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形成性评价( 二)( 第二单元) (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
2、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
3、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
4、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再也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而失业,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
5、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
6、意义。(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动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的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的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力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装置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
7、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
8、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解析】选B。A项,“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不当,原文是“可能超过人类”;C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不当;D项,“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不当,材料二没有论及这一观点。2.根据材料二和材
9、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时间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须工作,共享社会财富。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解析】选C。“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须工作,共享社会财富”不当。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
10、控制能力。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解析】选D。材料二阐释的观点有: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人类的一种技术,最终目的是替代人类劳动;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人工智能会让人们面临失业或转型问题;人工智能有可能让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对照四个选项,D项支撑“人工智能有可能让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这一观点。4
11、.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分)答:_答案:(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分)(2)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1分)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1分)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分)答:_答案: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每点2分,答出3点意思答对即可。)(二)现
12、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三北”造林记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有一群人,为了生存,为了明天,奋力前行。漫漫30多年征程(1978年始),他们构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带中国三北防护林。这条“绿色长城”跨越三北,见证了亿万三北人生存环境和命运的改变,与古老长城共同挽起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未来。英雄史诗30年前那个春寒料峭的黎明,陕西定边农民石光银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全国联户承包治沙先行者。当年,为了承包3 500亩沙地种树,石光银卖骡子卖羊。所有人都认为他脑袋被驴踢了。这里黄沙一片,哪见长过一棵树?于是石光银有了个外号“石灰锤”。“石灰锤”的意思是“
13、傻子”。“石灰锤”认准的事就是板上钉钉。树真的种活了!在乡亲们惊异的目光中,石光银大手一挥,把招贤榜贴到乡政府门口:要想栽树你就来,我出树苗你来栽!在石光银的带领下,127户浩浩荡荡开进“狼窝沙”。结果是铩羽而归。新承包的这5.8万亩沙地,像它的名字一样险恶。一年失利,来年再战。三战“狼窝沙”,终于大获全胜。山河巨变,绿荫遍野,三北人构筑了一座当代中国的生态长城,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大漠逐梦陕西靖边,农民牛玉琴把一根木杆往沙丘上一插,杆头系块绿头巾,用羊粪蛋计数,跨大步量出自家承包的1万亩荒沙:“治不了沙,我就死在沙里!”牛玉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西北女人,一个堪比豪
14、杰的巾帼英雄。夕阳西下,点点金光在青翠的枝叶间跳跃。64岁的牛玉琴微笑着,身后白里透红的蜜桃挂满枝头,拖曳在地。“再过半个月,这些蜜桃就可以上市了。今年蜜桃又要大丰收。”牛玉琴的儿子说。在牛玉琴的诉说中,我们一步步走进她的内心世界1985年,她和丈夫张加旺承包了万亩荒沙。每天天不亮,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架子车拉着树苗,两道车辙,几行脚印,伸向再也不用借锅借米的梦中好光景。一次,她突发阑尾炎,到医院做手术,伤口没长好就跑回来种树。没工夫去医院拆线,她抄起一把剪树枝的剪刀,撩起衣襟,“咔嚓”一剪子下去,一咬牙,把带着血丝的线从肉里抽了出来。她没料到,还有更痛的痛在等着她。加旺病了骨癌。她独自挑起
15、全家担子。安葬好丈夫的第二天,她就带着造林队开进了沙漠。一场暴雨令她浑身透湿,发起高烧。她拔下一根缝衣针,给自己十指放血。不管用,又找来大把干辣椒面,泡到开水里,连喝两大碗。天亮了,摇摇晃晃进了林地。那几年,牛玉琴倒霉透顶,几乎山穷水尽。卖!她卖口粮、卖水缸、卖皮袄、卖棺材,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全都卖了,换钱买树苗。不知多少人劝她改嫁,把林子卖了,过几天好日子。牛玉琴就一句话:“树,我不能卖;人,我不改嫁。”她腰上挂着一只小小的铜铃铛,那是结婚前加旺送她的定情信物,已戴了48年。铃铛摇曳着她和丈夫共同的富裕梦。为了这个梦,再累,再苦,她不放弃。年复一年,牛玉琴种树出了名,还作为改造人类生态环境
16、杰出代表登上了联合国讲坛。人一出名,流言也跟着来了。有人说,她这个英雄掺了沙子,造林的亩数是虚报的。牛玉琴的儿子气血翻涌,要跟人家拼命。不动声色的牛玉琴摁住儿子。专业人员来了,精确测量后得出结果:牛玉琴治理荒沙1.7万亩,植树100万棵以上,植被覆盖率40%以上。此招一出,谣言顿消。如今她治沙11万亩,已达到行政区划允许范围的极限。无沙可治的牛玉琴,感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这是一个逐梦人无梦可逐的痛苦和惆怅。3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三北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三北工程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工程之难,效果之著,为世人瞩目、惊叹。车行迅疾,语声渐远。极目远眺。遍染绿色的沙丘与依
