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710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一高、淮阳中学等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联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1.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体验农耕文化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重要方式。如图为一农耕文化博物馆展出的幅农耕场景的图片,图片所示的农耕场景最早出现于A. 春秋战国B. 西汉C. 南北朝D. 唐朝【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古代中国的农业可知,图片中农具为耧车,这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B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出现耧车,A排除;南北朝、唐朝晚于汉朝,不符合最早的说法,CD排除。故选B。2.官府手上业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官府直接垄断的各种自然资源,或以土

2、贡、坐派、科买等超经济强制手段取之于民。劳动力的来源主要有车工匠役工匠和雇工匠。这说明,官营手工业较民营手工业A. 技术水平高B. 规模大C. 产品质量优D. 成本低【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官营于工业的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用花饯就能取得的,劳动力有车工匠役工匠和雇工匠,也没有工资支出。所以,同样的商品,官营手工业较民营手工业付出的成本要低的多。D正确;技术水平高、规模大、产品质量优是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但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成本问题,因此不符合材料主旨,ABC排除。故选D。3.据史书记载,公元803年的唐朝长安城东市出现了一次失火,烧去东市曹门以西商肆四千余家金银财物一并烧尽。该记

3、载可以印证唐朝A. 政府对商业的抑制放松B. 城市布局存在严重弊端C. 商业范围出现重大突破D. 长安城的商业较为集中【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烧去东市曹门以西商肆四千余家,金银财物一并烧尽”来看,东市商家较多且较为集中。D正确;东市失火与抑商政策的严或松没有必然关系,A排除;商家较多、集中不能说明城市布局有弊端,B排除;唐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未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C排除。故选D。4.宋史食货志下五记载:“凡民茶折税外,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论罪。园户辄毁败茶树者,计所出茶论如法主吏私以官茶贸易,及一贯五百者死。”这表明A. 茶叶是重要商品B. 茶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C. 农

4、民以种茶为主D. 宋代的商业管控空前严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私卖茶叶、毁坏茶树都要治罪,主管官员将官茶私卖,甚至处以死罪,这说明官府将茶叶列入官府专卖产品,体现了茶叶的重要地位。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茶税在税收中的比重,无法说明茶税是主要收入来源,B排除;中国古代农民主要是以种粮为主的,C排除;依据所学知识,宋代对商业的管控程度较唐代有所放松,D排除。故选A。5.凊朝,“奉天(清代东北政区名)各处地多宜棉,而布帛之价反倍于内地,推其原欯,大抵旗民种棉者虽多,而不知纺织之利”。所以,北方的棉花原料,只能源源不断地运向松江,经过这里加工成布,再散发到各地。这种情况说明A. 清朝时期棉

5、花开始在北方大量种植B.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C. 区域分工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D. 松江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奉天种植棉花然后将棉花卖到松江,松江纺织棉布再销往各地,这是典型的区域分工,使各地之间的联系通过商品交换得到加强,进而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奉天大量植棉是由清朝“开始”,A排除;北方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与奉天棉花大量运向松江地区的事实矛盾,B排除;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C。6.哥伦布航行前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签定了一份协议:“任命哥伦布为他所发现或取得的所有岛屿和大陆的元帅,他

6、和他的继承人永远享有这个职衔及相应的一切权利和特权;哥伦布保有这些领地所出产、交换而得和开采出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和其他财物的十分之一,完全免税”其他航海家航行时也都有类似的协议,这些协议的主要作用是A. 鼓励航海家从事工商业活动B. 保障了航海家的基本权益C. 促进西班牙等国的殖民扩张D. 推动了新航路开辟的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来看,这类协议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对航海家们取得的成就的奖赏,从而调动了他们从事探险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新航路开辟活动的持续深入进行。D正确;鼓励航海家从事工商业活动材料不能体现,A排除;B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不属于作用,排除;协议的

7、主要作用是促进航海家进行开辟新航路,而不是促进政府进行殖民扩张,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选D。7.土豆,主食、菜品皆可的美味食材,是东西方人们都很喜爱的食物。这种食材在东西方的最初流行得益于A. 16世纪欧洲商品贸易发展B.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C. 工业革命改变了生活方式D. 达伽马抵达印度【答案】A【解析】【详解】新航路的开辟使16世纪欧洲在商业上发生重大变革,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原产于美洲的土豆开始流行于世界各地。A正确;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与产与美洲的土豆得到传播无关,B排除;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时间不符,C排除;达伽马抵达印度与产于美洲的土豆得到传播无关,D排除。故选A。8

