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11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广平县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

2、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3、,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

4、。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

5、主的缘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

6、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

7、态度,进行文化重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

8、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史记陈丞相世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9、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宰:治理B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C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D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 B C D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B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

10、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C亚夫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D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译: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译:(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钗头凤 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

11、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注释】: 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红酥手:形容女性手的柔软光滑细腻8、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试找出两处并做简要赏析。(5分)9、后人评论陆词“一扫宋词纤艳之风”,居然也写出了如此缠绵绯侧之作,未免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惑。试简析词中作者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若夫_,_,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2)是故弟

12、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3)故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选做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那年,我高考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高招工作开始在即。随着高招工作的开始、进行和结束,许多学子会被各大院校录取,成为新一年的大学新生,而另一些人则不得不重新回到中学校园,走上复读的道路。我曾经是复读道路上的一员。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四次参加高考。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使得我对高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次有效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就是我的亲身体会。我之所以写这些,是希望能对高考落榜的同学和家长有一

13、点帮助。那时候,不像现在,尤其是作为农家子,出路非常少。要想离开贫穷的农村,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当兵,另一个就是高考。我理想是当兵,因为我从小都对军人有特殊的感情。“解放军”对我的理想形成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我能考上大学,而且还是重点大学,则纯粹是“逼上梁山”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一次有效沟通的结果。我在家里排行老大,祖父和父亲两代单传。祖父担任过山西临汾战役和刘邓大军过黄河时的民工队司务长,亲眼看到过战争。但他比较乐观、坦然。虽然心里会有想法(我现在的理解),但从来不干涉我的自由。用他的话就是,三辈不管两辈的事。父亲是个教师,刚好又赶到国家恢复高考的年代,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能

14、金榜题名。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有个“铁饭碗”。但是他从来不给我主动沟通。由于他的威严,我一看到他,就把所有心里话咽到肚里。就这样,我们父子一直僵持了三年。三年高考,我每年“预选”(那时高考要先过预选这一关)都顺利过关,每年高考都差三、四十分。我就这样水涨船高地混了三年。1982年高考结束,我又差了三十多分。这次父亲终于坐不住了。他主动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我的问题。当时我的回答是,只要让我当兵,我就不再考大学,而且我有信心留到部队。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另外还有机会上军校(因为当时部队招的大多是初中兵)。而父亲的结论是,我不考大学也不能去当兵。并且说,今后盖房子、娶媳妇都要自己承担

15、,家里一概不管;如果想考大学,家里可以再供养我一年。其实我心里非常清楚,他不想让我去当兵,就想让我考大学。眼看当兵无望,我又不愿意在农村呆一辈子,只有背水一战,考上大学再作打算。纵观几年来,我的高中同学,凡考上大学的,无一不是努力的结果。应该说,我心里非常清楚,只要努力,一定能考上,但究竟能考到哪个档次,心里确实没数。就这样,我再次走上复读的道路。这一年,由于目标明确,自己又非常努力,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那年九月,我再次回到学校复读。我校共有两个应届理科班和两个复读理科班。每个班大约60余名。当时我的成绩在班里只有40多名。年末考试前,我的班主任给我定的目标是前10名。

16、尽管自己很努力,但我深知自己的水平高低,没敢答应他。结果我考了班里第十八名。第二年三月,在学校组织的统考中,我考进了前十五名。五月份预选时,我考了个第五名。预选后,学校放假一个月,我回去尽情地玩了一个月。开学后,学校老师见到我,感觉明显不一样,连学校体育老师见我两眼都放光。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你用什么办法能进步这么快?高考时,我考了个全校第二名。就在大家为我高兴的时候,我是怀着悔恨的心情走进大学校园的。因为我知道,我能考上大学是“逼上梁山”的结果。我的高考经验,有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学生愿不愿意学(兴趣问题)?二是学生又没有其他出路(专心问题)?三是学生是为谁学习(目的问题)?四是学习努力否(毅

