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本文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是一篇内容丰富,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加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基础,学生层次等,完成这个任务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学案的介入能减少课堂的冗长,共同探究文章内容,领略主旨,研究艺术特色,把这课作为自主赏析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北宋画家文与可,曾以筼筜谷仰斜之竹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本文即以此画为线索,叙述作者和文与可的深挚友谊及睹物思人的悲痛,庄谐相衬,情深意切,体现了作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特点之优秀散文。赏析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感受美
2、文的语言特点。 2、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厚情意。 3、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堂教学:一、课文赏析(用提问的方式):1、第一段谈到了几个人,他们是什么关系?明确:文与可 苏轼 苏辙 表哥表弟 亲兄弟目的是更好地了解预习情况,初步掌握文章内容。(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巡视。)2、第一段这三个人谁最会画画,谁最不会画画?明确:文与可 苏轼 苏辙(目的是疏通难点,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探究赏析,老师引导。)3、您能用几个成语概括本段谈到的绘画理论吗?明确:成竹在胸 心手相应(1)前者: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2)后者:要努力学习,在实
3、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学生探究赏析,老师引导。)4、第二段追忆了几件交往过程中的事情?明确:一是把求画者之缣素扔地并说拿去做袜;二是写两人以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竹开玩笑,并忆“筼筜谷偃竹图”之由来;三是追述文在洋州时苏以“筼筜谷”诗引得喷饭满案。(希望学生在分析文章内容基础上能够规范答题,以课带练,服务考场)5、本文三个段落哪个可以删掉,不影响主旨,为什么?明确:第一段貌似与主旨关系不大,但更能体现他们精神上的相通,知己的情怀,第二段是琐事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体现性格,总之要求学生围绕人物性格,主题,结构等方面分析文本。(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此项也是难点,重点,希望学生能够明确主旨,文与
4、可与苏轼的情感表达方式,各段落关系,)教学反思: 通过充分预习后的探究赏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进行交流讨论,试图找到最正确答案的动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和主动交流下,问题迎刃而解。同学们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大量的问题,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以极大的热情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中,体会到了一种收获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课堂教学不一定要追求完美的过程,要完成预定的任务。重在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去学习,爱学习,这才是一堂好课。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学生大了,不善发言,不如多讲讲,其实高中学生要真正调动起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视野都要宽的多,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放开手脚,课堂必然会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的收益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