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896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4粤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配套WORD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提升练一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考点提升练(一)分题材突破训练一、咏物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为林黛玉所吟。欹:通“倚”。沉音:低声吟咏。秋心:合写即为“愁”字。陶令:陶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平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1)这首诗是怎样写菊的?答:_(2)这首诗抒发了所吟之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与一般的咏物诗不同,本诗并未直接状菊,而重点刻画咏菊之人,构思巧妙,写法独到。一是妙用衬托手法,先

2、以吟诗之人的感受和动作来侧面烘托菊之迷人,然后以霜与月来衬托菊的丰姿和神韵。二是用典,以陶渊明事突出菊的高洁风骨。(意思对即可)(2)诗歌前两联描写咏菊之人的感受和动作,流露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颈联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哀怨凄苦之情;尾联借典明志,流露出坚守高洁的情趣。解析此诗首联就刻画出一个全身心沉浸在诗情之中的少女形象。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月美、情美、诗美,再加上花香、墨香,集众香众美于两句诗中,构思巧妙,对仗工整,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满怀愁怨却无人理解的苦闷。这一句,更自然

3、,更具感染力。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歌咏菊花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流露出黛玉坚守高洁的情趣。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注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霜禽:冷天的鸟。(1)请简析首联中突出梅花特点的“独”字。答:_(2)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答:_答案(1)百花凋谢,只有梅花独自开得热烈而美丽。一个“独”字,突出了梅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美丽和孤傲的品格。(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

4、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霜禽想要在梅枝上停息,必须先偷眼看看,表现了霜禽对梅花不敢随随便便,既爱且敬的心理;粉蝶如果知道有梅花,也一定高兴极了。这样,梅花的美就从其他动物如何对待她的态度中表现出来了。视觉、嗅觉相结合: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绘其倒映在清澈水里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虚实结合:颈联上句霜禽欲下是实写;下句,梅花开放时并没有粉蝶,所以用“如”“合”这样假设猜度的语言,是虚写。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

5、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注】贺铸:北宋词人。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1)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所咏为何物?“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出其什么特点?答:_(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答:_答案(1)荷。夏天开花,秋天凋零。(2)托物言志(以物喻人);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最终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二、山水田园诗4阅读下面这首

6、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宋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1)颔联写景有何特色?请作具体分析。答:_(2)诗人“杖藜徙倚至黄昏”的原因有哪些?答:_答案(1)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稀“疏”的“钟”声是听觉,“花边流水”是视觉。仰视与俯视相结合,“鸟外”是仰视,“花边流水”是俯视。虚实结合,由实的所听到的钟声联想到虚的看不见的“灵隐寺”,由实的所见的“花边流水”联想到书中的“武陵源”。(2)热爱大自然,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如画,热爱田园风光,农村生活如田园诗,赞美农民插秧或赞

7、赏农业生产或生产劳动。(意思对即可)解析(1)注意多角度切入。(2)该句为尾句,是结论句。原因可从对上面文字的逐层分析得出。5(2011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答: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答:_(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_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

8、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示例: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这首骤雨诗非常真切地写出了农村夏日急雨的壮观景象。一个家住溪西水湾的牧童,大清早骑着牛来到溪北放牧。正在放牧的时候,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诗歌就从暴雨将至的一刹那

9、写起。在牧童的身后,乌云密布,一片阴沉。“泼浓墨”,是说天空呈现出深黑色,就像泼上了大片浓墨一般。在他的眼前,暴雨已经倾泻了下来。“翩车轴”,形容风雨声的巨大,就像是农村里用水车汲水,轴翻水涌,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三、四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正面描写雨势凶猛,“卷”“吼”二字正是其集中体现。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得“骤”,去得也“骤”。最后一句,既紧扣了题目,又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变化之大,还隐含着牧童因雨过天晴而高兴的心情。五、六两句放在全诗开头,也有其合理之处,

10、第(3)问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三、送别怀人诗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答:_(2)第二句的两个“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猿啼”以声音来渲染凄清氛围;“客散暮江头”,“暮江头”点明时间地点;暮霭沉沉,朋友扬帆远去,营造了清冷凄切的送别环境。(2)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一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别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

11、,我行堤草认青袍。注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答:_(2)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答:_答案(1)虚实结合。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简析也可)(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

12、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思友心切,心潮起伏。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四、闺情宫怨诗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一晌”一词使用巧妙,请你说一说妙处何在。答:_(2)请对“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几句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首先,写出时间跨度之长。从今朝的酒醒到

13、傍晚的暮烟(上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这是写白天看到的,“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这是写日落之时),从白天到日暮显出时间之久,同时写出词人伫立楼上的凝望之情。从“梅落繁枝千万片”写起,到“楼上春山寒四面”的凝望,一直到“过尽征鸿”,词人的感情始终专注于对远方人的思念。再次,“一晌”与“人不见”形成对比,主人公凭栏远眺,不见归人,突出了主人公的失落之感。(2)梅花已经凋谢而不甘心零落,在零落飞下的瞬间也要显现出美丽的姿态,要学那雪花轻盈地在空中回旋起舞,“学雪随风转”,运用拟人手法,具体表现了梅花面对陨落所不甘丧失的美好的资质,写出了所有有情的生命面临无常之际的缱绻哀伤,这正

