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7028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浙江省台州市蓬街私立中学苏教版语文必修四 第三专题《琵琶行》学案(学生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琵琶行(唐白居易)学案编制:程文柱 班级_姓名_组别_2016、11、10【学习目标】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2整体感知,并通过诵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变化;3体会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4.背诵全诗。【学习方法】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一、自主预习: 1、知人论世(1)知人: 白居易,字 ,晚年号 。 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和元稹倡导了 运动,主张“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他具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写下了不少揭

2、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这些诗篇被称为的“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有这样一副对联笔诤时政,心系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白居易将其诗歌分为四类: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 ;以忆江南(三首)为代表的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 ;以钱塘湖春行为代表的 。(2)论世: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

3、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写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文体知识: 乐府诗:本文属于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

4、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歌、行、引: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歌,是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长恨歌;行,是“衍其事而歌之”,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长歌行。吟,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秦中吟。2、 给加点字注音贾 人 转轴 拨弦 掩抑 拢 )捻 抹 挑 )荻 花 呕 哑 嘲哳 裂帛 教坊 )谪 居 幽咽 西舫 钿 头银篦( )铮( )霓裳( )3、 填写下列写月的名句(

5、1).醉不成欢惨将别,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 ,往往取酒还独倾。(4).去来江口守空船, 。4、一词多义言感斯人言( ) 凡六百一十六言( ) 自言本是京城女( )命遂命酒( ) 命曰琵琶行( )为因为长句( ) 初为霓裳后六幺( ) 为君翻作琵琶行(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 座中泣下谁最多( )5、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2)遂命酒( ) (3)商人重利轻别离( ) (4 ) 歌以赠之( ) 二、合作探究:1.疏通小序,积累字词。小序有什么作用? 2.把握梳理诗文文章

6、结构本篇诗歌属于哪一类诗歌?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叙事的?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几部分? 3.细节探讨(1)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两人是通过什么联系起来的?两人心理共鸣的句子是?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可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3)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4)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

7、前泪洒青衫呢? (5)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三、重点解读1、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试写出弹奏音乐的乐段。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四、当堂巩固: 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

8、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3.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

9、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5.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7.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