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阳高中20142015学年度上期三年级第二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命题人:周波2014年10月29日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1冯天瑜在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别一文中写到“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im(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汉字重要史学术语。”据此定义,下列属于分别属于中西方“封建时代”的是:( )A夏商时期、罗马帝国时期B秦汉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C殷周时期、法兰克王国时期D明清时
2、期、英国都铎王朝时期2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3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C地方自主性不
3、断增强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4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A地方成为自治单位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形成了以行省为单位的割据势力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5有学者认为:从政治体制延边看,宋代是从“皇权吏员”体制向“皇权士大夫”体制转型的时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取士的发展完善B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C义理之学思想的浸染D官僚体制的日益完备6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领袖的特点从原来依靠朋友和亲属,转向主要依靠说服人民,形成“新式民主”
4、和“新型政治家”,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 )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克利斯提尼划分“三一区”陶片放逐法实施伯利克里“黄金时代”影响ABCD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久,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是平等公正的民主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过于泛滥的民主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8“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此话语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文献(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德意志帝国宪法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5、:“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101883年1月,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 ( )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B弱化官员党派化C影响政府行政效率D造成了政治腐败1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
6、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1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A中央失去对有效地方控制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13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 )A
7、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解放战争后141943年1月,国民政府通过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大西洋宪章的签订C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D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15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 ( )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即将
8、打响16日本官方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记述:“管区内的敌人,使日军最感棘手者,为冀西及冀中军区的共军。彼等以省境及日军作战地区附近,或沼泽、河流等日军势力不易到达的地区为根据地,进行巧妙的地下工作及灵活的游击战。”文中的“共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A江南游击队B八路军C工农红军D新四军17十月革命后,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下设陆海军、外交、财政、司法、内务、民族事务等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国家的各种职能。人民委员会的主要特点是( )A民主集中B议行合一C党政不分D三权分立18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
9、日)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19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日本和美国分别建交。这些成就( )A完全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B体现了多极化格局己经形成C结束了两极格局D体现了外交的独立自主20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多国
10、结盟的特点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21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主题,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安全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成果。下面对于“金砖国家”理解正确的是( )A巴西、印度、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C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D“金砖国家”是一个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22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
11、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 ( )A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B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C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D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23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务实B美日关系逐渐淡化、边缘化C日本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D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24历史学家科林伍德看来:历史中遗失最多的大概就是问
12、题(question),历史人物往往把种种回答留下了(这便是文物、文献),却将自己内心中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己还没有能力回答的问题带进了坟墓。因此历史学家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根据留下的答案去追溯,重构已失去的问题。科林伍德强调历史学家的任务是: ( )A在研究中努力寻找问题意识B通过研究历史问题再现历史C着重研究历史文物与历史文献D着力重新构建新的历史座号班级 姓名 考号 正阳高中20142015学年上期三年级第二次素质检测历史答题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综合题
13、(共3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处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关系的强烈要求,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
14、、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次,总理衙门的设立,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再次,总理衙门的设立,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最后,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自己的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外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外交产生的原因。(10分
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9分),并做简要评价(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利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
16、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
17、,史论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汾)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大下治关。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就有了双
18、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控制自己。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夫之郡县制的看法。(2分)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怎样的思想主张?(4分)(2)材料三体现了汉密尔顿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理解。(5分)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客观题:(每题2分,24题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CBCABCCDBC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DBBBBDDBCAA1、本题考查对“封建”术语与分封制的关系。“feudalisim”意为“
