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163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5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7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17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2021长春一模)1945年9月的美国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了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战胜利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B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D苏联率先对美国实施了冷战【解析】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大国,苏联是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但两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为维护两国的国家利益,美苏在外交关系上容易出现对立的状况,故选B项;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意味着美苏不能合作,与材料中“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

2、战后能够合作,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不符,排除A项;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仅体现美国单方面的状况,不能作为相信美苏战后合作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冷战开始于美国的杜鲁门主义,苏联率先对美国实施了冷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 B2(2021南京摸底)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了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要引起全面军事冲突。同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两国( )A出现了严重战略误判B争霸形势的骤然紧张C

3、加速了对抗全面升级D缺乏合作的基本诚意【解析】 雅尔塔会议巩固和维护了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与材料中“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要引起全面军事冲突”相符,故选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从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对手,材料中“断定美国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并非战略误判,排除A项;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骤然紧

4、张与材料中“同时又不要引起全面军事冲突”不符,排除B项;此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不是全面对抗,排除C项。【答案】 D3(2020潍坊二模)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宣布美国将向欧洲提供经济援助,使“自由制度”得以存续;另一方面又宣称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刻意“淡化”意识形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复兴欧洲B缓和矛盾C控制市场 D对抗苏联【解析】 根据题干中马歇尔计划的两层意思,可知美国借助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一方面拉拢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拉拢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得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依附于美国,而不是苏联,据此可知其主要

5、目的在于对抗苏联,故选D项;复兴欧洲经济仅是马歇尔计划的一个方面的内容,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马歇尔计划不仅要拉拢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还要拉拢社会主义国家,说明其真正目的在于加剧与苏联的矛盾,而不是缓和与苏联的矛盾,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孤立苏联,而不是控制世界市场,排除C项。【答案】 D4(2021衡水中学联考)20世纪50年代,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声称,支持共产主义的人已经渗透到从军队到好莱坞电影工作室的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揭露”共产主义者,他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扣帽子”运动。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冷战”B社会笼罩着怀疑

6、和恐惧氛围C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激化 D利用反苏转嫁国内矛盾【解析】 麦卡锡主观的认为“支持共产主义的人已经渗透到从军队到好莱坞电影工作室的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由此发动大规模的“扣帽子”运动,造成了阶级矛盾扩大化的结果,使得社会笼罩在恐怖和怀疑的氛围中,故选B项;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题干涉及的是美国议员麦卡锡为首的部分人士对共产主义的敌视,而不是美国社会各阶层对冷战的态度,排除A项;美苏矛盾的激化应该导致的是美苏间的对抗,而不应该是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美国国内的矛盾,并没有转嫁到苏联方面,排除D项。【答案】 B5(2021潍坊五县市监测)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主

7、动缩减隔离线(从800海里减到500海里),苏联不硬闯隔离线,在该线附近停航、改航,这反映出( )A美国实力趋向衰落B冷战中双方的理性克制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和平对话取代军事对抗【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主动缩减隔离线”,苏联则“不硬闯隔离线”,从而避免了双方的直接冲突,这反映出在冷战过程中美苏双方都采取了理性克制的态度,故选B项;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走向衰落,排除A项;根据题干中“苏联不硬闯隔离线”,说明苏联在处理问题时的冷静、理性,而不是采取攻势,排除C项;题干中仅是述及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和苏联的态度,没有涉及美苏之间的“和平对话”,排除D项

8、。【答案】 B6(2021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戴维营会议的召开( )A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B标志美苏“热战”转向“冷战”C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D使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阶段【解析】 据所学,1959年,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对峙时期,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 材料中戴维营会议上双方达成了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的共识, 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故选C项;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A

9、项;美苏之间未发生大规模的热战,排除B项;1959年,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排除D项。【答案】 C7(2020唐山二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以黑人为主体的爵士乐团被美国陆续派往苏联、东欧、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访期间,乐团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向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展示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美国在种族与民权事业上取得的进步。美国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升国际地位树立大国形象B传播现代主义推动文艺交流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不断发展D进行文化宣传暗行冷战政策【解析】 根据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乐团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向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尤其是年轻

10、人展示美国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以及美国在种族与民权事业上取得的进步”可知,冷战期间,美国意图通过乐团出访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故选D项。【答案】 D8(2021安徽A10联盟摸底)20世纪50年代,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甚至武装推翻他国政府;肯尼迪当政时,则以志愿者的方式,大力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A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B意在促进第三世界发展C调整了与苏联争霸的策略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 据材料“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经常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甚至武装推翻他国政府;肯尼迪当政时,则以志愿者的方式,大力

