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440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考查范围:以必修三1-5单元为主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3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慧

2、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4战国时期,周、郑、曹、许等地的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黄河乃至长江流域的大区域共同语;西汉初期,各地方言在语法方面更趋于接近,汉族的共同语言逐步形成。这一现象的出现A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B说明地域差别已经消失C表明语言风格已相同 D反映出政治秩序的稳定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

3、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6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7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并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旨;他把一些自

4、然现象加以神秘化和宗教化,使其成为一种社会规律来加以宣扬,从而提出“灾异谴告”说。由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C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 D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8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A无为而治的政策 B民本思想的影响C保障制度的成熟 D等级秩序的弱化9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5、B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C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10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 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 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11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市井文化冲击了

6、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12宋朝建立以后,朝廷多次进行宫廷雅乐改革,以求“用乐以合周礼”,但均收效甚微。从北宋周敦颐到南宋朱熹,理学家们批评这些改革“求古乐太深”,而主张追求“古乐之意”,将音乐纳入心性修养和天理的范畴,赋予雅乐以新的内涵。这表明当时A理学和心学的社会竞争加剧 B对音乐的理学化解释逐渐形成C传统雅乐的思想资源被摈弃 D雅乐已经丧失社会和政治功能13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

7、醒14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5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反映了中国戏剧A时空自由的特点 B表演受限制于舞台C内容丰富文武兼备 D象征虚拟的表意性16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

8、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17有学者指出,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可见,两者的本质差异体现在是否A批判封建专制的思想 B反映新生产关系的发展C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 D对未来社会有制度构想18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

9、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19希腊柱式都留有抽象的人体美,柱式的比例和规范都是人体尺度的形象体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 B雅典公民拥有自由权利C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 D希腊的理性精神20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

10、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 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 D智者教育理念普及21当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普遍的无政府状态,当它的商业经历了复苏而日益高涨,当它的社会生活愈来越复杂,因而感到需要更为精巧的调节手段时,它“发现”了罗马法。当时罗马法被“发现”A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基础 B推动了近代民主政治体制在欧洲的确立C源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体现了资产阶级建立“理性王国”的愿望22在写就论纲的当时,马丁路德刚经历完痛苦的信仰挣扎。他公布这些陈述的本

11、意仅仅只是作为学术辩论的出发点,即所谓“论纲”而非政治纲领。为的是改良罗马教会而非进行对抗式的改革。由于他的主张符合当时对罗马教会普遍不满的市民阶级和新兴贵族的利益,路德派很快由德意志各邦传播到了欧洲各地。材料揭示出宗教改革A使欧洲人放弃了对教会的信仰 B是罗马教会内部的改革C具有偶然性和群众性特征 D产生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23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如果缺少了上帝话语全备而丰富的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这一主张A强化世俗王权的统治 B动摇上帝的神圣地位C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冲击教会的统治权威24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

12、预定论:信徒的灵魂仅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谁会被授予恩典是上帝预先裁定的,人们无法揣度上帝的缘由。却可以通过辛勤的工作证明,因为蒙受上帝恩宠的人在世俗中是能取得成就的,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加尔文这一理论A否定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B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求C旨在为天主教会改革制造舆论 D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25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 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C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 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26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

13、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A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27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28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

14、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A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 B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C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 D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29学者陈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之后的社会主义植根于平民阶层,并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开始进行反动。据此,陈锐的观点表明A对理性主义过度追求致使思想禁锢 B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C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排斥宗教信仰 D科学社会主义脱胎于启蒙思想中的理性30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

15、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解放 B民主革命影响了全社会价值取向C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 D启蒙思想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31.“他们反对作家一味地突出自我,陶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而主张文学作品要像镜子那样,作家的道德理想、是非评价要通过对生活具体的、真实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由此可知,此类文学作品A注重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B体现了对现实社会的叛逆C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风貌 D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32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

16、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33狄更斯这样描写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贫民街区的夜晚:“当成群的没有工作的劳动力在街道游荡有些人要求面包,有些人借酒浇愁。”这一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风格是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34“19世纪70年代,即使是最博学的物理学家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的光和色进行非难”,他们“承认充足的光把许多色调变为无按照彩虹式的色彩和谐的总

17、体要求,把它们分布在他们的画面上”。材料反映的绘画流派是A立体派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派3520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批反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叛逆青年的影片。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劳动者出身,他们热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实现,他们失望、愤怒,产生反叛的情绪。这类电影作品A抒发了浪漫的情怀 B体现了复古的倾向C突出了理性的色彩 D具有现代主义特征36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

18、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37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C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3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