17、旧褐黄的沙丘交错而立,相互守望。我们不禁遐想,这黄丘与绿丘是否也会喁喁私语?(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光银把树种活了,在他的号召下,很多人加入造林队伍;在他的带领下,众人历时三年三战“狼窝沙”,取得成果。B.在治沙方面,牛玉琴巾帼不让须眉,曾因治沙成就突出登上联合国讲坛,如今,她治沙的面积已达到政府划定的上限。C.牛玉琴吃苦耐劳、性格坚强。她做阑尾炎手术,未等伤口痊愈就跑回沙地种树;她在丈夫安葬后的第二天就到沙漠治沙。D.文中写人们传谣、专业人员测量这两件事,突出了牛玉琴的治沙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牛玉琴的敬佩和对造谣者的痛恨。【解析
18、】选C。A项“历时三年”于文无据。从原文“一年失利,来年再战”看不出具体用了几年时间。B项“她治沙的面积已达到政府划定的上限”曲解文意。原文“达到行政区划允许范围的极限”的意思是她治沙的范围已到达行政区划边缘。D项“对造谣者的痛恨”这一表述言之过重。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通讯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将三北人30多年的造林历程再现在读者面前,构思严谨,情感丰沛,极具感染力。B.通讯描写了牛玉琴栽种的蜜桃树硕果累累的景象,从这一景象可知,牛玉琴种树治沙成果显著,而且已产生经济价值。C.牛玉琴腰间挂着的铜铃铛既象征着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也寄托了他们共同
19、的富裕梦,铜铃铛给牛玉琴提供了精神动力。D.这篇通讯的结尾处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沙丘守望、对话的情景,借描写沙丘,赞扬了三北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解析】选D。没有描写沙丘对话的情景;且“借描写沙丘,赞扬了三北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面貌”这一理解显得牵强。结尾处写沙丘,使通讯产生令人回味的效果,也含蓄地表现了三北人对三北的热爱。8.自1978年始,三北造林人在三北大地上奋斗了30多年,做出了怎样的壮举?他们带给世人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答:_答案:第一问:三北造林人构筑了一座当代中国的生态长城三北防护林,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折,改变了亿万人的生存
20、环境和命运。第二问:他们选择了造林这份事业,无怨无悔,他们的选择启示世人,做人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们努力奋斗,历尽艰辛,他们的奋斗历程启示世人,做事情要坚持信念,不畏困难。(每问2分)9.“三北”造林记是中国新闻奖2014年特等奖获奖作品。请结合选文,从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两个方面分析其获奖原因。 (6分)答:_答案:人物形象方面:真实可感。文章中的典型人物贴近生活,给人以真实感,做到了“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如选文中人们认为石光银“脑袋被驴踢了”,给他起“石灰锤”的外号等,非常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真实可信。写人物不是只写辉煌成果,写成功也写失败,写快乐也写痛苦,写希望也写
21、幻灭,写坚韧也写软弱,写出了人物的真性情,写出了普通造林人的艰辛和心酸。如选文中牛玉琴的命运可谓几度起伏,其形象非常饱满。语言特色方面:平易通俗,生动精练。文章语言真实、生动、形象、接地气,行文中作者把新闻表达得准确、简洁、客观和动感,可读性很强。如选文中“她抄起一把剪树枝的剪刀,撩起衣襟,咔嚓一剪子下去,一咬牙,把带着血丝的线从肉里抽了出来”的动作细节描写,用词准确,生动传神,表现出了人物干脆利落、坚忍顽强的性格。(6分。两个方面各3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22、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
23、?”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
24、,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节选自宋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B.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C.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D.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解析】选C。A项
25、,“杜门谢客”不能分开,排除A项;B项,该句中“万里”是指杨万里,因此“杜门谢客万里”不通,排除B项;D项,“万里三往不得见”句子中“得”和“见”不能分开,排除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解析】选C。“社” ,土神,“稷”,谷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26、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侂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解析】选B。杨万里只是请求修筑寨堡,且并未因此授官。
27、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4分)译文:_ _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4分)译文:_答案:(1)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官僚们相互庆贺宫中得到一个正直的人。(“阙”“擢”“端人”各1分,句意1分)(2)韩侂胄当政,想多方网罗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用事”“网罗”“羽翼”各1分,句意1分)14.杨万里听族子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为什么“恸哭失声”?(3分)答:_答案:因为杨万里认为韩侂胄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他对金用兵是残害百姓,危害国家,而自己又报国无路,所以“
28、恸哭失声”。附【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后来张浚入朝做丞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后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升任太常寺丞兼吏部侍右郎官,又转将作少监,出任漳州知州,
29、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母丧离职。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官僚们相互庆贺宫中得到一个正直的人。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随事规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杨万里历任枢密院
30、检详官,暂时署理右司郎中,后升迁为左司郎中。杨万里后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没有赴任。杨万里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他不再出来任职。韩侂胄当政,想多方网罗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他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当国的日子。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是奸臣,专权
31、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字留别妻子儿女,写完后就逝世了。杨万里擅长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号“文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注】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村酤:农家自酿的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诸孙入村帮年老的作者收割麦子,
