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228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三单元 3 KISSING THE FIRE(吻火)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Kissing the Fire(吻火)国学诵读论语选读之论礼乐篇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林放:鲁国人,孔子弟子。易:治,指治丧礼仪隆重。戚:哀伤。【解读】孔子为什么重视礼乐?因为孔子认为,为人处事,言离不开诗,行离不开礼;言而有文,行而有礼,是人的立身之本。孔子曾经比喻说,一个人如果集中了智慧、无欲、勇敢、才艺四种优点,再“文之以

2、礼乐”,即用礼乐润饰其言行,做到言而有文,行而有礼,就可以称之为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的“成人”。由此可见礼乐的重要性。语林撷英一、名篇名句“他(徐志摩)这几年来想用心血浇灌的花树也许是枯萎的了;但他的同情,他的鼓舞,早又在别的园地里种出了无数可爱的小树,开出了无数可爱的鲜花。他自己的歌唱,有一个时代是几乎消沉了;但他的歌声引起了他的园地外无数的歌喉,嘹亮的唱、哀怨的唱、美丽的唱,这都是他的安慰,都使他高兴。”(胡适追悼志摩)二、隽言妙语只是徐志摩的冒天下之大不韪惊怒了所有人,社会人群的唾弃,朋友的劝阻,老父“只当此儿已死”,甚至恩师的痛骂。那一刻,他执拗地捍卫着爱情,以为终于取得了胜利,哪想到传

3、奇的最后也必须回归到平凡的生活。现实有千钧之重,竟几乎压弯了诗人高傲的脊梁。他万料不到,幸福短暂如烟花,刹那芳华。(人生自是有情痴)一、读对字音1单音字眸子(mu)火焰(yn)消逝(sh)2多音字量测量(ling)臭臭骂(chu)量体裁衣(ling)乳臭(xi)二、写对字形 三、用对词语1消逝消失消逝:表示事物(如声音、云雾等)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强调结果。“消逝”多用于书面语。消失:表示(人或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消失”多用于口语。2隔江观火作壁上观隔江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作壁上观:指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

4、成败,不给予帮助。前者强调态度冷淡,后者强调置身事外。四、积累成语1生龙活虎: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2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3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作者卡片姓名梁遇春生卒年19041932籍贯福建闽侯相关资料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家。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他在短暂的人生中撰写了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有译作二十余种,其中英国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尤为当时青年读者所喜爱。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背景呈现本文是梁遇春写给诗人徐志摩的悼念性散文。在追怀诗人徐志摩的作品中,梁遇春的Kissing the Fire(吻火)是最精粹、最有情趣、最富

5、于哲理意味的一篇佳作。梁遇春与比他长四岁的徐志摩并无深交,梁遇春还在读书的时候徐志摩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大诗人了,但梁遇春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间为新月杂志写的近二十篇作品,正是徐志摩在上海担任新月第一任主编期间的事,说明梁遇春对徐志摩还是有所了解的。梁遇春对“火”有着一种独特的迷恋。火具有矛盾的性质,一方面它是光明、温暖以及“生龙活虎”“轰轰烈烈”的象征;一方面它又意味着燃烧、破坏、危险、毁灭。火所蕴含的悲剧在于它注定要熄灭,因而它的燃烧就具有一种向死而生的悲壮色彩。他常常独坐于火炉旁,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浮想联翩。他写过多篇与火有关的散文,如救火夫观火等。本文以“Kissing th

6、e Fire(吻火)”为题,一方面既勾勒出他所“感觉”到的徐志摩的人格形象(虽然未必十分准确),同时又由此生发开去,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像徐志摩那样“吻火”、积极应对人生,达到了遗形取神、理趣盎然的效果。1结构图示2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何特色?点拨作者在选材方面显然是经过缜密思考的,既没有着力描写徐志摩的外在形象,也没有醉心于诗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是精选了两个典型的侧面“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来展示诗人的灵魂和风采。1结合文章第三段分析,从徐志摩“吻火”的动作中,可以窥探到诗人具有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吻火”的深层含义。点拨2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何特色?点拨与众多怀念亲友的文章有

7、所不同,本文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克制。如1931年凌叔华在晨报学园发表的深切悼念徐志摩的文章志摩真的不回来了吗中有这样的文字:“我就不信,志摩,像你这样一个人肯在这时候撇下我们走了的。平空飞落下来解脱得这般轻灵,直像一朵红山棉(南方叫英雄花)辞了枝柯,在这死的各色方法中也许你会选择这一个,可是,不该是这时候!莫非你(我在骗不过自己时,也曾这样胡想)在云端里真的遇到了上帝,那个我们不肯承认他是万能主宰的慈善光棍,他要拉你回去,你却因为不忍甩下我们这群等待屠宰的羔羊,凡心一动,像久米仙人那样跌落下来了?我猜对了吧,志摩?你真的不回来了吗?”凌叔华的文章表现了对痛失好友的锥心之痛和对友人的刻骨之思,情

