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171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者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己任,哲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开放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上述材料表明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 哲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 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ACD 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也未体现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也未涉及哲学的任务;B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上述

2、材料表明哲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故选:B。2.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世界观促进人生发展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答案】A【解析】【详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认命,选择流泪、放弃;有人不服输,选择流汗、坚持。这反映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适合题意;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B、D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3.爱因斯坦说过,物理学所面临

3、的困难将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和掌握一些哲学问题,与其说我是物理学家,不如说我是哲学家。由此可见具体科学与哲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具体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的指导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物理学所面临的困难将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和掌握一些哲学问题,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这表明具体科学与哲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的指导,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错误。故本题选B。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

4、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正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不符合题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该观点属于A. 朴素唯物主义B. 机械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题目中,荀子的观点“天

5、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其意思指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属于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A选项入选。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6.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A. 存在即被感知B. 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 天地合而万物生D.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答案】A【解析】【详解】漫画中“没米下锅,怎能做粥呢”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存在即被感知”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不符合题意。C:“天地合而万物生”把世界的本原归

6、结为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不符合题意。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天地都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唯物主义、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7.欧洲天文学家近日发现:在距离我们39光年外,一颗围绕昏暗恒星运行的行星,被朦胧的大气层所笼罩,那里存在一个“水世界”。这一发现表明A. 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D.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

7、径【答案】C【解析】【详解】A错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正确,材料所述的发现表明世界是物质的世界;D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故选:C。【点睛】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肯定回答,属于可知论的观点;否则,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A. 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 承认了运动而否认静止D. 承

8、认了静止而否认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9.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A. 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B.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 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否认了相对静止;B符合题意,“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因此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是

9、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选:B。10.“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A.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有规律,没有固定模式,A错误。B:人易老天难老,都是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正确。C:本题不是强调规律的永恒不变,而是强调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不符合题意。D:本题不是强调认识利用规律,而是强调规律的客观性,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

10、选B。11.荀子天论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此观点启示我们A. 意识依赖于物质B. 人们能认识和改造规律C.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C【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此项无关;B错误,“改造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C符合题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意思指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遭到凶灾。此观点启示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

11、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故选:C。12.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这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这一现象说明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 人脑是意识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D. 意识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答案】B【解析】【详解】B:题干中所谓的触景生情,说明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A:选项A项说明意识的起源,不符合题意。C:选项C项说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不符合题意。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D错误。故本题选B。13.“创客”,是指出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变为现实的人,人能产生各种创意

12、,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A. 客观物质性B. 直接现实性C. 主动创造性D. 社会历史性【答案】C【解析】【详解】人能产生各种创意,是因为人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除了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等,还能自己创造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C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意识不具有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A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世界上

13、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14.漫画“如何解开粽子”的寓意是A.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B.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C. 书本是认识的重要来源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D【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B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D符合题意,漫画“如何解开粽子”中的人犯了本本主义错误,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选:D。15.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工作难免给年轻人带来的压力。他们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暖内心。这主要体现了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

14、象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C. 主体和客体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现在的年轻人借助“都行”“可以”“随它去”“没关系”这些“佛系”观念,舒缓内心的焦虑和抑郁,找寻力量温暖内心。这主要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项正确;A、B、C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选D。16.“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认识具有反复性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实践具有能动性D.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与其坐而论道,

15、不如起而行之”。这句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17. 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6、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B【解析】【详解】B符合题意,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因此A、C、D不合题意;故选B。18.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B. 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被推翻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答案】C【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7、。因此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C项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A项说法错误;经过实践验证的真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只能被超越,不能被推翻,B项说法错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而不是客观实在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1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18、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句话说明A.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D.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唯一特性、认识的无限性、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说明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C符合题意。A:材料反映的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是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正确但与题无关,排除。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错误。答案选C

19、。故本题选C。20.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联合国总部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世界的联系都是人为的B.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D.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B: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符合题意。A:世界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是人为的,A错误。C: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C错误。D:联系具

20、有条件性,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两个事物之间才会存在联系,D错误。故本题选B21.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做法A. 违背了普遍联系的观点B. 是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的要求C. 否认了主客观之间的联系D.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详解】A: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违背联系的观点,A不合题意。B: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和复杂性的要求,B符合题意。C: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否认主客观之间的联系,C不合题意。D:材料中的做法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联系的多样性、

21、条件性1、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联系的条件性原理: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22.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

22、交通往来更加快捷。这说明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联系B. 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C. 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C【解析】【详解】A: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能创造联系,A说法错误。B:联系是有条件的,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说法错误。C: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伶仃洋天堑变通途,使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往 给旅游、金融、贸易等各主要行业带来更加快捷。将为三地联动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机遇。这说明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符合题意。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23、属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3.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告诉我们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坚持联系的观点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A. B.