14、是自然界乃至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这几句景物描写为下面写人的活动和愁苦心境(“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作了很好的铺垫。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杵声齐(古捣练子注)贺铸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注】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1)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答:_(2)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行描写。“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得光滑晶莹

15、,说明年深日久;“齐”,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这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2)采用了层层深入(更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把思妇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入。五、怀古诗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注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注】漫嗟:空叹。(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

16、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_(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_答案(1)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点明登临季节(“晚秋”),为全词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2)运用了比喻、拟人(“如簇”是好似争相聚集在一起之意,应属拟人手法)、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一种即可),远近结合(或“由远而近”),动静结合(或“静中有动”),注意描绘景物的色彩。(答出三点即可)1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岳忠武王祠于谦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

17、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注】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_(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答:_答案(1)写到了黄叶、古祠、寒雨、清山、荒冢、白云等意象。营造了岳王祠庙冷清荒寒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岳飞的悲剧命运。(2)这首诗作于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很多人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则力排众议,力主坚守北京。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应退缩,而应

18、迎难而上!为此,诗人建议明王朝汲取南宋从汴梁迁都杭州偏安一隅、主战将领备受非议和奸臣阻扰的历史教训,避免再次上演岳飞那样的历史悲剧。全诗借古讽今,强烈地浸透着作者的立场主张。解析(1)先全面列举意象,再为意境定性,并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2)题干已经指出了表达技巧是借古讽今,答案只需要进行具体分析,运用注释理解创作背景,并简洁地组织到答案中。六、边塞诗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李白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注】 汉家:唐代诗人常常借汉喻唐。虎竹:古代授予将帅兵权,以兵符为凭信。兵符有铜虎符和竹使符,这就是诗

19、中所说的“虎竹”。(1)请赏析颈联的妙处。答:_(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1)“边月”“胡霜”“弓”和“剑”,这些实景、实物,交代了时令(秋天月夜)、地点(边塞)、人物(戎装的战士);用“随”和“拂”把景物连结起来,又逼真地表现了在边地凄清寒冷的环境中行军的情状;以“月”和“弓”、“霜”和“剑”互为比喻,增加了诗的意趣。(2)赞叹为国杀敌的积极精神以及对将士妻子的劝慰之情。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晓角 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小单于:乐曲名。(1)结合诗歌前两句,说说作者是怎样以环境气氛来烘托角声的。答:_(2)

20、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认为次句“用当字固妙,接以汉月孤三字,尤善写苍莽之神,宜其佳句流转,播为图画也”,说说你对这一点评的理解。答:_答案(1)诗歌前两句以“边霜”“关榆”“汉月”等点明了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正当深秋,渲染出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角声的悲凉哀怨。(2)“当”字写出角声传来,整个边城满溢凄冷的氛围,而接以“汉月孤”,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这样寒声、孤城、残月组合在一起,写尽边塞苍茫悲壮之意。七、其他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

21、说,疑是武陵源。(1)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答:_(2)诗的颈联中“荒寻犬吠昏”一句历来是“以少许胜多许”的绝佳例子,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从日暖花繁的景象,可见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荒寻犬吠昏”一句是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说明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造访。寥寥五字将生活中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用语极为洗练。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淮城感兴南宋张绍文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

22、,救时着数宜紧。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注】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神京:此指北宋故都汴京。(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答:_(2)词人在上、下片先后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答:_答案(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岌岌可危时局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苟且偷安的棒喝。(2)发“天地凭谁整”问的原因是:国土沦丧,侵略者肆意横行。发“毕竟中原谁定”问的原

23、因是:暂时安宁是假象;战事未休,战争未止。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本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找出几个关键的词语进行赏析。答:_(2)晚春是韩愈诗中颇富情趣的小品,人们对诗意的理解诸说不一,请简要分析三、四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知春:突出其消息灵通的特点。斗芳菲:突出其互相比赛的特点。惟解:只知道,突出其诚实可爱的特点。(2)(参考观点)劝勉说:劝人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多读书,以免像“杨花榆荚”那样白首无成。揶揄说:故意嘲弄“杨花榆荚”没有红紫美艳的花,如人无才华,写不出有文采

24、的篇章。怜惜说:“杨花榆荚”也是花,虽无大红大紫,亦有其可称道之处。哲理说:诗有寓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岂不是勇气可嘉?以此来鼓励无才思者应有不甘落后、敢于创新的精神。(不强求一律,能自圆其说即可。)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发庾岭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注】诗人因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作于上任途中。(1)这首诗前四句的景物描写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作简要分析。答:_(2)诗人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来表达什么

25、样的情绪?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起首两句点出时令,写出枫叶已带秋色,蝉声也归于沉默,诗人也由此而感伤。接下来写两岸景色,色彩相对柔和,略给诗人一丝慰藉。(2)诗人以“孤鹊”自喻,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的孤寂不平情绪。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析。答:_(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答案(1)“空”、“又”。“空”字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又”说明这种怀才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打击并非一次。(2)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之情。-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