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5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1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系列: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四单元: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简明性。它的阅读,就是要通过阅读及逻辑思维的过程,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确认知文章中的科技内容,它与我们平时所学的科技说明文有所不同,高考不是靠科技知识而是以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文字为媒介,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选材上,既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又不乏地方特色,在题型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知识考查点上,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是热点,文章把握能力要求逐渐增强。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具有三个特点:语意的单一性,一个用语,一个句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表达的直白性,要说什么就说什么,不用曲

2、笔。相对的纯理性,情感成分不多。从内容的角度看,每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都会向人们提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涉及的内容基本上是全球科技领域的新发现和新发明,反映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从时限看,一般是最近几年的文章,有的甚至就是当年的文章。否则,它就没有阅读价值。其中的新知识、新信息大都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传达出来的。所以,要准确无误地理解这类文章,就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它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近年来,高考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考题基本上着眼于这三点,以选择题的形式,今年只有浙江、广东、北京卷是客观题与主观题综合考查,将概念、判断、推理隐含其中来进行。在知识点的考查上,词句理解、信息筛选、推断想

3、象是热点,文章把握能力要求逐渐增强。一、(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数字海洋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

4、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

5、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

6、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

7、。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答案】A 【解析】文中说“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可见数字海洋不仅仅是数

8、据,而是一个数据构建的虚拟的海洋世界(我们可以理解为数据的集成)。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答案】D 【解析】A、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见第二段。B、原文说“数字海洋通过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

9、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计算在前,建立模型在后。C、原文说“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可见二次开发的主体是“不同用户”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

10、,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答案】C 【解析】化未然为必然,文中说 “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一种预测,而不是“完成了”这样的结果。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

11、展。【答案】B 【解析】文中说“数字海洋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是说数字海洋提供的方案可以让海洋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案是“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二、(09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

12、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13、。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

14、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5. 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B 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C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D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答案:

15、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 “付出代价”。6.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B 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 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D 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以偏概全,文中说“他们对近500

16、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

17、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答案: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三、(08年重

18、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晶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精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

19、法却又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襚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学者弗兰克而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碰变化、重力场变,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

20、因素决定的。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不能搞清。加利福尼晋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它的这一系列活动促使着人们感觉饥饿、享受睡眠、改变体温等。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种非常熟练的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

21、器官的运作。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钟”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一种决定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B.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律C.生物体中存在的周期性循环的生命节律D.感觉饥饿、改变体温的生命节律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自,对“生物钟”的形成没有影响的一项是A.通过视网膜感受光与暗的视交叉上核B.人体内松果腺所分泌的褪黑素C.广泛的外界信息的周期性变化D.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面有所作为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C.生物钏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D.生物钏的研究可以加深

22、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参考答案及解析】5、C(其他三项都是生物钟调控的某些具体方面)6、D(这是生物钟发挥作用控制的两个方面)7、C(自由改变这一说法夸大)高考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是考查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换言之,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为此,阅读应注重下列四点: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念的。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因此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的第1题往往就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近两年如2002年第1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003年第1题“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都

23、是如此。换个角度说,文章的基本概念都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因此,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说成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即理解作为科学概念的重要词语。在具体的文章中,基本概念的含意有时是用下定义的形式来集中表述的,如“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也有分散表述的,如前面曾引用过的转基因作物对“转基因作物”的阐释。如果是前者,理解基本概念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属后者,就需要有一个筛选、提取、整合的过程。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里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从表达的内容上说的,是指突出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精练的句子,与文学作品理解重要句子

24、不同的是,这里只考查对句子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分析,一般不涉及表达技巧。不过,过去侧重于对句子本身的理解,如: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像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即找句子主干)便可认定C项是正确的。换言之,这句话是说明肠脑的物质构成的。近年来理解句子的试题有所变化,即在理解句子的基本上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如2003年

25、的一道试题: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加大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这道题的四个选项都不是来自题干中文句的本身,而是来自文中的其他段落,不过依据“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

26、”这一标准,也可看出答案是D。因为D项说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束手无策”,而不是说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害。3筛选、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高考常有这样的分析、综合性的试题,如1999年:“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2002年“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等。这类试题,不论要求说明“根据”,还是要求分析“原因”,在文中涉及的面都比较宽,都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作筛选和整合,否则难以作出正确回答。其实,阅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整合,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看法,所获得的信息才会有实际的价值。4能根据内容作合理推断根据

27、文章内容作推断,以得出新的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这里强调推断的“合理”,主要是指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的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事理。只有这三者具备,推断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譬如2003年第10题D项:“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文中说:“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据此可以推出“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加“有可能”意味着不排斥其他因素的作用,表达准确。可见该项正确。而B项说:

28、“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这样的推断则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欧洲滑雪运动能继续也只是具备了一个条件,还有其他条件呢?推断却忽视了这一点。再则,文中指出全球变暖“使台风将频频涉击日本”,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只能减少袭击的次数,而不能使之“远离日本”,可见该项是错的。因此,在判断推断正误时,一定要注意推断的“合理”性。上列四点,归纳起来说,阅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就是要把握文中所阐释的科学道理,又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语言是相当严密的,所以阅读时要十分重视准确理解文章的语言。【误区点拨】自然

