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8044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12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寄欧阳舍人书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赏析】诗人在春末夏初、大雨之后,看到城南一幅特有景象:水塘由干枯变得丰满,由死寂变得活跃,河水涨满,活力四溢,平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峰峦忽然错乱纷出,扑面而来,争高竞秀,生机蓬勃,而那些小草,更是不甘寂寞,挺身而出,抖擞振作,秀色警人,只有桃李之花经不住急雨的袭击,香消玉殒,狼藉满地,不免可惜。诗人想:自然是公平的,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舞台,至于什么时候突显特出,什么时候销声匿迹,自有公理。横塘不会一成不变,河水不会低沉依旧,山峦不能尽占青睐,桃李不能灼灼不谢,小草不会永远沉寂。诗人以富于哲理的胸怀表达了世界万

2、物各自都有自己的兴衰。【思考】这首小诗表面上在写雨后城南的景象,实则蕴含一定的哲理。这哲理是什么?【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作者卡片见道山亭记一文此栏目。写作背景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当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作者29岁。一、字音撰(zhun)衋然(x)追睎(x) 滞拙(zh)(zhu)屯蹶(zhn)(ju) 魁闳(ku)(hn)二、通假字则必铭而见

3、之见,同“现”,显现,表彰至于通材达识材,同“才”,才学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同“蓄”,积蓄,富于三、一词多义(1)务(2)一(3)见(4)得(5)严四、词类活用则必铭而见之名词作动词,写铭文生者得致其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则足为后法名词作动词,效仿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名词作动词,写文章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宠荣五、古今异义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生者得致其严古义:尊敬。今义:严肃;严格;严密。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古义:以及。今义:表示达

4、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于众人则能辨焉古义:一般人。今义:大伙,大家。而世之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六、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其所以与史异也被动句而善人喜于见传宾语前置句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省略句皆务勒铭以夸后世本文实为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但却用了相当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理解文章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俟“畜

5、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强调的是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欧阳修正是这样的人选。文章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铭文的幸运。作者为什么认为“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我的理解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在这里强调了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流弊的根本条件。首先,道德高尚的人不会接受恶人的请求而为他写铭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公正地和正确地评价他人,不会被恶人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评价他人能够做到公允而不徇私情。其次,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学修养高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有文采,辞藻精美,能够流传于世,为后人所瞻仰。所以作者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

6、。作者请求欧阳修为他的祖父写铭文,一方面作者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极力推崇欧阳修的道德和文采,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欧阳修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是怎样将对欧阳修的赞誉与慨叹自家的荣幸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我的理解本文一方面赞誉欧阳修,宣示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另一方面慨叹自家的荣幸,并推衍欧阳修的美德。“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纡徐”和“简奥”是曾巩文章的两大风格,也是本文的两大特点。宋史曾巩传:“曾巩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

7、然自成一家。”即是说,“纡徐”和“简奥”,是曾巩成为“一家”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纡徐本文作为一封感谢信,起首并不言“谢”字,而是纡回曲折,慢慢道来。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即“不实”“不传”;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立言人的作用,提出只有立言人 “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恪守“公”与“是”的原则,才能“文章兼胜”,从而传世;既而,又言“畜道德而能文章者”,世代罕见有,文章至此才推出欧阳修来,盛赞欧阳修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是“所谓数百年而有者”,并深致谢意,这才说到了感谢信的正题。文章就是这样由远及近,从古及今;由虚及实,从泛论而及于欧阳修之身。

8、这就是曾巩的“纡徐”之笔。沈德潜评论此文道:“逐层牵引,如春蚕吐丝,春山出云,不使人览而易尽。”评得形象而中肯。简奥言简而意深,乍看文句平淡,回味则意味深长。以第一段为例。“去秋人还”,“人还”犹如说“墓志铭”收到了,交代之意;“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却有四层意思,简洁精当,意蕴深长。寄欧阳舍人书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

9、求。正如曾巩对欧阳修的赞美一样。欧阳修的确是道德文章的典范。他曾经两次被贬官,初次落职是他为范仲淹打抱不平,写信怒斥右司谏高若讷,此举为他带来敢言的声誉。再次被贬滁州,是由于庆历新政受挫,他又受到守旧派大臣的诬陷,用各种卑劣办法将其构陷入罪。但是,也就是这两次人生挫折中,他迎来了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尤其是醉翁亭记,可称是千古文章。更为世人赞赏的是欧阳修撰述的新五代史,有人认为此书甚至超过史记汉书的某些篇章,亦可称得上一部很好的文学著作。现代著名作家孙犁先生认为:“道德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诚哉斯言,这也是对欧阳修一生的高度概括。适用话题谁解亭中醉闫继勇唐人韦