24、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表述错误,部分只是影响整体,而整体对部分其决定作用;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表述错误,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体现了局部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故选:D。24.从摇把电话、拨盘电话到数字键盘电话,从功能单一的“大哥大” 到丰富功能的4G手机。通讯工具的进步说明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 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 事物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发展。题干反映

25、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A正确;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B错误;题干没有反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D错误。故选A。【点睛】运动、变化、质变与发展:发展具有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但并非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前进的、上升的);发展是一种质变(前进的、上升的),但并非任何质变都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

26、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2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头两步目标;世纪之交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哲学依据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每个阶段有其特殊性 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总要经历曲折的过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目标不同,说明事物发展的每个阶段有其特殊性

27、,入选。:“三步走”目标即将实现,十九大又提出新目标,体现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入选。: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而不是量变,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曲折性,不选。故选A。26.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一个在沧海中失掉了笑的人,绝不能做任何事情。只有能笑、会笑、敢笑,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 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B.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C. 自信就能实现人生价值D. 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答案】B【解析】【详解】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A不合题意。B:“只有能笑、会笑、敢笑,才能阔步前进,创建宏伟的事业”表

28、明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B符合题意。C:“自信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说法过于绝对,C说法错误。D:“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考验与挫折。27.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说过:“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29、 要坚持适度原则B. 要重视量的积累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答案】B【解析】【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重视量的积累,而不是坚持适度原则。B符合题意,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CD不合题意,这两个选项不是启示,启示强调的是方法论意义。故选:B。28.网络、微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信息,甚至传播一些垃圾信息。这启示我们A. 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B. 要限制网络的快速发展C. 要重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D. 网络是感性认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答案】A【解析】

30、【详解】A:网络、微信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信息,甚至传播一些垃圾信息。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A符合题意。B:要限制网络的快速发展的说法错误,B错误。C:选项C不符合题意,不选。D:网络不完全是感性认识在实践中的运用,D错误。故本题选A。29.2019年7月1日开始,我国的上海市关于生活垃圾排放的管理条例即将开始实施上线,这意味着上海试点先行,将迎来史上最严垃圾分类。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说:到2020年,全国各城市都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A.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B.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C.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D. 量变与质变的

31、辩证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C:上海试点先行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符合题意。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C。30.矛盾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下列对二者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主次矛盾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可以随时转化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处理不好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次要矛盾及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主次矛盾的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错误。: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

32、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的说法错误,错误。: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我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1.“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A.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

33、盾B.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 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D. 要善于解决特殊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A正确,“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这些说法表明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CD均不合题意,这三项与材料主旨都不符,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不是其他选项;故选:A。32.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是因为()A.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B. 在复杂事物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C. 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D. 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A不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要求

34、我们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B不符合题意,在复杂事物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不能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C符合题意,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要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D不符合题意,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要求我们承认矛盾。故选:C。33.某市围绕突出的环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化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开展水环境流域综合治理。这一做法分清了问题主流和支流 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不合题意,材料中的围绕突出的环

35、境问题,抓重点补短板是主要矛盾,是重点,不是主流和支流。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符合题意,解决环境问题,抓重点,进行综合治理,说明其把握了主次矛盾的辩证统一。符合题意,材料既抓住主要矛盾,又进行综合治理表明其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选A。【点睛】注意区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一般是复杂事物,有多个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与主要矛盾相关的词汇有:重点、中心、关键、核心、基础、放在首位,突破口。主要方面是指,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

36、主导作用的方面是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与主要方面相关的词汇有:本质、主流、方向、主体、大局、性质、实质、优势、绝大多数、总体上讲。34. 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这说明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决不是外力作用下的否定B. 否定就是抛弃一切C. 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任意否定D. 否定表现为辩证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万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而不是靠外力,说明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下的否定;B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是克服和