29、科学类文章阅读的误答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少精读细品、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科技文章语言简明,科技信息含量大,一旦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走。若养成了囫囵吞枣的习惯,势必在考场上丢失应得的分数。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科技类文章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读起来不易理解,有的考生在平时做题时由于得分率不高,考场一旦阅读不顺,便产生烦躁情绪,越烦躁越读不进去,以致严重影响了做题质量。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还没从整体上控制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动手做题。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其结果,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从根本上找到

30、问题的症结,以致把答案做错。4.做题方法不够科学。科技类文章阅读试题一般是单选性的,题支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支,极容易把头脑搞乱,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有的考生看不透这一点,做题中,读完题干,不假思索,就急于读题支,以期迅速得到该题的答案。其结果,只能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找来了更多的麻烦。5.缺少整体阅读意识。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如果不从整体着眼,只把答案盯在局部,就难免把答案搞错。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科学家曾这样想象:如果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那么就是反原子,反原子则可构成反

31、物质。倘若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就会爆炸成光辐射。这一“反物质假说”,在21世纪将逐步变成现实。2002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世界各地9个研究所的39位科学家通力合作,在受控条件下成功制造了约5万个反氢原子。科学家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正电子,这使他们更相信所有粒子都有其反粒子,从而更有信心揭开反物质之谜。世界公认的宇宙诞生理论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是从140亿年前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来的,在那个点之外,“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能量、没有物质”,大爆炸产生了大量的正能量和负能量,而总能量仍然为零。能量与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大量的能量亦应转化为正物质和反物质。这是反物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但

32、要想在反物质乃至宇宙诞生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还需要在研究实践中寻求更新的科学思想作指导。140亿年前宇宙诞生时产生了大体相等的物质与反物质。这些反物质在哪里?宇宙存在着由反物质组成的星系,是一种解释;宇宙诞生产生的物质多于反物质,二者相互湮灭后,剩余的物质构成了现在之宇宙,是另一种解释。科学家没有放弃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的努力,并且成功的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反物质,以便更直接的研究反物质现象。科学家认为,先进的探测手段在反物质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根据伽玛射线探测卫星提供的有关资料,有的科学家认为在银河系上方3500光年处可能存在不断喷射反物质的源头。航天飞机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升空探测虽未发现反物质

33、,但它年近几年在太空采集的大量数据,对反物质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会有巨大帮助。在自然界寻找反物质的难度甚大,而利用加还器将负离子流射向氙原子核已能制造反氢原子,因此科学家更注重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反物质研究。目前在实验室制造反基本粒子并不困难,但将正电子与负原子核结合并能证实它们已成为反原子的工作极为复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耗资1150万美元研制的加速器利用磁场将高能反质子减速为光速1/10的反质子,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量状态的反氢原子。跨过这个里程碑再前进,还需要科学家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工具”。 “反物质假说”认为:反物质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科学家预测该释放率远远高于氢弹爆炸。航天专家已经对

34、反物质燃料的价值表示神往。科学发现的应用价值是人所关心的。当年一位贵妇人问电的发现者法拉第:“电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反问了一句:“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呢?”关于反物质的应用价值,目前只能作些模糊预测。1下列对“反物质假说”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中存在的反物质是由带正电的电子与带负电的原子核结合形成的。B“反物质假说”不是科学幻想,正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宇宙中存在反物质。C如果有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存在,它一旦与物质相遇,会释放所有的能量。D科学家根据宇宙诞生理论想象,宇宙存在由带负电的反原子构成的反物质。2下列有关“反物质理论研究”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大量

35、正、负两种能量,其总量为零;这两种能量应转化为物质和反物质。B为科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学说体现了最新的科学理念,推进了“反物质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突破。C今之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而在“大爆炸”时产生的反物质已与同时产生的物质中的一部分相互湮灭。D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太空探测采集大量相关数据,是深入进行“反物质理论研究”的重要条件。3依据文中的信息进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是在受控条件下制造的,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必须解除受控条件。B140亿年前爆炸的那个“极小的点”,可能有能量和物质存在,并且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C人类能够得用高科技手段在实验室制造反原子,并不意味宇宙中

36、一定有自然状态的反物质。D如何将反物质与物质相遇引发的爆炸辐射纳入可控制系统,是研制反物质燃料必须解决的难题。4准确揭示作者引述贵妇人与法拉第对话的用意的一项是( )A形象的反映了法拉第的价值观:科学发现的价值远远高于应用价值。B主张人们关注科学发现的应用,但科学家不能助长世俗者急功近利。C说明科学发现之于应用是一个过程,其应用价值是难以确切预测的。 D表明法拉第无意戏谑贵妇人,而是以科学态度审视自己的重大发现。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节选)据统计,食品业每年花在食品添加剂上的投资高达200亿美元,生产商用这些食品添加剂来改变食品的色、香、质和延长保