10、应物已把滁州画成一幅迷离的烟雨图:春雨潇潇,野渡无人,诗人隐于画外,小舟独自横江。而你却把滁州的琅琊画成一幅一幅的古典挂历:春,野芳幽香;夏,佳木繁荫;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一幅画是你的一串日子,你无数次一步一步地丈量琅琊古道,就像清点过去的岁月。多少往事似群山起伏,多少情怀若清水涟漪。不觉间,山路回环。可是,你的人生何时才会峰回路转?那亭子张开翅膀似乎就要飞起,却又不忍离去。山间僧人智仙知山知水,更知你。搭起这座亭子就搭起了山间的小小世界。泉水在亭边淋漓地倾诉,山路躲躲闪闪,不肯显露所有的情节,最后干脆一头钻进葱茏的山林。早晨的林霏就是一团心事,萦绕不去;傍晚的云雾又像满心烦忧,四方袭

11、来。你回望山下,滁州在金黄的阳光里祥和地卧着。你饮一口酒,满脸霞光,就要醉在这幅太平图里:走在路上的滁人背着轻松的梦想,唱着甜蜜的日子。歌声被阳光追逐得羞红了脸,躲到树荫里。倚树小憩的行者捡起一串串绯红的音符。渔者捕出红的鲤、白的鲢、青的鳙,一桌水中盛宴;酿者捧出淡的香、芳的纯、浓的烈,一片盛世繁华。音乐被酒香醺醉,一不小心把笑声推倒在酒杯里,一桌子狼藉。欧阳太守啊,白发、酒红、繁华、欢笑,伴你醉在夕阳里。宾朋簇拥你离亭下山,你含混不清的醉言说,有很多丢在了亭里。禽鸟们在你离去后开始了自己的宴会,鸟儿啊,你可知道这是谁的满地酒香,还有一桌沧桑?【赏评】这是世人千载不息的话题。本文用如诗如画的语

12、言,采用想象联想的手法,描绘了滁州琅琊古道的美景,把备受世人敬仰的欧阳修置身其间,想其行事,推其心理,写其欢乐,悲其遭遇。特别是文中精美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耐人咀嚼品味。一、基础考查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睎(x)有所憾(n)嘉言(ji)B褒扬(bo) 铭而见之(lu) 议之不询(xn)C衋然(x) 滞绌(zhu) 屯蹶否塞(ju)D魁闳(hn) 宠幸(chn) 潜遁幽抑(dn)解析:选D。A项,“憾”读“hn”;B项,“铭”读“mng”;“询”应为“徇”;C项,“绌”应为“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至于通材达识 材:同“才”C务勒

13、铭以夸后世 勒:勒令D潜遁幽抑之士 遁:逃跑解析:选B。A项,严:尊敬;C项,勒:刻;D项,遁:隐居,遁世。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B则人情之所不得C六王毕,四海一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解析:选B。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一: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而善人喜于见传B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解析:选A。A.是被动句;B.是“莫拒之”;C.是“近安”;D.是“不得人情”。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14、。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

15、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蒙赐书蒙:副词,表敬意B苟其人之恶 苟:苟且C则以愧而惧 愧:形容词,惭愧D警劝之道 道:名词,作用解析:选B。苟:假使。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选C。表“表达,传达”。A项,表“达到”;B项,表“致使”;D项,表“达到”。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

16、析:选B。B项,他们的;自己。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因为;D项,等到。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译文:(2)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译文:答案:(1)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力求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代夸耀。(2)撰写墓志铭的人既然不能拒绝而不写,又因为是他的子孙所请托的,倘若写上墓主丑恶的东西,就是不合人情,于是墓志铭开始不真实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上欧阳内翰第一书苏洵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

17、者天子方有意于治,而范公在相府,富公为枢密副使,执事与余公、蔡公为谏官,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合而为一。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不足以自奋于其间,退而养其心,幸其道之将成,而可以复见于当世之贤人君子。不幸道未成,而范公西,富公北,执事与余公、蔡公分散四出,而尹公亦失势,奔走于小官。洵时在京师,亲见其事,忽忽仰天叹息,以为斯人之去,而道虽成,不复足以为荣也。既复自思,念往者众君子之进于朝,其始也,必有善人焉推之;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今之世无复有善人也矣!如其不然也,吾何忧焉?姑养其心,使其道大有成,而待之,何伤?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七年,始

18、知读书,从士君子游。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其后困益甚,然后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异。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然犹未敢以为是也。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

19、己也。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有删改)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洵也自度其愚鲁无用之身度:思量B今也亦必有小人焉间之 间:离间C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 胜:超过D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是:这样解析:选D。是:正确。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B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C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D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

