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89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9页
《解析》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章丘七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

2、-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A正确;B、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A。2. 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几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

3、,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 “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 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 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

4、结果才可靠,A正确;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的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C正确;D、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恒定,变化幅度很小,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尤其是酸碱度,掌握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的原理,能根据实验的目的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及得出实验结论。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

5、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 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 pH 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

6、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 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出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B. 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 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D. 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答案】D【解析】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含量最多的蛋白质,所以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液增多,A错误;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

7、错误;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C错误;白蛋白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可见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D正确。5.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此环境中可发生的生化反应有()A. 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B.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C. 神经递质以自由扩散的形式到达后膜D. 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CO2和水【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载体蛋白和激素的合成都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B、消化道属于人体内的外界环境,因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生化反

8、应,B错误;C、神经递质以扩散的形式到达后膜不属于化学反应,C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D正确。故选D。6. 如图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受到各种刺激,便能引起的反应B. 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属于反射C. 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D.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题图:图示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根据a上的神经节或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为感受器,能接

9、受刺激产生兴奋;为效应器,能作出一定的反应;为突触结构。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胞吐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C错误;由图可知,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正确。7. 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下列哪项

10、不是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区别( )A. 兴奋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但兴奋传递的方式是神经递质B. 兴奋可以双向传导,但只能单向传递C. 兴奋的传导不需要突触,但兴奋的传递需要突触D. 兴奋的传导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不需要ATP【答案】D【解析】【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C、兴奋的传导发生在神经纤维上,不需要突触,而兴奋的传递发生在神经元之间,必需要突触,C正确;D、兴奋的传导不需要ATP,但兴奋的传递需要ATP,D错误。故选D。8. 人

11、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 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合成, 并由突触前膜释放【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分为两种:(1)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

12、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题意分析,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适当降低细胞外的Na+,会使膜内外的浓度差减小,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导致动作电位峰值降低。【详解】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不属于反射,是不同的感觉,A错误;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由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减小,则通过Na+通道进入细胞内的钠减少,从而导致

13、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B正确;C、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错误;D、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储存, 并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D错误。故选B。【点睛】9.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侧为细胞膜外侧B. 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 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 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答案】D【解析】【分析】图1中A是蛋白

14、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图2中E是突触前膜,C是神经递质,D是受体,F是突触后膜;脂类物质的跨膜运输是自由扩散。【详解】A、糖蛋白分布在膜的外侧,故侧为细胞膜外侧,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D。10. 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但呼吸急促C. 言语区

15、的V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D. 言语区的H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答案】A【解析】【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大脑皮层受损,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A正确;小脑受损,身体不能维持平衡,但由于呼吸中枢在脑干,因此呼吸正常,B错误;言语区的V区受损,能看到文字,而不能看懂文字,C错误;言语区的H区受损,能听见别人

16、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脑的组成及功能;识记大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1. 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C. 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线粒体,突触小泡,是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详解】A、结构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

17、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所以结构不能为其提供能量,A错误;B、结构膜电位的变化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B正确;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D、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D错误。故选:B。12.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 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 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 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

18、】【分析】【详解】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B、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B正确;C、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D错误。13. 关于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直接进入血液激素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体液里含量极少,但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内分泌腺是没有分泌管的腺体。它们所分泌的物质(

19、称为激素)直接进入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血液和淋巴液将激素输送到全身。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胸腺和性腺。激素作用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激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正确;激素经分泌后直接弥散进入血液,正确;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如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错误;激素含量很少,但对动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正确。即正确。故选B。【点睛】14. 如图表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当体内缺碘时,含量增多,含量减少B.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并产生冷觉

20、C. 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寒冷环境下血液中的量均增加D. 当吃的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图中所示过程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由图可知,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既可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也可参与体液调节过程。【详解】A、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当体内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量减少,由于反馈调节

21、的作用,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A正确;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并产生冷觉,B错误;C、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在寒冷环境下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反而下降,C错误;D、当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引起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D正确。故选BC。15. 人体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血糖下降,刺激胰岛分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B. 血糖升高,剌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C. 在血糖调节上,分泌物与表现为抗衡作用D. 人体内使血糖水

22、平升高的激素只有和肾上腺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是胰岛素;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是胰高血糖素。【详解】A、血糖下降,刺激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A正确;B、血糖升高,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正确;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C正确;D、人体内使血糖水平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D错误。故选D。16.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

23、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C.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的多了,尿就多了D. 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1.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2.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3.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详解: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不一定发生病变,A错误;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升高,部分糖随尿