32、一个“赖”字写出了作者的欣慰。B.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农人连绵阴雨时的沮丧和雨过天晴后的欢欣。C.颈联以农人干农活时的饥肠辘辘和艰辛的劳作反映出农人生活的贫苦无奈。D.尾联以口语化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替自己收麦的外孙的爱怜之情。【解析】选C。“急炊大饼”表明并非贫苦,“劳”是慰劳之意,本联不是表现贫苦无奈,而是写作者对干农活的外孙的慰劳。16.本诗标题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应该是写收麦之事的诗歌,但诗歌中为什么没有详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答:_答案:诗歌运用了侧面(间接)描写的手法。(2分)诗歌没有正面详写劳动的场面,而是详写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33、以及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叙述了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情景。(2分)这种间接描写,刻画了收麦劳动的快乐、场面的热烈,表达了诗人与诸孙间浓浓的亲情,令人倍感温馨。(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到“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到“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2)插秧歌一诗中,写出劳作犹如战斗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答案:(1)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薄言襭之(2)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34、完成1820题。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楼画栋花格窗。这是浙江衢州廿八都给人的最初印象。一条青石小街,依村蜿蜒曲折而过。两排几十幢明清建筑,古香古色。周边关隘林立,大山重围,遗世独立,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整条街上,都充满着煮豆腐和蒸铜锣糕的香气。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挑浦城担”的中转驿站,民国时期经仙霞古道的浙闽物流,在清湖和浦城之间流动。挑夫们筚路蓝缕,靠着一副强壮有力的臂膀,餐风露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这条古道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挑夫们的肩上不仅挑去了物资,还从福建带来了“燕皮”,留下了“桂花糖”。食物因交流而获得最大的传播 ,或许不只是这些食物
35、,还有人们对家最深沉的牵挂。人们的脚步,一直在远行,但食物让我们内心安宁,让我们的牵挂变得别样的暖。18.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蜿蜒曲折B.古香古色C.筚路蓝缕D.餐风露宿【解析】选C。“筚路蓝缕”的意思是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这里用来形容挑夫挑担不恰当。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B.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C.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
36、铜锣糕”,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D.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铜锣糕”和“风炉仔炖豆腐”【解析】选B。后文”煮豆腐”在前,“风炉仔炖豆腐”与其相呼应,应放在前面,排除D项;“小吃”与后文“香气”联系紧密,不应放在前面,导致语意不连贯,排除 C项;“古朴”承上,属于已有信息,适合做主语,“民俗风情”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信息,一般不做主语;且“民俗风情”与后文“小吃”联系紧密,排除A项。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一个山头、村寨到另一个山头、村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分)答:_答案:强调的重点不同:原句由两个“
37、从到”的句式组成,既能起到强调挑夫们辛苦的作用又给人希望在前的感觉;改句强调意味不明显。语体风格不同:原句为两个句式相同的分句,音节整齐和谐,比较舒缓;改句为一个紧缩句,过于紧凑,不如原句与整段生动形象的文风更谐调。(答出一点给 3分,两点给 5分。意思对即可。)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证明,一个人童年养成的劳动习惯,长大后更可能具有责任心,也更容易适应家庭生活和职场工作需要。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要培育我国中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态度,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各地应当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进校园、到课外,多组
38、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校园劳动和家务劳动,让劳动成为中小学生生活和学习。语句序号:_修改:语句序号:_修改:语句序号:_修改:语句序号:_修改:答案:句式杂糅,去掉“根据”;偷换主语,去掉“的”;词语搭配不当,“培育”改为“培养”;成分残缺,句末添加“的一部分”。2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关键信息,不超过35个字。(5分)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委员会私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在瑞典首都斯徳哥尔黁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阿尔特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两型肝荧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由于这项发现,科学家可以对该病毒进行高度敏感血液测
39、试,从而基本消除了世界许多地区的输血后肝炎,极大地改善了全球健康状况。逸今为止,共有222名科学家获得过该奖项。答:_答案:阿尔特等三人因发现丙肝病毒同获2020年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5分,获奖主体、原因、年份、奖项名称各1分,语句通顺1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1年我国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已因疫情延至2022年)。有人说要倡导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弘扬工匠精神。也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世纪,科技强国才是时代的主旋律。复兴中学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以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甲方观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乙
40、方观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辩论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一、材料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一)对象任务写作身份:题目情境为“学生会将就此话题举办辩论大赛”。一般情况下,辩论赛有正反方一辩、二辩、三辩、四辩。一辩负责立论陈词;二辩负责主攻,提出质疑;三辩负责防守,自由辩论;四辩负责总结陈词。材料中没有提供明显的反驳信息,只要求“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辩论稿”,故以甲方或乙方一辩的身份写作更恰当。辩论对象:对方辩友。目标对象:辩论赛的目标对
