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知识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斐然成章(fi)訚訚如也(yn)窥见室家之好(ku)B暴虎冯河(fn) 好谋而成(ho) 乘桴浮于海(f)C犹可逾也(y) 子哭之恸(dn) 自牖执其手(yu)D莞尔而笑(wn) 卓尔不群(zhu) 夫子之墙数仞(rn)解析:选D。A.窥(ku);B.冯(png);C.恸(tn)。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三军(统率)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侃侃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也已(途径)解析:选B。A.裁:裁剪,约束;C.侃侃如:
2、和乐的样子;D.与:跟共事。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解析:选C。A.连词,如果/助词,然,的样子;B.连词,表并列,和/句末语气助词,表猜测语气,吧;D.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子之武城不见宗庙之美从我者,其由与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C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解析:选B。动词,到,往;结构助词,的;表猜测语气,大概;表反问语气,难
3、道。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先生的学说,越仰望越觉得高大,越钻研越觉得坚实。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我)一会儿跑到前面去看他,一会儿又跑到后面去看他。C予所否者,天厌之凡是我所认为不当的事情,即使老天也讨厌。D多见其不知量也至多显出他没有多少智慧和力量而已。解析:选A。B.明明看它在前面,一下子又到了后面;C.如果我做了什么不当的事情,就让老天厌弃我吧;D.只是显出他不知高低轻重罢了。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4、者也。”(7.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颜渊喟然叹曰 然:_(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焉:_(3)既竭吾才 竭:_(4)如有所立,卓尔 尔:_答案:(1)动词词尾,的样子 (2)副词词尾,的样子(3)使动用法,使尽(4)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
5、语。(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译文:(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译文:答案:(1)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人任用,就退隐全身。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2)人纵使想自行断绝(与太阳月亮的关系),那对太阳月亮又会有什么损害呢?从文中看,子贡对老师孔子有着怎样的态度?答:答案:文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他的浅薄无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
6、,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
7、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选自孔子世家,有删节)【注】粥:通“鬻”,卖。贾:通“价”,价格。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B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C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D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解析:选C。陈述主体为“吾”和“小子”,据此可断
8、句。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驷”,古代指驾车的四匹马。选文中的“三十驷”指“一百二十匹马”。B“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D“冉求”,字子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解析:选A。“驷”指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指套着四匹马的车。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为政有方,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B齐人
9、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C桓子在病重将死时承认当初没有重用孔子是个错误。D康子未遵“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解析:选C。C项,不是“没有重用”,而是“用之不终”。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译文:(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译文:解析:注意“涂”“遗”“沮”“致”“庸”等词的翻译。答案:(1)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2)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定公十四年(前946年),孔子五十六岁,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职务,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来到不喜
10、形于色。”孔子说:“有这个话。但不是还说(人生的)乐趣在于能凭借显贵的地位仍谦虚地对待别人吗?”于是就把扰乱政治的鲁国大夫少正卯杀了。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猪的商人不敢哄抬物价;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四方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不必向管事的官吏求情送礼,都能给予他们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 齐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害怕,有人说:“孔子主持政治,鲁国一定会称霸,一旦称霸,我国离它最近,我们会先被吞并。何不先送给它一些土地呢?”黎说:“请先试着阻止它强大;如果阻止不成,再送给它土地,难道算迟吗?”于是从齐国挑选了八十名漂亮的少女,又挑选一百二十匹毛色光鲜的马,一
11、并送给鲁君,这些女乐文马陈列在鲁国都城南面高门这个地方。季桓子建议鲁君假装外出环游(暗中去看女乐文马),鲁国君臣整日前去观看,对国事就懈怠了。孔子于是离开了鲁国。季桓子叹息道:“先生是因为接受齐国那一队女乐的缘故怪罪我啊!” 到了(前941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乘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过去这个国家差一点儿兴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所以没有兴盛。”回头对他的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相国;当了相国后,一定要召回孔子。”几天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季康子想召孔子回来。公之鱼说:“从前我们先君任用他没有善始善终,最后招致诸侯耻笑,现在又任用他,如果