24、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B错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使葡萄糖并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完全重吸收,导致尿液浓度升高带走了大量的水分,使尿量增多的,C错误;糖尿病患者多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了肾糖阈,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浓度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尿量增多导致饮水增多,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及糖尿病的症状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针对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特征

25、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17. 去除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与未去除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测到甲状腺激素。如在摘除手术后第3天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连续5天,10天后物质代谢低下的症状消失。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能使物质代谢速率提高。为证明以上推论,还需要进行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A. 摘除手术后第3天开始,只注射上述实验用的溶剂B. 从手术后就开始注射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溶剂溶解的甲状腺激素C. 不去除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对照组D. 注射甲状腺激素,切除甲状腺后第3天移植甲状腺【答案】A【解析】【分析】1、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

26、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2、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的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最必要的对照组是排除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即摘除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5天注射前述实验用的溶剂。【详解】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的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即对照组应该是除了不注射激素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因此实验最必要的对照组是排除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7、,摘除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5天注射上述实验用的溶剂。故选A。18. 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颠”。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体温下降 机体耗氧量降低 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寒冷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错误;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则耗氧量增加,错误;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正确;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正确;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28、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正确故选B。19. 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 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B. 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D. 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此时会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图中A),并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图中B)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作用,从而使尿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下丘脑可以将兴奋传导给大脑皮层(图中C),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降低渗透压;所以选C。【考点定位】水平衡调节【名师点睛】水盐调节

29、的过程20. 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会失去活性或者被回收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该物质经过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随后乙酰胆碱被酶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详解】A、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而失活或回收,激素发挥作用通常被灭活,A正确;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30、,B正确;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可经过体液的运输,不经过血液运输,C错误。D、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二、不定项选择题: 21. 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整个过程中pH保持稳定不变B. 与平静状态相比剧烈运动时,产热、散热都增加C.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 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逐渐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内环境的稳

31、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详解】A、健康人由平静状态转为剧烈运动状态的过程中,尽管有乳酸的产生,但是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故整个过程中pH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B、与平静状态相比剧烈运动时,代谢旺盛,故产热增加,同时机体通过体温调节过程散热也会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C、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C错误;D、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逐渐升高,进而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D正确。故选C。【点睛】22. 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a处的氧气进

32、入组织细胞被利用,总共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B. 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C. 静脉端氧气和营养物质都少于动脉端D.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a、b、c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它们都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对维持内环境稳态都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a处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消耗,至少穿过5层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即5层膜结构,10层磷脂分子,A错误;B、组织液中PH的调节,主要靠体内的缓冲对进行如NaHCO3/H2CO3等,故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其PH的条件,B正确;C、氧气和营养物

33、质会被组织细胞不断吸收利用,因此动脉端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浓度高于静脉端,C正确;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吸收水分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股选A。23.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答案】ACD【解析】【分析】在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有两种信号:(1)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

34、纤维上传导。(2)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两个神经细胞间单向传递,通过突触来完成。【详解】A、突触小泡在运输时所需的能量由神经元中的线粒体提供,A正确;B、神经元细胞和其他体细胞均来自同一个受精卵,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都相同,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并不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错误;C、科学家发现的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在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蛋白质,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从而决定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C正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D正确。故选ACD。24. 研究发现,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前膜在静息状态下也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自发释放

35、,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微小的电位变化对于这一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A. 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前膜B. 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通透性发生改变C. 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绝对值变大D. 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不能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答案】AC【解析】【分析】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产生并释放,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没有刺激时的静息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36、,原因是K+外流,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原因是Na+内流。【详解】A、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A错误;B、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钠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兴奋,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C错误;D、自发释放的乙酰胆碱过少,导致突触后膜上无法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AC。25.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 惊吓

37、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ABC【解析】【分析】1、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性的。3、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详解】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A正确;B、惊吓刺激

38、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D错误。故选ABC26. 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甲、乙为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图示三个突触中传递时,信号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适当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浓度,b点的静息电位将减小C. 给e点一个适宜刺激,甲、乙两个电流计的指针都不会发生偏转D. 若e和d点间有抑

39、制递质分解的药物,刺激f点,d点将持续兴奋或抑制【答案】A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e点,c、d和f点都能先后检测到电位变化,但a、b点不会出现电位变化。【详解】A、图中有三个突触,信号在其中传递时的转换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B、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适当降低周围环境中的Na+浓度,b点静息电位基本不变,B错误;C、给e点一个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甲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乙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C错误;D、若e和d点间有抑制递质分解的药物,