37、质期,估计我们每个人每年要吃进六至七千克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业常常为自己辩解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为了防止食物变坏,保护消费者免遭食物中毒。但事实上,用于阻止有害微生物滋生的化学制剂(即防腐剂)和防止油脂变质的化学制剂(即抗氧化剂)只占食品添加剂总量的1%不到。大约90%的食品添加剂是装饰性的,其中包括40种不同的染色化学制剂(多数在谷类食品、零食、糖果和饮料中),13种甜味剂和4500种食品香料。此外还有乳化剂、稳定剂之类的食品加工助剂,它们的作用是使食品中的水油混合在一起,常常添加在人造黄油和蛋黄酱等食品中。如何管理这些化学添加剂?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任何化学制剂只要不在明令禁止的名单上就

38、可以添加到食品中。而现在大多数国家规定,只有获得许可的添加剂才能在食品中使用。1983年,欧盟采用E-NUMBER编号系统,将数百种获准使用的添加剂列入许可名单。到目前为止,欧盟已宣布540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英国食品标准局的食品添加剂部门负责人罗德里埃文斯博士解释了如何计算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程度。他说:“首先要获得大量安全性资料,显示某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研究结果由独立的科学专家进行评估,如果可以接受,我们将根据这些结果确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日认可摄取量-它是指人在有生之年每天摄取多少添加剂不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威胁。”批评食品添加剂检测系统的人对多达250种获得使用许可认的食品添加剂

39、的安全性提出怀疑。他们说,几乎检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都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但实验结果是否同样适用于人还是一个未知数。此外,大多数研究是由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进行的。科学政策专家埃里克米尔斯通说:“我认为应该让与食品添加剂生产商无关的独立实验室进行检测,并不断更新研究成果。此外,我们还需要确定实验用鼠和人的相似度有多高。”他说,应该多用经过人体证实的证据来下结论。他说:“如果你去问那些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行业工会,工会官员们会告诉你,工厂里的人会出现喘息不止、慢性头疼、出皮疹等种种症状。但在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却没有把这些证据包括在内。”1. 下列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最准确的

40、一项是( )A 食品添加剂可以强化食品颜色,增加香味,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B.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阻止微生物滋生,防止食品霉变,使消费者避免食物中毒。C 食品添加剂一般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香料以及作为食品加工助剂的乳化剂、稳定剂等。D 世界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欧盟1983年制定的,使用这个系统可以防止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2、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半个世纪以前只要不是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就可使用,而现在世界各国规定只有获得许可的添加剂才能在食品中使用。B 英国有关人士认为食品添加剂无害的标准是人一生在不威胁健康的情况下能够摄入的量,而不是实验室结论。C 即

41、使是以生产或使用添加剂有关的行业工会的官员也都会坦言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D 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的人最主要的怀疑理由是研究途径存在着问题。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食品添加剂中的香料,尽管其种类极多,但被欧洲主要国家认可并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却是极小一部分。B 食品安全不能只考虑添加剂,还要考虑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多吃新鲜食品。C 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系统持批评态度的人,其主要根据是只有极少数检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是在人身上进行实验。D 如果我们记住对人体有毒害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不吃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物,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高考资源网

42、.m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高新技术带来的负效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应包括健全其抗御“灾害”的功能。但迄今为止,高新技术进步并未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因此,频频出现难以预料的尴尬局面。海湾战争中,美国“爱国者”导弹命中率并不是100,美军启用的高新技术武器竟然演出过误伤多国部队的“悲剧”。80年代初日本地铁总线ATS自动停车装置因失控机率不为零而发生撞车事故,之后又有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至于一位患关节炎的病人在接受微波治疗时,因干扰使他的心脏起搏器程序出现问题而致死,更迫使人们正视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这种负

43、效应还表现在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的“巴洛克化”上。附加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上的许多理想化的机能派不上什么用场,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高新技术的“绿色化”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地球及其大气层是有限空间,容纳生物及平衡生态的能力存在极值。高新技术所带动的现代工业化极大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也同步缩小了宝贵的有限空间,“极值”再也不是想像中的数值了。诚如人言:“以马达和电子线路为武器的灰色技术指挥人类向地球宣战,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只有当绿色技术升帐后,才可能中和酸雨时代。”人类走向航天空间30多年了,3 600多颗人造星体为太空添丁,这是人类的骄傲。但“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至今外空间

44、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异于开辟了太空垃圾场。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1就第一段来说,对文中“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高新技术与高可靠性工艺、高可靠性监控、高可靠性管理的系统支撑及质保体系相匹配。B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的推广。C高新技术系统进行中出现的“尴尬局面”对其再发展带来障碍。D当今高新技术系统的抗御“灾害”功能不够健全使其在实施中出现危害。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球赂以干旱和酸雨”的局面必须改变。B以

