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B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的附庸,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内
2、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实现。答案:C2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上海开埠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繁华富丽压苏杭”;南浔地区的丝绸大量运到上海出售,与外商进行贸易,生意繁荣;许多农民都从
3、事纺织,不愿意种地。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答案:C3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又说,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看出,傅兰雅所述现象符合洋务派的观点。A项与洋务运动内容不符合,B项不符合材料内容,D项说法错误。答案:C
4、4.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等十几个民用企业。从中能够得出()A时下“士农工商”四民观念淡薄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丰厚C他们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D政府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民用企业属于洋务企业,B、D错误;C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答案:C5.下面是19061915年中国社会商会数量的变化示意图。1912年后商会数量变化的原因是()A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商人加强自保B政府放松经济管理,办企业必须加入商会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D商人倡导使用国货,办商会以抵制洋货解析
5、:1912年后商会数量迅速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与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商人的投资热情高涨有关,C正确。答案:C6“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上海数十年之三大油厂,竟周年倒闭。其他工业,亦皆消沉。因欧战致富之实业家,营业失败重入漩涡者,乃时有所闻”。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A过度依赖外国市场B在一战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C经营理念和经验存在严重缺失D优先发展重工业属战略失误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导致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答案:B71915年,南洋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香烟问世,大受各界的欢迎
6、。但是,引起了英美烟草公司的忌妒,他们说南洋公司的商标影射冒牌,将与诉讼。南洋公司自知不敌,遂将“三喜”牌改为“喜鹊”牌,并将其因由公诸与众,舆论哗然,咸抱不平。结果“喜鹊”牌香烟销路反而大大见好。从该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民族工业力量相对弱小B外国资本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C人民的民族意识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的保护为民族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解析:本题考查一战期间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南洋公司自知不敌”可知A项正确;由英美公司迫使南洋公司改名可知B项正确;由“舆论哗然,咸抱不平”和“销路反而大大见好”可知C项正确;政府的保护无法从材
7、料中得出,D项符合题意。答案:D8.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图中B出现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有关B图中CD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图中DE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图中GH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解析: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9121919年)有关,B错误,符合题意。B点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A正确;DE段为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时期,C正确;GH段为抗战时期,D正确。答案:
8、B9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布局的变化。材料只提供了中部、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国统区和整个中国的经济状况,A、B错误。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答案:D10下图是民国30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
9、产的香烟商标。对此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C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解析:通过解读材料文字信息,并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可以看出此处叙述的是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答案:C11.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指数为100)。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解读,正确的是()1936年1937年1938年棉纺织业10081.769.8面粉业10077.572.5机器业10099.656.0各业平均10085.574.9民族工业逐步萧条因国民政府重点提高外交地位所致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日
10、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的能力。19361938年,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正确;结合史实,可知中国当时正处于日本侵略之下,民族工业遭到破坏,正确,故选B;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B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A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B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
11、信息反映了中国通货膨胀十分严重,该情景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材料三下面图示中为100元法币的购买力。(美)伊
12、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解析:本题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主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及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即可概括19271937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注意从
13、内外两方面概括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第(3)问,结合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史实来回答;从国民政府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制等角度概括原因。答案:(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也得到相应发展,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
14、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有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罗荣渠中国早
15、期现代化的延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观点一:外因论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等,直至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列强利用种种特权,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的民族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开始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以掠夺资源、市场和劳动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掠取高额利润,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观点二:内因论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少科技人才;传统的政治体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工商业发展受到阻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农抑商思想的阻碍等;太多的政治运动、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