20、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解析:选B。根据“也”“者”等虚词及句意断句即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与范公、富公等被贬谪到各地的时候,作者的道德学问还未修成;当他亲眼见到这些事情后,就经常神情恍惚地忧愁仰天叹息,非常失望。B作者认为,以前众多的君子因有好人推荐才被朝廷任用,所以只要世上有好人,自己就可以修好心性,使道德学问有所成就,等待任用,不会有遗憾。C作者在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一直到二十七岁才读书;此时,他明白自己年纪大了,于是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总是认为自己的学问差得太远。D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曾经烧光以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再取出孔子、孟子等圣人贤人

21、的文章整天阅读,时间长了,读得更加精通,胸中豁然明朗。解析:选C。C项后一个分句表述有误,应该是“没有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到别人不如自己,就认为自己可以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尹公驰骋上下,用力于兵革之地。译文:(2)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译文:解析:翻译这两句话,要注意以下翻译点:“驰骋”,到处奔走;“兵革之地”指边境,战场;“其中”,指古人的文章;“骇然”,吃惊的样子。答案:(1)尹洙公奔走于上上下下,在边防要塞施展才能。(2)刚开始,读进去只觉惶惶然,广博地观览于其外,则又害怕得惊叫起来。我苏洵本是乡野平民,生活穷困,曾经私下叹息,觉

22、得天下的人,不可能都是贤慧的,也不可能都不肖。所以贤明正直的人处在世上,有聚合必有分离,有分离又必有聚合。过去天子正当有意于治理天下的时候,范仲淹公在宰相府,富弼公当枢密副使,执事您与余靖公、蔡襄公任谏官,尹洙公奔走于上上下下,在边防要塞施展才能。正当此时,天下的人,哪怕是具备毛发丝粟一样微小的才干,都纷纷起来,合成一股力量。而我苏洵自认为一己的愚笨无用,没有能力自我奋起,参与于众人之间,所以退下来修养身心,寄希望于大道将会成功,从而可以再次见到当代的贤人、君子们。不幸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还没有修养好,范仲淹公西去,富弼公北上,执事您与余靖公、蔡襄公等,又被分别派到四面八方去,而尹洙公也失去了权

23、势,四处奔走充任小官。我苏洵那时正在京中,亲眼见到了这些事情,无可奈何地只能仰天长叹,认为这些人离开朝廷,即使大道有成,也不足以为之庆幸。进而我又想,过去众位君子进入朝廷,一开始,必然是有好人推荐的;现如今,又必然是有坏人离间的。当今的时势,要是不再有好人,那就完了啊!而如果不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姑且修养我的心性,把自己的道德、文章修养得很好再来等待那些好人,又有什么妨害呢?我苏洵年轻时不学习,活到二十七岁,才知道要读书,和有学问的人一起交往学习。年龄既已老大了,却又不去刻意严厉付诸行动,用古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看到和自己同列的等辈,又都不如自己,于是觉得自己可以了。后来穷困得更加

24、严重,就拿古人的文章来读,开始觉得古人所发言论,与自己有很大的不同。当时常常反省自己,自觉一己之才能,又好像还不仅仅只是这些。于是把旧时所写的文章几百篇悉数烧掉,而拿起论语孟子韩子以及其他伟人贤士的文章,正襟危坐,整天都阅读它们,花了有七八年时间。刚开始,读进去只觉惶惶然,广博地观览于其外,则又害怕得惊叫起来。时间长了,读得也更精细了,胸中豁然开朗似的明白了,好像人家的话本来就该是这样的,但我还是不敢提笔也这样写。时间更久了,胸中想说的话更多了,不能克制自己,便试着把它们写出来,以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它们,只觉得文思泉涌,好像写出来是很容易的,然而还不敢自以为是啊。近日所作的洪范论史论等一共七

25、篇,执事您看看,究竟写得怎样?啊!区区一己的言说,不明白的人又会把它看作是在自我赞誉了,以求得别人来了解自己。只有执事您会念我十年的心血是如此的不偶然,从而来考察吧。三、语言表达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答:解析:先找出文段中质疑的内容,

26、然后再分析是从哪个角度质疑的即可。答案: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甲句)周萍(失色)爸!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答:解析:本题结合话剧语境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回答时,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要回答出理由。不管是哪种理由,都应紧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语言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1)甲句更好。句中两次出现“一件事”,表明周朴园很重视这“一件事”。使用长句,语气缓和,与前面的“严厉”形成对照,表现了周朴园复杂的心态。(示例2)乙句更好。突显了动词“做”和“当”,表明周朴园希望周萍做事要敢于担当,符合剧情的发展。使用短句,中间增加了语音停顿,合乎口语习惯,语气较周朴园前面的话更严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