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下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作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6人,各出士兵2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1500万。该推算诸侯国齐楚秦赵燕韩魏士兵数十万百万百万数十万数十万数十万七十万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B.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D. 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并没有史实依据,不科学,所以说对人口数量的推断是不科学的,有待商
2、榷,故D正确;史学名著属于二手史料,需要和一手史料相互印证使用,A错误;“完整统计七国人数”说法没有史实依据,B错误;虽然使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但是并不能说明得出的数据科学准确,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主要掌握二手史料和一手史料的区别和使用。二手史料使用的时候要和一手史料相互印证。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惠。”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
3、高祖本纪A. 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B.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惠”、“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都体现了诸侯与周王的政治隶属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东方诸国的社会发展,故B项错误;“列尊贡重”不一定是姬姓封国,故C项错误;此时周王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
4、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 建立世官制B. 实行察举制C. 强化“外朝”D. 增设“参知政事”【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体现的是对丞相行政权的分割,D选项符合题意。世官制属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A选项排除。察举制属于汉朝的选官制度,B选项排除。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执行机构,强化外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点睛】参知政事,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4.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
5、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A.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内阁如不同意、拒绝拟旨”等字眼足以证明在明代内阁对皇权还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选C是符合题意,正确;明代的内阁和近代的内阁有质的区别,明代内阁并非近代内阁的雏形,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在材料中根本就没体现出来,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君主专制是加强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5.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考试成绩来录取应
6、考者,而且还考察他们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时人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被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A.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B.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C. 体现了科举制度对公平的追求D. 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允许时人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可知,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而这种“推荐”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这就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通榜公荐法并非只是为下层读书人设立,其推荐的不一定是下层读书人;通榜公荐法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不能体现科举制度对公平的追求,也不利于选拔
7、真正实用的人才,C、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6.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A.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 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D.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中信息可知,从秦朝到两汉,地方行政由两级制到三级制,并设立监察区,中央对地方管理日益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隋朝又恢复两级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特别是唐朝末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放松,导致了唐末五代以来
8、的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故C正确;唐末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存在矛盾与困局,而不是体现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排除B;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存在矛盾与困局,并非中枢权力体系,排除D。7.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正确的是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具有落后性和保守性反映了古
9、代小农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惬意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基本特点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小农经济下的农民由于地主阶级的压迫,加上自然灾害等等,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何来富足和惬意。因此不符合题意;“粗茶淡饭饱二餐,草屋茅舍有几间”体现出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体现出小农经济的不思进取性,“一头犁牛半块田”“布农得暖胜丝棉”体现出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B、C和D项错误。8.历史学家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既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
10、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 民营手工业B. 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田庄手工业【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便可看出,这是对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描述。联系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是指由政府统一管理,产品由手工业者直接提供给政府的手工业,具有题目材料中所说的“政治色彩”,故答案选B。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面对市场,排除A;家庭手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品主要自给自足,排除CD。9.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
11、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甚至更多,而同时期的欧洲谷物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D.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粟的收获量要远远高于欧洲粟的收获量,主要由于我国传统农业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项正确。同时期的中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排除A。南宋时期,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6世纪时,我国农业生产尚未出现曲辕犁,排除C。10.两宋时江南地区
12、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朝,谚语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时人指出“(江南)地窄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据此推知,江南地区A. 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B. 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C. 海禁政策已趋向松动D. 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苏湖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量减少而改种经济作物或发展手工业,说明江南地区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故B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得出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的结论,故A错误;明朝时期厉行海禁政策,故C错误;材料并没有反映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故D错误。11.
13、下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地区价格地区价格江苏米谷每石1.51.6两白银山西(部分地区)米每石1.52两白银湖广米每石1.42两白银山东(兖州、泰安)米每石1.41.8两白银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重要产粮区B. 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C. 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D. 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城市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的长途贩运、及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白银也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从材料中的信息表明,南北产米与非产米地区的粮价的趋于接近,并以白银为标价,
14、因此说明南北之间商业联系密切.从材料中无法体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故A排除;材料中仅以粮价的接近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地位趋于平衡,且从南宋开始,南方经济就逐渐超过北方,故B排除;材料中以粮价为题,就说明粮食成为主要商品,论据不充分,说法不合理,故排除D;材料中从粮价的趋于接近以及以白银为标价,且北方不是产米区,说明南北之间商业联系密切,故C正确.12.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A. 拜金逐利之风盛行B. 市民阶层逐渐形成C. 重农抑商政策强化D. 史家
15、撰述更趋客观【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全唐文中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屡见不鲜”可知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罢市现象多与经济利益有关,故B正确;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市不能说社会拜金逐利,故A错误;材料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弛,不是强化,故C错误;材料与史家撰述是否客观无关,故D错误。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内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负担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携老扶幼
16、、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所谓的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摘编自流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明代农业生产的衰变材料二 从16世纪开始,英国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
17、成发生变化。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十八名贵族中,只有两人是老贵族家庭或皇室亲属,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为贵族。摘编自姜德福1618世纪英国贵族的成员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明代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特点以及引起阶层流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近代英国阶层流动的因素,并说明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答案】(1)特点: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行业特征突出,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双向流动(地位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
18、);政府的控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朝廷赋役沉重;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自然灾害频繁;等等。(2)因素: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新贵族;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为形式的文化革命,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新发展的知识分子。影响:促进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是资本主义萌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代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特点要从流动的行业、流动的方向、流动的阶层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原因则要从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政治方
19、面政府对人身控制的放松多层次分析即可。(2)导致近代英国阶层流动的因素要从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国家因素民族国家的兴起、阶级因素商人、新贵族的出现、以及思想解放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等多因素分析。社会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主要从经济方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都出现了民主思想等之类的内容。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评析材
20、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宋代虽然经济
21、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观点三:赞成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答案为参考答案一和参考答案二的综合。观点四:不赞成材料中关于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的观点。西方文艺复兴时代,西欧国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同时,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反教会,建立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的时代。而宋代虽然商品经济获得突破性发展、儒学复兴、文学艺术和科技也有极大发
22、展、海外贸易兴盛,但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不具备社会转型的特征。观点五:不赞成宋代积贫积弱的观点。宋初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束了自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自960年建立到1279年灭亡,历时300多年;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宋代与亚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商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主要是围绕着宋代是不是 “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23、”、宋代是不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展开论述,可以赞成可以反对,但要结合具体的史实做到自圆其说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藩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冶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铜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
24、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治生产的兴旺和发达的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摘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答案】(1)稳定币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政权的统治;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集权。(2)建立和完善矿业法律;完善矿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兼顾政府和民众利益;对不同矿业区
25、别对待;创新生产经营模式。【解析】(1)从“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可以看出当时币值混乱,因此为了稳定币制,缓和社会矛盾才采取这样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刚刚建立,为了巩固新政权的统治,收回铸币权加强中央的权力,也要采取这样的措施。(2)从“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募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可以得出建立和完善矿业法律;从“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治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可以得出完善矿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从“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可以得出兼顾政府和民众利益;从“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可以得出对不同矿业区别对待、创新生产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