8、感色彩相当浓郁。与凌文相比,本文的情感表现则是克制的、内敛的。可以肯定,徐志摩的意外死亡对作者的震撼也是很强烈的,否则他不会撰文纪念。但作者在文章中却仿佛要做“冷血动物”,并没有放任内心的情感自由流淌,只是以朴实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动作,并以此来透视诗人的个性风采和精神灵魂,实现了与诗人心灵的共鸣和深层次的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特殊情感。古语云:“情到深处,每说不出。”本文正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作者通过精选两个最能体现诗人个性、气质的“特写镜头”,即其“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动作,传神地勾勒出徐志摩的个性、灵魂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诗人亲

9、吻人生火焰的人生态度和人格追求的高度赞美。他的眼睛又有点像希腊雕像那两片光滑的,仿佛含有无穷情调的眼睛。品析作者用“两片光滑的”“含有无穷情调的”来形容诗人的眼睛,从而突出了诗人眼睛空灵、含有深情的特点,写出了诗人的与众不同,为下文写诗人的惊奇做铺垫。1结构严谨,构思严密文章前两段主要写诗人的眼睛,后两段主要写“吻火”的动作。对诗人徐志摩而言,“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对人生的“惊奇”是“吻火”的动力,“吻火”的行动是“惊奇”最彻底的表现。没有“惊奇的眼神”,就没有“吻火”的惊人之举。文章前后两部分在“人生态度”的层面上实现了有机“对接”。2小处着墨,大处着眼文章选材角度小,

10、细微之处见大义,让看似平淡、散漫的“形”,在精巧、严密的“神”的统摄下。文章通过对徐志摩的“眼睛”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隔江观火”的人生态度的否定和对“吻着人生的火”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学以致用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答案:(示例1)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成了社会的“稀有品”,不能不令人深思。(示例2)“爱心大巴

11、”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示例3)“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猜疑,折射社会信任危机。发掘文本的丰富意蕴考点解说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即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文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对作品意蕴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发掘,具体说明如下:1“从不同的角度”,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视角对文本作多侧面的考查。具体说有作者角度(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都可能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作品主题

12、的表现)、作品角度(对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品主题)、读者角度(主要是读者的阅读感受)。2“不同层面的发掘”,就是要求对文本作出深浅度不同的认知解读,一般可从情感、哲学和审美三个层面分析发掘。考情回顾本考点就是要求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善于进行层面切割,实现多元化鉴赏和品读文学作品的目的。这一考点往往出现在阅读题目中的最后一题,以简答题或论述题的形式呈现。文本回扣文章中徐志摩“吻火”的动作有着丰富的意蕴:一是徐志摩肯亲吻这团生龙活虎的烈火,这个动作表现出徐志摩对光明、热烈的挚爱,也表现出他对灾难、毁灭的坦然;二是作者将徐志摩的精神化作“吻火”这一比喻,表现

13、作者对诗人的由衷赞美;三是作者将徐志摩坠机毁灭的那一刻化作吻火的壮美,让吻火的主题发挥到极致,诗人人生的壮美也发挥到极致。典例展示(2017高考全国卷甲)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相关文段:文本见散文部分第二单元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一课“领悟发现案”中的“相关文段”窗子以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通过人称的变化来考查。题目要求回答“我”“你”两个人称交替使用蕴含的作者的态度,就要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我”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我”转为“你”时,“你”

14、成为了描写的对象,“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答案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技法点睛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第一,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作者创作

15、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2.顺藤摸瓜,由外到内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心理的“瓜”。3.深入慎出,展示学识解答这类题目不仅需要学生准确理解把握文本,而且需要调动与文本相关的文外知识和能力储备。因此,既要入乎文内,又要出乎文外。这样才能既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要谨慎。见解必须有时代性,符合民族心

16、理,具有人文精神。在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后,要运用自己的学识进行论证。4规范答题,用语简明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宜用“总分总”式回答,或分条作答。要注意叙(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或引用)、析(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我们的志摩“在这恐怖的压迫下”,从不叫一声“我投降了”他从不曾完全绝望,他从不曾绝对怨恨谁。他对我们说:“你们不能更多地责备我,我觉得我已是满头的血水,能不低头已算是好的。”(猛虎集自序)是的,他不曾低头。他仍旧昂起头来做人;他做事,他总是仍旧那样热心,仍旧那样高兴。几年的挫折、失败、苦痛,似乎使他更成熟了,更可