19、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3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40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潮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开眼看世界”思潮,农民革命派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变革意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舶来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科学与民主”并行。这些思潮和主张A借鉴了西学思想的内涵 B传承了传统的文化意识C

20、体现了时代变迁的特征 D反映了学习方向的改变二、材料分析题(60分)4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

21、。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材料二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早期改良派常把某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置放在儒学名义之下,于是儒学就披上资产阶级文化色彩。后来,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这种儒学不妨称为近代新儒学。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并简析推动其演变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不同之处,分析新儒学

22、在近代变迁中的作用。(10分)4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时期出版的书籍有历史、经典古籍和有关农业及文学的著作等,数量逾五百种,部分得以大量印行。本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拥有极高的水平,而当时欧洲却正处于黑暗时代。十一世纪还出现了活字版印刷术。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在当时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事实并非如此。“毕昇去世后”,沈括这么写道,“他的活字技术成为我表亲名下的财产,直到今天仍被珍藏。”由此可知,活字版成为私人的传家之宝,而非全国人民得以享用的资源。材料二公元十四、五世纪时,由商人、贸易家与工匠组成的新都市阶级出现。他们需要阅览账册、航海书籍以便于转运货物。教会同样需要

23、印制赎罪券、圣经等书册。由谷登堡开启的金属活字印刷蓬勃发展起来。当然这也得益于欧洲的字母系统,中国人从事印刷至少需要八千个活字。随着印刷品的激增,西方图书馆与学校数目也跟着激增,古希腊罗马经典广泛传播。印制插图的技术则对自然科学及地图制作的贡献甚大,地球及其栖息生物的崭新面象遂一浮现。均摘自施拉姆人类传播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毕昇与谷登堡活字印刷技术发明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4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历史文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文献是其中的代表:理

24、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物种起源、狂人日记 请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两部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三部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列出选择文献和补充文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提炼的主题要明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山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1 - 5 DCDAC 6-10 BCBBA 11-15 DBDAD 16-20 ADBCB 21-25 CCDBC 26-30 BABBA 31-35 CD

25、BDD 36-40 DCDDC 二. 材料分析题(60分)41(24分)(1)历程:先秦儒学完善了对人的探讨;汉代董仲舒吸收了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了天人感应理论;唐代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哲学;宋代儒学在三教合流基础上形成了理学。(8分)原因: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儒学对其他文化的吸收;一些思想家的努力。(6分)(2)不同:融入西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作用:动摇了封建保守思想的地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为西学披上了一层传统文化的外衣,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为近代政治变革作了思想准备。(6分)42. (24分)(1)特点: 毕昇:比西方早三四百年;胶泥材质;国内影响有限,没有得到推广

26、;对欧洲影响深远。(任3点3分) 谷登堡:金属材质;蓬勃发展;影响和贡献都较大。(3分)背景:毕昇:印刷技术的成熟提供技术支持;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重文轻武形成重视文化与书籍的风气;科举考试的推动;宋词等文学繁荣的推动等。(任4点4分)谷登堡:新都市阶级出现;商业的繁荣;教会传教的需要;文艺复兴的推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任4点4分)(2) 原因: 中国汉字系统较为复杂;雕版印刷水平高,阻碍了新技术的应用;自然经济的保守性、封闭性;农耕社会对文化的需求相对不足;中国传统观念对先进技术不重视,推广意识不足。(任3点5分) 西方字母系统便于活字制作;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比毕昇更加先进;西方资本

27、主义萌芽,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对印刷的需要更加强烈。(任3点5分)43 (12分)示例:选择文献:理想国;论法的精神;(1分)主题:历史文献与国家制度的进步(2分)补充文献:社会契约论(1分)历史文献记载了思想解放运动的精髓,也在历史传承中推动国家制度的进步。在古希腊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时期,柏拉图看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在政治上反对直接民主,主张实行贤人政治,并在其作品理想国展开了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这是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和发展的表现,也进一步丰富了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理论;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孟德斯鸠在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详细阐述了法律的历史,探讨政治自由的条件和保障,提出了三权分立学

28、说,体现法律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自由的基础也是对自由的制约,这对于近代民主与法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尤其对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影响较大;同样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也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他的作品社会契约论系统地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创立民主共和国的构想。这些思想都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创建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6分) 综上所述,历史文献是思想解放的体现;思想解放促进国家制度变迁,推动社会进步。(2分)【解析】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考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两个文献,然后由两个文献的主题为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再补充一个,据此三个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撰写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根据上述文献进行一下分类,这些文献涉及到了思想、文学作品、科技文献等门类,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门类,然后确定主题,再补充文献,之后结合所学知识与自己确定的主题来根据要求写成论文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