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158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常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常州市201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5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磷酸腺苷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 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将失去其功能C.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 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性激素可调节生命活动2.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 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 赫尔希和蔡斯

2、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C. 萨顿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 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如果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从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B项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错误;温特将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

3、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未放胚芽鞘一侧弯曲生长,再将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结果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从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生长素的发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以及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3. 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 动物细胞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

4、体有关C. 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 动、植物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等生物膜,因此也能发生渗透作用,A项错误;动物细胞膜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B项正确;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C项错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过程不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5、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4.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B. 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C. 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要具备优良的遗传性能D. 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采用胚胎分割技术可以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看作动物的无性繁殖,A项正确;细胞核移植主要在不同种动物之间进行,B项错误;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畜需选择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C项正确;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

6、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因此试管动物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5.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温度和pH值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B. 作为消化酶使用,蛋白酶制剂以口服的方式给药C. 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D.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相比,可以催化多步连续反应6. 植物高度是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重要指标。右图是某草原放牧活动对群落植物

7、高度的影响,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群落植物高度与放牧程度呈负相关 B. 群落植物高度是各种群高度的平均值C. 调查某种群植物高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 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的生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柱形图显示:轻放牧量时群落植物最高,放牧量超过或低于轻放牧量时群落植物的高度都降低,说明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的生长,A项错误,D项正确;群落植物高度应是群落中各种群植物高度的平均值,B项正确;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及其植物高度均可采用样方法,C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

8、力。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B. 遗传物质都不会发生改变C. 都可发生于人体生长发育的任一时期 D. 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都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A项错误;细胞癌变时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都可发生于人体生长发育的任一时期,C项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等同于个体衰老死亡,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

9、构的能力。8. 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B. 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C. 乙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或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D. 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显示:该物质数量在OB段为N,在BC段变成0,说明该曲线可能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A项正确;图2丙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且进行的是均等分裂,据此可判断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B项正确;

10、乙细胞中和、是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或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C项正确;分析图1、图2可知,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C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的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 下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B. 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必须

11、通过的方式进行C.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通过方式进入突触后膜D. 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方式内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厚度会发生改变体现了它的流动性,A项正确;方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消耗ATP,为主动运输,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没有跨膜运输,B项错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不进入突触后膜,C项错误;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内流,其方式为协助扩散,而不是表示的主动运输方式,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12、、神经调节、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ATP分子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B. 细胞缺氧时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ATPC. 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加快D. 细胞中需要能量的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TP分子中的A代表腺苷,是由核糖和腺嘌呤组成,P代表磷酸基团,T表示有3个磷酸基团,因此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组成,A项错误;细胞缺氧时,可通过无

13、氧呼吸合成ATP,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项错误;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细胞代谢加快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也加快,C项正确;细胞中需要能量的活动,绝大多数是由ATP直接提供,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ATP、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 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B.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宜的光照,以诱导脱分化过程C. 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D. 若制备人工种子,

14、外植体只需培养成愈伤组织即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A项错误;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避光条件下培养,以诱导脱分化过程,B项错误;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C项正确;若制备人工种子,外植体需培养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2. 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灰身和黑身,基因R和r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下列相关分析错

15、误的是()A. 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RXr和AaXrYB. 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代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4C. 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 号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RXr和AaXrY,A项正确;该对果蝇杂交后得到的F1代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AAaa)1/2XrXr1/4,所以F1代的雌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43/4,B项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项正确;号号属于非同源染色体,

16、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的是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经PEG诱导融合后再通过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B. 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体外诊断试剂C. 杂交瘤细胞实质上就是癌变的浆细胞D. 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不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经PEG诱导

17、融合后再通过培养能得到杂交细胞,但不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A项错误;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体外诊断试剂,B项正确;杂交瘤细胞是利用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C项错误;单克隆抗体和传统方法生产的抗体化学本质相同,都是蛋白质,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4. 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可用来制作果酒B. 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C. 醋酸菌是嗜温菌,所

18、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D.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果酒是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发酵成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风味与酒精,在制作果酒时,一般选择含糖量较高的水果,A项正确;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度,抑制杂菌生长繁殖,B项正确;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C项正确;果酒的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所以在果酒、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先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然后供氧进行果醋发酵,D项错误。考点

