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1476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读某生态问题世界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 该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生物物种锐减D. 森林面积减少2. 该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地形起伏大,生态脆弱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巨大压力 对金矿资源的过度开发A. B. C. D. 【答案】1. B 2. B【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该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在世界主要沙漠分布区,应为土地荒漠化,故选B。【2题详解】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土地荒漠化提供了自然背景;同时,人口数量的增多,

2、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压力,使得土地荒漠化加剧,正确;与地形起伏关系不大,错;图中土地荒漠化地区金矿资源分布相对较少,错。故选B。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征,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并非真正的“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因此描述为分界带更为准确。图示我国四大区域中的某分界带。完成下面小题。3. 导致该分界带东西宽度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 地形B. 洋流C. 河流湖泊D. 大气环流4. 下列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正确的是A. 赣粮食作物冬小麦B. 晋河流水文结冰期长C. 渝种植制度两年三熟D. 冀年平均降水量约480毫米【答案】3. A 4. D【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

3、地理知识可知,该分界带为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带,该分界带西侧为秦岭山脉,地形因素使得该分界带西侧自然环境特点南北差异变化速度快,东侧主要为平原地形,自然环境特点的南北差异变化速度相对较慢,A正确;与洋流以及河流湖泊等关系不大,BC错;该分界带南北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东侧受季风的影响更强,西侧受西风的影响相对较弱,但大气环流不是导致该分界带东西两侧宽度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故选A。【4题详解】赣为江西,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A错;晋为山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但结冰期相对较短,B错;渝为重庆,种植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C错;冀为河北,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

4、为500600mm,所以年降水量约480,D正确,故选D。【点睛】我们平常看到地图中画着的一些“自然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这些自然界线属于一种过渡性质的界线。这种界线由于存在比例尺较小的地图中,当我们把比例尺放大,这些界线便不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带”。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4%。19世纪40年代起,法国对该河进行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等治理措施;20世纪90年代,法国开展恢复弯曲河道、河道分汊等工程措施。图为罗讷河流域地形。完成下面小题。5. 罗讷河注入A. 北海B. 黑海C. 地中海D. 波罗的海6. “恢复弯曲河道、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

5、作用是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沿线旅游景观增加河沙淤积,便于河沙资源开发增强河流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A. B. C. D. 【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定位可知,罗纳河注入地中海,故选C。【6题详解】通过恢复弯曲河道和分汊河道,使得河流逐步恢复到自然形态,从而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同时,河道弯曲,河流长度延长,宽度增加,从而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正确;恢复弯曲河道和分汊河道,航运能力减弱,错;泥沙淤积加大,但目的在于恢复河流生态,发挥河流的生态价值,而不是为了开挖河沙,错。故选D。2019年

6、5月11日起,一股空气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各地出现46级风,气温下降48,局地降温幅度达10以上。读全国降水量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7. 依据区域特征推测,天气符号代表的是A. 酸雨B. 台风C. 扬尘D. 雾霾8. 与图中降水最大值形成相关的是A. 地形抬升形成降水B. 丰富的太平洋水汽输入C. 冷空气过境带来的大幅降温D. 火山喷发形成大量固体凝结核【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出现地区主要位于内蒙古地区,结合图例分析,该区域降水少,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且该时间段为5月,表土疏松,因此最可能代表扬尘,C正确;该地区无降雨,酸雨发生的条件之一为降水,A错;台

7、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B错;雾霾主要是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该地区风力强劲,雾霾较弱,D错。故选C。【8题详解】图中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该地处于西南风的迎风坡,含有丰富水汽的西南风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而不是冷空气过境带来降水,也不是火山喷发形成大量凝结核,A正确,CD错;该区域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B错。故选A。“烧芭”是印尼传统农耕方式。每年6月至8月,当地居民放火将森林烧成“空地”。这种方式破坏生态的同时也会产生烟雾污染。读某月“烧芭”产生的烟雾污染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 当地农业“烧芭”的最主要目的是A. 杀灭田间害虫,提高产量B. 破坏森林