45、“高新技术”替代“灰色技术”,才能消灭酸雨。C减少公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的正效应。D努力改变物质文明与公害同步发展的状况。3对文章中“太空垃圾场”一词的比喻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技术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20081103B高新技术的负效应造成了环境污染。C航天技术必须尽快克服负效应。D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在航天领域的表现。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新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负效应,人类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B只有努力提高可靠性,提高使用价值,减少公害,才能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C 追求“巴洛克化”,将缺乏实用价值的理想化机能附加在高新技术产品上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

46、景气。D克服高新技术的负效应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随着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逼近“恐怖”的140美元大关,有一种担忧正在整个地球蔓延。按照世界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率估算,可能到2040年左右,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可采储量就会用光。不断跳高的燃油价格也许将强烈刺激着每一个司机的神经,“明天怎么出行”几乎成了一个灰暗的难题。毫无疑问,太阳能在与其他多种潜在替代性能源,比如风能、潮汐、沼气等的比较当中,是看上去最为“出类拔萃”的一种,比如分布绝对广泛,清洁而且“采之不竭”等,因而太阳能技术无论在研发还是政策扶持上,都已然成为新能源开发

47、的首选。但尽管如此,太阳能的推广状况也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为何造成这种状况?被普遍归结为两点技术原因:光电转化效率太低造成的电池板面积巨大,以及工艺不成熟造成的造价高昂。基于这样的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被确定为研发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以及降低造价。不过在我看来,太阳能技术推广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应该不在技术方面,而在利用模式方面。按照目前的利用模式,太阳能主要依靠产品本身背负巨大的光电池板来获取。拿汽车来说,即使不说电池板造成的负载和空间占用的增加,光是其价格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笔“额外负担”。跟使用燃油相比,光电转换设备的购置成本是一次性支出的,不能像燃油那样“用多少卖多少”,处于“看不见摸不着”的

48、状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次性支付一笔费用,无论绝对价格怎样,对于消费者心理而言,恐怕都是“昂贵”的。所以,一次性购置成本的存在,应该是太阳能推广的关键障碍所在。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配置机制的问题。把电池板卖给消费者,实际上等于让消费者自己承担转化工作,并且无论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量多少,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却是固定的。这样,就取消了消费者“用多少买多少”的权利,相当于被迫改变消费习惯。而产品推广以改变消费者习惯为前提的话,是违反经济规律的。这样看来,从尊重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着眼来探索太阳能的推广模式,应该是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不妨这样设想:假如汽车的外观不变,并不负载巨大的光电池板,而是变使用燃油为

49、使用电池,当“没电了”的时候,可以随时驶入路边的“充电站”充电,用多少电付多少费,应该不失为一个充分延续既有消费模式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模式的关键,其实在于汽车能够配备价格合适的快速充电电池。但就目前来说,这样的电池其能量比起汽车的需要来说仍然有距离。这样看来,新型电池应该获得更多研发投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按照上述构想,能源的一次性来源将不再是关键,或许核能发电将比太阳能更适合成为大规模电能供应的来源。也正因为能源生产过程更加集中,才更有利于利用有效政策引导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方向。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8%左右,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我国已制定了到2020年,一次性能源消费

50、量20%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的提高,更需要不断研究合理的社会配置模式,这样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可以设想,如何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也许会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再加上持续的投资,我们有理由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选自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2月20日,有删改)1下列对“新能源开发的首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能在与风能、潮汐、沼气等的比较当中,分布广泛,清洁且“采之不竭”,因而对太阳能技术的研发,成为当今解决能源危机的第一选择。B虽然太阳能已经被列为新能源研发和政策扶持的首选,但是由于技术、推广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太阳能的推广状况还远远不能说

51、令人满意。C因为在太阳能利用过程中光电转化效率太低和造价高昂,故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和政策扶持的重点是研发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以及降低造价。D按世界石油消费量的增长率估算,到2040年左右,目前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就有可能被用光,所以政府重点支持开发新能源,也就在情理之中。2对文中“太阳能的推广状况还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的归因,理解全面的一项是( )A造成太阳能推广现状的主要原因,当前普遍归结为两点技术原因:电池板因光电转化效率低而导致面积巨大和造价高昂;作者对此持有异议。B太阳能推广状况“远远不能令人满意”是因为当前不能研发出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来降低电板造价,以致要消费者被迫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C文章

52、认为从尊重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着眼来探索太阳能技术的推广模式,应该是解决太阳能推广状况还远远不能说令人满意的首要问题。D作者认为当前太阳能电板的价格对消费者是一笔额外负担,跟使用燃油相比,太阳能电板的购置成本对于消费者的心理而言显得有些“昂贵”。下列不属于作者推广太阳能设想的一项是( ) A使汽车的外观不变,并不负载巨大的光电池板,变使用燃油为使用太阳能电池,消费者可以随时到“充电站”充电,用多少电付多少费。B尊重消费规律,取消太阳能电板高昂的购置成本,研发效率更高的光电池板,并想办法提高光电转化效率,降低造价,刺激消费者欲望。C尽力提高研发技术,不断研究合理的社会配置模式,充分延续既有消费模

