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期中)语文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艾青与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形成,当以七月杂志的创刊为发端。1937年9月,胡风在上海创办了七月杂志,除刊物外,胡风还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这些刊物和丛书出版、介绍了许多优秀诗歌作品,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艾青、田间在内的诗人群,他们相互吸引、相互感染,并在生活态度、艺术追求和诗歌风格等方面有了共同倾向,从而形成一个诗歌流派。 这个流派风格的形成,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点:一是胡风等人的现实主义理论对它的规范作用;二是残酷斗争
2、的大时代所激发的这群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三是七月诗派代表诗人艺术创作所起的楷模作用。艾青其实就起到了这种“楷模”作用。艾青和胡风是七月诗派得以形成的两个关键性人物,胡风是在理论上,尤其是在编辑思想上对七月诗派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而在诗歌艺术的熏染和吸引,乃至流派风格的形成上则主要是受到艾青的影响。他们二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催发了七月诗派的产生,并推动了该派的发展和成熟。 艾青以他独具魅力的诗作影响一大批青年走上诗坛,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七月诗派的基本流派特征大多是在 、融会中形成的。具体地讲,艾青独特的意象择取和象征的手法,很为诗人们欣赏,艾青擅长运用的自然景物如太阳、旷野、风雪、春天等等,也常
3、常出现在其他诗人的创作中。” 除了在创作实践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艾青还设身处地地对七月诗派进行指导。艾青在诗论掇拾中指出:“对于这民族解放的战争,诗人是应该交付出最真挚的爱和最大的创作的雄心的。为了这样,我们应该羞愧于浮泛的叫喊,无力的叫喊。”不仅在诗歌内容上,艾青还在诗歌形式上指出“旧有的形式如十四行诗、四行诗,我们都已经冲破了,因为这些诗歌的形式都是从安闲的生活环境里产生的。”艾青这些诗歌美学主张正是促成七月诗派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艾青说一首诗就是一个人格,胡风更是强调诗人首先是一个真正的
4、人,他们都认为诗品即人品的表现。我们都知道七月诗派的诗学思想是以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内核的,即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诗人的主体力量和主观能动作用,对于这一点可以说艾青在其诗论好创作实践中体现得极为充分。 由此可见,艾青的这种强调主体能动性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主观战斗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又加上他创作上的带动与影响,这些都是促使七月诗派流派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如专家所言:“艾青的诗歌曾经是七月在内的一大批青年诗人的楷模,艾青30、40年代的诗论,更明确地为他们导引着新诗创作的基本走向。”正是艾青的这种“楷模”与“导引”作用,终于使得抗战时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得以产生,
5、所以我们认为艾青不但是七月诗派的一个成员,而且还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名伟大的旗手。 1.下列关于“七月诗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七月诗派是以七月杂志的创刊为发端,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 B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在生活态度、艺术追求和诗歌风格等方面有共同倾向。 C. 七月诗派的形成是与残酷斗争的大时代下诗人的历史使命感密切相关的。 D. 七月诗派的诗学思想以艾青的“主观战斗精神”为内核,强调主体能动性。答案: D。解析:艾青的“主观战斗精神”错误,原文第5段为“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七月七月诗丛等作为七月派诗人重要的文学阵
6、地,出版、介绍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B.胡风的理论上的主导作用,艾青对诗歌艺术的影响,共同推动了七月诗派的发展和成熟。 C.艾青在诗歌内容和诗歌形式上的美学主张是促成七月诗派流派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D艾青与胡风在诗学思想上是完全相同的,他们都认为诗品即人品的表现,都强调诗人的主体作用。答案: D 解析:“艾青与胡风在诗学思想上是完全相同的”错。原文第5段中“我们还发现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是大体一致,而不是完全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艾青在民族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反对诗歌浮泛无力的叫喊,认为
7、诗人应付出最真挚的爱和最大的创作雄心。 B.艾青擅长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雪”的意象的选择就是具体体现。 C.艾青批判了旧体诗,认为“十四行诗、四行诗,都是从安闲的生活环境里产生的”,这样的诗歌不能适应当下的时代。 D.艾青的“楷模”与“导引”作用,使得七月诗派得以产生,他不但是七月诗派的一个成员,更是伟大的旗手。 答案: C 解析:“艾青批判了旧体诗”错。原文第4段中,艾青还在诗歌形式上指出“旧有的形式如十四行诗、四行诗,我们都已经冲破了,因为这些诗歌的形式都是从安闲的生活环境里产生的。”,艾青批判的是旧体诗的形式。 二、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
8、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