8、植被,引起世界重视C. 举行祭祀仪式,庆祝农业丰收D. 获得耕地资源,提升土地肥力10. 仅从该月正常的大气环流角度考虑,符合烟雾低浓度区分布的是A. B. C. D. 【答案】9. D 10. C【解析】【9题详解】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肥力较低,同时耕地面积有限。通过“烧芭”,将森林烧成“空地”,一方面可以获得耕地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烧芭”提升土地肥力,从而有利于农业耕作,D正确;其目的不是为了杀灭害虫,也不是为了举行祭祀仪式,更不是为了引起世界重视。故选D。【10题详解】该时间段为6月至8月,该时间段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9、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风,受西南风的影响,其烟雾低浓度区将向高浓度区的东北方向延伸,故选C。“皖电东送”工程是将淮南电力采用特高压交流输电方式,经浙北到达上海。读“皖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皖电东送”工程的电力能源来自A. 煤炭B. 水能C. 核能D. 天然气12. 该工程建设与运行对安徽的影响是A. 缓解上海市土地资源供应紧张B.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C. 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D.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答案】11. A 12. B【解析】11题详解】安徽煤炭资源丰富,火电丰富,因此“皖电东送”的电力能源来自煤炭,A正确;淮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水能缺

10、乏,且淮南地区核能与天然气缺乏。故选A。【12题详解】对于安徽而言,通过“皖电东送”,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B正确;与缓解上海土地资源紧张关系不大,且A选项也不属于对安徽的影响,A错;C选项属于对上海的影响,排除C;“皖电东送”会加大安徽的煤炭开发与燃烧,从而加剧安徽的大气污染,D错。故选B。【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所产生的的影响或效益总结如下:猕猴桃原产于我国,生长期怕旱、怕风,适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1904年新西兰引入栽培,改良后的品种称“奇异果”,目前远销中国、日本等国际市场。读新西兰北岛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最适合栽植奇异果的区域是A. B.

11、 C. D. 14. 奇异果在我国的售价高于国产猕猴桃,原因可能是 ()A. 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B. 距离中国较远,运输成本高C. 火山土广布,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丰富D. 分拣筛选先进,将符合口感甜度的果实投放市场【答案】13. C 14. D【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奇异果生长期怕旱、怕风,适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中。读图可知,地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土层深厚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同时,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小,沿岸暖流经过,气候较为湿润,C正确;相比而言,三地为丘陵地形,土层不如地深厚,且两地风力较大,地纬度更高,热量条件较差。故选C。【14题详解】奇异果

12、的售价高于国产猕猴桃,与我国人口多,市场广关系不大,A错;我国对奇异果的需求量大,且随着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新西兰奇异果运输到我国的方式多采用海运运输(高端水果采用空运),其运输成本并不高,B错;新西兰奇异果多分布在沿岸地区河流的冲积平原上,C错;奇异果通过分拣筛选,将符合口感甜度的果实投放市场,果品质量高,因此售价更高,D正确,故选D。读我国某地水稻主产区发展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导致水稻种植最北界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B. 种植技术改进及良种研发C. 新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 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善16. M地是我国优质水稻产区,稻米优质的原因是A. 温带季风气候,

13、雨热同期B. 年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C. 纬度高,生长时间长且病虫害少D. 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高【答案】15. B 16. 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与1980年相比,2010年水稻种植最北界向北移动,这主要得益于种植技术的改进以及良种研发,一方面,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得水稻种植环境得以改善,另一方面,水稻优良品种的研发使得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B正确;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水稻种植北界有可能向北移动,但相比于B选项而言,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A;与新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关,C错;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善主要为了保证水稻的稳产,与水稻种植北界的变化无关,D错

