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2、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
3、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教学重点: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4、来源:ZXXK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可以组长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等)4、检查识字效果。(1)读词语。(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来源:学,科,网(
5、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会越远。”)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四、师生话收获。比如: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五、指导写字。1、认读要求写的字。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3、教师指导。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六、课外拓展。来源: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