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解析】20世纪初近代中国马车和汽车同时存在,说明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西方的先进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但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并没有消失。【答案】D2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
2、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国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人的权益。据此判断本题选C。【答案】C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分男女座”,这是对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男女有别观念的冲击,故选A。【答案】A4清同治十三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共同的时代
3、意义是()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解析】两者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水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其共同的时代意义是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答案】B5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民间竹枝词写道:“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能够印证新式交通工具()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推动了城市人口的增长D取代了原有的出行方式【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影响的理解。题干反映的是乘坐电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
4、平等思想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6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双轮驰”“车舟载离别”“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根据这些关键词,可知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重大影响,选B项。【答案】B7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
5、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近代工业的发展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节省时间的考虑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 BC D【解析】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正确;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原因之一是不忍心用人力取代畜力,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的内容。 【答案】D8下列关于近代水运业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C我国轮船运输吸取了西方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随着经济发展,火轮船在民国时期已经普及到内陆
6、省份【解析】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它吸取了工业革命的成果;由于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近代水运业发展极不平衡,火轮船主要往来于沿海、沿长江航线。故A、C、D三项不正确。【答案】B9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7、()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C 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有线电报业发展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符合事实。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10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火车 B电车C电报 D电话【解析】“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说明该事物有时间限制,无法随意更改时间,由此可排除C项和D项;再由“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知该事物比较庞大,但行动起来速度很快。从“万钧柁”的限制
8、,可排除B项。A项正确。【答案】A11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企业在华修建的铁路,故应该排除A、D两项。C项不符合史实。所以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12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的商业信息,可
9、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项,飞机、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此外这个时候互联网还未出现。【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改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二,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交通工具的变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
10、启示?【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图示的“修筑铁路”和筑路里程比例分析;第二问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中国社会性质分析。第(2)题第一问根据图片直接回答即可;第二问从经济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生活节奏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民族独立、近代化等方面分析。【答案】(1)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工具:铁路、水运、航空。影响:推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3)只有首先
11、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 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他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材料二:“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
12、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 盛宣怀奏请开办“德律风”业务的奏折(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材料三: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经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信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上海档案信息网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驿传通讯的特点。(2)材料二中的“德律风”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讯技术进
13、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答案】(1)驿站及从事驿务的人员多,耗费人力、物力较大。邮驿的种类较多。邮驿制度比较完善,组织和邮递速度达到很高的水平。(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政府(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均可)推动。(3)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打破了常规的时间、空间界限,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工作方式发生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方式;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利用通讯技术犯罪(欺诈信息、虚假消息、信息泄露、散布谣言等),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