19、:本题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5. 诺如病毒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RNA病毒,主要会引起胃肠道感染,使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 B. 可作为抗原被淋巴因子识别C. 容易发生变异,可造成人体反复感染 D. 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项错误;淋巴因子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B项错误;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可造成人体反复感染,C项正确;诺如病毒是利用宿

20、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病毒及其增殖、免疫调节、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6.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图,1、2、3、4号试管加入适量水后再滴加2滴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来鉴定CO2。对此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是()A. 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B. 应在甲试管中加1mL石蜡油,制造无氧环境C. 为了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D. 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Fe3能催化

21、H2O2水解产生H2O和O2,因此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O2,A项正确;分析图示可知:甲乙试管是分别用来探究酵母菌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方式,所以应在甲试管中加1mL石蜡油,制造无氧环境,B项正确;2、4号试管是作用是检测水中是否存在CO2,所以为了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C项正确;1号试管是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3号试管是检测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因此 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长,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

22、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17.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观点,错误的是()A. 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 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 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试管婴儿技术属于无性繁殖方式D. 生物武器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转基因过程中,为避免基因污染和对人类的影响,必须严格选择目的基因,A项正确;我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B项正确;反对设计试管婴儿原因之一是防止选择性设计婴儿,违背伦理道德,试管婴儿技术属

23、于有性繁殖方式,C项错误;生物武器种类包括: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基因重组的致病菌,具有传染性强、作用范围广等特点,应严格禁止,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8. 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一电位计,两个电极都放置于神经细胞膜内侧。当刺激A处后,检测到的神经电位变化应是下图中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电表的两极,都置于膜外,测定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当刺激A处产生的兴奋传到左电极时,左电极处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未兴奋部位的膜外仍然是正电位,这样在

24、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至右电极时,右电极处膜外电位由原来的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左电极处膜外已经恢复正电位,此时电表指针会向右偏转,形成如D所示的电位变化,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9. 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中无

25、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活动会增强C. 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D. 渗回血浆的量小于渗入淋巴的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项错误;即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引起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活动增强,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项正确;即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C项错误;即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大于渗入淋巴的量,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26、,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0. 下列有关链状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DNA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B. 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氢键相连接C. 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 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A项错误;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接,B项错误;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7、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到正在形成的子链上,从而使子链延长,C项错误;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21.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B. 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C. T细

28、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D. 人体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B项正确;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项错误;人体的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2. 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不同的是()A. 酒精在“微生物培

29、养”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B.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的活性”中的作用C. 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D. 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粗提取DNA”中的作用【答案】ABC【解析】试题分析:酒精在“微生物培养”中用于消毒,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用于洗去浮色,A项正确;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按1:1混合配制成解离液,其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在“探究pH对酶的活性”中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B项正确;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实验中,是利用 CuS

30、O4和NaOH反应生成的Cu(OH)2与还原糖发生作用,在水浴(50650C)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实质上是在碱性条件下,Cu2+与肽键形成紫色的络合物,C项正确;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粗提取DNA”中的作用都是使细胞吸水涨破,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23. 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

31、,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关于该项研究说法正确的是()A. 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B. 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C. 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D. 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敲除的DNA片段和抑制甘油三酯的含量有关,说明该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项正确;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进行了敲除,此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说明抑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B项正确,C项错误;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32、,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4. 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B. 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答案】AB【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而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

33、隔离的前提条件,A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因此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项正确;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5. 下列关于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杂交水稻与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不同B. 基因工程育种能够产

34、生新的基因,定向改造生物性状C. 单倍体育种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D. 由于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因此无籽性状不能遗传【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白菜甘蓝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项正确;基因工程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能定向改造生物性状,B项错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过程是:先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正常的植株,然后从中选择出我们所需要的类型,在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时,一般需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项正确;三倍体西瓜的产生,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三倍体西瓜虽然没有种子,但无籽性状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35、,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育种、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第卷(非选择题共65分)三、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8题,共计65分。26. (7分)右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含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_(填序号)。(2) 若图中的分泌物为抗体,则该细胞为_,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产生ATP的结构主要是_。(3) 初级溶酶体的形成与_(填序号)有关,内含大量_,能够与吞噬体结合,将其中的内容物分解。初级溶酶体和吞