9、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官室宗庙。 (选自战国策燕昭王求士)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币:礼物 B.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反:返回 C.隗且见事见:被 D.燕王吊死问生生:使活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文言实词。“生”,生者。这里的“生”应该与前文的
10、“死”词性一致,跟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吊死问生”的意思是祭奠死者,慰问生者5.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B.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C.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D.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划线句,理解大概意思,依据语境断句。根据连词“而”断开一处,排除A、B,下文有“天下之士
11、”,由此推断前文也是“天下”之前断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燕昭王礼贤下士。他诚恳地向郭隗先生咨询,迫切希望通过招贤纳良的方式尽快提升国力,为先王雪耻。 B.郭隗先生敢于直谏。他讲述千金买首的故事,意在提醒燕昭王要通过实际行动来礼贤下士。 C.涓人果敢决断。他充满自信,主动请缨,为君购马,在君王的质疑下,有礼有节,表明观点。 D.燕昭王励精图治。他一方面广求天下有智之士,另一方面与国内百姓同甘共苦,终使复仇成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把握。B 项理解错误,原文中郭隗先生是引用千金买首的故事,委婉地劝谏,不属于“直言进谏”。 7.把文中
12、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2)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答案:(1)我想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为了一匹死马花五百两黄金? (2)在这种情况下(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国、楚国及三晋共同谋议来讨伐齐国。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安”,疑问代词,哪里;“捐”,花费,耗费。两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共3分。(2)“遂”,于是,就;“合谋”共同谋划。两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8.请将鸿门宴中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答案:我进入
13、关中,财务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的到来。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课内文言文的句子。“秋毫”,比喻极小的东西,丝毫; “籍”,造册登记。两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1分,共3分。 (二)现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910题。 自由,向我们来了田间悲哀的种族,我们必须战斗呵!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田野上,自由呵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选自给战斗者,希望社1943年版) 【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气势汹汹,叫嚣三个月内必亡中国。随着我国国土的接连沦陷,有的人别有用心地对战争前途散布悲观论调。这首短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14、发表的。 9.诗人在开篇直呼“悲哀的种族”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1、直接陈述中华民族正在遭受着侵略的事实,点明不去战斗就会失去自由和独立。 2、情感上有特殊的号召力,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唤起救亡图存的热情。 解析:从内容、情感和效果上答题。(每点2分,共4分。) 10.请简要分析“海燕”这个意象。(2分) 答案示例:“海燕”象征着在恶劣的时代环境下,为自由理想顽强战斗、英勇无畏、敢于献身的斗士。 解析:结合海燕的典型形象和象征意义作答。典型形象:与风浪相抗,勇敢搏击;比喻、象征像海燕一样顽强英勇抗争的民族斗士。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5、) 文人墨客的情感体悟,使行进的人生平添了些许靓丽的景色。单是离别,就引发了诗人的万千思绪。“她静默地远了,远了,”是戴望舒向丁香姑娘含情的凝望;“但我不能放歌,”是徐志摩对康桥深深的眷恋;“,”是壮士荆轲唱响的离歌。 答案:1.到了颓圮的篱墙2.走尽这雨巷3.悄悄是别离的笙箫4.风萧萧兮易水寒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怀陆圣泉巴金六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坐“怡生轮”去海防。圣泉赶到金利源码头来送行。开船时,他和我哥哥都立在岸上对我微笑。我对他们说,两年后再见。 我绝没有想到这就是我和圣泉的最后的一面。 我离开上海后第二年,在成
16、都得到圣泉被捕的消息,那是从桂林传来的,后来又听说他已经出狱。但是我到了桂林才知道他入狱后下落不明。我各处打听,一直得不到确实消息。朋友们见面时,常常谈起圣泉,我们想念他,暗中祝他平安。有时在静夜,我们三四个友人对着一盏油灯围着一张破旧而有油垢的方桌寂寞地闲谈。桂林郊外的寒气从木板壁缝侵入。我们失去了热情。怀念和焦虑在折磨我们。可是圣泉一直没有消息。他就这样令人不能相信地失踪了。 我不愿相信他已经死亡,所以我不想写纪念他的文章。一个象他那样爱憎分明而且敢爱敢恨的人不能死得这么简单。他有着那么强烈的爱,绝不能不留下一点踪迹。我们固然不能相信他活,但是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死。只要希望未绝,我们愿意
