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328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四)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跟踪检测(四) 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双重变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二轮复习诊断)马克思在1850年指出,英国的入侵将中国“带到一场必将对文明产生极其重要结果的社会变革的前夕。”“当我们的欧洲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在亚洲逃难,最后到达万里长城他们说不定会看见上面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由此可知()A马克思准确预见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马克思认为中国的工业革命不可避免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必然性D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导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客观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从而促进了西方文明

2、的传播,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故选D项;据材料“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可知强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而未预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排除A项;材料强调西方入侵导致中国变革,而中国的工业革命并未发生,排除B项;依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C项。2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解析:选C从材料清政府

3、不接见外国使节的原因是“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可知是清政府对于外国使节不能行跪拜礼而耿耿于怀,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对外国使节觐见的态度,没有涉及捍卫国家主权,排除A项;材料中清政府不接见外国使节的原因是外国使节不能行跪拜礼,没有涉及清政府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因天津条约而不接见外国使节,不能体现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排除D项。3(2019山西太原一模)删书衙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下设的一个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删改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礼记春秋左传等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其主要目的是(

4、)A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B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C消除民众对儒学的盲目崇拜D扩大基督教义在中国的影响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删改古籍中与太平天国教义不一致的内容,但依旧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目的是通过思想的建设,来维护太平天国的统治,故选B项;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通过儒家伦理纲常束缚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根据材料“保留三纲五常等儒家伦理观念”,依靠儒家伦理纲常维护统治,排除D项。4(2019四川德阳三模)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

5、”,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诗社的盛行反映出()A日本对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解析:选D诗社传播的是汉学,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选D项;诗社传播的是汉学,排除A项;传承中华文化,不能体现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诗歌的内容是反日,排除C项。5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6、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武昌起义爆发后解析:选C据材料“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对洋人奴颜和谀态,故选C项;依所学,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态度强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斗争,与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不相符,排除B项;依所学,武昌起义时慈禧早就去世,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D项。6(2019广西桂林、贺州二模)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7、的北洋政府()时间 外交活动 结果 1917年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19年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失败 19211922年 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 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 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 失败 A.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解析:选B由表格内容可知北洋政府自19171925年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意在废除外国列

8、强在华的不平等权益,说明北洋政府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故选B项;近代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华夷外交而言,清政府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便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排除A项;由表格中北洋政府多次提出了取消包括英美在内列强的在华特权,说明北洋政府并未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排除C项;北洋政府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意图废除列强的不平等权益,但因为中国国力衰弱,外交活动大多未成功,说明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排除D项。7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1922年5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73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

9、个工会组织、27万余名会员。这体现了()A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B马克思主义影响迅速扩大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D五四运动向纵深方向发展解析:选B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共173人,代表12个城市、100多个工会组织、27万多名会员”说明共产党成立后,工人运动工作成效明显,据所学五四运动后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相结合可知马克思主义影响迅速扩大,故选B项;材料强调工人组织的扩大,并未说明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排除A项;据所学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排除C项;据所学五四运动在1919年,排除D项。8(2019四川乐山三模)“五四”事件爆发时,报刊杂志

10、多以“学生界事件”“示威事件”来命名,梁漱溟曾就运动著文论学生事件;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这是因为()A国内近代传媒技术落后B事件升级加剧社会关注C历史事件总会稳定发展D马克思主义已广泛传播解析:选B根据材料“一个月后,五四运动就已成为媒体的普遍用语了”,说明五四运动在一个月后依旧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选B项;材料表达了媒体对五四运动表述的名称变化,与技术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总会稳定发展”表述绝对,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确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但与材料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9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

11、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B“三大政策”的推动C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D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解析:选B1924年,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推动国民党改革成为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的政党,故选B项;军阀割据时期政治环境相对紧张,排除A项;同盟会成立时就已形成了以孙中山为领导的革命核心,排除C项;1924年中国第一大政党国民党成立,此时政党政治并未成熟,排除D项。10(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930年,滕代远在报告中称,“红军每次作战均有(群众)热烈的参加少有二三千,多者一二

12、万,爬城时同我们扛楼梯、烧城门”,因此“每次都能以少数枪支汇合群众力量战胜较多枪械之敌人”。群众积极性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A国共合作后大革命进入高潮B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D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解析:选B1930年是国共十年的对峙期间,开展的土地革命调动了民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故选B项;1927年国共合作后大革命进入低潮,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于1931年,排除C项;1935年1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错误,排除D项。11(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下表反映了1937年底至1939年

13、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时间 日本陆军总兵力 派往中国兵力 占总兵力的比例 1937年底 24个师团 21个师团 88% 1938年底 34个师团 32个师团 94% 1939年底 41个师团 34个师团 83% A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B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C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D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解析:选D据材料“1937年底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可知日军派往中国兵力在逐年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牵制了日军的主力,持久战效果明显,故选D项;依所学,中国抗战的局面逐步改善,中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

14、日军侵华的兵力逐步增加,而未涉及敌后战场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据材料,1939年日本陆军兵力34个团,陆军兵力增加,并未枯竭,排除C项。12(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西柏坡纪念馆内的一块展板上写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当年我党做出这些“规定”的主旨是()A加强执政党工作作风建设B突出革命导师的崇高地位C加强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D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解析:选D根据“西柏坡纪念馆”“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等信息可知,题干所反映的信息

15、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为了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在题干中做了如下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据此可知,之所以做这些规定,主要目的在于防范个人崇拜在党内出现,故选D项;题干中的六项规定不是针对党员工作作风问题,排除A项;通过题干中的第六项规定“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与“突出革命导师的崇高地位”相反,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涉及民主党派,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

16、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

17、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15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得出毛泽东的观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立三的观点是城市中心论。第二小问,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毛泽东的依据是: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

18、教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的,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立三的依据是: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第(2)问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探索成功的原因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实际出发正确的探索。答案:(1)观点: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城市中心论。依据:毛: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国情决定的(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2)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19、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14(2019福建福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英部分条约简表条约 1842年南京条约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 主要内容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2.割让香港岛;3.中国赔偿2 100万银元;4.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1.英国公使得进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 4.英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1.英国可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

20、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减少进口税根据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整理 根据上表,提取一项有关中英两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可知,在这三个条约内容中,中国所丧失的主权越来越多,如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等,在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中,中国丧失了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等,在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得了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其主题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在论述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如有必要,可以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进行补充。答案:示例1: 信息:英国侵略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河航行权、内地通商权丧失;经由中英烟台条约,英国获取调查权及租界洋货免收厘金权。示例2: 信息:英国侵略导致中国被迫开放大量通商口岸。说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沿海五处港口;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迫使中国开放九处口岸;经由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又被迫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