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第I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而草虫之微细,亦加寓意焉。”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
2、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寓意。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
3、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花鸟画不只是在客观地表现对象形态,通过情感寄托,它还既能引起大众共鸣,也能给予观者某种联想空间。如宣和画谱所描述:“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骛,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不难看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
4、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界,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雅意。(摘编自马新林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中国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和鸟,而是泛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各种动植物。B. 花鸟画的内蕴十分丰富,它在不同的时代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是不完全相同的。C. 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D. 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中国人通过花鸟画,形象地表达了对宇宙和自
5、然的态度与看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 把花鸟比作人,用花鸟寄托情感,以及中国笔墨的独特性,使花鸟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B. 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葫芦等题材,因为在长期发展中不断重复出现并已程式化,因而受到人们喜爱。C. 正是借助象征、隐喻、谐音等艺术手法,花鸟画中的石榴、蝙蝠有了“多子多福”、葫芦有“福禄”的吉祥寓意。D. 花鸟画表达了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向往和追求,这使它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中国先民对花鸟的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花鸟画的发展
6、,可见,花鸟画是图腾信仰的产物。B. 画家们把日常生活中积聚的情感寄托在了花鸟画中,因而,人们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才有了产生情感共鸣、发生联想的可能。C. 宣和画谱的描述表明花鸟画的许多题材具有较为稳定的文化和审美意蕴,但这种意蕴在将来也可能发生变化。D. 中国人在小花鸟中发现了生活大境界,发现了天地万物中蕴含的雅意,表明中国人能以发现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老人和马月亮从东山后面升起来,就挂在山顶那棵树的梢上。院子里没点灯,只有院西墙马棚那儿,一星红红的火,在月光底下明明灭灭。何处的笛声,被山风一路送过来。声音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断断续
7、续。听不出什么曲调,却跟山里的夜风那般寒凉。小子,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有什么办法呢?手里的一袋烟终于抽完了。老人将烟袋锅子在脚后跟上轻轻磕了磕,站起身,向笛声飘来的方向望一眼,转身走向西墙边上的马棚。马棚底下,一匹浑身雪白的老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入定的老僧。那是一匹跟他一样老的老马了。跟着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今夜,他心里只有一种沉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他是来跟老马告别的。明天,他就离开这里,到山下去,马还要留在这里。马还不能退休,因为它还没有找一个新的合适的接班人。老伙计,腿上这伤,还疼吧?阴
8、天下雨要犯病,你自己可要小心老人在老马的左前腿那儿站住,迟缓地弯下腰,去抚摸老马腿上那块伤。那是那个暴雨天留下的。那天,他和老马如往常一样到山上去接孩子。回学校的路上,风雨就来了。那天风刮得邪性,要把整座山都拔起来,雨浇得人眼睛睁不开。三个孩子坐在马背上,他牵着马走在前面探路,马小心翼翼地跟在他后面顺着他找的路往前走。雨天,路滑,原本就陡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一处近六十度的陡坡前,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上去。马背上的孩子们坐不住了,要下来自己走,被他制止了。他心疼马,更心疼那些山里的娃。为了学点文化,那些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到那所只有他一个老师的小学。他让孩子们坐稳,破天荒地冲老马
9、发了脾气:不中用的东西,这点坡也上不去。老马似是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丝毫埋怨,它用力晃了晃双耳,再一次奋力往坡上冲去。近坡顶,老马像一堵重重的墙倒下去,前腿正跪在一块锋利的山石上老马的伤,后来慢慢好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草药。那条腿却是瘸了。他的心,也从此缺了一角。还有马的那只右眼。是在那次送孩子回家的路上,被路边突然倒下来的一棵树给戳瞎了。那一次,真的把他的心都要给疼碎了。他眼睁睁看着一支尖尖的枯树枝直直插进了老马的右眼窝,鲜血“咕嘟”一下冒出来,把它前胸处的那片雪白的毛都染红成一片。他以为那次的老马是死定了,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继续和他一起去接送孩子们了。让他没想到的,第二天,他刚走出屋门,老马
10、就在马棚里急切地向他呼唤:该去接孩子们了。再苦再累不流泪的的汉子,那天抱着马脖子呜呜地哭了。如果山外的那些人,能有老马一半的心思,山里的孩子们,天地可就不一样了。他不比老马更好。他的右胳膊,也是在那次事故中永远地变成了残疾老伙计,这三十年,你跟着我受苦了你是咱山里人的大功臣哪老人围着老马,左转,右转,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抚摸遍。三十年了,那些山里的孩子们,一茬儿又一茬儿,被那匹马驮进学校,驮出大山。他们读了中学,大学,走到山外,有了体面的生活。他和马,却是老了。儿子带他去体检,诊断书上列了近十种大大小小的病。把儿子惊晕了,也给他下了死命令:不下山,押也要把他押回去。他也确实老了,看黑板
11、上的字,原是黑白分明,现在在他眼里却是模糊一片他不管儿子押不押。只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孩子们不能一日无老师。奔波了很多天,上上下下,远远近近。没人愿意来。深山旷野,谁愿意把青春埋在这里。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那个坐在马背上走出大山的孩子,读的一所不错的师范学校他去找学生。拎了两斤老白干。他说。学生听。学生听完,面露难色。学生联系了一家市里的中学,已有眉目。他伤了心。和着眼泪一杯又一杯的喝着闷酒,心里却没埋怨。他把那些孩子们送出大山,就是希望他们从此能过上一份好生活学生还是把他手上的酒杯夺去了,说,老师,您给我点时间学生跟着他一道来到这所阔别已久的小学。三十年过去了,屋
12、还是那屋,人还是那人,只那些明朗朗的脸不一样了笛声继续随了风送过来。这一次,他听得真切,是他曾经教孩子们唱过多次的希望的田野。欢快的笛声,已不似先前那般寒凉,在夜风里有节奏地舞。他轻声随着笛子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马似乎也受了感染,不再入定般寂静,它用力摇晃着耳朵,四蹄有节奏地在地上轻轻踢踏。老人的大手轻轻抚遍老马的全身,嘴里的声音渐渐模糊,眼角有凉凉的泪缓慢滑下来:老伙计,小子是新手上路呵,你再辛苦带他一程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 这篇小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文章没有扑面而来的震撼,却在华丽精巧的文字背后潜藏着动人力量。B.
