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6066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选修一课件: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复习课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复习课 第三单元 时空串联体系构建【答案速填】A.黄河流域 B.官吏俸禄制 C.均田制 D.迁都洛阳 E.封建化 F.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主题考向素养提能 考向 封建化与民族融合 1.封建化:(1)封建制形成、确立的过程一般称为封建化过程。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素向封建因素的转化。(2)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2.民族融合:(1)民族

2、融合指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2)民族融合的几种主要形式:民族迁徙,例如东汉以来周边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这种方式既是民族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民族融合的前提。友好交往,指北方各族逐渐改变以前的游牧生活,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也学到了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经济。联合斗争,即在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有助于民族融合。【素

3、养特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1)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2)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二的观点的?【解析】第(1)题属再认再现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第(2)题中“影响”的作答要注意审题,注意限制

4、语“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2)影响:与汉族完全融合,历史上的鲜卑族最终消失。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考向 比较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1)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2)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3)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4)结果都取得了成功。2.不同点:(1)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

5、、迁都和移风易俗。(2)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素养特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

6、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解析】第(1)题第一问紧紧围绕“土地问题”,根据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可知商鞅实行的措施;根据材料二“均给天下之田”可知是均田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第(2)题从历史发展趋势、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措施、改革者的素质等方面回答。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