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7课 解放战争【考点梳理】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一、战略反攻1、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潜力跃进大别山2、方向:中原地区问题探究1、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提示: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问题探究2、结合课本的“资料回放”思考: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是什么?何为“内线作战”?何为“外线作战”?作战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内线作战:是解
2、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收复失地,数战略防御性质。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简况: 战役名称时间所数部队指挥战略打法俘、歼敌将官战果备注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范汉杰(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东北“剿总”副司令)曾泽生(第一兵团副司令)廖耀湘(东北“剿总”副司令)歼敌47万战役结束后,我军总数首次超过国民党军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黄伯韬(第七兵团司令)黄维(第12兵团司令)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杜聿明(徐州“剿总”副司令)歼敌55余万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华北野战
3、军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陈长捷(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华北“剿总”总司令)歼敌、改编52万北平和平解放问题探究3、三大战役为何首选锦州作为战役的开始?提示:可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收缩企图,实现关门打狗;使东北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可利用东北非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2、意义: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三、胜利进军1、渡江作战:(1)时间:1949.4.21(2)战线:江西湖口江苏江阴2、南京解放:(1)时间:1949.4.23(2)影响:同志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3、追歼残敌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
4、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胜利经验: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重难点突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情况示意图材料二:解放区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上,进行宣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人数的变化呈现什么特点?(2)从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敌我力量的变化在1948年7月至1949年7月这一年时间里最为明显。出现这种明显变化的原因与哪几次战役有关?(3)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