8、.“我们只要仔细地考察一下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兴衰嬗替,而不拘泥于一时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凡不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只能成为过眼烟云。”最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明清时期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B. 17世纪后荷兰失去海上马车夫的地位C. 美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D. 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败给英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凡不是以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并结合荷兰的历史可知,荷兰在与英国的较量中失败,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工业基础雄厚,为战胜荷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B正确;明清时期中国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A排除;美洲沦为殖民地时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C排除;

9、法国虽然在“七年战争”中失败,但并没有就此衰落,D排除。故选B。9.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51年至1820年在位),出现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龙卷风”,这股龙卷风从英国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席卷了世界,它毫不留情地摧毁路上的一切障碍。当它过后,人们赫然发现,整个大地都换了模样。这场龙卷风应是A. 殖民扩张B. 工业革命C. “光荣革命”D. 电的发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751年至1820年在位”“从英国开始”并结合工业革命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开始了大规模殖民扩张,而这一扩张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自然经济解体,同时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整个世界都逐步地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

10、生了联系。B正确;殖民扩张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出现,A排除;“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时间不符,C排除;电的发明是在19世纪70年代,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B。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化工、冶金等重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工业依赖于国外市场和原料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其深远影响是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B. 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D. 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正确;瓜分世界、国际分工、东方从属于西方,都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特定方

11、面的表现,与C项相比不属于最深远的影响,ABD排除。故选C。11.1876年前后,上海奉贤县程恒昌首创轧花厂,拥有轧花机100台,工人224人。1895年仅在上海、宁波两地民间就拥有240余台动力轧花机,工人1200人左右。这反映了中国近代A. 经济结构的变动B. 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C. 上海是工业中心D. 政府对机器工业重视【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上海机器轧花厂由少到多,表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体现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看出轻重工业发展的速度对比,B排除;材料反映了在上海、宁波两地的工业发展状况,不能得出上海是工业中心的结论,C排除;材料未体现

12、政府对机器工业的态度,D排除。故选A。12.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上奏清廷指出:“外洋新出火器,所及愈远,施放愈速中国不为远计,临时购买,式样既杂,价值亦贵,而且不可必得。若与外洋开战,相持日久,实属可危故枪炮子弹,均非多设局厂,速行自造不可。”这主要表明张之洞A. 对战争失败原因有新认识B. 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C. 仍然坚持走洋务运动之路D. 认真吸取洋务运动教训【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张之洞认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武器落后,仍要通过自己设厂生产枪炮,这与洋务运动时期的主张一致。因此,张之洞并没有通过甲午战争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破产结局,而是要继续洋务运动。C正确;材料表明张之洞认为

13、战争失败的原因还在于西方的技术发达,A排除;张之洞在创办洋务企业时已经认识到自身技术的不足之处,开始的说法错误,B排除;材料表明张之洞没有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D排除。故选C。13.1911年12月至1915年12月,全国各地成立的经济团体多达107个,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辛亥革命的影响B. “实业救国”思想产生C.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 民族工业发展推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临时政府的政策可知,辛亥革命给民族资阶级以巨大的鼓舞,认为发展民族工业的时机已经到来,经济团体的纷纷成立。A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已经产生,B排除;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也是在甲午战争后,C

14、排除;从图表可以看出,经济团体并非只有工业团体,还有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D排除。故选A。14.1929年胡适曾为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作序,称赞张謇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作为功绩光辉的英雄,最终却难逃失败的命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 经营策略的失误B. 列强对中国加紧经济侵略C. 封建势力的压迫D. 中国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张謇企业衰败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时间上正好与之相符合,这也是同一时期众多民族工业哀败的共同原因。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张謇的经营策略问题,A排除;封建势力压迫确实给民族工