14、。故选B。【16题详解】注意题干关键词“稻米优质”,因此重在分析影响水稻品质的因素,而非水稻生长的一般性区位条件。M地位于我国三江平原地区,纬度高,生长时间长,病虫害少,水稻品质优良,C正确;A选项属于该地水稻适宜生长的一般性区位条件,不是M地特有的区位因素,因此不是该地稻米“优质”的主要原因,排除A;有机质的积累主要与日温差有关,与年温差无关,B错;D选项属于该地稻米商品率高的原因,不是该地稻米“优质”的原因,排除D。故选C。【点睛】农作物品质优良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多;气温低,虫卵不易越冬,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越

15、,受人类的污染小等。读某国人口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7. 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A. 中部B. 东北部C. 东南部D. 西北部18.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是该国人口密度最高分布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平坦开阔,农业发达B. 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C. 环境优美,生物物种丰富D. 海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答案】17. C 18. 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国为巴西,结合图中人口密度可知,该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故选C。【18题详解】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位于该国东南沿海地区,海上交通便利,且开发历史悠久,所以人口密度最高,D正确;作为该国的主要的大型城市,其城市的农业占比小

16、,A错;影响该国人口分布密度的主要因素并非降水(亚马孙地区降水也丰富,但人口密度小),B错;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人口密度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生物物种不一定丰富,且生物物种丰富不是导致该地人口密度大的原因,C错。故选D。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图示区域相关自然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地形以高原为主B. 乙处沿海有暖流流经C. 丙河向东注入大西洋D. 丁地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有关该区域人口及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农业发展缓慢,以种植业为主B. 出口工业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C. 黑色人种主,主要信奉伊斯兰教D.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答

17、案】19. A 20. B【解析】【19题详解】读图,甲地海拔在1000m以上,等高线稀疏,为高原地形,A正确;结合图中经纬度以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表示非洲南部地区,乙处沿海地区有寒流流经,B错;丙河向东注入印度洋,C错;丁地为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错。故选A。【20题详解】该区域气候偏干旱,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A错;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工能力有限,主要出口工业原料或半成品等初级产品,B正确;该区域主要信奉基督教,且白色人种分布也较多,C错;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D错。故选B。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河流。读额尔齐

18、斯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21. 图示区域水汽的最主要来源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22. 有关额尔齐斯河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处于西北内陆蒸发强烈,河流含盐量极高B. 流经沙漠地区下渗极其微弱,成为外流河C. 位于我国地势一、二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D. 补给水源以冰川、积雪融水为主,水量季节变化大【答案】21. A 22. D【解析】【21题详解】该区域位于中纬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部分水汽,给该区域带来了一定的降水,A正确;该区域深居亚欧大陆中部,受重重山脉的阻挡,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无法深入该区域,BC错;北冰洋的部分水汽可南下至该区域,但不是该区域的最主要

19、水汽来源,D错。故选A。【22题详解】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盐分可以外排,河流含盐量不高,A错;流经沙漠地区,下渗较强,B错;该区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C错;该区域降水相对较少,额尔齐斯河补给水源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大小受气温的影响大,水量季节变化大,D正确,故选D。读我国南水北调某输水干线纵向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 关于该干线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东线 E为华北平原B. 东线 E为长江中下游平原C. 中线 E为华北平原D. 中线,E为丹江口水库区域24. 该输水干线调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自然原因( )A. 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C. 人

20、口城市密集,污染现象严重D. 降水量总量少,季节变化大25. 该干线调水后,对长江口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A. 引起河口盐度升高,危害生物生存B. 河流径流量变化平稳,有利于防洪C. 对沿线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D. 沿线工业企业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水质【答案】23. B 24. D 25. A【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该线路海拔较低,处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为我国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排除CD;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E为东线水源调出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G为水源调入区,位于华北地区,A错,B正确,故选B。【24题详解】AC选项不属于自然原因,排除AC;该输水线路调入区为华北地区,气

21、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少,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网并不密布,B错,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该线路调水后,长江口地区河流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加剧,河口盐度升高,危害生物生存。同时,海水入侵加剧,不利于防洪,A正确,B错;CD选项不属于对长江口的影响,且随着东线的通水,有利于提高社会对沿线水质的关注,减少沿线企业的污水排放,CD错。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湿沉降是指污染物随着雨、雪、雾、雹等降水形态而降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20世纪80年代,酸雨只发生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