19、领主、采邑制”对应分封制,中国古代在殷商时期有原始分封,周朝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的制度;西欧的中世纪分封制流行,封建领主拥有庄园和武装。故对应殷周时期和法兰克王国时期,选C。2、本题考查察举制的影响。梁启超所谓“汉朝的革命”是指选官制度的变革,即由汉代的察举制取代秦代的以世袭官制为主的选官制度,世亲世禄为主的贵族政治到考查品德、才能的察举制,故选C。“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是指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影响。秦汉到明清行政区划层级总体上以四级制为主,同时层级逐渐增多,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日趋严密(控制的力度总体上增强,范围增多),故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20、选B。4、本题考查行省制度。元代行省在中央节制下拥有经济、军事大权,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地方拥有一定自主权,故选C。5、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宋代初期文官地位提高主要依靠皇帝重用文官,后通过科举制度完善庶族地主逐渐兴起,总体来看重文轻武观念和科举制对于士大夫地位提高都有影响,但是根本的还是依靠门第的士族阶层和依靠科考的庶族阶层在唐中期后逐渐合流,形成了“士大夫”阶层,即精英知识分子阶层。合流的根本动力仍然是科举制的完善使得其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故选A。6、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古代雅典的“新式民主”和“新型政治家”即指代在多次改革后形成的直接民主制下的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等政治特色,陶片放逐
21、法主要针对威胁城邦民主政治的人而使用,是直接民主的表现而非原因,其他三项均促进了和扩大民主的范围,是主要原因,故选B。7、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题目中柏拉图主张改变政府的民主形式,否定了“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即支出雅典的直接民主是过于泛滥的民主,选C。8、本题考查近代英国政治制度。题目中“向国王请愿”表明国王的存在仍是合理的,A、B都可排除,1689年的权利法案远早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故选C。9、本题考查英美民主政治发展。托克维尔意在强调选举资格会随社会发展而逐渐取消,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都是降低选举资格,发展民主政治的表现。故选D。10、本题考查美国党
22、政关系。美国有“政党分脏制”的传统,为了避免官员的党派化制定了文官制度条例,弱化党派对官员影响,但不可能完全消除。故选B。11、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重大政治事件。钱穆意在强调政治制度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国情。而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中国的水土不服,故选C。1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近代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扩大,“东南互保”事件中部分督抚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宣战后竟然违背清政府意愿而与列强缔结“互相保护”条约,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力。故选B。13、本题考查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作用。根据民族主义在民族危机加深时的作用排序,甲午战争大于
23、鸦片战争,解放战争使国内战争,不属于民族危机的范畴,故选B。14、本题考查“改订新约运动”取得部分成功原因,间接考查抗战影响。中国军民在1937至1943年间在抗战中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是美英等国放弃近代以来在中国取得部分特权的根本原因,其他都是次要原因。故选D。15、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经过。根据题目中时间是1947年和电报中“延安”“同蒲线”等地点可判断是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故选B。16、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斗争。题目中“共军”是指抗战期间华北敌后战场的部队,因其在北方故应当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选B。17、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后苏
24、俄政权建设。人民委员会集立法、司法、行政等多种权力于一身,既是代议制机构又是行政机关,故有议行合一的特点。选B。18、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作用。1954年12月第一届人大已经召开,C、D两项说法都不确切。在第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的主要职能是能参政议政,从而扩大了民主的基础。选B。19、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仍然是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下完成的,中国大国地位的重新确认也加速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只是趋势,并未完全形成),故排除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故选D。20、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史新型的国际合作组织,合作领域广泛,结伴而不结
25、盟,故选D。21、本题考查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A项说法不准确,巴西、印度、中国三国中只有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C、D两项错误,故选B。22、本题考查欧洲走向联合原因。欧洲历史上曾经的联合以及共同的基督教文化是欧盟建立的重要基础。B、D说法错误,A项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宗教文化的影响。故选C。23、本题考查日本对外关系。从美日同盟到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开展“等距外交”再到以美日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既体现美国在日本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又体现其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与务实性。日本未完全摆脱美国制约。故选A。24、本题考查史学素养。科林伍德强调历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B、C材料联系不紧密,D项错误
26、。选A。二、主观题(共3题共52分,其中第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1)内容: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或礼藩外交。(4分)原因:地处东亚大陆,自然环境相对封闭;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科技和经济长期领先世界,统治者盲目自大。(6分)(2)变化:观念上:逐步西化,接受国际外交准则;制度上:建立起正式的外交机构,形成近代外交体制;范围上:逐渐扩大了对外交往的范围,与世界接轨。(9分)评价:打破了“华夷观念”,逐渐树立平等的外交观;外交的转型增进了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外交近代化是中国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6分)26、(12分)评分标准:第一层次:(912分)论
27、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有观点,有史实,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第二层次:(58分)论点明确,史论结合;但逻辑不够严谨,论证不够充分。第三层次:(04分)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论证逻辑混乱,史实错误,观点不明。观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传统民族主义转型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引进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论证:在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里,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清末民初,这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平等的斗争相交织,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主要力量以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为主。第二,五四时期,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28、这一时期,反封建的同时,人们开始在思想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多次政治变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于是,从文化上入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以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第三,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高涨阶段。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人们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结论:总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不断裂变,外来民主思想和观念不断冲击下形成的以发展民主政治和谋求民族独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国家观念,适应了近代化的要求。27、(15分)(1)王夫之:郡县制影响深远,有利于中央集权。(2分)“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力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2分)顾炎武主张: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张将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相结合。(2分)(2)主要思想:联邦制、分权制衡。(2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做到适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适度集权有利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避免分裂;适度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利于地方发展。(5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