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509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评估检测(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检测10 (时间:45分钟满分:6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0海口模拟)1930年10月,胡佛成立一个失业救济委员会,还宣布停止移民,请求国会增加公共工程拨款。1930年,联邦、州、市政府的公共工程开支较1929年增加约3亿美元。这些措施体现了胡佛( )A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B固守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对经济全面干预的思路D为挽救危机所做的努力【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对经济的干预措施,是为挽救危机而做出努力的表现。故答案为D。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面对危机随意调整政策的结论,故排除A;材料体现了胡佛对经济一定程度上的干预,不

2、是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全面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排除C。【答案】 D2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A维护美元霸权B防止通货膨胀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与题干提及的时间不符,排除A;废除金本位制度的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废除金

3、本位制度”的内容,与劳资矛盾无关,排除D。【答案】 C31935年4月28日,罗斯福政府正式宣布: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罗斯福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政府财政开支B治理福利制度的弊端C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D提高社会就业水平【解析】 材料信息显示,罗斯福政府对有工作能力者以工作救济取代了现金救济,这是以工代赈计划的内容,而以工代赈就是要提高社会就业水平,D符合题意;以工代赈是为了扩大政府财政开支,而不是减少开支,A错误;福利制度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且其主要体现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B错误;以工代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热情,但这不是主要目

4、的,而是客观结果,C错误。【答案】 D4(2021广东四校联考)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该主张()A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B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C20世纪70年代后得到重视D反对极权,推崇民主政治【解析】 材料“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体现的是哈耶克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强调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

5、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胀”状态,为摆脱经济困境,西方国家纷纷放松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因此C项符合题意;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A项排除;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材料反对对经济的干预,B项排除;材料反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政治形态无关,D项排除。【答案】 C5(2021南京模拟)如图是19291979年美国总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1929年以来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呈持续下降趋势B美国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关税税率第一波峰期的形成C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构成了第二波峰期的重要因素D关税税率变化折射出美国坚定不移地推动贸易自由化【解析】

6、 1929年至1979年,美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整体下降,但是在1950年至1969年期间略有回升,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中的西欧和日本崛起,对美国的经济地位造成冲击,因此美国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C正确;A中的持续下降与曲线图不符,排除;第一波峰包含了罗斯福新政时期,这一时期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排除B;美国关税税率整体下降,但是部分时期略有提升,说明美国的关税始终是维护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并非完全为了推动贸易自由化,D排除。【答案】 C6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操纵按钮的“灰领”工人,以及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从材料可以看

7、出( )A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美国现代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C美国政府重视教育工作D美国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及知识密集型生产部门使得工人的劳动科技含量提高,“灰领”工人、“白领”工人大量出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都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排除。【答案】 B7(2020广州模拟)如图为部分年份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图(以1913年为100),图中1920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 )A推行五年计划刺激工业发展B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D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解析】

8、从图中可知,19131920年俄国的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故B项正确;A、D两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排除;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答案】 B8列宁曾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发展方法对苏俄有借鉴意义C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D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实现【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试图部分利用资本主义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可见资本主义发展方法对苏俄有借鉴意义,

9、B正确;A不符合史实,列宁最终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排除;材料是列宁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C是实施结果,排除;苏联的工业化是在斯大林时期实现的,D排除。【答案】 B9(2021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表反映了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产品项目1913年1928年一五计划目标实际完成数(1932年)煤(万吨)2910355068006400石油(万吨)920116019002100生铁(万吨)420338800616钢(万吨)420430830592汽车(万辆)0.072.93拖拉机(万台)0.134.89棉织品(亿米)25.9226.785726.94摘

10、自苏联兴亡史A新经济政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B苏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C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D苏联的计划经济快速全面发展【解析】 据材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可知“煤、石油、生铁、钢”等重工业产品完成或接近计划任务,棉纺织品等轻工业进展缓慢,因此可知,苏联“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B项;依所学,1928年以后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依上表可知,生铁、钢、棉纺织品未能达到计划目的,排除C项;依所学,斯大林经济体制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落后,因此计划经济体制并未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排除D项。【答案】 B10(2021重庆预测卷)“1941年6月

11、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希特勒微笑地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仪式,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材料从侧面反映苏联()A战时共产主义成效显著B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C“苏联模式”的弊端显现D二战后的改革成就辉煌【解析】 材料苏联“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场,迎战德军”,可见苏联在1937年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突出,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于19181921年国内战争时期,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苏联模式”所取得的成就,而不是弊端,排除C项;此时还处于二战时期,排除D项。【答案】

12、B11(2021广州模拟)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顺利完成时,西方媒体报道苏联农业大衰退,造成饥荒。而应邀访问苏联的英国作家萧伯纳却指出,苏联粮食供应充足,大饥荒并不存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媒体缺乏应有的良知和职业道德B萧伯纳亲眼所见应是可信的历史真实C西方媒体与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D两极冷战背景下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历史真相【解析】 西方国家敌视苏联,因此在苏联“一五”计划时期顺利完成时报道苏联农业衰退,造成饥荒,带有抹黑苏联的意图,而萧伯纳认为苏联粮食充足与苏联工业化发展的途径不符,即苏联通过牺牲农业和手工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重工业,因此粮食供应充足有夸大的嫌疑,因此西方媒体和

13、萧伯纳所见都有可能不是历史真相,C正确;西方媒体的良知和职业道德不能通过一个案例来判定,排除A;萧伯纳受邀访苏,其所见很可能是苏联官方提前布置好的,因此不能认为其所见是可信的历史真实,排除B;冷战发生在二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 C121955年起,(苏联)政府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1958年6月,政府还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这些举措( )A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B消除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析】 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已经

14、取消,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的调整,但是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因此其弊端并未完全消除,故B错误;材料的做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故D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

15、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材料二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16、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并简述新政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10分)【解析】

17、第(1)题由材料“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农业调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可知,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可从当时和后世两方面入手分析。从当时看,由材料罗斯福上台前和上台后的不同情形可知,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尖锐社会矛盾,并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对后世来说,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2)题由材料中提到的改革最初的目标“计划经济为主,市

18、场调节为辅”到1984年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知,改革在目标上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由材料“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可知,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由材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可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在进行体制上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主要与曾经的失败经历、改革开放

19、的决策、中国共产党的勇气与智慧等因素有关。首先,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经济发展的失败经历,告诉党和国家必须适时调整经济体制;其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因此不断提高,这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改革;第三,改革的实施主体是党和政府,故党勇于突破传统理论模式的勇气和智慧会引领着国家不断地深化改革,典型的事例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答案】 (1)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

20、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勇于突破传统理论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年份苏联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1927358.84565.6168.51626.7838.0924.31928425.15237.1190.61447.6947.9865.61929485.45733.9229.41621.0971.6979.

21、11930576.44135.3228.91151.1944.4744.31931562.02636.2188.3826.9781.6528.61932592.71390.1239.8574.7563.8534.61933684.22360.5319.8758.6657.7713.71934969.32647.3384.41188.6615.5899.219351252.03464.0470.41641.9627.71001.719361633.94853.4522.31917.5670.81197.4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

22、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解析】 分析表格中数据,如苏联的数据,可以得出在19271936年苏联粗钢产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得出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然后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进行分析阐述。【答案】 示例一: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阐述:“苏联模式”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才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