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19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公元前539年,郑国子产主政期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遂于公元前536年下令铸刑书,即把刑法铸在铁器上,公布于众,使上下人等共同遵守。子产的这一改革措施说明A法家思想开始产生 B宗法制瓦解C旧体制的崩溃 D郑国欲称霸25有学者对上海博物馆所藏东汉画像砖、画像石进行整理。对以建筑对主题的汉画像砖石展开了分类研究(如下表)。由此推知,这在实质上体现了出土地类型滇北与四川陕北与晋西江苏山东住宅8296486门阙46102349水榭0018桥梁00423(注:门阙是指古代宫殿、官府、祠庙、陵墓前由双座塔楼组成的

2、出入口)A山东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B汉代民间厚葬之风盛行C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动 D田庄经济模式较为普遍26唐太宗李世民在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他在论政体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据此可知,唐太宗意在A践行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B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强调君主要正己重民 D推崇荀子的治国理念27宋朝对士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的现象;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表明宋代A对经济的管控有一定

3、松弛 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改变C土地兼并成为普遍现象 D采取农商并重的经济政策28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将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 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 D督察地方豪强29元代为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终身不得改业,形成匠籍制度;而清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这一变化A使匠户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B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C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D助推了手工行业私营超过官营30下表是我国古代都分外来农作

4、物的引进情况时期原产地名称西汉西域胡萝卜、胡豆(蚕豆)、胡椒、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等北宋占城占城稻明后期美洲番薯(红苕)、番茄、番椒(辣椒)、番豆(花生)、马铃薯(土豆)等这些古代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得益于A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 B人口猛增对优良作物的需求 C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持续兴盛3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但到明朝中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刊刻成书,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民间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庙宇:三义庙。这折射出A理学新发展影响人们的主流意识 B民间文学艺术发展到一个新台阶 C商品经济发

5、展促使价值观的变迁 D对儒家重义守信观念的极力推崇32鸦片战争后,先后有20余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总行或分行及代理处;甲午战争后,外国银行更加积极地扩充地盘和业务,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与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主要立足于A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所需资金 B为清政府提供大量贷款C强化对清政府的财政经济控制 D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需要33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通过设领事馆、加强海外巡视、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等方式实行积极的护侨政策,尤其以1909年颁布的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影响最大。这些措施有助于A保证与世界各国正常交流 B增强海外侨民的民族认同感C加强同海外华侨的政治联系 D

6、保障海外华侨的各种权益3420世纪初,国内民众开始利用电报技术,直接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表达对时政、外交的看法。上海的一些报刊还开辟出专栏,用以登载社会各界的来电,内容多为揭露社会不公、表达政治经济诉求、发布通告等。据此说明当时A公民意识有一定觉醒 B政府放松了对奥论的控制C电报技术的广泛应用 D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内政策35右图是发表在1929年10月5日上海漫画 上的漫画民众阅报栏(你最要看的是什么新闻?我最注意那朱毛的行踪)。这反映出当时A中共的主张得到民众广泛认同 B舆论宣传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C国内时政影响民众的政治认知 D社会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军事上二、材料阅读41(25分)阅读材料,完

7、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时期的防灾救灾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李鸿章在治河办法十条中提出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采用中国传统治河方法,兴修水利。但他拒绝采纳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提出的种种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治河的建议。郑观应在备荒裕农议中指出:“应仿照德、日、法等国,实行农业保险、备荒储蓄法。”针对社会上“贫民之多”的状况,郑观应认为当务之急“宜官绅合力,令世家、贵族、富户、殷商酌量捐资,广为收恤,城市乡落遍立善堂”,定立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孙中山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中指出,一切灾害的原因都是由于贪污,除非在行政的体系中造成一个根本的改变,局部的和逐步的改革都是无望的。摘编自康沛竹灾荒与晚清政治材料二抗

8、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辖区内各根据地各种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极大地影响了各根据地的正常生产生活。面对困难,中共中央和根据地政府领导广大军民积极救灾,依靠群众,生产自救,战胜灾荒并渡过难关。太行边区政府减免受灾严重地区公粮675万斤,从敌占区购回3150万斤粮食,严格限制可供灾民充饥的各种杂粮及干果出口,并努力组织灾民就地参加救灾活动,组织部分人迁移出去,开荒种地,安家落户。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创办义赈,在自愿乐施原则下进行募捐,给外来灾民分配土地及房屋并协助解决生产工具,减少或免除义务劳动负担,免纳二至五年的土地税。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各地设立了灾民工作介绍所、妇女儿童收容所等安置无