17、力问题)?五是学习方法(效率问题)。我认为,家长和学生只要弄明白这几个问题,树立必胜的信心,高考成功就不算难事。最后,祝各位学生都学业有成!(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这篇小说采用倒叙的方式,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复读高考”为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中心突出。B. 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考上大学是被 “逼上梁山” 的结果,可见,他不想上大学,而想去当兵,只是被父亲逼着才去复读的。C. “我”经过四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是因为前三次基础较差,且自己不够努力,水涨船高地混了三年。D. 父亲不愿意我当兵而想让我考大学,是因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光宗耀祖,才能有

18、个铁饭碗,减轻家庭的负担。E、作者的高考经验固然有借鉴意义,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考生,只是对复读的学生才更有用。(2)作者说他考上大学是被“逼上梁山”,你认为有哪些因素?(6分)答:(3)“我”的形象有何特点? 请结合小说简单分析。(6分)答:(4)作者说他的高考经验对即将高考的学生有借鉴意义,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文,完成(1)(4)题。(25分)斯人已逝,良知犹存季羡林先生走了,昨晨8时50分左右从北京301医院走了,享年98岁。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季羡林这个名字太过熟悉。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

19、、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然而,当我们用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人们痛惜他的离去,不仅因为世间从此少了一位博学多思的学者,一位精于语言的英才,一位连接中印文化、中西文化的摆渡人,更是因为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活到98岁高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就活超了“预算”。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几年前,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谈到,季老的书里人生,同样是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艰难困苦,即使是在“牛棚”挨整时,也没丢掉自己的信仰。更令人敬佩的是,季羡林甚至利用在传达室看大门

20、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今天,许多人在为名利奔忙,更有人因此失去了底线,全然没有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年冷板凳的毅力与真诚。而这方面,季羡林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皆堪称楷模。胡适曾说,做学问要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与季羡林齐名的香港学者饶宗颐说,季羡林笃实敦厚,摇起笔来却娓娓动听,光华四射。张中行则认为季羡林以一身兼具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平易的印象。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有时自嘲和王国维、陈寅

21、恪、吴宓等国学大师相比,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但熟悉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他“毕生认真,饱尝苦头”,而他的牛棚杂

22、忆也因此被出版界视为“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良人已去,良知犹在。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季羡林力辞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三项桂冠,以求“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季羡林表明自己不做“国宝”,但他心里一定认同这种说法,即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选自2009年7月12日新京报)(1)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开头直接点明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时间、地点和年龄,开门见山,简单醒目又具震撼力。B“当我们用

23、这些词语描述季羡林生前的荣耀时,却难免有些苍白。”这句话说明季羡林的离去,是中国及世界的一大损失,突出季羡林一生的贡献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C“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就更难!”这是哲学家斯宾诺莎赞扬季羡林先生一生为追求真理所作出的卓越的贡献。D文章思路贯通,章法严整,先从季羡林生前的荣耀和成就谈起,然后从治学和为人来概括其一生的贡献和人格魅力。E本文文字典雅,字里行间饱蘸深情。告诉人们: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就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2)文章第四段引用胡适、饶宗颐、张中行等人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斯人已逝,良知犹存”,文章中季羡林先生的“良知”体现

24、在那些方面。(6分)(4)巴金先生曾说:“说的真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真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最后说“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参加本届西湖博览会的各省代表在浏览了新西湖的美景后不约而同地赞叹道:“西湖山水果然是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真不愧是人间天堂啊。”B近几年,各省市自主命题成为了高考改革的热门话题。部分省市作文命题虽然越来越鲜活,却仍没跳出大而化之的圈子,很多命题缺乏实际价值。C许多经济专家指出,皖江城市电子商务带发展论坛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论”完了

25、就走,而是要通过论坛达成共识,搭建平台,最终变成实体的项目。D虽说相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而言,教科书是经过权威专家编订的,可信度高,但不能由此推论,教科书就必然不会出错,把里面的理论奉为圭臬。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B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C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D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

26、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15. 请为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顺序(4分)( )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事业?A B C D 16. 把下面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4分)我是通过由到

27、过杭州的一位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人间天堂”浏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改为:17.仿造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6分)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 ;_,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者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