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323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全国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素养测评(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4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2021三明模拟)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B宦官职掌裁定权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D 丞相制度被废除【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内阁的地位、性质与宦官专权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错误;宦官没有裁定权,裁决权属于皇帝,故B错误;宦官专权是皇帝专制皇权至上的产物,故C正确;丞相制度被废除与宦官专权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答案】 C2(2021商洛模拟)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

2、下,张居正把内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解析】 张居正强调自己作为内阁首辅权力很大,能够“代帝执政”。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因此内阁权力不断加大,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内阁不是丞相,没有法定的地位,排除A、B两项;C项只是对材料表面的解读,不是本质的理解,排除C项。【答案】 D313

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一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解析】 根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可知,内阁权势有所提高,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故B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也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议定由皇帝决定,故排除A、C、D三项。【答案】 B4(2021宜春模拟)明代设计了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司法机构),内有东厂、锦衣

4、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上述机构的设置()A形成了完善的政治激励机制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相互牵制利于强化专制皇权D分权制衡保障了决策的合理【解析】 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是为了达到各种政治势力的互相钳制,确保不会出现某一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威胁,故C项不符合题意;政治激励机制是通过功过褒贬,物质精神激励等手段实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不符合题意;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造成了机构的臃肿,降低了行政效率,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设计不是西方的分权制衡,也无法保证决策的合理性,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5(2020潍坊二模)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 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解析】 “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说明明代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机构,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这是明代政治体制运行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明代废除丞相违背了潮流,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吏治败坏,故C错误;材料和思想批判无关,故D错误。【答案】 B6(2

6、020永安模拟)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解析】 材料意在说明军机大臣自己处事方面十分小心,不敢与其他官员交接也不敢将军机处事务透露于家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办事严谨、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军机大臣完全服从皇帝,故D项正确。【答案】 D7“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

7、明军机处( )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 “廷寄”是皇帝越过内阁六部直接向大臣或地方督抚发布的命令,一方面是皇权强化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答案】 A8(2021厦门模拟)明代早期,巡抚、总督本是中央临时派遣到地方的监察官员;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这表明明代()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B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完备C地方军政管理走向低效D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解析】 巡抚、总督由临时派遣转变为地方一级专管军事行政事务的机关,凌驾于原有的三司之上,体现

8、了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的趋势,D正确;A中的“空前加强”表述绝对,排除;总督巡抚不是监察官员,排除B;总督、巡抚将地方权力集中起来,相比于之前的三司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C。【答案】 D9(2021运城模拟)清代的总督、巡抚除都带有京官头衔外,印信也使用临时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牍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 这种设置实质上反映出清代督抚()A不能正式统领地方衙门B身份和职位未被明确界定C行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D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解析】 作为地方军政长官,清代的总督、巡抚兼京官头衔,印信是“临时遣官”,“没有属员”,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文牍事

9、务,从实质上反映出他们是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D项正确;清代督抚作为封疆大吏,拥有印信,可以正式统领地方衙门,A项错误;在清代督抚身份和职位逐渐有了明确界定,B项错误;都督、巡抚受到“多方”制约未能揭示本质问题,C项错误。【答案】 D10(2021安庆模拟)明代改元代“路”为府,知府任用以大臣会推和史部推举两种形式交替使用;其来源无一定之规,尚书、侍郎可出为知府,知府亦可入为尚书、侍郎。这反映出,明代()A地方行政制度完备B封建官僚制度混乱C中央六部职权削弱D地方治理受到重视【解析】 明代知府的任用方式和来源均可反映出地方官员地位的提升,说明统治者对地方治理的重视,D项正确;题干只涉及府级建制,

10、无法体现完整的地方行政制度,A项错误;明代知府的任用有其自身的规章原则,并非“混乱”,B项错误;题干未直接反映明代中央六部的职权状况,C项错误。【答案】 D11(2020上饶三模)乡约在中国古代的乡村社会秩序构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有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解析】 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

11、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D。【答案】 D12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清圣祖实录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言。清世宗实录今朕虽逾六误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勚。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清高宗实录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朝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

12、传统【解析】 “完全”一词说法属于明显的程度失当,故A项错误;勤政作风是封建王朝兴盛和治世的重要条件,故B项错误;无论是康熙帝还是乾隆帝,材料中都没有对二者批阅奏章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反映出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都注重朝纲独断,故D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2021湘豫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永乐十九年(1421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宣德年间(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

13、省依次专设巡抚官。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景泰元年(1450年)巡抚河南的王来,临时兼衔“总督湖广贵州军务”,讨伐贵州骚乱苗民,次年, 巡抚淮扬庐风四府、徐和滁三州的王竑,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成化年间(14651487)明政府开始设立常驻的巡抚府街,与所有外官一样,携家眷赴任,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但终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嘉靖年间 (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

14、管一省军政、民政。据明史明实录清史稿等(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督抚制度发展沿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督抚制度形成的历史作用。【解析】 第(1)题,根据“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江西、 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总督从一品”“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得出由临时派遣发展为常驻久任,成为一级行政机构;根据“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得出由解决临时性事务到职权扩大为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根据“与布政司合署办公”“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得出由协助地方(与地方平行)到节制

15、地方;根据“总督从一品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得出巡抚设置要早于总督,他们互不统属,但总督的权限要高于巡抚。第(2)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角度回答即可。【答案】 (1)特点:由临时派遣,发展为常驻久任,成为一级行政机构;由解决临时性事务到职权扩大为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由协助地方(与地方平行)到节制地方;巡抚设置要早于总督,他们互不统属,但总督的权限要高于巡抚。(2)历史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地方治理机制;有利于克服权力分散带来的效率低下,提高政策执行力;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

16、。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分析材料可知,制度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配合的。据此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制度入手即可,注意史论结合,论题清晰,史实充分。【答案】 示例:论题: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论述:秦朝建立之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也埋下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隐患。汉代内外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均是为分散相权而做出的制度设计,但相权仍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可见,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不断发展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