15、业的发展造成阻力,但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短暂春天时,该因素也是存在的,说明这不最主要的原因,C排除;中国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而不是企业本身失败的原因,D排除。故选B。15.如图是1948年拍摄的照片,一位城市女孩正准备用厚厚的几摞钞票去买东西。这反映了当时A. 人民收入大幅提高B. 个別人占有大量财富C. 通货膨胀非常严重D. 人民生活面临着困难【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来看,女孩为买东西准备了大量钞票,结合时间“1948年”可知,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非常严重,C正确;此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收入大幅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照片展示的并非女孩家的

16、财富,而是买东西的钞票,并不能证明其占有大量财富,B排除;材料并没有说女孩买不起东西,或买不到东西,无法说明生活“困难”,D排除。故选C。16.商标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某同学收藏的一自行车商标上写着“三年开焊管换,双管车架保险”、“玉田县彩亨桥镇自行车修配生产合作社”。据此判断,此商标产生在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 “一五”计划时期C. “大跃进”时期D. 改革开放初期【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可知,新中国在“一五”计划的同时对手工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一系列生产合作社。材料中出现了“生广合作社”,可推知此商标户产生于“一五”计划时期,B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

17、49-1952年,而生产合作社出现的时间是1953年,A排除;“大跃进”时期,生产合作社逐渐转变为人民公社,C排除;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晚于“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产生的说法,D排除。故选B。17.1958年6月21日,人民报发表了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指出,“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该社论体现的思想A. 贯彻了中其“八大”精神B. 有助于克服党内的冒进意识C. 减缓了“共产风”的蔓延D. 导致了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大跃进的知识可知,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使原本互相结合而不可分的“多快好省”

18、,逐渐变成了以“快”为中心、以高速度为灵魂的总路线,在实战中导致了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重要特征的“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D正确;大跃进不符合中共“八大”的精神,A排除;该社论的思想属于党内的冒进意识,B排除;“共产风”本身属于大跃进时期的错误表现,C排除。故选D。18.“锄禾日当午”即将成为历史。“过去叫开镰,现在叫开机,粮食越收越多,农活越来越轻。”这从根本上说明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巨大成功B. 农业发展已经全面摆脱困境C. 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D. 机械化使农民摆脱繁重劳动【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过去叫开镰,现在叫开机,粮食越收越多,农活越来

19、越轻”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粮食产量提高,这是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发展结果。C正确;农业机械化不是家庭联产承包的结果,A排除;农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全面摆脱困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排除;材料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机械化使农民摆脱繁重劳动不符合材料主旨,D排除。故选C。19.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姓“社”还是姓“资”,是针对个私经济争论的矛盾根源。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时,便立刻会有批评和指责的思潮出现,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成长、阻碍个私经济发展的最大思想屏障。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谈话”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 促进了个

20、体私营经济的发展B. 平息了争论,统一了思想C. 促进了改革开放深入开展D. 为十四大提供了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姓社还是姓资,是针对个私经济争论的矛盾根源”并结合南方谈话可知,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C正确;个体经济的发展只是其中一个问题,不能全面反映材料问题,A排除;南方谈话不仅限于思想领域,而是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因此平息了争论,统一了思想并不算是一个主要作用,B排除;南方谈话不属于中共十四大的指导思想,D排除。故选C。20.在南方的“特区”行走了10年后,一个有着全新内涵的地域名称“新区”,被书写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历

21、史。这里所指的新区是A. 上海浦东B. 长江三角洲C. 天津滨海D. 珠江三角洲【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对外开放的史实可知,1980年“特区”正式诞生,10年后,即1990年。据所学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浦东开放后称为浦东“新区”。A正确;长江三角洲开放是在1985年,时间不符,B排除;2005年,滨海新区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时间不符,C排除;珠江三角洲开放是在1985年,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A。21.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书中,有一标题为“辫落欢呼齐拍手”。其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详

22、解】依据材料“辫落”并结合近代习俗的变迁可知,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因此出现了“辫落欢呼齐拍手”。B正确;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他们没有要求剪辫子,A排除;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辛亥革命已经实行了剪辫子的法令,CD排除。故选B。22.1847年容闳由香港赴美用了98天时问,回程用了154天;1876年郭嵩焘由天津到伦敦只需50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近代出国成为种时尚B. 水路交通比陆路交通发展更快C. 国家重视发展航运事业D. 近代交通发展便利了国际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可知,从1847年到1876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交通工具有了