36、噬泡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特点。【答案】(7分)(1) (2)浆细胞 线粒体 (3) 水解酶 一定流动性【解析】试题分析:(1)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含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2) 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该过程消耗的ATP产生于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3)分析图示可知:初级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溶酶体内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初级溶酶体和吞噬泡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

37、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7. (8分)农田中除农作物外,往往还有多种动物栖息。右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蛇处于_营养级,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_。(2) 有些蛇可以利用颊窝感知田鼠散发的热量,从而在夜间捕食,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_信息传递的特点。(3) 由于某种原因,农田没有进行及时的打理,农作物很快被杂草代替,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演替。(4) 若图中任何生物从它上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同化到的能量比例相同,则蛇体内有机

38、物增加10g,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需要消耗植物_g。(5) 某调查小组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某种田鼠的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在同一地点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则该田鼠的种群密度是_只/hm2。若由于标记方法的不当导致被标记田鼠更容易被捕获,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和实际值相比_。【答案】27. (8分)(1) 农作物 第三、第四和第五 捕食和竞争(2) 物理 (3) 次生 (4) 28000 (5) 80 偏小【解析】试题分析:(1)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即图示中的农作物。蛇在农作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农作物食草昆虫

39、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在农作物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五营养级。青蛙以蜘蛛为食,说明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青蛙和蜘蛛都可以以食草昆虫为食,说明二者还存在竞争关系。(2) 蛇的颊窝属于获取物理信息的感受器,所以有些蛇可以利用颊窝感知田鼠散发的热量,从而在夜间捕食,这是利用了生态系统物理信息传递的特点。(3) 农田因没有进行及时的打理而导致农作物很快被杂草代替,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次生演替。(4) 若图中任何生物从它上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同化到的能量比例相同,则蛇体内有机物增加10g,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需要消耗青蛙和鼠各为10/210%50g;鼠增重50g需要消耗

40、植物5010%500g;青蛙增重50g需要消耗蜘蛛和食草昆虫各为50/210%250g;蜘蛛增重250g需要消耗植物250(10%10%)25000g;食草昆虫增重50g需要消耗植物25010%2500g;综上分析,共需要消耗植物50025000250028000g。(5) 该田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40301580只/hm2。若由于标记方法的不当导致被标记田鼠更容易被捕获,则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比实际偏大,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和实际值相比偏小。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41、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8. (8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右图是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向伸长的影响。己知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而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_,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_特点。(2) 结合c、d两过程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可能原因是_。(3)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杆伸长的原

42、因可能是_。(4) 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因此,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_调节。(5) 某研究小组想知道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a. 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平均分成四组,每组10根,编号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三组插条基部分别用等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细胞分裂素溶液和一定比例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溶液处理相同的时间,丁组不做处理。c.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统计每组插条的平均生根数。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_。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_。若出现_结果

43、,则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答案】(8分)(1) 吲哚乙酸两重性 (2) 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3) 促进了生长素的产生,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4) 正反馈(5) 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空白对照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解析】试题分析:(1)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是吲哚乙酸,其促进细胞生长具有两重性特点。(2)由题意“生长素合成过程中合成的ACC合成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导致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的细胞纵向生长受到抑制。(3)分析图示可知

44、: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作用,赤霉素能够促进生长素的产生,抑制生长素的分解,从而促进茎杆伸长。(4)由题意“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可推知: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5) 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平行重复原则可知:该实验中每组选取10根插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偶然性误差。依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对照原则可知:该实验设计丁组的目的是空白对照。若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则甲、乙、丙三组插条生根数均多于丁组,且丙组多于甲、乙两组。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

45、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9. (8分)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某科研小组用单细胞真核生物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溶氧法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溶解氧测定仪,蒸馏水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4组,分别放入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图1所示装置的样品池中,编号A、B、C、D。第二步:在A、B、C样品池中分别添加等量1 mg/L、5 mg/L、10 mg/L的纳米银

46、溶液,D组加入等量蒸馏水,将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第三步: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样品池中溶氧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第四步:把样品池中的小球藻取出,进行色素的提取和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 通过改变图1中光源,可研究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 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3) 如果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需要使用_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色素提取时需要用到_试剂。(4) 由图2、图3的实验结果可知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是_,原因是_。(5) 科研人员想要探究纳米银对小球藻呼吸作用的影响,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答案】(1