40、刺激f点,则会引起d点持续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AD。【点睛】27. 美国科研人员日前表示,他们招募确诊型糖尿病、不足3个月的成年患者并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口服常见降压药“维拉帕米”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胰岛B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有效缓解病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破坏了自身肝细胞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B. “维拉帕米”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和空间结构类似C. “维拉帕米”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维拉帕米”口服被吸收后,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而不能由血浆进入淋巴【答案】AB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口服常见降压药“维拉帕米

41、”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胰岛B细胞的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显然型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的,而题中所说的药物能使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改善,进而分泌胰岛素,有效缓解病情,说明胰岛素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降低。【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可能破坏自身肝细胞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否则,即使胰岛B细胞功能缓解,也无法使病情得到改善,A错误;B、“维拉帕米”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和空间结构应该不同,因为该药物可以口服,若与胰岛素的化学本质相同,即都为蛋白质,则口服会无效,B错误;C、“维拉帕米”为口服药物,作用于胰岛B细胞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

42、;D、“维拉帕米”口服被吸收后,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而不能由血浆进入淋巴,因为淋巴只能单方向进入血浆,D正确。故选ABC。【点睛】28. 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器官甲除分泌激素a外,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B. a、b、c均靠体液传输,只运输给靶器官和靶细胞C. 激素c分泌增加,对器官甲、丙均有抑制作用D. 器官丙还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与激素c的作用为协同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表示垂体,乙表示甲状腺,丙表示下丘脑,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

43、腺激素。【详解】A、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器官甲为垂体,A错误;B、a、b、c均靠体液传输,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B错误;C、寒冷或紧张时,激素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对甲垂体、丙下丘脑分泌激素a、b有抑制作用,C正确;D、器官丙为下丘脑,下丘脑不能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D错误。故选C。29. 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 图中甲表示胰岛A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C. 结构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D. 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分泌胰岛素【答案】BD【解析】【

44、分析】题图分析,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详解】A、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即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A正确;B、由分析可知,

45、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B错误;C、甲胰岛B细胞既可以接受结构下丘脑某一区域,也可以接受血糖升高的直接刺激,因此,表示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的过程,C正确;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过程分泌胰岛素,D错误。故选BD。【点睛】30. 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能准确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A.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 该图可以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

46、液调节【答案】A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B是神经系统,D是激素,因此若生命活动的调节没有D参与,只有B参与,则其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若神经系统和激素都参与调节,则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若只有激素发挥作用,则属于体液调节。【详解】A、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为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A错误;B、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B正确;C、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C错误;D、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D正确。故选AC。三、非选择题: 31.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47、)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是其各种化学成分和_保持相对稳定;正常人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这与血液中的含有_等物质有关;(4)水疱内的液体是_(填标号),一般是由_(填标号)中的水分大量渗出组织液形成,水疱会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_。(5)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由于营养不良,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_。【答案】 (1). (2). 自由扩散 (3)

48、. 6 (4). 理化性质 (5). 缓冲物质 (6). (7). (8). 血浆和淋巴 (9). 蛋白质和无机盐 (10). 组织水肿【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1)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题图分析,是组织细胞,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详解】(1)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淋巴及组织液,即图中的。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49、,即图中的。(2)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其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正常人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缓冲物质可以调节PH值,使其维持相对稳定。(4)水疱内的液体是组织液,一般是由血浆中的水分大量渗出组织液形成,一段时间后,水疱会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血浆和淋巴,从而恢复正常。(5)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

50、量较少。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其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由于营养不良,会使血浆蛋白减少,进而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点睛】熟知内环境的组成以及血浆、组织液、淋巴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场所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正确辨图是解答本题的前提。32. 下图1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并用图示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图中的箭头表示刺激部位,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

51、(填数字序号),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_。(2)图1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理论上不可能发生的是_。(3)图1中,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则在F处(突触后膜)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将发生_次偏转;刺激E处,该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为_。(4)图2中,静息状态时电表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电表指针将发生_次偏转;图3曲线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_段。【答案】 (1). (2). 神经中枢 (3). C (4). 0 (5). 由正变负 (6). 一 (7). a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元,虚线所围

52、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元,为效应器。【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上有神经节,说明其是传入神经,为感受器,所以表示效应器;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2)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因此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在F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兴奋不能传递到传入神经元,因此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E处,钠离子内流,E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为由正变负。(4)图2中,静息状态时电表指针偏向左方,当在图示位置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