23、很大发展,这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利了国际之间的交流。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从中国到达外国目的地的时间缩短了,出国成为时尚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未体现二者通过陆路还是水路的方式到达国外,因此不能得出陆路与水路哪个发展更快,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家重视发展航运事业的内容;C排除。故选D。23.鸦片战争后,西方服饰对我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服饰变化也成为近代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服饰变化又进入了一个新高潮期。下面关于这两个时期服饰变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都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B. 都是社会崇洋风气盛行的反映C. 都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与普遍性D. 都体现着人们精神风貌的变

24、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近现代服装的变化可知,人们对服饰的选择,都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通过服饰可以看出人们的精神状态。D正确;鸦片战争后,部分农民受到西方的冲击而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A排除;改革开放后服饰的变化,以色彩、款式改变为主,并非盲目效仿西方服饰,B排除;鸦片战争后,服饰的变化主要出现在不分阶级和部分地区,普遍性无法体现,C排除。故选D。24.社会化媒体是一个近来出现的概念,最常见的社会化媒体是博客(微博)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和内容社区。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判断,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比,最大的特点是A. 信息更易被公众接受B. 用户参与、互动性

25、强C. 信息传播机会均等D. 传播信息及时准确【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图片来看,传统媒体的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而社会媒体则是多向的,用可以及时地对获取的信息,通过在线方式与传播者交流与沟通。B正确;在社会媒体时代,公众对信息接受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信息要打动公众,使其愉快地接受信息并不容易,A排除;来源正规,信用度高的传播者发出的信息更易被接受,因此机会并不均等,C排除;虚假信息过多是当今社会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D排除。故选B。第卷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里面,有一篇地员,可以说是讲土壤的一部专著。它把土壤分类同地下水位高低以及

26、宜于何种作物和植物都联系了起来。它把九州的土壤,就它们的肥沃程度,区分上、中、下三级,每级都包括六种,一共是十八种。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北宋时候,小麦已成为北方人的常食,以至南宋初期的金兵占领北方之后,大批北方人流寓南方时竟引起了麦价的陡涨,从而促进了南方麦作的进一步发展。当时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产生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南方麦作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1)本质问题:中国古代农业强调精耕细作和因地制宜。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

27、确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重农政策。(2)小麦是北方人的常食,而在南宋时期,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需要大量小麦;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小麦种植技术的提高。【解析】【详解】(1)本质问题:依据材料“把土壤分类同地下水位高低以及宜于何种作物和植物都联系了起来”“把九州的土壤,就它们的肥沃程度,区分上、中、下三级”来看,中国古代农业强调精耕细作和因地制宜;条件:依据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来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重农政策都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2)依据材料“小麦已成为北方人的常食”“北方人流寓南方”来看,小麦是北方人的常食,而在南宋时期,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需要

28、大量小麦;结合南宋时期经济发展来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小麦种植技术的提高都促使宋代南方麦作得到迅速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欧的工业化,有个长达两个半世纪的工场手工业时代(15001750)实际上那时的手工工场并非十分普遍,但马克思称之为“时代”并非夸大其词,而在于指出其重要意义。在工场手工业中,尽管生产力还是手工的,生产关系则已是资本主义的了。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工业的基础,是资积累的源泉。西欧经济力量的膨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资本价值观念的确立,都出现在这个时代。非洲、印度的征服,澳洲、美洲殖民地的开拓,都靠工场手工业的威力。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都是手工工场

29、发展的结果。吴承明早期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外部和内部因素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度的确立,现代工厂的管理制度也逐渐形成。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罚款、解雇和体罚等强制措施迫使工人服从,从而保证了工厂的纪律。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确立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通过制定恰当的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这些都直接促使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三 垄断组织一般是通过吞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含有优胜劣汰的意义。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兼并之后它必定以先进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同时,垄断组织有条件设立科

30、研部门,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迅遠转化为生产力;这类企业搞技术革新也方便得多;它还有力量到处设立联终处,及早得知市场信息,促进企业发展。朱汉国垄断经济和现代模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工厂与垄断组织形成及作用的相同之处。【答案】(1)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资本价值观念的确立;为新航路开辟奠定基础,同时带来了早期殖民扩张。(2)都是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都带一定的残酷性,工厂制定了对工人的处罚制度,垄断组织则使许多中

