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7丹东高二检测)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一观点说的是( D )A佛教与道教的调和B儒学与佛教的调和C三教的调和 D儒学与道教的调和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圣人”指的是孔子,“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意思是儒家思想虽然仍被视为统治思想,高高在上,但其内容已融入了道教学说,即儒学与道教的调和。2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代表程颢、
2、程颐两人观点的是( D )A无为而治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格物致知”解析 “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3(2017濮阳高二检测)“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 )A格物致知B心外无理C心即理也 D知行合一解析 程朱理学在认识论方面主张“格物致知”,也就是要亲身实践,探究外物,才能获得真知,这与西方强调实践的科学精神很相近;心学反对格物致知,强调内心反省,则无法与西方科学联系起来。4(2017
3、莱州高二期末)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D )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解析 A项错误,体现在社会上理是儒家伦理道德,是唯心主义的;B项错误,理是强加到人身上去的道德观念,并非生来就有;C项错误,理是体现最高统治者的意志的;D项正确,宋明理学“理”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5(2017洛阳高二期末)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C
4、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宋明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目的。6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要为陆九渊设计台词。下列设计合适的是( C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解析 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C项符合陆九渊的心学观点,故答案为C项。7(2017沈阳高二期末)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
5、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A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致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材料中程朱理学到心学的发展,符合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需要,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8(2017北京西城区高二期末)南宋的朱熹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B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解析 材料指出
6、朱熹通过编著童蒙须知,对儿童各方面提出行为规范,这体现了他在日常生活领域对儒学的推广,故B项正确。9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C )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节妇烈女”并不是宋明理学的精髓,也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恰恰相反是理学的极端,体现了理学中的消极成分,通过记载人数的增多,可以看出其产生了非常巨大的社会影响,故本题选择C项。10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A仁B“心外无物”C理 D“格物致知”
7、解析 B项是王阳明的思想观点,C、D两项为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B、C、D三项均不属于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题干中的五人均是儒学的代表人物,都强调“仁”的思想。答案为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2017鄂州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百世之下,使百世以上之大道昭如日月,沛若江河,微朱子,孰与归!故曰:朱子者,孔孟后一人也。朱子之道,既上接孔孟,下轶周程,则朱子者,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 摘编自婺源县志卷六十六材料二我们需要把朱熹真正从“圣”再还原为人,让他重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中。朱熹的历史功绩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超越,使整个民族完成了
8、一次理性的文化超越,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他的文化思想积淀成为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潜移默化着民族的思维模式、心理习惯、性格气质、生活方式。孔子建立的仁学强调了人的群体价值,而忽视了人的个性价值,朱熹发展孔子这种仁学,也就同时承袭了这两个缺陷。 摘编自束景南朱子大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作者对朱熹持何种态度?试结合朱熹的主张分析作者持该种态度的原因。(12分)解析 作者对朱熹观点的态度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翻译并理解材料原文的含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作者对朱熹观点的态度。通观材料一,尤其是材料中的“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突出表明了作者对朱熹的高度评价与无限的崇拜。有关原因的问
9、题,需要依据作者的观点与立场分析,并结合朱熹思想的影响来分析。答案高度赞扬并神化。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的需要,故作者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大肆宣扬。(2)材料二中,作者对朱熹本人和朱熹的主张分别是如何评价的?(18分)解析 作者对朱熹本人的评价,依据材料中的“我们需要把朱熹真正从圣再还原为人,让他重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中”这个内容来分析,把朱熹从圣人还原成“人”,去掉了他身上神圣的光环,客观评价了他;对朱熹思想的评价,材料中的观点是一分为二的,既肯定了这种思想的积极意义,也阐明了朱熹思想的消极影响,是客观正确的。答案对朱熹的评价:仅从文化角度对朱熹进行了客观
10、的评价。对其主张的评价:认为朱熹传承了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朱熹继承了孔子主张中的部分缺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12(2017江苏四市高二期末)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
11、,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12分)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是非之心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心存良知皆可为圣贤”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答案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
12、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贤的途径。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的作者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12分)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从社会矛盾、社会秩序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三信息从对专制、偶像崇拜和对理学的冲击角度分析。答案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贡献:含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6分)解析 据材料一、材料二关键信息,注意从思想及实践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