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
2、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
3、“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进行说话练习,练习有感情地读课文,进行创造性想说话。初步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
4、,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的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狐狸三次说的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
5、理念: 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语言训练得扎实有效。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狐狸和乌鸦。(齐读课题) 2、上一次,我们跟着狐狸和乌鸦在故事里认识了好些词语,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1)出示词语:叼着一片肉直流口水 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 漂亮麻雀差多了 (2)开火车读。 (3)你能用上这里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句和故事有关的话吗? 二、精读感悟 (一)过渡:原来呀,故事就是从一片肉开始的。那让我们一起到狐狸和乌鸦刚刚相遇的时候看看吧。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1、交流 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怎么样了?(馋得直流
6、口水) 板书:馋。看这两点像什么?(流下来的口水) 口水怎样流才叫直流口水?你看到什么的时候会直流口水?(指名说) 那你肯定能理解我们的狐狸。个性朗读 狐狸怎么会这么馋的呀?(饿着肚子)饿着肚子的狐狸现在馋得直流口水,一起来读一读。 2、狐狸的口水不断流下来,这时,他在想什么呢?(想骗那片肉)那你把狐狸的心思读出来。(个性朗读) 3、那狐狸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读。 出示狐狸的第一句话 指名读 4、这狐狸多有礼貌啊,怎么看都不像在骗乌鸦呀!你怎么认为? 从哪个动作看出狐狸是在骗乌鸦?眼珠一转,转出来的是什么?(骗肉的办法) 5、原来亲切的问候藏着狐狸的别有用心,他想到了什么办法来骗肉?
7、(让乌鸦开口说话) 谁来像狐狸一样跟乌鸦问问好? 6、我们都知道狐狸的心思,那乌鸦知道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没有回答)她在想什么?你来读一读。(读乌鸦的反应) 原来,乌鸦也看出了狐狸的用心。第一次骗,没有成功。 (二)过渡:一计不成,狐狸又生一计。这一次,他怎样骗乌鸦的呢? 1、出示狐狸的第二句话,指名读 2、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打招呼,那这第二句话就是关心了,这句话里面,狐狸关心谁呀?(乌鸦的孩子) 3、谁来学学狐狸是怎样关心乌鸦的孩子的?(指名读 、师评议) 4、面对别人关心自己的孩子,天下做母亲的,哪有不动心的呀?乌鸦有什么反应?(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乌鸦现在又在想什么呢?你把乌
8、鸦的想法从句子中读出来。(读乌鸦的反应) 这时的乌鸦虽然没有回答,可是她的心里已经有点信任狐狸了。 5、现在老师就是站在树上的乌鸦,哪个小朋友有本事说得让我能看他一眼?(指名朗读) 相机评议,理解赔着笑脸 我看你脸上都没有表情,你肯定不是真的关心我的孩子。看狐狸是什么样的?(赔着笑脸)为什么要赔着笑脸? 模仿狐狸的样子,再说一说。 男女生合作读第三小节。 (三)过渡:就这样一句关心的话,打动了乌鸦,让乌鸦看了他一眼,狐狸心里可高兴了,于是他呀,打算再接再厉,继续想办法骗乌鸦。 1、出示狐狸的第三句话 看,这一次,他是怎么骗的呢? 2、指名读第一句话。师评价 狐狸夸什么呢? 狐狸拿谁跟乌鸦比?(
9、麻雀) 为什么不拿他和孔雀比? 只把她和麻雀比,这狐狸可真会说话。谁再读一下? 3、狐狸还夸了什么呢?第二句谁来读读? 夸乌鸦的嗓子好,好到什么地步?(谁都爱听她唱歌) 4、你听,狐狸夸了羽毛又夸嗓子,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像这样,说假话来夸别人的语言,就是奉承(板书:奉承)一起读一读。狐狸现在对乌鸦的话就是奉承话。 5、谁来学学狐狸,奉承一下乌鸦?(指名读) 相机指导:狐狸不仅说得好听,还有动作呢摇摇尾巴。加上动作,肯定会更容易骗到乌鸦。 齐读第三句话 6、听了这样的奉承话,乌鸦怎么样了?读读第五自然段。 非常得意,她得意什么?(指名说) 7、个性朗读:那你来得意地读一读。(师生评价) 原
10、来呀,这是一只爱听奉承话的乌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8、“哇”乌鸦得意地唱起来了。这时候,狐狸还听她唱歌吗? 他干什么去啦? 9、出示: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三)小结:狐狸的目的达到了。为了骗到那块肉,他一共骗了乌鸦几次?(三次) 1、老师这儿有几道小题目,考考小朋友们。谁会做? (出示题目)第一次,狐狸向问好,乌鸦。 第二次,狐狸假装关心,乌鸦。 第三次,狐狸夸奖和,乌鸦,结果。 指名学生回答。 2、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就能把故事的内容简单地说出来了。谁来试试看。 出示: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指名说、去掉提示说一说。) 三、总结拓展 1、狐狸终于骗到肉
11、了,你看他边跑边笑,你猜,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评:你真是个读心小专家。你真了解这狐狸啊。 个性朗读。 2、这狐狸是高兴了,可是乌鸦呢?她现在正呆呆地站在树枝上呢,她又在想什么呢? 对呀,明明一开始就知道狐狸想骗她的肉,却还是被狐狸的奉承话给骗了。 总结: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 3、老师也有句话想送给这只乌鸦。出示格言。齐读 4、那这只乌鸦会不会吸取教训呢? 四、作业 续编故事:这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她站在一棵大树下歇脚,正巧又被狐狸看见了。 狐狸和乌鸦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下课以后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然后讲给你的朋友和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狐狸和乌鸦 狐狸 狡猾 乌鸦 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