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纲要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背景2提出: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3内容4评价思维导图三民主义的含义及其关系史料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解读史料反映了在中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史论孙中山为什么能够在中国首倡三民主义?(1)时代呼唤革命理论。自鸦片战争以
2、来,先进中国人提出许多不同的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创建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2)孙中山选择了革命道路。早年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放弃改良幻想,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了创建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1 (2013安徽高考)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
3、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答案C解析社会问题即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材料强调民生主义的目标是“谋人民全体之福利”。2 (2011重庆高考)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指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强调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吻合。B、D两项体现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容;C项反映了孙中山民
4、生主义思想的内容。故选择A项。3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答案D解析“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说明是合理分配和利益共享,D项符合题意。4 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
5、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马上推翻”可知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5 “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注重缩小贫富差距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平均地权”主张由国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体
6、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注重缩小贫富差距,均正确。三民主义并未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错误,故选A项。考点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多次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力量在人民群众之中;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3含义4意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思维导图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史料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联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7、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解读从史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发生重大变化:由效法英美到以俄为师;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由对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史论1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类别项目 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相同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不同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相同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不同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相同主
8、张平均地权不同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改善农民和工人生活状况实践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史论2影响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各种因素(1)自身因素:苦苦追求救国真理的爱国和革命精神,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和失败的艰辛历程中,认识到广大群众的革命力量。(2)历史因素:孙中山领导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和探索,屡屡失败。历史需要新的救国纲领出现。(3)外界因素: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1 (2012海南高考)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9、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解题时一定要关注时间,此时三大政策尚未提出,A项错,B项不符合史实,这也不是国民革命的战略。孙中山的这段话比较清楚地说明想借鉴俄国革命实现中国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巧用排除法解题排除法:又称归谬法、筛选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做选择题的方法。它以题干为条件,对备选项进行逐一筛选,排除那些自身表达错误的或者与题干无关的选项。错误选项,一般是用绝对的说法(如全部、
10、所用、一直、完全等)来叙述、评价、概括、归纳,稍加鉴别就能将其排除。运用排除法,有的题目一次筛选即可成功,有的需要几次筛选才能得出正确答案。2 (2012广东高考)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招贴画中的有效信息。画中含有“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农工兵商学大联合”“民众的力量”“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符合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时代特点,故答案为D项。3 孙中山曾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
11、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之一,这一思想主要体现了()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答案D解析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与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主张吻合,故答案为D。4 章太炎评价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时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
12、革命派作出的努力是()A建立同盟会B提出“三民主义”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中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5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答案C解析民权方面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A项是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发展的表现;D项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发展的表现;B项与本题无关。故本题选C项。1新旧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没有明确反帝。正确。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
13、帝和实现国内民族一律平等。这是新旧三民主义最主要的不同点。2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正确。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设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族革命);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社会革命)。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错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1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
14、,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2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3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汲取了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4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英国呆了9个月,他目睹了诸多
15、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9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A民权主义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答案C解析在英国期间,孙中山不仅亲眼看到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发达和民主共和的文明,同时也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和不可克服的弊端。他的社会经济观点民生主义,就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故选C。2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
16、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答案A解析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民生主义的地位,是政治经济的根本,A选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符合;C项表述本身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3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反映出()A民众的思想觉悟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B民众将推翻帝制与“民国共和”混为一谈C清政府已经不得民心D推翻帝制已成为民众的心声答案B解析从题目材料可以看出民众认为清室退位就天下大事已定,“民国共和”也取得了名义。对于其实质,民众并不关
17、注。这说明很多人不能区分推翻清政府和建立民国共和的本质不同。所以B选项比较符合题意。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最具前瞻性”可排除A、C两项,由“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应该是民生问题,故B项正确,D项说法不正确。5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
18、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答案A解析“赶走北京皇帝”说明宣传的重点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我们都要当官”说明对政治革命的目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本质并不清楚。6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
19、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A、B两项是国内的民族关系政策,资产阶级革命不能依靠人民的力量,C项排除。7 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这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提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号召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答案D解析新三民主义较之于同盟会的主张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就是明确提出反帝口号。8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
20、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说明孙中山的联俄政策,属于三大政策的内容。新三民主义内容更为广泛,就本题来说,C项为最佳选项。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和张謇的选择是当时中国社会迫切的需要B康有为的选择是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提出的C都对清政府感到失望D都想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答
21、案D解析三人的选择都是围绕着救亡图存提出的,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A、B两项表述不全面;C项错误,康有为当时对清政府还抱有希望。故正确答案为D。10孙中山早年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答案A解析“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说明孙中山注重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国家和民族高于家族和宗族团体,故选A。11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
22、,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光复”、“兴汉灭清”、“给崇祯皇帝戴孝”,表明当时民众的革命观是排满革命。B、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12“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
23、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是:“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故本题选A。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材料二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
24、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
25、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目标: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至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共和国。(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地反帝反封建。(4)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
26、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
27、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28、(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变化:由维新变为革命。(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解析第(1)问把握材料一中的“维新”,材料二中的“革命”即可。第(2)问则把握材料三中的“妥协”、“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等即可。第(3)问把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可。第(4)问是开放性试题,把握孙中山为国为民不断努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