47、) 光强光质 (2) 类囊体薄膜(3) 血球计数板 无水乙醇(丙酮) (4) 抑制光合作用从而抑制生长 纳米银破坏色素(5) 将图1装置遮光处理,重复上述实验【解析】试题分析:(1) 改变光源可以改变光强和光质,因此通过改变图1中光源,可研究光强、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氧气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3) 小球藻是单细胞生物,如果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需要使用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对小球藻进行色素提取时需要用到无水乙醇试剂。(4) 图2、图3显示: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样品池中溶氧量和小球藻的叶绿素

48、含量都逐渐降低,说明纳米银通过破坏色素来抑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小球藻的生长。(5)若要探究纳米银对小球藻呼吸作用的影响,则需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将图1装置遮光处理,重复上述实验。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其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0. (9分)血糖浓度保持平衡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前提,其中胰岛素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 胰岛素由_细胞分

49、泌,其化学本质为_。(2) 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靶细胞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功能。(3) 从图示信息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主要是_和_。(4) 某种细菌表面的抗原结构与人体胰岛素受体的分子结构极其相似,某人感染了该细菌后出现了高血糖症状,注射胰岛素后_(能/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该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5) 研究者发现,胰岛素的分泌除了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外,还受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调控,这说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_调节。【答案】(9分)(1) 胰岛B细胞 蛋白质 (2) 信息交流(3)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 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

50、糖物质(4) 不能 胰岛素受体与相应抗体结合,无法识别胰岛素 自身免疫病 (5) 神经体液【解析】试题分析:(1)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2) 胰岛素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激活了靶细胞的一系列生理活动,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3)分析图示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主要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以及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4) 由于某种细菌表面的抗原结构与人体胰岛素受体的分子结构极其相似,当某人感染了该细菌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在与相应的抗原结合的同时,也会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受体无法识别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从而使某

51、人出现高血糖症状,所以给此人注射胰岛素后不能达到有效调节其血糖的目的,该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5) 胰岛素的分泌除了受血糖浓度的影响外,还受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调控,这说明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1. (8分)Bruton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在B细胞活化早期,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发生突变,导致B细胞不能正常形成。该病为h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

52、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请回答: (1) Bruton综合症的遗传方式为_。(2) 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酶切位点消失的原因是_。(3) Bruton综合症患者虽然免疫力低下,但对病毒、某些真菌等胞内寄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原因是_。(4) 对2进行基因诊断,用Bcl完全酶切后,可出现的DNA片段为_。(5) 已知人类白化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每10 000人中有1个患者。已知该家庭中1患Bruton综合症的同时患白化,而其他人的肤色均正常,则2两对基因的基因型为_;若2和一正常男子婚配,

53、生一个同时患白化病和Bruton综合症孩子的概率为_。【答案】31. (8分)(1) 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3) 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仍正常 (4) 99bp、43bp和142bp(5) BBXHXH或BBXHXh或BbXHXH或BbXHXh(2分)1/2424(2分)【解析】试题分析:(1)图2显示:1和2均正常,其儿子1患病,据此可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再结合题意“已知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可进一步推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图1显示:h基因的产生是H基因突变的结果,H和h基因含有的碱基对的数量相同,据此可推知:h基因特定序列中Bcl酶切位点的消失

54、,是由于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3) 在特异性免疫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靶细胞是指被病毒、某些真菌等胞内寄生物感染的宿主细胞。Bruton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病,说明患者体液免疫缺乏,但细胞免疫正常,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也正常,因此对病毒、某些真菌等胞内寄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4)结合对(1)的分析推知:2的基因型为XHXh;图1显示:H基因被Bcl酶切后得到99bp和43bp的两种DNA片段,h基因被Bcl酶切后只能得到142bp的DNA片段。综上分析,对2进行基因诊断,用Bcl完

55、全酶切后,可出现的DNA片段为99bp、43bp和142bp。(5)依题意可推知:1的基因型为bbXhY,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BbXHY和BbXHXh,进而推知:1和2的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即2的基因型为BBXHXH或BBXHXh或BbXHXH或BbXHXh。若只研究白化病,由1和2的基因型可推知:2的基因型为1/3BB、2/3Bb;在人群中每10 000人中有1个白化病患者,即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1/10000,说明b基因频率1/100,B基因频率11/10099/100,因此在人群中BB:Bb(99/10099/100):(21/10099/100)99:2,说明在表现型正常的人群中,Bb占2