53、式,利用政策引导太阳能技术发展,使太阳能生产过程更集中。D由于一次性购置成本的存在,很可能是太阳能推广障碍的关键所在,所以,亟需要一个顺应经济规律充分延续既有消费模式的解决方案。4根据原文有关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石油消费量增长率来估算,不断跳高的燃油价格也许将强烈刺激着每一个司机的神经,能源危机在不久之后将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B随着太阳能研发技术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期汽车能够配备到灵便小巧,价格合适的快速充电电池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C将来某一天,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办法也许很简单,找一块阳光充足的地方,然后设法利用那儿太阳的能量,那么问题就能够得以解决。

54、 D如果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加上一群真正有信心的投资者持续投资,所生产出来的 高效率、价格低廉的太阳能光电板必将为人们所接受。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武松兄弟为何一高一矮景阳冈上打老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如此悬殊呢?人体里有两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

55、、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

56、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这就叫内分泌失调。分泌过多,就会长成巨人;分泌过少,就成为侏儒。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

57、调查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1995年,有位中国学者调查了50对一起无恙长大的双胞胎的身高,异卵双胎的平均相差4.4厘米,而同卵双胎的平均只差1.7厘米。显然,这是因为同卵双胎遗传基因完全一致的缘故。1、关于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下列哪一项是没有起作用的( )A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B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C肝脏等组织D父母遗传的因素2、关于武大郎身材矮小的原因,以下表述属于不可能的因素是( )A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B对青春期的影响很大的性腺分泌较少。C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D父母遗传的

58、因素。3、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长激素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然后就产生生长因子。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C生长激素是先通过生长因子,然后再对骨骼起直接作用。D如果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科学家提出新方案:五步走,火星变地球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宏伟的计划:只需采用五个步骤,用1000年的时间,就可以使火星这颗“红色星球”变成拥有青山绿水的另一个地球。步骤一:切中“外星环境地球化”的要害根据朱布林的理论,火星殖民地化将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勘测,这个我们已经开

59、始进行了,但还需载人飞船登陆火星,以揭开火星矿物质、冰层沉淀物和适宜生活环境之谜;接下来,将修建火星基地;最后,将火星建设成一块自给自足的殖民地。现在,是开始“外星环境地球化”的时候了。我们假定2150年实施火星地球 化工程。要将火星地球化,首先要使火星升温,朱布林将其描述为“用温室效应恢复火星温暖”,他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温方案。评论家们经过仔细分析,认为前两种方案基本无效,第三种虽然介绍的比较粗略,但还是可以实行的。步骤二:解放火星土壤中的气体 高考资源网.m最起码30亿年前,火星表面被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所覆盖。现在,虽然残余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经被土壤吸收起来,但只要气候变暖,这些二氧化碳将重获

60、自由。换句话说,火星现在气候又冷又烦人,将气体都吸到土壤里去了,但是“加热”火星的话将迎来一个“二氧化碳行星盛宴”。为了保证在1000年内完成任务,朱布林说:“火星土壤中解放出来的额外气体将在20年的时间里使气温上升10华氏度,然后一些冰得到融化,水份蒸发,火星气候得到初步改善。”综合考虑这些情况,计算得出,从21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开始到2200年短短的50年间,将完成10%二氧化碳的恢复量。步骤三:“火星花园”开业2250年,火星地球化工程100周年的时候,第一个四氟化碳生产厂将正式开业,那时火星大气浓度将达到地球的15:大约21%的大气中,将含有20%的二氧化碳。届时,火星居民将能够脱掉

61、太空服在火星上行走(虽然仍需要氧气瓶)。这不仅会迎来行星间首次时装秀,而且那时的火星气候将允许种植花草树木、飞机起飞和建造圆顶(这将使氧气管理更为有效)城市。一旦火星赤道表面温度保持不低于32华氏度,火星上就会有液态水,同时也预示着“火星花园”可以开业了。但是,朱布林提出警告:“一开始肯定不能种植枫树,要先从能光合作用的细菌和地衣养植起。”步骤四:收获的季节虽然成长中的植物开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美味可口的氧气,但是存在一个速度问题:如果像地球上那样处理死亡植物的话,腐烂时将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这将减缓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朱布林认为应该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小心处理死亡的植物,避免二氧化碳

62、的泄漏。遗传工程学也将在火星改造过程中一展身手。朱布林希望能够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培育出具有超级氧气生产能力的植物变种,这样就可以制造更多的氧气了。步骤五:等上1000年一切看起来似乎很简单:50年改造大气,50年火星漫步,但是要制造足够火星殖民者呼吸的氧气还要耐心等上1000年。这1000年中,火星居民将不停地耕种和收获,扮演着“大自然的力量”,加速二氧化碳转化氧气的速度,以尽快制造出能让人类直接呼吸的大气。1对朱布林的理论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殖民地化将分为三个步骤,并且提出了三套行星升温方案。B朱布林认为火星上不能种植枫树,火星植物要先从能光合作用的细菌和地衣培殖起。C火星土壤中的