53、,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所以电表指针将发生一次偏转;动作电位的形成原理是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由负值变为正值,所以图3曲线中,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ab段。【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能正确分析题图;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3. 如图甲为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图乙表示图甲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当手指无意间触到针尖时,会立即发生缩手反射。在这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的。但当医生用针刺手指

54、取指尖血时,人们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_。(2)乙图中的E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乙中位于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通过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3)某种麻醉药能阻断图中的反射活动,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正明这种麻醉药“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_。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将药物放在B,刺微A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C,刺微B,肌肉不收缩 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A B C D【答案】 (1). 单向 (2). 脊髓中神经中枢受(低级中枢)支配的活动受大脑皮层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

55、调控。 (3). 树突膜或胞体膜 (4). 胞吐 (5). 突触间隙 (6). 特异性受体 (7). A【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相邻两个神经元之间构成突触,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突触处信号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56、、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题图分析:图甲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A、B分别是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上的实验位点,C是突触;图乙为突触结构。其中D是突触小泡,E是突触后膜。【详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当反射经过完整的放射弧进行传导时,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即在缩手反射发生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但当医生用针刺手指取指尖血时,人们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因为脊髓中神经中枢受(低级中枢)支配的活动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突触的类型有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因此乙图中的E是

57、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乙中位于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吐过程由突触前面释放出来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进而产生兴奋。(3)某种麻醉药能阻断图中的反射活动,若要证明麻醉药“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则需要进行麻醉药置于突触间和神经纤维上的相互对照的实验,故需要将麻醉药分别放在A、C两处,刺激B处,而后分别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即将药物放在A,刺微B,肌肉收缩;而将药物放在C,刺微B,肌肉不收缩,从而证明上述结论。即 正确。故选A。【点睛】熟知兴奋在神经纤维和

58、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34. 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打寒战以维持体温,请写出该过程的神经信号传递途径(反射弧):_,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为_调节。当腺体A分泌的激素以垂体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调节。(2)_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_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_增加,促进_,从而使尿量减少。(3)当正常人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_发挥作用以维持血钠和血钾的平衡。(4)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分泌的激素甲是_,其作用是_

59、,该信号除了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_。激素甲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_。【答案】 (1). 皮肤(温度/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效应器) (2). 神经-体液调节 (3). 反馈 (4).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5). 大脑皮层 (6). 抗利尿激素 (7).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8). 醛固酮 (9). 胰高血糖素 (10).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 (11). 胰岛A细胞 (12). 肝脏细胞。【解析】【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

60、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61、人体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详解】(1)机体在寒冷环境还可以通过打寒颤以维持体温属于神经调节,该反射弧为:皮肤(温度/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效应器)。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当腺体A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以垂体为靶细胞时,即此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通过反馈调节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甲状腺

62、激素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反馈调节。(2)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刺激后产生兴奋,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另一方面会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3)当正常人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醛固酮发挥作用保钠泌钾,以维持血钠和血钾的平衡。(4)若图中刺激是血糖浓度降低,则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甲,即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含量上升,另外血糖浓度降低的信号还会刺激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使下丘脑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支配胰岛A细胞

63、的活动,根据激素甲的作用可知,激素甲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肝脏细胞。【点睛】熟知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中的信息并能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5. 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处理是_,B组的处理是_。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_。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2)实验结果与分析B组大鼠生长

64、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激素和_激素。【答案】 (1). 手术但不切除垂体 (2). 切除垂体 (3). 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 (4). 生长 (5). 促甲状腺【解析】【分析】本题采用切除法,以“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为情境,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由题意准确把握实验目的(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进而明辨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围绕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以及垂体分泌的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等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详解】(1)依题意

65、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垂体的有无,因变量是通过检测幼龄大鼠的体重变化来反映其生长发育的状况,其他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据此结合题意所示的实验方法(切除法)、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可知,A组(对照组) 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实验组)要切除垂体;的内容为“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两组大鼠的体重”。(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都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但前者主要促进生长,后者主要促进发育,二者共同协调,机体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可见,若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则

66、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点睛】解答实验题的切入点为找准实验目的,由此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从而做到在实验设计或完善实验步骤中有的放矢。实验处理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时,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在措辞中往往有“相同”、“一致”等字眼;在培养(或饲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记录测定的实验数据时,依然在措辞中体现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经常有“相同条件下”、“每隔一定时间”等字眼。把握上述要点,本题便可形成如下清晰的实验思路:组别实验动物实验处理观察指标实验组幼小动物切除垂体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对照组幼小动物不做任何处理(不切除垂体),只切开皮肤实验动物选取分组时,要选取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且饲养时其他条件要一致。- 3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