9、家可归的灾民,介绍灾民参加工作和参加部队,组织灾民生产小组,尽一切可能使他们得到生活安置。摘编自文姚丽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救灾政策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防灾救灾的思想主张,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抗灾救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漫长的中国科举史上,曾经存在过南北地域之争。隋唐两代最高统治者都是从西北起家,重用关陇集团和北方士人。据统计,唐代357名宰相的地域分布,生于北方的宰相有326名,占913%,而属于南方的宰相仅有31名,占87%,南北差别十

10、分悬殊。北宋以后,北方地区因为经历较多的战乱,环境相对不够安定,北方士人在科举中的优势逐渐丧失,科举及第的比重出现了南北易置的转折。也由此引发了朝中大臣关于科举取才举额分配的南北地域之争。代表观点一个是从陕州夏县入仕朝中的大臣司马光的分路取人说,一个是从江西庐陵应举入朝的参知政事欧阳修的凭才取人说。明朝前期,南方士人在科场中仍占压倒优势。为改变进士的地区分布过于不均衡的状况,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江西籍的大学士杨士奇向仁宗提出了南北分卷,按不同比例录取的设想。此后明朝正式形成南北卷制度。清代统治者为了统合南北差异,以均衡各地的科名数额来达到政治势力的合理分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对乡、会试

11、中额的地区划分越来越细。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废去南北卷制度,代之以分省取中办法,按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会试中额。从此,由科举中的南北地域之争而出现的南北卷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一般各地士人不再计较南与北大区城的配额问题,改为关注本省籍士子的会试中试数额问题,巳很少南北地域之争的观念了。选编自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结合材料及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取士中的地域之争”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论题,展开简要的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正式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营,曰捉钱令

12、史,“以番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就是以番官高利贷来补充在京官员的俸禄。据唐会要记载,国家给每一个捉钱令史放贷四十贯至五十贯的本钱(合四万到五万钱),每月应缴纳利息四千文,这样,年息是本金的百分之百。开元十八年(730年)后公廨本钱固定下来,并普及全国,范围更为广阔,名目也更繁多,甚至在“祠祭及蕃夷赐宴”和“资助公厨”等开支上,也可用放高利贷以补不足。捉钱令史多出身“市井子孙”,或者是些没落子弟和无赖之徒,这些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但只要他们每年“送利不违”,就可以“年满受职”进入仕途。元和十年(815年)以后,高利贷剥削有增无减,“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于平民,已为重赋”,结果“富人

13、乘以为奸,可督者私之,外以道官钱迫蹙闾里,民不堪其扰”,使唐王朝的固有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据薛英群略谈敦煌地志文书中的公廨本钱整理(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设置的公廨本钱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设置公廨本钱的弊端。(8分)威远中学高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历 史一选择题答案CDCABCACDBAC二、材料阅读41 【答案】(1)主张:引进机器,采用旧法,兴修水利;建立保险制度,进行社会救济;通过革命改造社会,惩治腐败。(6分)评价:李鸿章的主张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基本未突破传统思想,具有两面性;郑观应的主张深受西方的影响,具有近代意识;孙

14、中山的主张揭示了中国灾荒发生的政治原因,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6分)(2)特点:走群众路线;生产自救;社会互助;以工代赈;多措并举。(7分)意义:保障了各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巩固了根据地政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为以后的防灾救灾提供了借鉴等。(6分)42 【答案】论题:南北地域之争促进了我国科举制的不断完善隋唐时期,政治经济的重心都在北方,北方科举取士的人才也占绝对优势;到了宋朝,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方科举及第的比重出现了南北易置的转折,南方科举及第人数远远超过北方;明清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明朝推行南北分卷制度,清朝实行分省取中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南北地域之争。从南北地域之争问题的产生到解决体现出统治者从单一注重考试公平到兼顾地区公平的选拔策略,促使了我国古代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答案】(1)特点:由官府掌控高利贷;名目繁多;逐渐普及全国;利率高。(1点2分,2点5分,3点7分,最多7分)(2)弊端:官与民争利,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交钱入仕,破坏了科举制的选拔规则;利率太高,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官商勾结,欺压百姓,加剧了社会矛盾。(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