17、爱了。(胡适悼志摩)适用话题“挫折与成熟”“热爱生活”等。泪 与 笑梁遇春匆匆过了二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看过无数回了。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异的笑声,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来,而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震动,我们自己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

18、,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得不这么大笑一声不好,所以才笑,实在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述,那时我们平时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百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我们一生忙碌,把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铁轮,以及无谓敷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享受过生活,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

19、,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打颤。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注。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剧的情调。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一顾,我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

20、指导,免不了伤心泪流,可是她隐隐地对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地死了。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的时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哪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我们的

21、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果戈理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国的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我所怕的微笑。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那

22、是照耀心胸的阳光。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了【注】幡:一种窄长的旗子。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眸子牟取哞哞叫侔色揣称B揭开 碣石 偈子 竭尽全力C估量 轱辘 咕咕叫 沽名钓誉D雕像 凋谢 碉堡 五月鸣蜩解析:选C。A项,哞读mu,其余都读mu;B项,揭读ji,碣、竭读ji,偈读j;C项,都读g;D项,蜩读tio,其余都读di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奇两全齐美神秘紧锣密鼓B投身 出人头地 兴致 至理名言C猜谜 迷途知返 观磨 摩拳擦掌D人世 人情世故 光阴

23、 绿草如荫解析:选B。A项,齐其;C项,磨摩;D项,荫茵。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们到现场查尽所有的边边角角,挑出了不少毛病,并及时与车间职工商讨改进对策,其“下马看花”之举让少数将“检查”变成“简查”的“走马观花”之辈垂头丧气。B我们生活的当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热闹时代”:有人喜欢“看热闹”,也有人喜欢“凑热闹”,还有的人在“看热闹”中不知不觉地成了“凑热闹”,由“隔岸观火”变成“身体力行”。C教育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道德的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轰轰烈烈式的教育很难生根发芽。D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要“一把手”身先士卒、 奋勇争先,就能带出一支生龙活虎的干部

24、队伍。解析:选A。句意表达的是“下马看花”的举动让“走马观花”的人感到羞愧,所以应该用“无地自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教材的难易程度是评判教材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B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制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C在组织今年科技周活动过程中,在展览内容、活动形式和宣传推广等多方面都力求出新出彩,以充分体现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推力。D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

25、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解析:选A。B.语序不当,“打击和防范”应为“防范和打击”,“高举法制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宜放在前面,“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宜放在后面;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D.重复赘余,“超过”“以上”,删去其一。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5如何理解“却是发现了一朵恶之华,在那儿惊奇着”?答:答案:徐志摩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世的悲欢、自然的美景,以及日常的琐事,都时刻惊奇着,即使是悲哀,他都用蓬勃的朝气去对待,表现了徐志摩积极的人生态度。6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结构

26、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从结构上说,此段处在文章的结尾,有总结全篇、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作用;从内容上说,这是对第三段徐志摩“Kissing the Fire”一生的总结。答案:作者以极为奇特的想象,为第三段的理性思考做出了最佳注脚。徐志摩最终死于坠机事故,那惨烈的情景让人目不忍视。但本文却独出新意,把意外失事的悲惨事件想象为徐志摩诗意人生的最壮丽的升华和最彻底的圆满,将那毁灭的一刻化作吻火的壮美,让吻火这一主题发挥到极致,徐志摩人生的壮美也发挥到极致,表现了作者对徐志摩人生态度的高度赞美。7找出文中两种对待“火”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解析:根据“许多人都是敬鬼神而远之不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

27、火焰里去”“他却肯亲自吻着这团生龙活虎般的烈火”概括两种对待“火”的不同的态度,通过对比,表达对徐志摩人生态度的赞美。答案:作者说有两种对待“火”的人生态度:一种是害怕火灼伤自己,一种是投身于火。通过对比,赞美徐志摩“吻着人生的火”的人生态度。8从本文来看,作者写徐志摩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答:解析:解答此题要从文章所选内容和遣词用语上分析。本文是一篇怀人之作,但是作者没有过多地写人物的经历,却选择人物“惊奇的眼神”和“吻火”的行为这两个方面来写,用语上也没有使用体现沉痛的感情的词语。答案:(1)理解和赞美:以素朴无华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刻画了徐志摩的眼睛和行为,并以此来透视徐志摩的个性风采和精神

