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游物外导学案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 2、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学习重点】 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学习难点】文章中表现的“逍遥”的含义及庄子的哲学思想。【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诵读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时数】两课时预习导读单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亳州蒙城)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
2、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
3、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二、研读文本,整体感知(一)研读指导 1、请阅读教材及该导学案有关介绍,也可查阅资料,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并识记。 2、研读批注:在文中圈点字词、标注重要知识点、批研读心得、写出困惑不解等。3、识记重点字字音、字形、意义。请把你认为文中重要的字词写下来,并注音释义。4、自己翻译全文。(二)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今、苟、胜、就、刑、衣、王、诸、盍、几、者、莫、虽等,总结归纳宾语前置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基础知识积累字音鲲( ) 抟( ) 坳( ) 蜩( ) 决( )起而飞
4、 抢榆枋而止( ) 小知( ) 斥鴳( ) 数数( )然 泠( )然词语 1、怒:奋发 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 2、斯:则,就 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 3、夭阏:阻塞 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 4、抢:触、碰 范例讲解:抢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 5、控:投,落下 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 6、效:显才能 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 7、比:合 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 8、正:本所应有 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9、恶w:何 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10、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5、 11、鲦(ti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 12、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1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通假字 冥,通溟 范例讲解:北冥有鱼 培,通凭 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 知,通智 范例讲解:小知不及大知 辩,通辨 范例讲解:此小大之辩也 而,通耐 范例讲解:而征一国 有,通又;反,通返 范例讲解;旬有五日而后反 辩,通变 范例讲解:御六气之辩 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南冥者,天池也
6、) 野马:游动的雾气 (野马也,尘埃也) 果然:饱的样子 (腹犹果然)众人:一般人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文言句式 1、 其邪?其邪?(选择句)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 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恶乎哉(表疑问) 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5、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6、子固非鱼也(判断句)7、我知之濠上也(判断句)三、研读文本,文脉梳理(一)反复诵读课文,分析、理解第一段。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 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1、这一段可分两层 第一层
7、,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不及”,包含不可达到和不能了解两重意思。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小知”与“大知”,“大年”与“小年”的不同,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在庄子看来,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的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层,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2、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3、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
8、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 总结: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三)分析、理解第三段 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 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 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三、作业 熟读文本,争取能够背诵,同时自己整理本文中的文言语法现象。【反思
9、评价】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学科长评 价教师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问题探究单班名: 组 名: 姓 名: 一、重点探究1、在逍遥游中,大树的形象寄寓了庄子怎样的思想?2、庖丁解牛和养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怎样理解养生呢?3、在“濠梁之辩”中,庄子与惠子辩论的实质是什么?庄子为什么认为鱼儿很快乐?二、拓展探究 本文的三个部分是如何表现“神游物外”的,表达了怎样的共同的主题?三、艺术探究熟读文本,思考本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 四、作业 熟读文本,完成课后的思考题。【反思评价】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学科长评 价教师评价 我的收获与反思:拓展
10、训练单班名: 组 名: 姓 名: 一、拓展阅读庄子的大与小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呢,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逍遥游其实无形的拓展了我们的想像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像。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所以大与小呢,它决不单纯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里边很多实用的规则,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小大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 那么大家都知道,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所以呢惠子和庄子之间存在很多对话。庄子中写到说,惠子啊,有一天去问他,说你看魏王给了我一棵葫芦籽儿,我在家呢就
11、种了这么一架葫芦。结果长出一个大葫芦来,有五担之大。这么大一葫芦看起来很丰硕饱满,最后我就发愁了,因为他太大了什么用都没有。他说我把这大葫芦要是一劈两半,用它当瓢去盛水的话,那个葫芦皮太薄。所以叫做其坚不能自举。要是盛上水,往起一举它就碎了。用它去盛米面粮食,盛什么东西都不行,因为皮薄而体积太大。所以想来想去说,葫芦这个东西种了干什么用的,不就是为了最后当容器,劈开当瓢来装点东西吗?什么都装不了了,所以惠子说:“这葫芦虽然大,却大得无用,我就把它打破算了。庄子呢想了想就开始给他讲故事。庄子先不说这个葫芦干什么,说我告诉你啊,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还真是有稀世的瑰宝,就是家里有个秘方。这个秘
12、方呢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他们家有不皴手的药啊,所以就世世代代一漂洗为生。有一天,有一个过路的人偶尔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了。跟他商量,我以百金来购这个秘方。全家人一听,晚上就开了一个会。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这样漂洗为生。咱们也没见过百金呢。人家花这么多钱,不就买个方子嘛,干嘛不给他呀,咱卖了吧。所以呢拿了百金以后太知足了,觉得这省去多少辛劳呢。这个过路的人呢,拿了这个秘方就走,他是去干什么呢?当时战国时候,各个地方都在诸侯混战之中,为了争地而战。那么在东南部就是吴越之争。吴越之地,我们知道是靠近水乡。这个人从宋国拿了秘方直奔吴国去跟吴王讲。如果你要是
13、选在寒冬腊月真正向越人发起水战,那么你有此秘方,军士可以手脚不冻。手不生疮可以拿着兵刃。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你可以去试一试这个效果。吴王就听了他的建议,拿着小小一个秘方开始向越人发起了水战。这一战吴国大胜。所以这个提供秘方的人呢。裂地封侯,马上身价非同一般。你想想,这个方子给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效果。如果你有大眼界呢?你会看到同样这样的一个秘方,但它会增值,它可能会决定一国的命运。从而它会带来提供秘方这个人自身的改变。那么庄子告诉他说,大葫芦也是一样,你怎么就认为它非要刨开当瓢使呢?如果它是一个完整的大葫芦,你为什么不用个网子把它系起来绑在腰间,用它当做游泳圈呢?所以你可以去浮游于
14、江海啊!带着一个大葫芦自由自在地去漂泊。难道一个东西必须要被加工成某种规定建制的产品,它才一定叫做有用吗?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于丹教授认为,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二、真题演练(一)(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唐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15、【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二)(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度破讷沙(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泉:泉水名。3、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三、作业 课外阅读庄子的其它章节,体会庄子的思想。【反思评价】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学科长评 价教师评价
16、我的收获与反思:神游物外导学案参考答案预习导读单三、(二)2、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三)1、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
17、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 “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拓展训练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
18、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在在灵州的一个角
19、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从全唐诗本”。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
20、。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3、边塞4、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
21、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22、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
23、力层级为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神游物外导学案参考答案预习导读单三、(二)2、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3、从时间上说,朝菌、蟪蛄是“小年”,冥灵、大椿是“大年”。与众人比,彭祖是“大年”,但他与冥灵、大椿比,又是“小年”。鲲鹏是“大智”,蜩、学鸠、斥鴳等见识浅陋,只能算是“小智”。 (三)1、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宋荣子、列子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
24、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但只不过是斥鴳之类) 宋荣子、列子 (远胜于第一种人,但“犹有未树” “犹有所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才能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绝对的精神自由。4、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5、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拓展训练1、
25、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就住
26、在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话是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从全唐诗本”。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
27、没有什么锦衣华冠。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3、边塞4、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据说唐代丰
28、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
29、先声夺人的效果。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