17、等待一生。 虽然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但他为什么必须死呢?他与其说是被捕,不如说是自首。日本人找不到他,他自己走到捕房去,准备跟那些人讲道理,辩是非。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相信敌人也会在正义面前低头。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他的口供强硬,他对敌人说,汪精卫是汉奸,大东亚战争必然失败。他可能为这几句真话送命。 我和圣泉相知较晚。“一二八”沪战后一年我在福建泉州看朋友,在一个私立中学里第一次看见他。可是我们没有谈过十句以上的话。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抗战前两年我参加了书店的编辑工作,第二年他也进来做一部分事情,我们才有了谈话的机会。抗战后,书店负责人相继离去,剩下我们三四个人维持这个小小的
18、事业。我和他都去过内地,但都赶回来为书店做一点事情。共同的工作增加了友情,我们一天一天地相熟起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常常在书店见面。一个星期中至少有一次聚餐的机会,参加的人还有一位学生物学的朋友(即蛋生人与人生蛋等书的作者朱洗。)。我们在书店的客厅里往往谈到夜深,后来忽然记起宵禁的时间快到了,我和那位生物学者才匆匆跑回家去。在那样的夜晚,从书店出来,马路上不用说是冷冷清清的。有时候等着我们的还是一个上海的寒夜,但我的心总是很暖和,我仿佛听完了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我这种说法在那些不认识圣泉或者认识他而不深的人看来,一定是过分的夸张。圣泉生前貌不轩昂,语不惊人
19、,服装简朴,不善交际,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他心地坦白,忠诚待人,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他把朋友的意义解释得很严格,故交友不多。但是对他的朋友,他总是披肝沥胆地贡献出他的一切。他有写作的才能,却不肯轻易发表文章。他的散文和翻译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他却不愿登龙文坛。他只是一个谦虚的工作者。但这谦虚中自有他的骄傲。他默默地活,默默地死(假定他已死去)。 在我活着的四十几年中间,我认识了不少的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象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自己生命、重视他人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
20、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 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我们平日空谈理想,但和崇高的灵魂接触以后,我才看见了理想的光辉。所以当我和圣泉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充满快乐地想:“我不是孤独的。我还有值得骄傲的朋友。”我相信要是我有危难,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地给我援助。 一个崇高的心灵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这是可能的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知道,万一他还活着,万一他能看到我这篇短文,他一定会责备我:“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在受苦,你们为什么只关心到我一个?” 是的,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象骨头似地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
21、关心。然而就在这样的中国,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的心灵重回人间。 1946年11月在上海(有删改) 相关链接:陆圣泉,即陆蠡,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囚绿记。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端写作者和陆圣泉的离别,是两人没有先兆的最后一次相见,现在回想起来,作者充满遗憾之情。 B陆圣泉富有正义感,刚直硬气,因为他口供强硬,最后惨死于敌人的牢营之中。C.作者每次与陆圣泉及朋
22、友交谈完,就像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心感温暖。这样的联想。表现出陆圣泉对作者的鼓舞。 D.第8段中,作者将陆圣泉和其他“不少的人”作对比,突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 E.文章结尾,作者意在唤醒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关注。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不会关心一个读书人的死活。 答案:AC 解析:B项信息原文为“据说”,对陆圣泉的死因并不确定;D项对比不是为了说明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为了突出路圣泉有义气、无私心、重情义的性格;E项意在唤起人们爱理想爱正义的良知。 (2)文章多次用“崇高”形容陆圣泉的灵魂、心灵,他的“崇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1.爱憎分明,敢爱敢恨,视死如归,极
23、富正义感。 2.心地坦白,忠诚待人,重义重情。 3.低调谦逊,踏实做事,不追逐名利。 4.无私忘我,忧国忧民。 解析:结合文本,联系不同事件从多角度作答。(每点1分,共4分。) (3)结合语境,赏析“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3分) 答案:陆圣泉是一位有义气、无私心、爱他人的朋友,他的崇高品质是作者感受到了理想的光辉、生命的价值、友情的意义,表现力作者对陆圣泉的赞美崇敬之情。 (正确概括陆圣泉的特点1分,对作者的影响1分,表达的情感1分,共3分) (4)巴金曾说过:“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4、6分) 答案:1.从艺术特色上看,本文语言朴实自然,但是情感真挚动人,毫无矫揉造作之情。 2.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作为写人记事散文,本文没有对陆圣泉的生平往事作细节刻画,而是时而叙中有情,时而直抒胸臆,以展现陆圣泉的崇高心灵。 3.从结构上看,本文以巴金的情感为线索,推动串联全文。写本文的缘由就是对陆圣泉的死难以相信,在行文中,表达对他人格品质的赞美崇敬,而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对他生命的呼唤与怀念。 (每点2分,共6分。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 第卷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无数消防战士殒身不恤