63、气体解放出来以后,火星气候就会得到改善,火星升温就可以实现了。D朱布林的理论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处理死亡植物的办法,从而避免二氧化碳的泄漏。2下面的各项中不能作为“火星升温”的原因的一项是( )A火星升温是实现火星地球化的首要条件。B“加热火星”能使大量被土壤吸收的二氧化碳得以释放。C火星赤道表面温度保持高于或等于32华氏度,火星上才会有液态水。D火星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气体将在20年的时间里使气温上升10华氏度。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2250年,火星居民就可以脱掉太空服,在火星上自由自在的行走。B用遗传工程学的方法可以培育出具有超级氧气生产能力的植物变种,制造出更多的氧气。C

64、按计划只要实施五个步骤,过步1000年,火星就可以变得像地球一样生机勃勃。D1000年后,只要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已转化为氧气,人类就可以大规模移居火星。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太阳系内存在“暗彗星”?英国天文学家日前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太阳系中存在大量彗星,而人们只观测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太阳系内存在很多不发光的“暗彗星”。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传统观点认为它们的“家乡”位于距离地球5万到10万个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的奥特星云,那里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不时路过太阳系的恒星通过引力干扰奥特星云,将彗

65、星推向太阳。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发和彗尾的物质全部来自彗核的蒸发,所以彗星每接近太阳一次,它的核就变小一些,最后将消失,剩下的只是一群沿轨道运行的尘埃颗粒,它们在与地球相遇时会引发流星雨。鉴于奥特星云的体积,天文学家计算出太阳系中应该有大约3000颗彗星,远大于目前观察到的400多颗。科学界普遍持有的一种解释是,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但是,英国的两位天文学家对这种理论提出了疑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说,这两位分别来自英国阿马天文台和加的夫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推算,如果传统观点正确,那么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次数就应该大增,达到每年30次。因此他们推测,太阳系中实际上存在

66、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这些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一旦这种彗星离开奥特星云,就会一直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所以一直保持黑暗。美国宇航局的“星尘”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怀尔德2”彗星的尘粒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该探测器提供的信息表明,这颗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但是,其他天文学家却对这种新理论表示怀疑。他们指出,尽管这种所谓的“暗彗星”不反射光,但它应该释放小股热量,那么美国宇航局的“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就应该能观测到这些彗星。而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反驳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斯皮策”观测的范围太小。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2008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了,它

67、的观测范围会更广。1下面有关“暗彗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暗彗星”理论是由两位英国天文学家提出并得到计算机模型推测的。B如果“暗彗星”确实存在,那么它们是不宜被称作“太阳系中的流浪汉”的。 C英天文学家认为“暗彗星”由漆黑的碳化合物组成,它们之所以一直保持黑暗,是因为它们一直被奥特星云吸收可见光,而不反射光。 D“星尘”号探测器证明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为“暗彗星”理论提供了支持。2下面对文中相关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在反驳其他同行的质疑时,并未否认“暗彗星”会释放小股热量。B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对太阳系中应该有3000颗彗星的传统观点持反对态度。C反对

68、者怀疑“暗彗星”理论的主要依据是“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没有监测到这些彗星的热量。D两位英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中的大多数彗星是一些观测不到的“暗彗星”, 但并未否定彗星绕太阳飞行而分解的看法,只是认为不是所有的未观测到的彗星都分解了。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彗星的固体核很小,彗星在接近太阳时,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直至最后从宇宙中消失。B流星雨是彗星在太阳作用下分解而成的颗粒与地球相遇时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C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流星雨的次数没有达到每年30次,由此可见,太阳系中的许多彗星并不是在太阳作用下分解了。D传统观点认为太阳系中本应有3000颗彗星,而目

69、前只观测到400多颗,是因为绝大多数彗星在围绕太阳飞行一两圈后就分解了。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奥特星云是属于太阳系的一种天体。B2008年美国“广域红外勘察者”探测器发射后,才能证实英国科学家“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C英国天文学家对“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持怀疑态度。D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暗彗星”的家乡就在奥特星云。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每题3分,共6分)我们需要抗腐烂的西红柿吗基因技术在植物栽培方面的应用,即绿色基因技术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基因技术合成药物的成功,基因技术方法应用于医学在社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支持,然而植物基因技术却始终被侧

70、目而视。从生态学的结果对于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威胁到借助基因技术方法达到的培育目标有无意义的讨论持续不断:我们需要抗腐烂的西红柿吗?根据2006年消费研究协会的调查,四分之三的德国公民强烈反对基因实验室的产品。赞同绿色基因技术的人,也可以用同样多的论点来反驳。例如,植物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产量,并且使经济作物具有或加强对付虫害或者极端恶劣气候的抵抗力,既有助于取得更高的产量并降低收获时的损失,又有助于保护人类超负荷居住的地球上有限存在的自然资源和解决世界性的饥荒问题。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医学之外农业可能是基因技术方法最重要的应用领域。市场研究者预言,到2010年的时候,农业生物技术的经济效益将上升到1

