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934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59页
2013年《高考专题提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部分 地理技能 方法归纳 专题四地理图表技能第1讲 地球运动图像系统的判读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与变化的基础,因而“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核心主干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和考查更多的依赖各种形式的图像,对地球运动基本图像系统判读技巧的熟练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涉及到的图像主要有日照图、日期图、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等。一、日照图日照图是反映某时刻太阳光照情况的示意图,也叫光照图。一般由“经纬网晨昏线”构成。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日照图的形式变化多样。日照图主要类型有侧视图、极地俯视图、圆柱投影图、斜视图等。(1)

2、侧视图:图 411(2)极地俯视图:图 412(3)圆柱投影图:图 413(4)斜视图:图 414日照图的判读中,要注意以下关系:图 4151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晨昏线是过地心且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图中,即晨昏线平面与其和赤道之间交点所在经线圈的夹角直射点的纬度。故春、秋分,晨昏线与某条经线重合,且过南北极点,与所有纬线相交。春、秋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和经线相交,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二至日最大,为 2326)。晨昏线与纬线有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2日照图中“五点”之间的关系:“五点”指太阳直射点、两交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两交点)、两切点(晨昏线与某两条纬线的切点)

3、。准确把握日照图中“五点”之间的关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图 4163日照图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与地轴(或交点所在经线)的夹角(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一半球极点的太阳高度角切点纬度的余角(两切点是指晨昏线与某两条纬线的切点,也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极昼区某点正午、子夜太阳高度和的 1/2。二、日期图日期图是反映某时刻地球表面日期分布的示意图。一般由“经纬网日界线”构成。根据日界线特征和日期换算原则解题。步骤:首先确定(区分)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再由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自然变更的日界线(0 时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来推算时间。图 417三、太阳高度日变化

4、图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图 4181.太阳高度为 0的时刻表示日出日落时刻推算白昼长短(如图 418 中:地昼长小于 12 小时、地昼长等于24 小时、地昼长等于 12 小时)。2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H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当地纬度或太阳直射纬度。3 最大太阳高度 H 出现时刻即为当地正午(地方时 12时)推算当地经度或标准时间所在经度。4南、北两极点在某一天中太阳高度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常数 C(C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其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图中是一条直线(如图 418 中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线呈一直线,表明地是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的某极点,且根据地太阳高度

5、值为 h,可以断定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为南纬或者北纬 h)。5.多个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时要注意对它们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和高低纬度的判断。四、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基本类型包括直角坐标折线图(图 419)和半圆倾角路径图(图 4110)。找准拐点(极值)所对应的日期(节气)是解题(推算当地纬度等)的关键。图 419图 41101利用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节气判断南北半球冬至(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北半球;夏至(6 月22 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南半球。2利用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来判断纬度范围有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无太阳直射现象

6、,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以外。3利用公式 H90|计算当地纬度。五、直立物体影子日(年)变化图直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与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直接相关。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1一天当中,正午时,日影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日出或日落时,日影最长。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北。太阳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短;太阳直射 2326S,全年正午影长最长。3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全年正午日影朝向正南。太阳直射 2326N,全年正午影长最长;太阳直射 2326S,全年正午影长最短。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随季节而变化。关键是结合

7、影子方向和影长极值判断对应的日期(节气);有时也要注意影子日(年)变化图与太阳高度日(年)变化图之间的转换。六、昼长变化示意图昼长变化示意图的判读具有如下规律:图 41111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昼长为 12 小时),图中表达应该是一条数值为 12 小时的直线。2北半球在夏至(6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在冬至(12 月 22 日)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3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持续时间越长。4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七、变式图、简化图 变换方式:平移(图 4112)、旋转(图 4113)。处理措施:复原、补全、(俯视图、侧视图)视角转换。图 4

