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810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四单元 1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建议用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合处如引绳,不相乱不与江水乱B自数十里外望之 望之如浮水面C及抛江过其下 过烽火矶D极登临之胜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解析:选D。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盖以此得名也皆以杏仁澄之B过夕乃可饮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C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虽无风,亦浪涌D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解析:选B。A.因为/用;B.才;C.虽然/即使;D.然而,但是/这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2、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与江山相发挥B其间一日阻风不行C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解析:选C。C项,迥异:古今义都是“相差很远”的意思。A项,江山:古义,水光山色,这里指长江与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B项,不行:古义,不能前进;今义,不可以。D项,江西:古义,长江的西路;今义,江西省。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D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解析:选B。B.为状语后置句。A、C、D三项均为判断句。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不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很多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观。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解析:选B。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都不

4、能和小孤山相比。6翻译下列语句。(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译文:(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3)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译文:答案:(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独自高高耸立着,向上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5、。(3)不一会儿,天又转晴,于是(船又)继续前行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历史上的陆游,实际上可以说是两个陆游。_,_,_,_,_,_。长期以来,由于接受史的一些规律,自从有了“亘古男儿一放翁”的称呼以后,对陆游遗产中爱国主义的一面,已有充分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忽略的、遮蔽的,是更为复杂、更显人性魅力的第二个陆游形象。也是一个对乡土习俗非常敏感的感知者和描写高手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个陆游,是一个智慧、感性的自然美发现者同时,对于宋代文人的日常生活的生态,是一

6、个体现者又是一个家庭生活里面充满至亲至爱的好父亲首先是作为爱国志士的陆游ABC D解析:选B。句中“首先”和首句中“两个”照应,应放在最前面;句中“爱国主义精神”照应句中的“爱国志士”;句中“第二个”照应“首先”;句中“乡土习俗”和句中“自然美”呼应;句中的“又是”与句中的“同时”“是一个”构成承接关系。8模仿画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写两个句子与画线句组成排比。要求:(1)新写的两个句子要适合语境,语意连贯。(2)涉及的人物要尽量引用其诗文。(3)所写的两个句子不超过90字。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就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俊俏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

7、忧国”才是他的初衷;_,_,_;_,_,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做题时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语意连贯”“引用其诗文”等要求。答案:(示例)我喜欢悲风掀襟又内怀热肠的辛弃疾虽怀“金戈铁马”但又“松留竹户,万千潇洒”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但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有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

8、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东坡肉”。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苏轼作为文人爱好美食的情况。第一空,由后文“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有失身份”可知,补写的内容应该是爱好做饭的文人不多。第二空,苏轼不在乎身份,不但爱美食,而且爱下厨房亲自实践。第三空,后文列举了“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名菜,可知苏轼凭借自己的创意和实践做出了很多名菜。答案: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他不仅爱好美食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

9、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

10、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注,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

11、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言必自称曰儒发言:发表意见。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拘:束缚,拘束。C牧亦坐是废 废:(被)罢免。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解析:选A。做题时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

12、理解实词的含义。根据语境,“发言必自称曰儒”的意思是“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这里的“发言”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B。做题时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C项,介词,“在”;介词,“给”,引出动作的接受者。D项,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和“为”字配合使用,表示被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

13、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解析:选C。做题时要把选项代入原文中加以考虑,结合原文进行辨别分析,寻找与文章不相符的说法。C项,“颜太初效法嵇康、阮籍”错。由原文“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可知,“效法嵇康、阮

14、籍”的是青州牧,而不是颜太初。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世 人 见 太 初 官 职 不 能 动 人 又 其 文 多 指 讦 有 疵 病 者 所 恶 闻 虽 得 其 文 不 甚 重 之 故 所 弃 失 居 多 余 止 得 其 两 卷解析: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具体到这个文段,我们可以看到,文段中的“又”“虽”“故”这些词语常常放在句首,其前均应断开。再根据语意、语境可以将其他三处断开。答案: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

15、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译文:(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译文:解析:翻译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如第(1)句中的“徒”“诳”“蹈”,第(2)句中的“显”“立”。答案:(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

16、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天下不崇尚儒学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儒生究竟是怎样的呢?戴着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宽的衣带,穿着有宽大袖子的衣服,就可称为儒生了吗?手拿着书或趴在书上吟诵不止,就可称为儒生了吗?更何况用笔墨圈点文章,编造华丽的文辞来称为儒生,(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也差远了。除去这个不说,至于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所说的大儒,果真足够能担当儒生的称谓吗?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他诵读古代圣王的典籍,不研究章节字句,一定探求到其中的道理才罢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

17、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如果)他自身同一般的乡党没有什么两样,在他的身外就不可能发扬光大。不能发扬光大,先王的道义就如同被隐藏而晦暗不明了,于是探求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创作诗歌文章来宣扬先王之道。景祐初年,青州知州以荒淫放荡的作风办事,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教的束缚,一致效仿他,逐渐成为风气。颜太初憎恶他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风俗教化的根本,写了东州逸党一诗来讽刺他。诗于是被皇上听闻,皇上马上治了青州知州的罪。又有郓州知州对清廉正直且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下属官吏感到愤怒不满,诬告他有罪,施拷打刑罚(使他)死在狱中。下属官吏的妻儿软弱不能自我申诉,颜太初向来与他交好,可怜他冤枉而

18、死,写了哭友人一诗,知州也因此获罪被罢免。在当时有人举荐颜太初学识渊博有文采,(皇上)下诏起用他担任国子监直讲。适逢有个向来不与太初交好的御史,向皇上进言称太初为人狂妄偏激,不可以担任学官。诏书立即下达,改任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确实宽厚温良有政绩,不是狂妄的人。从临晋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在睢阳去世。旧制中,判、司、簿、尉四考,没有因欠国家赋税考核下等的,按例录用为县令。即使愚笨懦弱昏庸年老没什么可取之材的人,积累年数久了,也必定得到官职。但是太初这样有才干见识,考中进士做官近十年,最终直到去世也没有脱离判、司、簿、尉的行列,死时大概四十多岁。唉,天要灭亡儒者,一定使他们到最糟糕的

19、境地啊!狗对怪异的事物狂叫,那些暴虐奸恶之人一定会被铲除吗?为什么他的仕途和寿命都很快到达尽头呢?世人见太初所担任的官职不能调动别人,再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诘问他人,德行有瑕疵有问题的人厌恶听到(这些言语),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居多,我只得到其中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所作的题名记,现在收集成书并为它写序。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日后有见到他文章的人,观看他的后车诗,那么就不会忘记引之为鉴,警醒自己;观看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义之道就不会崩坏;观看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也会心中有愧;观看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郡守长官就能知晓治理的弊端;观看他的望仙驿记,那么郡守长官就不管理驿站之事。由此说来,(他的文章)对人们的益处难道不是很丰厚吗!-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