71、1亿欧元,其中美国将占有最大的份额。第一种被准许供人消费的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植物是被称为“福拉福萨福”的抗腐烂西红柿。它是由美国卡尔根公司在1994年5月推向市场的。在这种西红柿中,通过精密的基因技术方法除去了一个控制成熟的基因。这个基因在西红柿自然成熟的过程中合成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壁的酶,以便使种子从成熟的果实中释放出来。没有这个基因的话,西红柿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丰满、新鲜的表皮。从1996年2月开始,英格兰也以番茄酱和番茄泥的形式供应福拉福萨福西红柿。植物基因技术的第一次突破发生在8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改善了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的可操作性。例如,植物细胞被一层稳定的细胞壁包围,逾越

72、它并不那么简单。同样,从一个经过基因技术改变的单细胞培育出一颗完整的植物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科学家在自然界找到了自己的“老师”一种名叫根癌土壤杆菌的土壤微生物。从最开始起,它的细菌基因就被长期地植入植物细胞中。如今,这种微生物作为多用途的运输工具,将外来基因植入某个植物细胞中。在一个被称为“重组”的过程中,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细胞长大成为一个全新的植物有机体。人们得到的是一株“转基因植物”,它除了自己原有的基因之外,还有一个能够给予它所需特征的附加基因。1980年,第一株通过细胞控制得到的转基因植物在科隆福革昌的马克斯普朗克育种研究所诞生。植物基因技术者最主要的目标要算是提高产量。他们借助分子

73、生物技术试验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使之尽可能多地生成有用部分或者有用成分。它可以是淀粉、木头或者棉花的纤维。例如,美国的蒙萨托公司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的土豆,这种土豆的块茎存储了特别多的淀粉。在它的细胞里添加了一种肠道细菌,即大肠杆菌的基因。对产量有直接影响的因素还包括植物抵抗虫害或者恶劣气候的能力,因此基因技术者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植对于此类应激因素反应不怎么强烈的植物,例如具有附加基因的烟草植物,即便在盐碱地也能够茁壮生长。人们还培育出对寒冷的敏感度较小的转基因植物。原则上,转基因植物也可以合成出自然界植物体内从来没出现过的蛋白质。研究者的观点是有朝一日能够培植出可以降解塑料、制造生物塑料,或

74、者含有合成疫苗和其他药物重要成分的转基因植物,那么到时候只要收割就可以了。(摘编自艾伯哈特麦兹格著,梅西译生命的分子:神奇的遗传学)1下列对于“抗腐烂的西红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福拉福萨福”的抗腐烂西红柿是第一种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植物。B在这种西红柿中,通过精密的基因技术方法直接去除了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壁的酶。C“福拉福萨福”的抗腐烂西红柿没有控制成熟的基因,所以可以长时间地保持丰满、新鲜的表皮。D继美国卡尔根公司之后,英格兰也向市场推出了“福拉福萨福”西红柿。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80年代初,科学家们首次突破了植物基因技术,成功地将基因技术用于植物。B可

75、以预见的是,除了医学之外,农业是基因技术方法最重要的应用领域。C根癌土壤杆菌的土壤微生物被植入其他植物细胞中,经过“重组”成为一个全新的 “转基因植物”。D“转基因植物”与正常植物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自己原有的基因之外,还有一个能够给予它所需特征的附加基因。【答案】一、1C(A项,肯定描述,不是假说。B项,后一分句不是假说内容,且不符合文意。D项“带负电的反原子”说法错误。)2B(宇宙大爆炸学说不能体现最新的科学理念。) 3A(制造高能量状态的反原子,更需要在受控条件下进行。)4C(引述对话的目的,强调在科学发现始初阶段,其应用价值难以确切预测。)二、1、C (A 文章中“改变食品色、香、质”,

76、其中“改变质”所指的内容很多,如改变食物品质,“提高质量”仅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该项属以偏概全。B 项的说法是添加剂生产者的辩解,不合事实。因为“约90%的添加剂是装饰性的”D 这个编号系统是欧盟使用的,而不是“世界食品添加剂标准”。2、A (现在大多数国家规定只有获得许可证的添加剂才能使用,而不是“世界各国”)3、D (没有毒素的添加剂也有可能从其他方面危害人体健康,如乳化剂可以使食品含有更多的脂肪,就容易引起肥胖,导致其他疾病.)三、1 D(“高新技术发展的负效应”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做“正视”的宾语。A项说的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应该怎么样;B项谈的是高新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影响了高新技术