8、112图 4113试在图 4112、图 4113 中各自左下部分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图 4112 中,由 T 点经度(160W)和 O 点经度(20E)可知其上部就是下部匹配部分平推 180所得O、P、R 位于 20E经线;A、B 位于 110E 经线;M、Q、T 位于 160W 经线(如图4114)。即可正确画出晨昏线 AT。图 4114图 4115图 4113 中,由 T 点和 O 点经度同为 160W 可知其上部是下部匹配部分的背面以 160W 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轴沿赤道平面旋转 180所得O、T 位于 160W 经线;A 位于 110E经线;B 位于 70W;M、Q(P)、R

9、位于 20E 经线(如图 4115)。可画出晨昏线 AR。【典例 1】图 4116 中弧 ACB 是晨昏线,C 地点位于格陵兰岛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4116(1)假设 A 点经度为 125W,那么 B 点的经度为_;飞机从 A 地点飞往 B 地点,最近的航线是()A.从 A 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飞到 B 点B.从 A 地点出发沿弧 ADB 飞到 B 地点C.从 A 地点出发沿弧 ACB 飞到 B 地点D.从 A 地点出发沿经线向北经北极点,再沿经线向南飞到B 地点(2)假设 A 点经度为 135W,那么 B 点的纬度为_;(3)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出,此时刻北京时间是()A.11 时C1

10、7 时B23 时D5 时(4)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落,两个小时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是()A.20S,75WC.2326N,165EB20N,105ED2026S,105E【思路分析】充分利用日照图中“五点”关系等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C 地点位于格陵兰岛上C 点的坐标为 70N,45W。调用知识:球面上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这两点所在大圆 上的那段劣弧,弧 ACB 是晨昏线(地球上的一个大圆)从 A 地 点飞往 B 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A、B 两点所在大圆上的一段劣弧弧 ACB。A、B 两点是晨昏线与某一条纬线的两交点A、B 两点所在经线一定是与 45W 对称的。A 的经度为 125W(45

11、W 向西80)B 的经度为 35E(45W 向东 80)。若 A 点经度为 135W A 点与 C(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点间的经度差为 90A、B 两点就是两交点在赤道上 B 点的纬度为 0。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出弧 AC 是晨线C 点所在的 45W 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 方时为 12 时北京时间为 23 时。【答案】(1)35E C(2)0(3)B(4)B若图中 A 地点正当日落弧 AC 是昏线C 点所在的45W 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70N 纬线在昼半球,C 点为发生极昼的切点太阳直射点在 20N,135E再过两个小时,地球 向 东 自 转 30,太 阳

12、 直 射 点 在 地 球 表 面 向 西 移 30 为20N,105E。【学以致用】图 4117(2012 年四川卷)图 4117 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 MN 上各点太阳高度为 0,MN 与 EP 相交于 N 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 12 题。1由图文信息可知()CAM 位于 N 的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C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点拨: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 为晨昏线,大陆上的等 温线向南凸,说明是 1 月左右,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2图示时刻()BA东经 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

13、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点拨:东经 10有昼有夜;昼半球和夜半球是相等的;1 月是近日点附近;N 点地方时为 0 时,澳大利亚在新一天,巴西 在晚一天,所以选 B。【典例 2】图 4118 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 3 月 21日,非阴影区为 3 月 22 日。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4118(1)此时北京时间为_日_时。(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_。(3)再过_小时全球处于同一天。【答案】(1)22 4 (2)1/3(3)16【思路分析】根据日期的变化区分两条日界线(180和 0 时所在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 NA 进入 3 月

14、22 日NA 为 3 月 22 日 0时经线;自西向东过 NB 线,其东侧为 3 月 21 日则 NB 为国际日界线(180)NA 经度为 18012060E。(1)已知 NA(60E)为 3 月 22 日 0 时北京时间(120E)应为3 月 22 日 4 时;(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跨经度 120占全球的1/3;(3)自然日界线 NA 自东向西转 240与国际日界线 NB 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需 16 小时。【学以致用】3图 4119 表示从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弧 AOB 为晨昏线,其中 AO 弧是晨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4119(1)此时北京时间为_时。(2)此时与北京处于

