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分层作业五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指的是()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解析】选A。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从此中国国门洞开,列强侵略势力涌入中国,A正确。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B。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
2、易活动、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等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2020北京学业考)林则徐说:“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旨在()A说明鸦片输入危害B.抨击政府军备废弛C.建议增加财政收入D.提出扩充军队数量【解析】选A。材料的意思是鸦片如果不禁绝,中国将日渐贫困,十多年后不仅财政流失,军队战斗力也将大大下降,所以林则徐强调的是鸦片输入危害,故A正确。B材料未体现。材料没有涉及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充军队数量的建议,故C、D排除。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
3、”是指()A.实施“以华制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解析】选B。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进行资本输出,反映了列强当时的需要,B符合题意。【补偿训练】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1840年B.1895年C.1860年D.1921年【解析】选B。据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规定:开放重庆等四口岸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可知日本最早在1895年获得在重庆办工厂的营业执照。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
4、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解析】选B。据材料“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合题意,故A错误;据材料“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故B正确;据材料可知清政府非常顽固地坚持所谓的“礼制”,并非
5、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故C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错误。5.(2020北京学业考)如图是1898年法国小日报刊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C.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变化D.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解析】选A。从材料的时间和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正确;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B错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是鸦片战争的结果,C错误;D现象也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出现,排除。【补偿训练】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
6、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与材料中“议约”有关的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D。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侵吾主权,不割吾土地”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条约没有割地,反映列强开始“以华制华”。其他几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都有割地。故选D。6.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A.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B.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C.该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D.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B是“门户开放”政策实施的结果,
7、不是原因;A、D与题干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它们在华进一步扩张,因此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故C与题意相符。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美国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中指出:“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1)概括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8分)(2)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种观点
8、进行简要评价。(8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中“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以及“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的信息归纳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和所学从评价的立场和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目的回答。答案:(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拒绝与英国发展平等国家关系,张馨保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中英两国文化相互冲突。(2)评价:两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掩盖了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的根本目的。(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
9、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A.历史事实的叙述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D.历史结论的阐释【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是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故D正确。历史事实的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故A错误。历史过程的描述是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性描述,故B错误。历史原因的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分析,故C错误。【补偿训练】 关于鸦片战争的记述,中英两国表述不同。中国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
10、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英国历史学家则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选A。中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而英国学者则认为是中英贸易争端导致的,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差异,主要是因为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故选A。2.“上海由于地处入海口,已经成为西方渗透的大本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的标志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
11、选A。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故A正确;北京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故B错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故C错误;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错误。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A.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B正确。清政府主权部分丧失,故A错误。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不是“灾
12、难”,故C错误。中国社会性质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错误。4.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解析】选B。由材料“不得提书夷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蔑称外国人为“夷”,是“天朝上国”心态的反映,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说明“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故B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中西方之间的平等外交,排除A;C说法错误,错在“放弃”
13、;材料反映的是传统观念的改变,未涉及法律,排除D。5.(2020扬州高一检测)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解析】选C。依据所学,材料所说的议和应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对日本割地又赔款。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指出了其危害,结合之后的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可知C评述正确。故应选C。6.“1901年以后,帝
14、国主义列强组成公使团、领事团,操纵中国中央和地方的内政外交,并和总税务配合起来,共同行动。”由此可知()A.帝国主义联合侵华局面出现B.辛丑条约对中国危害巨大C.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D.清朝封建统治已经无法延续【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列强操纵清政府内政,对中国造成巨大危害,故选择B;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联合侵华局面的开始,故排除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已经丧失,故排除C;1901年时清朝的统治仍在延续,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故排除D。【深化点拨】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15、的阶段特征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895年,列强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1895年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补偿训练】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选C。从“被东方的小国打败”“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可以看出是指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7.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如下对
16、华政策:各国要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有助于()A.实现各国利益均衡 B.维护中国主权完整C.平息列强在华矛盾D.扩大美国在华利益【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前美国由于忙于美西战争,在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没有赶上,因此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而获得美国商品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机会,故D正确。【拓展延伸】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1)19世纪末,美国对华贸易增长很快,欧洲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争夺直接威胁美国的在华利益。
17、(2)当时,美西战争占据了美国的全部力量,美国无力参与在华争夺。(3)美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军事力量还很薄弱,不是其他大国的对手。(4)受孤立主义传统影响,当时美国国内开展了大规模反战运动。8.1900年,英国和德国就中国问题签订了英德协定,主张中国各口岸自由开放,反对列强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这一协定()A.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B.加剧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C.导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国各口岸自由开放,反对列强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可知协定保证了列强集体共享在华特权,反对一国单独占领,缓和了列强间的争夺,故A、B错误;根据所学
1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各口岸自由开放”,由列强间的争夺到列强达成共享在华特权的默契,表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二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甲午一战,以三个战役为重
19、心,但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简析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句话的含义。(3分)(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6分)(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三个战役的名称。(6分)(4)就近代化意义而言,中日甲午战争与鸦片战争相比有何主要不同?(3分)【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相互间关系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清王朝自认为是天朝大国,视外国为夷,而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以武力侵略中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注意答题角度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大战展现的是中日两国近代海军的角逐。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生回答“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大门被打开”等均可)(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清王朝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列强发动鸦片战争及一系列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3)黄海、辽东、威海卫战役。(4)主要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体现了两国近代海军的出场与角逐。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