56、/101;因此2和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一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2/32/1011/4bb1/303bb。若只研究Bruton综合症,由1和2的基因型可推知:2的基因型为1/2XHXH、1/2XHXh,一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HY,二者婚配生一个患Bruton综合症孩子的概率是1/21/4XhY1/8 XhY。若将白化病和Bruton综合症综合在一起研究:2和一正常男子婚配,生一个同时患白化病和Bruton综合症孩子的概率为1/303bb1/8 XhY1/2424bbXhY。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限制酶的作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

57、,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2. (9分)自生固氮菌可不与其它植物共生,能独立完成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高效的自生固氮菌株,并对其固氮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 在配制含琼脂的培养基和倒平板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填序号)酒精灯接种环高压蒸汽灭菌锅棉塞(2) 要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在获得土壤浸出悬液后,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涂布于_培养基上进行筛选。(3) 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_。(4) 涂布培养四天

58、后,可通过观察_的形态特征来统计土壤中自身固氮菌的种类。(5) 为了进一步筛选高效固氮菌,研究人员将上述获得的等量的四种固氮菌分别接种到等量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相同时间后,对固氮菌进行计数并测定培养液中的含氮量,结果如下表:甲菌乙菌丙菌丁菌菌量(个/mL)2.11052.51051.81052.0105含氮量(K)3.324.385.345.32培养过程中需不断振荡的目的是_。可以采用_方法对固氮菌进行计数,假设计数室长和宽均为1mm,深0.1 mm,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7个固氮菌,则10mL培养液中有固氮菌的数量为_个;如果小方格中固氮菌的数量太多,无法数清,则应_。由上述结果可知,_菌

59、的固氮效率最高。【答案】(9分)(1) (2) 缺氮 (3) 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4) 菌落(5) 让固氮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抽样检测 2.8108 对培养液稀释后计数 丙【解析】试题分析:(1) 平板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包括琼脂)调节PH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至锥形瓶中,加棉塞,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倒平板(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上述过程不需要接种环,即。(2) 自生固氮菌是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细菌,可在缺氮培养基上生长,因此,若要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在获得土壤浸出悬液后,可以采用稀释涂

60、布平板法将菌液涂布于缺氮培养基上进行筛选。(3) 在涂布平板时,若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过多,则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4) 不同的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的菌落形态特征,所以涂布培养四天后,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来统计土壤中自身固氮菌的种类。(5) 培养过程中需不断振荡的目的是让固氮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对固氮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假设计数室长和宽均为1mm,深0.1 mm,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7个固氮菌,则10mL培养液中有固氮菌的数量为1mm1mm0.1 mm710mL40010000 =2.8108个;如果小方格中固氮菌的数量太多,无法数清,则应对培养液稀释后计数

61、。表中信息显示:丙菌培养液中的含氮量最高,说明丙菌的固氮效率最高。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33. (8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蒿素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药物,为青蒿植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化学本质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其生物合成途径如图1所示。正常青蒿植株的青蒿素产量很低,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科学家为了提高青蒿素产量,将棉花中的FPP合成酶基因导入了青蒿植株并让其成功表达,获得了高产青蒿植株,过程如图2所示。(1) 研究人员从棉花基因文库中获取FPP

62、合酶基因后,可以采用_技术对该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该技术除了需要提供模板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提供_、_等条件。(2) 图2中的为_,形成过程中需要_等酶;棉花FPP合酶基因能够和质粒连接成的主要原因是_。(3) 若不能在含有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存,则原因是_。(4) 由题意可知,除了通过提高FPP的含量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外,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试举一例)_。【答案】(8分)(1) PCR引物热稳定的DNA聚合酶(2) 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切割后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3) 重组质粒没有导入农杆菌(4) 抑制SQS基因的表达(或增强ADS基因

63、的表达)【解析】试题分析:(1)欲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可采用 PCR技术,该技术除了需要提供模板和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提供引物、热稳定的DNA聚合酶等条件。(2) 图2中的为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等酶;因棉花FPP合酶基因与质粒酶切后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因此二者能够连接成基因表达载体即。 (3) 分析图示可知即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中含有抗生素Kan抗性基因,若不能在含有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存,说明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没有导入农杆菌。(4)分析图1可知:可通过提高FPP的含量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抑制SQS基因的表达或增强ADS基因的表达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