25、,迅速投入到抢险救灾的第一线。 B.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系统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不断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步履稳健。 C.于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能够随时引用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他的博闻强记,令人佩服。 D.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答案: D A.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B.步履稳健: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C.博闻强记: 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D.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此处望文生义。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的描述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亲切的文化
26、巨人形象,使我们对他有了一种感性上的认识。 B.她是一位山西省代表队里的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篮球女教练,为山西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C.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农民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 D.如果我们只关注课文的内容,而忽视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就读不出课文的深刻含义。 答案:A 解析:B多重修饰语语序不当。 C修饰两可,“身患重病”指代不明。 D主语与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句为共同主语时,关联词需放在共同主语之后。 15.下列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科学、
27、功利的眼光看待古松,但是也不是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 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 而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 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度 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 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 A. B. C. D. 答案:D 解析:确定为首句,引出三种态度。按照的提示确定科学、功利、审美顺序即可得出正确顺序。作为总结句。 16.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博大
28、精深,开创儒家之风。请你结合论语的相关语录,以“我眼中的孔子”为话题,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5分) 示例答案:作为至圣,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与思的关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善于互相学习,保持谦虚与好学的态度;“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赞美了松树坚韧不拔的品格,启示我们做人应秉持的精神品质。 解析:对孔子评价1分,结合论语选句2分,表达条理、生动2分,共5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五、写作(40分) 17.现代诗人戴望舒曾经在一首烦忧的小诗里,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
29、寂寞的秋的清愁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忘怀的“烦忧”?或关乎父母,或关乎朋友,或关乎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或关乎自身成长的秘密。请以“烦忧”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力求表达真情实感,700字左右。 审题:根据题干提示,应选取生活感悟,围绕“烦忧”展开。 解析:需要结合自身感受,写出真情实感,注意文体“记叙文”要求。 文言文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政,以雪先王之
30、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至于亡国之君所用都是一些仆役小人。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
31、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很多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生活舒适安乐,不怕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