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其物质基础是()A帝国主义侵略深入,造成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迅速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限制和阻碍D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物质基础”,分析选项:A项是指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激化;B项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属于物质条件;C项体现了当时的矛盾,包括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项是群众基础。答案:B2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A投身维新变法运
2、动B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C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D领导北伐战争解析:孙中山先生题词中的“世界潮流”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孙中山提出并发展了三民主义这一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答案:C3关于下列三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发生的B都是为了救亡图存C都体现了求民主、反专制的进步潮流D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解析: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领导的虎门销烟体现不出反专制、求民主的主张;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国也不是民主政权,故C项说法不适合前两幅图片。答案:C4如图是纪念武昌起义颁发的纪念章,颁发纪念章的是()A湖北军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
3、南京临时政府D广州国民政府解析:图中有“鄂军政府”字样,即湖北军政府。答案:A5孙中山(18661925年)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D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解析:孙中山“28岁那年”正是1894年,他在海外的活动是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在1905年成立,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答案:A6“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
4、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它们都()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B使本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D反映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答案:A7“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解析:此材料高度评价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B8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
5、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A清朝政府垮台 B封建制度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历史巨变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依据题目中的信息“汉口”“1911年10月10日”,容易想到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题目即是考查辛亥革命的结果。A、C两项明显正确;D项正确,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只有B项错误,因为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因而B项是题目要求的选项。答案:B9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
6、出()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D康有为无法接受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康有为敢对袁世凯当局说袁世凯是罪人,可见其抉择很坚决,并不艰难,A项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康有为是维新派,反对革命,排除C项。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仍奉清王朝为正统,坚持改革,反对革命,所以他无法接受袁世凯以清臣身份逼迫清帝退位,故D项正确。答案:D10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
7、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文件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因此A项错误;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清朝覆灭,因此B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因此C项错误。答案:D11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解析:该评论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民权方面的贡献,排除A项
8、;同时又认为辛亥革命很不彻底,只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答案选C项。答案:C12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题干材料关键词“街上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
9、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1年10月10日,驻守武昌的新军第八营的士兵程正瀛开枪打死反动军官,熊秉坤随即赶来,鸣笛聚众,宣布起义。城内外各路革命军纷起响应,首先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然后攻打总督衙署。第二天清晨,一面十八星大旗飘扬在黄鹤楼上,宣告了武昌起义的胜利。材料二辛亥革命是发生在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御侮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它明确宣布,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宗教信仰的自由和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的权利,以及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这些都体现了进步的民主精神,反映了人
10、的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在武昌率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哪些。(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谁制定、谁颁布的。为什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答案:(1)清政府派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2)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3)由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11、平等;国民有许多民主权利;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特别地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因而,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4民主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美国的历程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
12、,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新型的共和国”创新的表现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答案:(1)表现:联邦制,共和制。(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认识:立足国情;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