41、象为第三方,即评委或观众。本题明确“以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故写作的目标对象应为“复兴中学的同学”。(二)话题任务“请你任选一方观点”,即选择站队,或支持甲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或支持乙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辩论的特点之一是“紧扣材料”,任选一方,提出己方观点,对观点进行阐释和论证。辩论的特点之二是“立场鲜明”,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甲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乙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而举办本次辩论赛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树立理想,从当下做起”,因此文章还需在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之间构建联系。(三)文体任务
42、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辩论稿”,行文要符合辩论稿的文体特征。顶格写称呼(辩论赛一般有主持人、评委老师与对方辩友和现场观众,这里特指“同学们”),下一行空两个写问候语,并开宗明义,说明观点,结尾重申观点,不需落款。如: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方观点综上所述,我方认为: 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事实胜于雄辩”,最好有数据、事实支持观点,尤其要注意辩论的逻辑和语势等,要有对话感、代入感、现场感、说服力。二、立意参考(一)甲方(“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1.要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型,急需工匠精神的回归。2.从当下出发,提升自身技能,弘扬工匠精
43、神。可从“弘扬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立意。(二)乙方(“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1.实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需要高扬创新旗帜。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要我们提升科技素养。可从“高扬创新旗帜,投身科技强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立意。【参考例文】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方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应当“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那些耗费体力、进行重复劳动的工匠们,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相比较,地位是卑微的,尽管他们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在古代西方,工匠们的地位和中国大体相似。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
44、代替了之前的手工劳作,工匠一度被认为将会被时代淘汰,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的专著匠人,为我们重新认识工匠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寓意提供了新视角: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很多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工匠身上所拥有的精益求精、专心敬业的精神品格是代替不了的。匠人也称为工匠, 一般是指技艺高超的手艺人。而这些人身上所具备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工匠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受到了冷落。然而,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更注重产品的精度和品质,这和
45、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在由“匠人”“匠艺”“匠艺活动”三部分组成的匠人中,曾任纽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的理查德桑内特跨越了历史时空,用冷峻理性的笔触,梳理了西方历史上匠人的社会地位、劳动生活状况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从古罗马的制砖工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金匠,从巴黎的印刷社到伦敦的工厂,都是他笔下探讨的对象。据他的考察,可以这么讲,科技越是发达,工匠精神越发重要。当今社会,并不是一味地鼓励人们去当从事手工劳动的工匠,因为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我方要说的是:我们可以不做工匠,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工匠,但是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在高新技术主导工业生产的今天,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宝贵。只有一个行业
46、内非常专注、做得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工匠。有人对工匠心存偏见,认为工匠所从事的劳动,是重复性的,没有创造性可言。实际上,无数事实都表明: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不仅仅是专家和工程师的事情,工匠同样大有可为,央视播出的系列电视片大国工匠中则有更直观的表现。有媒体统计,截至2012年,全球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日本有3 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为什么能存在,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匠人精神。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而言,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匠精神不仅仅可以帮助企业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还可以使企
47、业实现真正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综上所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们,“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希望我们携手奋斗,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点评】本文开篇表明己方观点,然后从古到今,由中及外,论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第二段先解释工匠精神的含义,再指出:我们可以不做工匠,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工匠,但是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在高新技术主导工业生产的今天,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宝贵。接着说明当代人对“工匠”的偏见,用全球企业证明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必备条件。结尾以名言作结,呼吁号召大家“携手奋斗,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文章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是一篇优质辩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