15、同一日期的地区占全球的_。(3)再过_小时全球处于同一天。点拨:根据与晨昏线的关系区分两条日界线(180和 0 时所在经线)。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O 弧是晨线,表明晨昏线(弧 AOB)的左侧为昼半球,昼半球的中央经线(30W)的地方时为 12 时,150E 经线即为 0 时经线。(1)北京时间(120E)应为 22 时;(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跨经度 330(150E 向西 到 180),占全球的 11/12;(3)自然日界线 150E 经线自东向西转 330 与国际日界线 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需 22 小时。答案:(1)22(2)11/12 (3)2

16、2【典例 3】(2011 年佛山调研)图 4120 表示某日北半球某纬线上不同经度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此刻,北京时间为()图 4120A3:20B9:20C15:20D21:20【答案】A【思路分析】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当地正午(即地方时 12 时)则此时 110W 的地方时为 12 时北京(120E)的地方时为 12 时15 时 20 分3 时 20 分。【学以致用】(2011 年济南调研)图 4121 中 L 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 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 45 题。图 41214此日实验中学校园内(约 36.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32.5B75.5C45.5D66.55假

17、设图示太阳高度角为该地一年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则()A地球上的温带范围将会缩小B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将会减小C回归线将穿过我国的海南岛D夏至日北半球所有地点白昼时间都将变短答案:4B5.B点拨:第 4 题,L 太阳高度日变化呈一条直线,说明 L 地位于北极点。同一半球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可通过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求得),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22N,因此实验中学校园内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丨 36.522丨75.5。第 5 题,22比正常最大太阳高度角(23.5)小了 1.5,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缩小,回归线为 22,则热带和寒带面积缩小,温带面积增大;济南正午太阳高年

18、变化幅度减小;夏至日北半球除 78N 及其以北地区(昼长 24 小时)外,其他地区白昼时间变短。【典例 4】(2011 年汕头联考)读某日以 d 点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太阳高度分布图(图 4122),a、b、c、三地点中,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图 4122AaCcBbDa、b、c【思路分析】d 位于北回归线上,且太阳高度角达 90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答案】D【学以致用】(2011 年汕头二模)图 4123 为3月21日北半球某纬度线 上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情况,读图回答 67 题。图 41236该地的地理纬度是()A30

19、NB30SC60ND60S7甲地的经度可能是()A0B60WC120ED150E答案:6A 7.D点拨:第 6 题,由 3 月 21 日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 0;由图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 H60。则该地纬度 可通过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为 30,因该地位于北半球,因此为 30N。第 7 题,甲地太阳高度为 0,刚好日出或日落。3 月 21 日,全球昼夜平分,各地均为地方时 6 时日出,18 时日落。计算如下:若甲地日出,地方时 6 时,比 60E(12 时)晚6 个小时,经度为 30W。若甲地日落,地方时 18 时,比 60E(12时)早 6 个小时,经度为 150E。【典例 5

20、】(2011 年广州模拟)读图 4124,a、b 两城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旗杆(等高)的影长及朝向,据此回答(1)(3)题。图 4124)(1)关于 a、b 两城的说法,正确的是(Aa 地地转偏向力比 b 地小Ba 地自转角速度比 b 地大Cb 地昼长的变化幅度比 a 地大Db 地自转线速度比 a 地大(2)若 a、b 城位于同一大陆,则该大陆可能是()A澳大利亚大陆C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D北美大陆)(3)当 a 地杆影长为 0 时,则(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B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C华北平原开始播种小麦D恒河正处在枯水期【答案】(1)D(2)C(3)B【思路分析】6 月 22 日和 12 月 22 日这

