昌,寿长不可限量。”王敦大怒道:“你的寿命你知道吗?”郭璞说:“我会死在今天中午。”王敦恼怒,把他抓起来,命令押到南冈处死。郭璞这年四十九岁。到王敦乱平,追赠为弘农太守。(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12分)南涧中题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注】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亭午:正午,中午。期(q):约会。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交代了
32、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C“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D“羁禽响幽谷”,意思是鸟的鸣叫使山谷更加幽静,以动衬静,引发诗人联想。解析:选B。B项“是从听觉上写”错误,这是从视觉上写的。17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9分)答:答案: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然而羁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
33、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无法摆脱,忧从中来。(三)古诗文默写。(6分)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阁中帝子今何在?_。(王勃滕王阁)(2)江流宛转绕芳甸,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李白将进酒)(5)星垂平野阔,_。(杜甫旅夜书怀) (6)_,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答案:(1)槛外长江空自流(2)月照花林皆似霰(3)明月松间照(4)奔流到海不复回(5)月涌大江流(6)相见时难别亦难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时遭到一条狗的攻击,于是,下次
34、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块石头带在身上。但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虽有一块石头护身,还是被狗咬了。又一次讨饭的时候,他便带了两块石头,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带了四块石头,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最后,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头去讨饭。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沿着一条思维发展下去不仅不能解脱,也许会被束缚得更紧,在管理中需要不断地审视,大着胆子去试一试扔掉“石块”,拿起“棍子”。据此我们可以立意为:(1)转换思维方式,摆脱直线式思维模式。(2)换个角度想问题,勇于尝试新方法。(3)方法不对,量变不能实现质变。(其他符合材料的立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