28、灵魂,实现与徐志摩心灵的共鸣和深层次沟通;表现了一位精神知音对徐志摩的深层理解和高度赞美。(2)颂扬一种精神:徐志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他的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作者单写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借纪念徐志摩,颂扬一种精神。另外本文内在的脉络中埋藏着一个庄严的理念,即人应当如何生活,对人生应当抱何态度,表明作者对人的很高的期望。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韩石山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他的形象,比我们原来的了解,要伟岸得多,也光辉得多。毕其一生,他的志向和努力,都在改良中国的社会,尽快地走向民主;提高国民的素

29、质,尽快地自尊自强。然而,这样一个天才人物,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徐申如,清末民初时期,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的首富。徐先生一生最大的贡献,该是联合本县乡绅,将拟定要经过桐乡县的沪杭铁路拐了一个不小的弯儿,经过他的家乡,为家乡人民谋了多少辈子的福祉。精明的徐申如先生,将这一经商方略用于独生儿子的培养上,不期然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上最好的学校,不用说了。正常的念书之外,还给他聘请最好的老师。小学毕业,为了让儿子的毛笔字有所长进,投师于名声最响的书法家郑孝胥名下。上大学上了北京大学,仍不满足,为了儿子将来能跻身上流社会,让儿子拜在梁启超门下,成为声名显赫的梁任公的入室弟子。无论在国

30、内、国外,进的都是第一流的大学。北京大学上预科而不上本科,是因为预科更注重外语的运用。包括学法律而不学什么国学,都是为了尽快地放洋。果然预科毕业一年后,便赴美留学。旋即渡海赴英,在英国两年,上的是一流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罗素、哈代、曼斯菲尔德、狄更生。一九二二年十月,徐志摩回到上海,双脚一离开轮船的甲板,即踏入中国上流社会的厅堂。到了北京,就住在梁启超当馆长的松坡图书馆里。历史老人,像是预先安排好了似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此后几年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将要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社团与流派,历来是推动文化运动的急先锋。真正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建树卓著的,还要数一九二三年徐志摩首倡成

31、立的这个新月社。一个以留学英美为知识背景的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团体,真正显示它的群体威力,还要等到一九二七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之后。初成立的这三四年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一个接一个的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得到的都是名声。徐志摩很快便执掌了晨报副刊的编辑权。几个回合下来,便将这个“研究系”的报纸副刊,办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坚固阵地。在有限的版面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论争。梁实秋晚年回忆起年轻时的朋友,不无深情地说,“新月书店的成立,当然是志摩奔走最力”。又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灵魂”

32、。灵魂即是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后,新月月刊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可以说,有了徐志摩,才有了新月派。一个年轻人,回国不到十年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顶级的诗人,又是几个回合,便组建起一个功绩卓著的文学社团,开书店,办刊物,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这样的人,不是上苍着意怜爱的天才,又是什么?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交合鼓荡下产生的一个宁馨儿。最终受惠的,还是他苦难的家邦。9文章首段说“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作者为什

33、么这么说?答:答案: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徐志摩的盛赞。说他是“天才”,一是才情之高,二是贡献之常人所不能及。毕其一生,他的志向和努力,都在改良中国社会,使其尽快地走向民主;提高国民的素质,使其尽快地自尊自强。10文章第三段说“这样一个天才人物,是他的父亲,一位精明的中国商人精心打造成的”,请根据原文分析“精心打造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答案:上最好的学校,聘请最好的老师;北京大学上预科是为了尽快地放洋,在国外进的也是第一流的大学,结交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一回国即踏入中国上流社会的厅堂。11梁实秋说“志摩是新月灵魂”,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答:答案:徐志摩首倡成立新月社;新

34、月社成立的前几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徐志摩遇难后,新月月刊不久便寿终正寝;有了徐志摩,才有了新月派。12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哪些事情能说明徐志摩是一个天才。答:答案:一个年轻人,回国不到十年的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顶级的诗人;组建起一个功绩卓著的文学社团,开书店,办刊物,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他是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交合鼓荡下产生的一个宁馨儿。四、语用创新13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三个关键词概括梁遇春的性格特点。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

35、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他在观火中说:“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梁遇春倾心于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深受其影响,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伊利亚”。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辞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答: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率性而为”“无拘无束”“感伤色彩”,结合自己的理解,整合信息即可。答案:率性而为无拘无束忧郁伤感14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出其构图要素,并对其寓意进行简单评述。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答:答案:漫画由字母“w”“i”“f”和一个被吊死在“f”上的人一起,构成无线网络“wifi”字样。警示人们,要理智看待和使用无线网络,否则会给人带来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