21、两天,a、b 地正午旗杆影子朝向都相反两地都在回归线之间;a 地影长 12月 22 日长于 6 月 22 日a 地位于北半球;b 地影长 12 月 22日短于 6 月 22 日b 地位于南半球;a 地最长影长远大于 b地a 地纬度高于 b 地第(1)题,b 地纬度低,线速度大,昼长的变化幅度小。第(2)题,若两城位于同一大陆,则该大陆跨南北半球位于非洲。第(3)题,a 地影长为 0 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学以致用】(2012 年福建卷)图 4125 中 N 为北极点,A、M、B 位于地球表面,NP 为经线,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 553 千米。据此完成第

22、8 题。图 41258若在 M 地垂直立竿,则图 4126 中 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图 4126A甲B乙C丙D丁点拨:由于 N 为北极点,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 553 千米,时,M 地出现极昼现象,太阳在当地地方时 0 时从正北方向升起,此时日照竿影朝向正南;5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仍位于北半球,M 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此时日照竿影朝向西南;10 月1 日正午,太阳位于 M 地正南,此时日照竿影朝向正北;秋分 日地方时12 时,即M 地正午时刻,太阳位于正南,此时日照竿影朝向正北。答案:D则 M 点的纬度为 90(2 553 千米/111 千米)67N。在夏至日【典例 6】

23、(2011 年佛山二模)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 12 月 22 日 7 时 40 分,我国迎来 2010 年的冬至。读图4 1 27,判断 2010 年我国进入冬至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等于乙地昼长B.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图 4127C.丁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175W)【思路分析】主要根据各地白昼时间长短来确定纬度位置。此时为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甲地夜长 18 小时,乙地昼长 6 小时甲地昼长等于乙地昼长(6 小时);丙地夜长 12 小时,昼夜平分丙地位于赤道丙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丁地昼长 24 小时丁地位于南极圈及其

24、以内其大气环流主要为极地高气压带。【答案】A【学以致用】(2012 年山东基本能力卷)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 120E)每 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 4128。据此完成 911 题。图 41289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A3 个月B6 个月C9 个月D12 个月10图中 a 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A端午节C国庆节B劳动节D元宵节11在图中 b 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A.日本春光明媚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B.北极出现极夜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点拨:第 9 题,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6:00 日出,由图可知,该同学从秋分开始观测,一直到次年秋分持续

25、了12 个月;第 10 题,图中 a 点在秋分(9 月 23 日)之后,冬至(12月22 日)之前只有C(国庆节)满足条件;第11 题,图中 b 点对应的日期应在春分(3 月 21 日)之后的一段时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本春光明媚。答案:9D 10.C11.A【典例 7】(2011 年汕头摸底)读图 4129,A、B 位于晨线,A 是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A 的纬度为 70S,回答(1)(2)题。图 4129)(1)关于 A、B 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的地方时相同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C两地同时日出且同时日落DB 地日落的时间比 A 地早(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长江流量处

26、于一年中最高的季节B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地区夜幕降临C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北京正处于上班高峰期【思路分析】将图补充完整,如图 4130:图 4130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B 点位于 A 点以东地方时 早于 A 点;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A、B 两地不在同一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A、B 位于晨线该日两地同时日出;A、B 位于晨线,A 是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A 地(70S)刚好出现极昼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20S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冬季,长江流域降水量最小,长江流量处于一年中最小的季节;B 地昼长短于 A 地,而该日两地同时日出该日 B 地日 落的时间

27、比 A 地早。150E 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 24 时北京时间(120E 地方时)为 22 时,正处于夜晚休息时间;纽约位于西五 区,此时的地方时为 9 时,正值上午。【答案】(1)D(2)C【学以致用】(2012 年海南卷)图 4131 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 度为 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 时20 分。据此完成 1213 题。图 413112图中甲地时间为()BDA5 日 5 时 20 分C6 日 5 时 20 分B6 日 6 时 20 分D5 日 6 时 20 分13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悉尼C雅加达B上海D莫斯科点拨:西五区区时为 6 日 0 时 20 分甲地(15E)时间为 6日 6 时 20 分;甲地位于晨昏线上,且甲地时间为 6 日 6 时 20分该斜线表示晨线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