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6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含解析)人民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357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6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6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西专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16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含解析)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规范练16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2020四川泸州一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B.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C.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D.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D项。2.有学者认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设定了“同归于尽”的历史命运。对“同归于尽”的

2、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阶级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B.两个阶级势均力敌且无法分出胜负C.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阶级D.无产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并成为统治阶级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同归于尽”指的是两大阶级的最终归宿,不是来源,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同归于尽”的含义,排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和阶级都将退出历史舞台,两大对立阶级也不例外,故C项正确;“同归于尽”表达了因为生产力发展,阶级最终消失的命运,故D项错误。3.在巴黎开始与凡尔赛对峙的时候,梯也尔表示:“宁要法国,不要首都。”巴黎公社被梯也尔大军围困,而冷眼旁观的德国释放了大量战俘以充实梯也尔的军队。这反映出()A.巴黎公社的失

3、败有其必然性B.法兰西共和之路具有曲折性C.法国共和政体的基础较雄厚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失败必然性的因素,故A项错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并不能直接体现出法兰西共和之路的曲折性,且当时法国已经是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只是梯也尔政府企图镇压巴黎公社运动的反动意图和德国的帮凶角色,并没有对共和政体基础的描述,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巴黎公社革命一方面面临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疯狂镇压,另一方面面临德国的助纣为虐,这两方面正是当时法兰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体现,故D项正确。4.(2020安徽宣城二模)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

4、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A.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B.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C.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D.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民主共和制度)”,表明巴黎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的进程,故选C项。5.1918年,俄国召开了酝酿已久的立宪会议。参加会议的3 600多万人有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2 100多万人选择了社会革命党。列宁说,

5、“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于是,人民委员会解散了立宪会议。这主要反映了()A.苏维埃政权坚持无产阶级专政B.发动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C.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答案:A解析:材料“把全部政权交给立宪会议,同样是和凶恶的资产阶级妥协解散了立宪会议”,表明俄国拒绝与资产阶级妥协,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故A项正确;材料讨论的是政权的建设问题,故B项错误;“布尔什维克党未得到群众支持”与材料“3600多万人有900万人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期间,并未进行调

6、整,故D项错误。6.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范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答案:C解析:材料“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其性质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与十月革命的目标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十月革命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故C项正确;“面向东方落后

7、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了十月革命对东方反殖民斗争产生了影响,树立了榜样,但不是使东方实现了非殖民化,故D项错误。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俄国史学界的争论:苏联解体前后,一些持右翼观点的研究者宣扬,十月革命是以列宁为首的一小撮职业革命家,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发动的“政变”,“不仅是俄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左翼学者提出,十月革命并非偶然发生的,不仅对俄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学者亚历山大舒宾专门著书,详尽分析了俄国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阐明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把这场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社会舆论:围绕十月革命评价

8、问题,俄罗斯社会舆论调查研究中心展开调查,该调查一直持续到21世纪前十年。调查结果如下:摘编自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列宁和十月革命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俄国发展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参考答案:观点:俄国历史研究领域、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论述:苏联解体前,由戈尔巴乔夫等人发起的对斯大林、列宁等苏共领导人的批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苏共领导人的形象被严重丑化,苏共和苏联的历史被歪曲,社会思想混乱,国家局势动荡,民族分离主义猖獗,最终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社会舆论越来越肯定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历史新纪元”“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这说明在俄罗斯史学研究者的努力下,俄罗斯史学逐渐回到尊重史实、倡导爱国主义、捍卫国家利益的轨道上来;而经历了国家解体、经济衰退、生活困窘的民众,也开始怀念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安定的苏联时代。所以十月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者和俄罗斯群众的认可。解析:根据材料中“俄国史学界的争论”和社会舆论评价的走向,可知史学界和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从歪曲、否定到逐渐肯定。结合相关史实从政府导向、史学研究者的努力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