13、老人是大山里小学唯一的老师,如果不是“确实老了”,他还会一直义无返顾地接送学生上课给学生上课送学生回家。C. 老人和马有着共同的经历、性情,共同的品格、命运,作者将人和马两个形象叠合起来,反映共同主题:赞美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D. 老人老去了,不得不离开大山,他的学生最终成了他的接班人,也将是老人精神的继承者。E. 小说以第二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穿插以第三人称,使叙述的对象得以立体化的展现。5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6小说中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14、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
15、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
16、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
17、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材料二: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片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
18、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
19、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7.(比较新闻报道的内容与角度)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
20、一项是()(3分)A. 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C材料一、材料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多贬低,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8.(比较新闻报道的内容与角度)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
21、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9. 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
22、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
23、,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
24、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B.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C.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D.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
25、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 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D. “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
26、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B. 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C. 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D. 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
27、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月夜泛舟刘著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传邮 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 老却人。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 作逸民。【注】刘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遗民,后仕于金。 传邮:上传下达的文件、书牍。区区:庸庸碌碌。尧封:相传尧划天下为十二州,每州表封一山,以作祭祀。后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或故国。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 首句取陶渊明笔下“无心以出岫的云”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变迁,人世浮沉就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定。B. 第二句
28、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南朝”“北朝”两词对举起到了强化情感的作用。C. 颔联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扰扰”“区区”的使用不仅有叠词的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D. 颈联由远及近写泛舟所见的优美景象:两岸青山绵延流转,身侧白鹭傍船翩飞。但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应是以乐景衬哀情。E. 诗人像李白、苏轼等古来许多文人那样在月夜泛舟、独酌,是因为置身月下就似“到了另一世界了”(朱自清荷塘月色)。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根据要求填写诗句。(每空1分)(1)韩愈在师说里认
29、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2)韩愈的马说中饱含着悲伤、愤慨的心情,又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两句,来具体描写茅屋漏雨的生活境况。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革命党人对事业的追求九死不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
30、常使用的下里巴人。一个叫做李云龙,今年29,乃是一个乞儿,放浪形骸之极,这人每日只食一餐,过午不食,一个钵盂,一根木棍,百衲衣加芒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里约奥运首金争夺战打响,在举重队放弃参加女子48公斤级比赛后,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首当其冲,杜丽和易思玲向金牌发起冲击。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 在中国千年小镇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18日圆满闭幕,与去年相比,本届大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代表性更强,社会影响更深远。B. 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C.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
31、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D. 近年来,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19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_。_,_。_。_,_。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
32、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A. B. C. D. 20.下面这则文稿有五处不妥当,情指出并改正。(5分)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21.分析下图,得出结论,并合理推断其原因。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结论和原因均不超过25字。(6分)包兰铁路开通前后109公路、铁路和民航客运量对比图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33、00字的文章。(60分)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隨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一本书,深入阅读,才能得其精髄;一篇文章,沉浸其中,方能领会思想。因此,书要好好读,路要自己走。然而,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者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可以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或者想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3月月考答案1C