31、小企业被吞并并;都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都加强了生产与市场的联系【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都是手工工场发展的结果”来看,西欧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依据材料“生产关系则已是资本主义的了”“是资本积累的源泉”来看,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依据材料“西欧经济力量的膨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资本价值观念的确立”来看,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变革和资本价值观念的确立;依据材料“非洲、印度的征服,澳洲、美洲殖民地的开拓,都靠工场手工业的威力”来看手工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奠定基础,同时带来了早期殖民

32、扩张。(2)依据材料“工业革命”“科研成果迅遠转化为生产力”来看,二者都是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依据材料“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个过程本身就含有优胜劣汰的意义”来看,二者都带一定的残酷性,工厂制定了对工人的处罚制度,垄断组织则使许多中小企业被吞并并;依据材料“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确立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以先进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来看,二者都加强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依据材料“制定恰当的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及早得知市场信息,促进企业发展”来看,二者都加强了生产与市场的联系。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清史稿李鸿章传作者赵尔巽)称:“鸿章持国事,力排众议

33、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闻欧美出一新器,必百方营购以备不虞。尝设广方言馆、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磁州、开平铁矿,漠河金矿;广建铁路、电线及织布局、医学堂;购铁甲兵舰;筑大沽、旅顺、威海船坞台垒;遴武弁送徳国学水陆军械技艺;筹通商日本,派员往驻;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凡所营造,皆前此所未有也。”(1)清史稿作者对李鸿章持什么态度,其态度的着眼点是什么?列举了哪些方面的事实说明其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着眼,简要评价李鸿章。【答案】(1)持肯定态度。着眼点:力排众议向西方学习,具有开创性。事实:创设近代军事与民用工业及近代运输业、通讯事业;创

34、建近代海军,强化海防;兴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开展国际贸易等。(2)李鸿章创办的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织布局、铁矿、金矿等是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为中国工业近代化打下定的基础,也为以后近代企业的创办起到了示范作用;修建铁路、架设电线为经济近代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创设公司赴英国贸易,也有利于推动经济近代化【解析】【详解】(1)态度:依据材料 “凡所营造,皆前此所未有也”来看,作者对李鸿章持肯定态度;着眼点:依据材料“鸿章持国事,力排众议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来看,李鸿章力排众议向西方学习,其一系列行为具有开创性;史实:依

35、据所学可知,作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创设了近代军事与民用工业及近代运输业、通讯事业;创建了近代海军,强化了海防;兴办了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开展国际贸易等。(2)依据李鸿章向西方学习的措施和影响来看,李鸿章创办的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织布局、铁矿、金矿等是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为中国工业近代化打下定的基础,也为以后近代企业的创办起到了示范作用;修建铁路、架设电线为经济近代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创设公司赴英国贸易,也有利于推动经济近代化。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2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摘自新中国60

36、周年系列报告之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大比例日趋协调结合图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围绕经济结构问题,提出己的观点(可以是对图表中一个时段经济结构的看法,也可以是对图表中某一产业发展变化的看法,还可以是对图表中三大产业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并对观点进行闻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观点: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结构出现明显不合理状况。阐述:50年代末由于“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发展以钢铁为重点的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的片面发展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粮食短缺,使国家建设继续发展与人民生活面临困难,60年代初国家制定“调整、巩固、

37、充实、提高”的方针,着手调整产业结构,缩减工业与基本建设规模,使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总之,产业结构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分强调某一产业,忽视其他产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示例二:观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阐述:新中成立前我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新中成立后,为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使工业的比重得到较大提升,农业比重相对下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增长明显,工业继续保持较大比重,农业生产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显著下降了。总之,随着工业落后面貌的改变,尤其是改

38、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全而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农业比重的下降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及结构优化的反映。(注: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详解】依据1952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图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三大产业比重分配不均,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大幅下降,第二产业大幅度上升,第三产业也有所上升,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趋向合理化.可从以上观点任选其一,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总结即可。例如:观点: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结构出现明显不合理状况。阐述:50年代末由于“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发展以钢铁为重点的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的片面发展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粮食短缺,使国家建设继续发展与人民生活面临困难,60年代初国家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着手调整产业结构,缩减工业与基本建设规模,使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总之,产业结构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分强调某一产业,忽视其他产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