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回顾旧知识,物质跨膜运输可以看出,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呢?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能简述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难点)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重点)3mins阅读教材P65-67,列表总结“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科学家科学实验结论或假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5年1959年1970年1972年根据上图回答:1、基本支架如何排列?2、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如何排布的?3、何为糖蛋白,有什么功能?糖类只和蛋白质结合吗?4、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5、细胞膜有何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
2、内容继续思考:1、给你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你如何区分细胞膜的内、外表面?2.分泌蛋白合成运输过程和变形虫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3.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和功能的选择透过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目标升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是否已经完美无缺了?说说你的看法。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2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A选择透过性B保护作用C流动性D自由扩散3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
3、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ACA4.如图4-2-4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蛋白质分子全部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C.c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D.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可以运动图4-2-4B完成全品相关作业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站点一 时间:19世纪末(1895年)人物:欧文顿 实验:用500多种化学 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实验,发现-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欧文顿的细
4、胞膜通透性实验 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低渗溶液中吸水 吸水后胀破 化学分析表明: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站点二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25年 人物:荷兰科学家 实验: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脂质)从人的红细胞膜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 连续的两层 单分子层的面积约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站点三 亲水头部疏水尾部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对生物膜结构的探
5、索历程蛋白质 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对称分布 生物膜是静态的刚性结构 单位膜(三明治)模型 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en)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站点四 特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升温后暴露断裂面 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蛋白质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人细胞鼠细胞荧光标记膜蛋白诱导融合40分钟后 370C结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970年,费雷和埃迪登等,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站点五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1972 人物:桑格和尼克
6、森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实验和观察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站点六 时间和人物 科学实验 结论或假说 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 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 电镜下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单位模模型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 脂质双层结构膜具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1972,桑格和尼克森 1970年 1959年,罗伯特森 1925年,两位荷兰 科学家 20世纪初 19世纪末 欧文顿 返回返回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 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嵌入(部分或完全嵌入)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脂质、蛋白质、少量的糖类 1.膜的成分:2.基本支架:3.蛋白质分布:4.糖被(糖蛋白):5.特点:膜外侧,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