12、仍然半途而废,这样会再次被诸侯耻笑的。”康子说:“那么召谁合适呢?”公之鱼说:“一定召冉求。”于是派人去召冉求。冉求准备前往,孔子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不是一般的任用他,将会重用他。”就在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家乡的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于谋略,他们富于文采,我真不知道从何处下手教育他们。”子赣知道孔子想回鲁国,送冉求时,趁机叮嘱说“你如果被重用了,设法把孔子召回去”。三、语言表达把下面五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中国人反映哲学思考的语言往往文约意丰,充满了随意性、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暗示性。_。传统哲学经典多是格言警句式的片段汇集,语句之间没有多少联系。 这与中
13、国哲学的用途有关。 论语也往往以寥寥数语阐述哲学观点,虽简约但不规范。它以铸就有修养的“人”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为目标。只有简洁,哲学才能在民间推广,达到熏陶每个人的目的。如道德经皆似名言隽语,虽深刻但不系统。答:答案: 根据画横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人”字有两笔,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前进和后退是人生攀登的双峰,前进是不畏高山险阻的勇气,后退是不恋高官厚禄的智慧。答:答案:(示例)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快乐和烦恼是人生腾飞的双翼,快乐是得意时不以物喜的满足,烦恼是失意时不以己悲的淡定。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朋友和对手是人生奋斗必备的双剑,朋友是你黑夜前行时的一支火把,对手是你跌
14、倒时跟你较劲的一位良师。四、高考突破(一)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片段,完成1516题。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 “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用牛刀”都是喻体,在原文中找出对应的本体。答:答案:治理武城县运用礼乐之道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答:答案:君子学习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礼乐就容易使唤,可见无论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孔子的话。(二)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 “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_。答案:登堂入室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于何处?请做评价。答:答案: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所以如果根据外表
16、评价就看不到内涵丰富的孔子。而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1920题。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答:答案:暴虎冯河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答:答案: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四)补写出下列名
17、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认识孔子重读论语上初中时,我就读过论语。不知怎么的,我始终不喜欢读这本书,也不喜欢书中的主人公孔子。或许是受了鲁迅先生的影响吧。我觉得中华民族的奴性跟孔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然,历代帝王不会那么推崇他,给他的光环也不会一个比一个光亮,什么“尼国公”,什么“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什么“千古圣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封建帝王崇
18、尚的,不是教育老百姓当奴隶,又是什么呢?因此,我对孔子的印象很不好,甚至有些厌恶。工作后,出于教学的需要,我买了一套四书五经。由于打小讨厌,我平常不会去读,就搁在床头权当催眠曲。哪知阅读的时间长了,孔子的伟大逐渐从书中凸现出来,并日益清晰。我不仅彻底改变了小时候的看法,而且越来越崇拜他。孔子无愧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因材施教”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几千年前,孔子就能高瞻远瞩,身体力行,不能不叫我们这些只注重应试教育的后生小子汗颜。他的教育艺术更是炉火纯青,无与伦比,最令人感动的是先进篇中的“侍坐”,孔子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学
19、生们毫无拘束,侃侃而谈。连很不好意思的曾皙也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恰如其分,即使对子路的草率,他也只是付之一笑,没有丝毫讥讽的成分。“侍坐”通过孔子向学生问志,诱导启发,气氛轻松融洽,循循善诱的教师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只要学生能交些许学费,就给他受教育的机会。想想我们现代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跟先师比起来,不惭愧么?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勉励学生“见贤思齐”“匹夫不可夺志”,提醒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主张看,虽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但丝毫也不影响他
20、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形象,难道不是我们现代教师学习的榜样吗?孔子作为至善至美的道德家,他谦恭、仁爱、宽容、同情弱者。在那等级森严的时代,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但他坚忍不拔,凭着非凡的智慧,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这一点。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在他看来,一个人只要你愿意,“仁”并非是不可企及的境界,而是谁都可以触及的修养。他要求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到“君子坦荡荡”。他跟守孝的人同桌吃饭,总是吃得很少。他用这种方式向别人表示自己的哀悼。他讨厌“巧言令色”的人,更加痛恨巧取豪夺的人,他常常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日常生活中,他努力克制自己,把美德看成是自己终身必修的课
21、程,立志使自己成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君子。他排除了生活中的一切干扰。他做到了。在论语里,“仁”这个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孔子所强调的“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意义。我们且不管它。活生生的孔子从论语中缓缓走来,越走越近,形象越来越高大。这是阅读论语时我始料不及的。我感到非常庆幸!因为论语的精髓,我一辈子将受用不尽。孔子,我的良师,聆听您的教诲,但愿迄今不会太迟!赏评文章欲扬先抑,开篇先简单地交代了自己小时候对孔子的不好印象,然后由重读论语说起,从教育和道德两个方面概括了孔子的伟大成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孔子的歌颂与景仰;最后,“我感到非常庆幸!因为论语的精髓,我一辈子将受用不尽。孔子,我的良师,聆听您的教诲,但愿迄今不会太迟!”将这种感情推向了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