34、C项,“用诗性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方式寄托着人们主观的情感与志趣”说发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还有“是花鸟画的本质特征”属于五种生有,文章并未提及花鸟画的本质特征。2B B项,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3A A项,“中国先民对花鸟的图腾信仰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并影响了花鸟画的发展,可见,花鸟画是图腾信
35、仰的产物”说法不正确,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花鸟画中的题材除了祝福寓意外,也在抒发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和精神操守,或许在不同时期其寓意会有所不同,但都满足着每个时期寻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花鸟,大境界。在中国人的眼睛里,花鸟的世界,永远都充满着生机与雅意”。4AE A项,将“华丽”改“平淡”。E项,将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互换。5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出寒凉的氛围,烘托学生纠结的心情。与最后一节首尾呼应,通过笛声由“寒凉”到“欢快”的转变,揭示人物的心理转变。(一点2分,共4分)6任劳任怨: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
36、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但仍然毫无怨言担起重任。默默奉献:默默工作近三十年,不求回报接送学生,给学生上课。担心忧虑:他确实老了,担心没有接班人,为乡村教育的困境而忧虑。(一点2分,共6分)7答案:A解析: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 。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答案:C解析: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B项,“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
37、9.示例: 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答案: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弥补节目的不足: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近朗读者10C11D D项,“署”,暂时代理。12C C项,“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理解错误,不是别人
38、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教。13(1)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得分点:“故事”,按照旧例;“以”,因为;“善”,擅长;“优诏”,褒奖(他的)诏书)(每点1分,句意1分)(2)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得分点:“畋”,打猎;“从”,带着、带领、使跟从;“往往”,经常;“畏”,敬畏。)(每点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
39、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天子流亡,樊泽用兵是以您的命令拜访皇上所在的地方,如今樊泽却谋划您的军权,在您的地盘谋取利益,可以说是对人不忠心。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
40、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
41、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他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
42、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14AD A 项,陶渊明笔下的“出岫”云蕴含着无心无意、自然自在的意味,而本诗首句中“出岫云”则是无根无倚、漂浮不定的意象,寄寓作者对浮世变迁的感慨,二者大异其趣。D项,颈联不是“以乐景衬哀情”,厌烦官场俗务的诗人徜徉于青山碧水间,体验到的是难得的解脱的愉悦,句中“不厌”“相亲”更是诗人喜爱之情的直接表露。15国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首联写祖国灭亡、异朝为臣的屈辱,悲叹自身如孤云漂泊,无依无凭。对公务繁冗、官场庸俗的厌烦。颔联写文书繁多终日碌碌,应对庸俗僚吏让人心灰意懒。暂得摆脱公务、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轻松愉悦。颈联寓情于景、
43、情景交融,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表达了诗人暂时摆脱俗务的喜悦心情。对故国的眷恋,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句“暂向尧封作逸民”,诗人特称早已沦陷的中原为“尧封”之地,宁做故土的隐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1)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17C二三其德,二三:有时二有时三,经常改变。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德:操守,心志。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语境使用正确。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坚持以民为本”是好事,所以用错对象。九死不悔:九:表
44、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语境使用正确。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句中修饰的是适合百姓日常使用的科技产品,用错对象。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语境使用正确。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语境。18AB项,既可以说是“缺乏”和“不高”“不足”搭配不合逻辑。“缺乏”的宾语应该是“理论与时间”。可以将“水平不高”和“不足”去掉。C项,句式杂糅,“最重要的原因是”与“造成的”两种表达方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D项,成分残缺,“形成”后面缺少宾语。应改为“形成了一种从自我
45、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的风气”。19A做这道题要先通读一下所有句子,对中心有大致了解,明确表达方式,这题中心是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所见“青和橙绿”的赞美和喜爱。描写作者所见所想,那么就可以想一想,景物描写常用的顺序是什么,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此题按照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考虑,标志词语是“遥远处”“眼前”“近处”“头又俯下去”。第句是对的总结,而中“茸茸的草地”和“无边无垠的橙绿”相呼应,前面看的,所以是“满眼”,最后“贴”在草地上,草地无垠之宽广,所以放一起。20. (1)把“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2)把“贵网站”改为“本网站”(3) 把“要求”改为“诚邀”(4) 把“恳请”改为“恳切(5) 把“拙作”改为“大作”21 (1)结论:铁路开通后,客运量超过公路、民航、成为出行首选。 (2)原因:铁路出行比公路速度快,比民航费用低。(一条3分,全对6分)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