11、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可知美国改变了对外争霸的策略,注重软实力的渗透,故选C项;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是一以贯之的,排除A项;美国这一变化意在与苏联争霸,排除B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排除D项。【答案】 C9(2020肇庆二模)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时期电影主题的转变说明()A美苏反法西斯同盟开始瓦解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电影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D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对立【解析】 二战时期美苏是同盟,因此美

12、国选择拍摄歌颂苏联的电影,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美国选择拍摄苏联对美国威胁题材的电影,说明电影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C正确;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两国已经走向对抗,排除A;1955年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B;D未能反映出电影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排除。【答案】 C10(2020济南二模)法国哲学家、政治学家雷蒙阿兰曾说:“欧洲现状是不正宗或荒谬的,但是它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人人都知道分界线在哪里,没人太害怕会有不测后果。”这里的“现状”指的是()A法国大革命打破封建君主一统欧洲局面B十月革命冲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一战后对德国制裁使欧洲隐藏巨大危机D冷战时期欧洲分裂成为两大阵营【解析】 据“

13、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人人都知道分界线在哪里,没人太害怕会有不测后果”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欧洲应该处于阵营分明的敌对状态,但又不会出现不可承受的严重后果,所以应该是冷战时期,故选D项;A、B、C三项都与“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没人太害怕会有不测后果”不符,排除。【答案】 D11(2020滨州模拟)下图是日本画家福田繁雄创作于1975年的漫画1945年的胜利,描绘了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该作品( )A采用了现实主义的表达手法B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体现了日本对二战侵略行为的深刻反思D反映了冷战形势下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解析】 1975年日本画家用漫画1945年的胜利,以一颗子弹反向飞

14、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期盼,反映了冷战形势下人们渴望和平的愿望,故选D项;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生在这幅漫画问世三十年以前,排除B项;漫画主题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没有体现出日本对二战侵略行为的深刻反思,排除C项。【答案】 D12(2020烟台二模)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这反映了( )A苏联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B美国科技超过了苏联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美

15、苏争霸集中在科技领域【解析】 美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内奋起直追以图对抗苏联,说明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的科技竞争带有政治对抗色彩,故选C项;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只是苏联空间领域取得的一个成就,并不能证明其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排除A项;阿波罗登月只是美国在空间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个成就,也不能说明其科技超过苏联,排除B项;美苏对抗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并不仅仅是科技领域,排除D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2020莆田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对外援助的发起国。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从1946年开始,美国向埃及、以色

16、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在加沙发生武装冲突后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又分别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作战武器和“志愿人员”。1961年,美国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美国用于对外援助绝对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最多的,但是和其他援助国相比,用于对外援助的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是最低的。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互相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摘编自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7、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摘编自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解析】 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二战

18、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得出起步较早;据材料“美国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得出覆盖面广,数额巨大;据材料一“美国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得出援助政策制度化;据材料一“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相互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得出缺乏连贯性,且目的性强,因此才会常出现援助相互矛盾的结果。第二问,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入手分析。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得出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据材料二“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

19、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得出从单一经济合作到形式多样;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得出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据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得出对外援助资金持续增长。第二问意义,据材料二“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知,对外援助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第二问,结合所学可再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展开分析。【答案】 (1)特点:起步较早;涵盖面广,数额巨大;援助政策制度化;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强。影响:对西欧的援助,促进了西欧的复兴,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增强了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剧了两大

20、阵营的冲突和冷战的发展,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对埃及、以色列的援助,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矛盾。(2)变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单一经济合作到形式多样;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对外援助资金持续增长。意义: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深化和扩大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4(2020海南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

21、利己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根据材料,围绕“国家利益”提出一个自己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对你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解析】 首先提炼观点,材料国家利益“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可

22、见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材料“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可见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论述,二战期间美苏合作的基础是反抗法西斯,二战后美苏合作的基础消失,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得美苏走向冷战,由此可见,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无论冲突还是合作,都能从国家利益中找到答案。引用史实准确,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示例一:观点: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论述:二战后,美国对苏采取遏制政策,因为在美国看来,苏联成为其称霸世界的障碍。美国和苏联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截然对立,实际上就是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相互对立。二战后

23、,美国对苏联采取了遏制政策,但是并没有达到其目的,反而激起了这些国家强烈的反美情绪,这与美国国家利益背道而驰。为了有效地搞垮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调整其外交战略,以“和平演变”作为主要方式,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瓦解,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就少了一个对手,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也就少了一份担忧。这都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只不过这种国家利益是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的。示例二:观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论述:二战期间,法西斯在世界范围的侵略,极大地损坏了美苏等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于抗击共同敌人的需要,美苏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走向合作;二战结束后,美国军事经济实力大增,而苏联成为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的冲突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局面逐步形成。总之,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无论冲突还是合作,都能从国家利益中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