77、的推广,不属于“高新技术的负效应”;C项中的“尴尬局面”在第一段中就是风险事故。答案为D。)2 C (此句在文中是形象化的说法,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是说“灰色技术”给地球带来的公害;第二个分句是说“绿色技术”才能补救之。整个句子的重点是后一句。A项不合;B项应是“绿色技术”替代“灰色技术”,才能中和酸雨;D项“努力改变状况”也不合语意。答案为C。)3C(文中的“太空垃圾场”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如今,外空间的残骸、失效的整体装置、飞行物残片、宇航员丢弃的工具等,已多达10亿余个,这无疑严重污染了外空间的环境,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些都是航天技术带来的负效应。A不合题意;B说的不准确;D项说

78、的是表现,不是危害。答案为C。)4 A(B项“提高使用价值”,未涉及。C项“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不景气”,不当。文中说的是“最多不过是未来成功的早产儿”。D项不合文意。文章最后一句说“高新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作为跨世界的课题等待人类攻克”。答案为A。)四、1A(A选项从文章第二段可以分析出来。B应该是“大阳能技术已经被列为新能源研发和政策扶持的首选”而不是“太阳能”;C政策具体如何扶持太阳能技术在文中没有具体讲,不能确定,文章中讲的只是“太阳能技术在研发和政策扶持上已成首选”;D文中所讲的是“目前地球上已探明的可采储量就会用光”,同时,这一项也不是对“开发首选”的理解。)2D(D选项从文章第

79、四段末尾可以看出;A项中“现状”不同于文中“这种状况”,选项中的“现状”至少应该包括“太阳能技术推广缓慢的状况”和“太阳能技术在研发和政策扶持上都已然成为新能源的首选”等;其后归因错误。B要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并非因为电板造价太高,而是由于推广模式所致。C文章第五段应该是“探索太阳能的推广模式”,而不是“探索太阳能技术的推广模式”。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使人照着做的标准形式。)3B(B“取消太阳能电板的购置成本”不可能。文章当中也没有相关信息,“一次性购置成本”不等于“购置成本”。A从第六段“不妨这样没想”可以看出;C由文本最后一段不难看出。D从第四段可以看出。)4B(B文中并没有给出有关

80、太阳能发展前景的具体时间,无法推出。A选项是对现实的推断,由文章第一段可以推出;C选项并未限定具体时间,从文章末尾看,这是有可能的。D经过努力,生产出高效率、价格低廉的太阳能光电板有可能,为人所接受在情理之中。)五、1、A(原文第二段中说“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而A项是属于人的外分泌腺,故没有对人体身高起影响作用。)2、D(同是一母所生,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相差悬殊,显然不是父母遗传的因素。原文“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英国有份调查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仅是对单一个体而言,并非普遍现象。)3、B (A项表达错误,缺少条件,“

81、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C项说法错误,生长激素对骨髓并无直接作用。D项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儿童,范围扩大。)六、1A(本题考查对概念和文意的理解。B项是朱布林针对火星上种植物的警告,原文是“一开始肯定不能”;C项应为“火星土壤中的气体解放出来以后,火星气候会得到初步改善”,也不能就此肯定“火星升温就可以实现了”;D项原文是“朱布林认为应该为火星居民找到一个解决办法”。)2D(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意和筛选信息的能力。ABC三项均可以看作“火星升温”的原因;D项只是火星升温的一个具体表现,并且说法和原文也有些出入,原文为“额外气体”,去掉“额外”二字,意思也就变化了。)3C(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根据文意

82、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的意思可以从第一段中提取,是正确的;A项少了一个必要的条件,即“仍需要氧气瓶”;B项按照文中的表述,此项内容仅是朱布林的希望;D项推断绝对化了。)七、1A(B项既然彗星被称为“太阳系中的流浪汉”,那么“暗彗星”也应是“太阳系中的流浪汉”;C不是奥特星云吸收可见光,而是离开奥特星云自身吸收可见光;D项原文是 “怀尔德2”彗星向外喷射漆黑的碳化合物,此处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似乎为这两位天文学家的理论提供了支持”)2B(英国天文学家对有3000颗彗星的传统观点并未持反对态度。提出“暗彗星”理论,但并未否定彗星绕太阳飞行而分解的看法,只是认为不是所有的未观测到的彗星都分解了)3A(

83、“彗发和彗尾就逐渐蒸发”不对,原文是彗核蒸发为彗发和彗尾;“从宇宙中消失”也不对,还剩下了尘埃颗粒)4D(A项由奥特星云“可能含有数千亿颗彗星”而太阳系“有大约3000颗彗星”可以得出这个观点是错的;B项说证实“暗彗星”理论的“正确性”不对;C英国天文学家所说的“暗彗星”来自于奥特星云)八、1 D(A第一种被准许供人消费的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的植物B通过精密的基因技术方法除去了一个控制成熟的基因,这个基因在西红柿自然成熟的过程中合成一种能够分解细胞壁的酶C原文是说除去了一个控制成熟的基因)2D(A80年代初,当时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改善了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的可操作性,这是植物基因技术的第一次突破;B可以预见的是,除了医学之外农业可能是基因技术方法最重要的应用领域。C这种微生物作为多用途的运输工具,将外来基因植入某个植物细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