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诗十九首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时至今日,就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来说,学界仍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一组诗歌,文本内部应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中贯穿的精神主旨可视为主题所在。而贯穿于整组诗歌的就是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人生乃其根本的关心所在。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第一个层面,文士在诗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古诗十九首实际上是在谈论人生的痛苦。整组诗
2、的开篇就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由此导致的与亲人的分别往往达数年甚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别离非人力所能及,但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这组诗对别离之情有生动的描绘和展现,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感情基调低沉哀婉。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这一点从很多汉乐府诗歌中也可见到。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如“远行客”“飙尘”“朝露”等,他们还以“涧中石”“金石”来作比,突出人生短暂。这种浓郁的悲哀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如“三曹”的诗歌中也有对这种心态的抒写和
3、表现。第二个层面,古诗十九首表现了文士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正如诗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圣贤亦不能例外。洞察了修仙长生为虚妄后,他们愈发想要去把握和享受现实人生。及时行乐是他们的一致选择。白昼短暂,尚有黑夜可以利用,故而要秉烛夜游。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享受人生抱有极大热忱。这种幻灭感促使他们要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第三个层面,文士在人生幻灭之后还要追寻朴素的人生。因为意识到了人生的有限和虚无,他们不再执着于遥不可及的不朽,转而去追求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中安宁而平淡的日常,成为了他们向往的心灵归
4、宿。他们反复歌咏“愿为双鸿鹊,奋翅起高飞”“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举案齐眉、长相厮守成为了文士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正因为这样,他们对别离尤为敏感,也对其进行了反复书写:“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离别的相思令人倍感痛苦,甚至催人衰老,正如诗中所写的“思君令人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文学中的离别书写始终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同时,离别也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歌咏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这正是它充满水恒魅力的原因所在。(摘编自文晨熹的人生主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于古诗十九
5、首的主题有很多议论,时至今日学界依然存有不同看法馆B.古诗十九首笼罩着低沉情绪,反映出汉末士人感伤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C.离别导致相思,相思使人痛苦,而安宁平淡的日常生活才是古代文士真挚的愿望。D.本文作者认为,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贯穿于古诗十九首中,应是其主题所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提出总观点,然后将总观点分成三个层面来论证古诗十九首的主题。B.文章大量引用古诗十九首中诗句,论据充分翔实,论证观点有力,让人信服。C.文章多用比喻论证,如用“飙尘”“朝露”“金石”等作比来说明人生短暂,形象具体。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三层环环相扣,
6、论证逐层递进,脉络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充满永恒魅力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人生是其根本的关心所在。B.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长时间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C.汉末文人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使他们渴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选择及时行乐,享受现实人生。D.古诗十九首反复书写离别,对离别的悲伤情绪的体悟和抒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
7、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18年底,北斗系统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目前,北斗系统已被国际民航、国际海事、3GPP移动通信等国际组织接纳与认可,为全球免费提供搜索救援服务。目前,北斗系统已覆盖沙特、缅甸等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蒙古国,用上“北斗卫星放牧系统”后,牧民冬季放牧时用手机就能详知整群牲畜的位置、数量和生存状态;在老挝,北斗服务于精细农业病虫灾害监管;在巴基斯坦,北斗为地籍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监控等多种信息化管理提供保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新时代“北斗”发展
8、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PNT体系,就是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建成天地一体(包括太空、地面、水下、室内)、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PNT体系(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需求,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摘编自王天益等北斗三号:中国“智”造惠及全球)材料二 卫星导航系统可分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我国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有源方式,用户进行导航定位时要主动向卫星发送信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采用无源和有源相结合的方式。从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2颗)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起,我国正式开始建北斗全球
9、卫星导航系统。与北斗二号相比,除了服务区域由区域覆盖扩大到全球覆盖外,北斗三号在精度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单星设计寿命由以前的8年提高到10至12年,并首次提出“保证服务不间断”指标。另外,该卫星还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的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这一功能对民航、自动驾驶等生命安全领域用户来说,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根据计划,到2020年前后,北斗三号系统开始面向全球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发展蓝图是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摘编自柯谱解码北斗三号)材料三 2020年6月前,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2035年,将全面建成以北斗系统为
10、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实现“北斗”高质量建设发展。“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国家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全面布局北斗产业中,“北斗+”“+北斗”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丰富完善,北斗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再上新台阶。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物流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近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呈快速增长态势,截至今年底,累计申请7万件,位居全球第一。(摘编自杨森北斗三号系统预计2020年6月全面建
11、成)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天地一体、覆盖无缝、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和授时体系是“北斗”的发展蓝图。B.我国正式开始建设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标志是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批北斗三号地球中圆轨道导航卫星。C.北斗导航系统已被多个国际组织接纳与认可,并已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通服务,2035年将实现高质量建设发展。D.北斗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在新兴应用领域创新应用层出不穷,与新技术融合加速,使各行各业应用北斗的信心倍增。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斗系统已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