37、保留的统一,而不是要抛弃一切;C说法错误,错在“任意”否定,而是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的否定;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辨证的否定,没有涉及形而上学的否定。故选:A。35.“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由此可见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属性,可以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渔光互补”是指渔

38、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这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错误。:事物的属性具有客观性,通过实践不能改变事物的属性,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6.我国东南沿海某市作为沿海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城市水环境正遭受着巨大破坏。为此,市政府出台政策,决定在今后五年,全力推进综合治理水环境各项工作。各乡镇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顺利完成任务,确保实现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完成省、市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39、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运用有关规律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为什么要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生态城市?(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知识,说明各乡镇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正确性。【答案】(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市民不恰当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使水环境逐步恶化,水质被污染,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该市政府实施相关措施改善水环境,建没生态市,有利于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造福人民。(

40、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乡镇要坚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特点,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保实现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完成省、市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解析】【分析】本题以全力推进综合治理水环境各项工作为情境,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有关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为什么要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设生态城市?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有关规律的知识。针对材料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城市水环境正遭受着巨大破坏,考生可从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

41、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市政府出台政策,决定在今后五年,全力推进综合治理水环境各项工作。各乡镇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顺利完成任务,确保实现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完成省、市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考生可从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的角度作答。(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知识,说明各乡镇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正确性。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知识。试题比较简单,解答本题,可首先回答矛盾

42、具有特殊性及其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说明即可。37.2019年是改革开放41周年。40多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鼓起了“闯”的勇气, 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改革,破局开路;我们树立了“创”的自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变革、永不停滞,争当改革弄潮儿;我们铆足了“实”的干劲,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干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43、。(2)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答案】(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对过时的消极的内容的否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对过去一些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法律和体制的否定,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对积极的合理的内容的肯定。改革是在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吸收保留了一些过去成功的、合理的成分。不该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所以改革要敢“闯”敢试,勇于实践,要不尚空谈,“实”干兴邦。真

44、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发挥“创”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解析】【分析】本题以改革开放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这一观点。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可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对过时的消极的内容的否定的角度分析作答;根据材料“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

45、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可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对积极的合理的内容的肯定的角度分析作答。(2)本题要求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认识论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我们鼓起了闯的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闻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改革破局开路”“我们铆足了实的干劲,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干出经得起历史、实或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可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根据材料“我们

46、树立了创的自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变革、永不停滞,争当改革弄潮儿”可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8.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唯有梦想我们才会卓越,唯有梦想国家才会富强。习主席在很多场合谈过有关中国梦的话题。某校高二(1)班同学开展学习讨论习主席有关中国梦的谈话的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中国梦特点“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也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中国梦的最大特点

47、,就是把个人和国家、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每个人的具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梦的特点。材料二:实现时间习主席表示: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1921+100=202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1949+100=2049)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1年实现,距今还有2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2049年实现,距今还有30年。(2)中国梦的实

48、现时间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材料三:中国梦的实现习主席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3)结合材料三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回答怎样实现中国梦?【答案】(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整体影响和制约部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把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又要重视处理分部联系,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現每一个人的梦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梦

49、的实现。(2)实现中国梦,逐步实现各项目标,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体现了发展县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求我们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勳劳动和艰苦努力。体現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对中国梦要充满信心,同时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付出更大的努力。实观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以及提出实现中国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两个阶段,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实现中圓梦要抓住机遇的同

50、时要重视量的积累。(3)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现中国梦须坚持走中国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意识县有能动作用,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中国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精神。【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梦为素材,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国梦的特点。针对材料“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考

51、生可从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整体影响和制约部分,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也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考生可从部分和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又要重视处理分部联系,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角度作答。(2)本题要求中国梦的实现时间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题目限定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针对材料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考生可从发展县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求我们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任重而道

52、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考生可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对中国梦要充满信心,同时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1921+100=2021)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1949+100=2049)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考生可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角度作答。(3)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三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回答怎样实现中国梦?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题目限

53、定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针对材料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的角度作答。针对材料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考生可从意识县有能动作用,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角度作答。【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一、抓主体,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二、定范围,

54、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三、找措施,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从材料中找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四、联材料,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