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舞幽壑之潜蛟。 D.顺流而东。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 萦青缭白。/其曲中规。 D.泣孤舟之嫠妇。/卧而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今之众人。4、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5、下列各组中“
2、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圣人之所以为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日之入。 D.凌万顷之茫然。/人非生而知之者。6、下列各组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学于余。C.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是饮酒乐甚。 D.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7、下列各句中“乎”的用法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相同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游于是乎始。 D.相与枕藉乎舟中。8、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
3、同的一项是( )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侣鱼虾而友麋鹿。 B.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而耻学于师。/寄蜉蝣于天地。 D.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是岁,元和四年也。C.纵一苇之所如。/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D.而绝江河。/ 不绝如缕。1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
4、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2、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觉而起,起而归。(睡醒)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B.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或师焉,或不焉。(或者)C.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将来)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D.故为之文以志。(记) 学不可以已。(停止)1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1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分) 1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1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分) 1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