12、为这些国家提供关系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数据和信息,让当地民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B.北斗一号采用有源方式进行导航定位,其向卫星发送信号是被动的,可以看出,北斗一号与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相比,功能存在明显的差距。C.北斗三号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在轨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我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已居世界第一,这些成就说明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D.我国开发的北斗导航系统既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为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6.相比北斗一号与北斗二号,我国“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有何优点?请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
13、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生命中的土地黄安祥提及东坡,我们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已在民族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贬居黄州的次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岗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质朴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进土地的,就微乎其
14、微了。苏轼是当中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像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诗人正准备薅锄杂草;“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诗人正释耒长叹,由衷感慨耕作之不易。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也是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
15、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之于豁达放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禁要为苏轼赞叹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
16、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诽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上消融殆尽。此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一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
17、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想象中的东坡是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真实的东坡只是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所以说“它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B:文中引用东坡一诗是为了说明这块土地给诗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与快乐;引用“此心安处是吾乡”则是为了说明苏轼豁达放旷的心胸。C.文章结尾段点明观点,照应题
18、目;同时言简意丰,表明每个人都应像苏轼一样,既有自己生活的土地,又有自己的思想归宿、精神家园。D.本文再现了苏轼躬耕东坡的史实,并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东坡”的现实价值和精神实质,表达了对苏轼田园劳作生活的理解与同情。8.作者在文中提到柳子厚墓志铭,有什么用意?请具体说明。(6分)9.“东坡”这块生命中的土地对苏轼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
19、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实。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遂取楚之汉中地。明年,秦割汉中
20、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
21、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B.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C.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D.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地方君主的统称,赐有爵位,名义上需服从天子的政令。B.国风分15国风,共305篇,大多是民间歌谣,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
22、源头。C.汤武即商汤和周武王,商汤推翻夏桀后建立商朝;周武王推翻商纣后建立周朝。D.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楚国百官之首,总揽全国军政大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颇有才华,熟悉内政外交。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担任左徒,对内谋划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B.屈原因受疏远,生怨而作离骚。他被怀王疏远后心生忧怨,写下的离骚兼有国风小雅的特点,用来讽刺世事。C.屈原劝谏怀王,追杀张仪无果。怀王听信郑袖之言,又放走张仪;屈原出使齐国回来后,力劝怀王杀张仪,但已经来不及了。D.上官大夫嫉妒屈原功劳大,接连诋毁他,他先被怀王疏远,后被
23、顷襄王放逐,最终怀石自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5分)(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饮酒(其七)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注裛(y):通“浥”:沾湿。轩:窗。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清晨带露摘花,三、四句写纵情饮酒,诗人借此忘却忧愁、消解郁愤。B.“壶自倾”用语极妙
24、,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酒壶的善解人意,也暗示自酌时间之长。C.七、八句写日落之时,群动止息,飞鸟归林,运用了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手法。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闲情逸致,归隐田园后歌咏自得,生活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15.陶渊明在诗中借“菊”和“鸟”,表达了怎样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把婚期延迟到秋天,从“ , ”两句看,责任主要在男方而不是女子。(2)离骚中,面对世俗的投机、污浊,屈原忧愁失意、孤独穷困,但他依然坚定地选择“ , ”。(3)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
25、长江边饮酒作诗的场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比唐代散文更实用。唐文纵横开合,波澜起伏,词语上追求新奇;宋文从容舒缓, ,语言则明白如话。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明确规定应试者一定要以古文来写文章,对文风险怪奢靡的士子坚决予以排抑。欧阳修 后进,很快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包括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在内的文学集团。继欧阳修之后领导宋代古文运动取得完全胜利的是苏轼,他的散文豪放自然,多姿多彩,下笔有 之妙,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除欧阳修、苏轼的散文外,苏洵的六国
26、论、曾巩的墨池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也一直为后人 。17.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B.马克思印制了很多报纸,如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C.他们用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毛岸英在美军空袭中牺牲,虽然没有获得任何荣誉和奖章,但他是“志愿军的第一人”(彭德怀语)。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是当时的文坛盟主 B.继承了古文创作的传统C.也是
27、当时古文运动的发起者 D.主张文从字顺、流畅自然的文风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露锋芒 奖掖 行云流水 传诵 B.锋芒毕露 奖掖 鬼斧神工 传颂C.锋芒毕露 奖励 行云流水 传诵 D.不露锋芒 奖励 鬼斧神工 传颂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衔接自然,形成排比。(6分)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锻炼口语,提高交际能力的一种手段;是传播知识,发表个人见解的重要途径; , 。演讲的魅力,在于它是风雨中的雷电,撼人心魄;在于它是寒冬里的阳光,给人温暖; , 。古往今来,无数著名的演说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21.阅读下面的文
28、字,概括人们喜欢“庆元宵”的原因。不超过45字。(5分)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既是为了赏月,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古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异常热闹。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都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对于“三牛精神”,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