22、南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目前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图为中国酸雨空间分布。(1)据图描述我国酸雨分布特征。(2)北方二氧化硫排放点众多,但酸雨发生频率远低于南方。试分析其自然原因。(3)结合区域特征,说明重庆酸雨发生频率高的原因。【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匀,轻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2)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偏碱性,扬尘可中合酸性。(3)区域工业发达,能源以含硫较多的煤炭为主,汽车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多山地(

23、地形原因),污染物不易扩散,自净能力差。【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解题过程中需要抓住发生酸雨的基本条件,一是降雨,二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多,然后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以及图文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地理事物空间特征描述注意总体特点与细节特点,还要注意极值区的描述。读图分析可知,总体而言,我国酸雨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于西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细节与极值方面,重庆、湖南、江西等地以及南部沿海地区酸雨尤为突出。(2)注意材料“酸雨是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相比而言,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减少,酸雨较轻;同时,

24、北方地区多风沙,沙尘中的碱性颗粒也可以缓解酸雨现象。(3)首先,酸雨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多导致,重庆市酸雨频率高,这和重庆市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关;其次,注意题干信息“区域特征”,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地区,一方面,大气稳定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另一方面,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也导致重庆市酸雨频发。【点睛】我国南方地区酸雨危害程度较大,其酸雨多发的原因主要有: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多丘陵地形,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酸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相比而言,我国北方地区酸雨危害程度较小,其酸雨多发的原因主要有:降水少,不利于酸

25、雨的形成;地势平坦,风力较强,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土壤呈碱性,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对酸雨有一点的抑制作用。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水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资源问题,更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分布。(1)图中N河流流向为 。试分析说明太巴列湖的形成原因。(2)描述图中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3)说明该区域发展种植业可能带来的问题。(4)结合区域水资源特征,对本地区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答案】(1)自北向南;处于板块张裂地带,板块断裂下陷积水形成。

26、(2)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河流湖泊处降水少(河谷处降水少)。北侧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南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西侧离海洋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地势低,抬升作用弱(本条对应前面河谷)。(3)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盐碱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破坏植被导致荒漠化;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地下水、农产品污染等。(4)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灌溉措施;发展科技,培育耐旱农作物。【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亚地区的地理环境、降水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基本原理的能力。解题过程中需要抓住图文材料的关键信息和隐含信息,明确区域

27、定位,灵活分析作答。【详解】(1)读图可知,该区域死海湖面海拔415m,因此N河注入死海,所以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太巴列湖湖面海拔213m,由于低于海平面,所以该湖的形成原因是受板块断裂下陷注水形成的陷落湖(该区域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2)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图中等降水量线向北弯曲,因此河谷处降水少。原因可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但北侧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较多,南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降水较少;西侧离海洋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东侧离海洋较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较少;中部河谷地区地

28、势低,抬升作用弱,且西风翻越河谷西侧山地气流下沉,降水少。(3)该区域降水相对较少,气候偏干旱,农业依赖灌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导致土地盐碱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之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荒漠化;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也容易导致农产品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4)注意“建议”要结合该区域水资源特征来说。该区域气候偏干旱,水资源不足,可改善灌溉技术,如发展喷灌和滴灌,节省水资源。同时,可发展科技,培育耐旱的农作物,发展节水农业。【点睛】气候偏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改善灌溉技术,发展喷灌、滴灌技术;加强技术投入,培育耐旱品种,发

29、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数量,合理利用地下水;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地区应加强退耕,保护生态环境等。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牛蛙也叫美国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因农业虫害防治及商业食用等原因于1959年引入中国。牛蛙寿命68年,每年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1000050000粒。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泛且食量大。食物包括昆虫及其它无脊椎动物,还有鱼、蛙、蝾螈、幼龟、蛇、小型鼠类和鸟类等,被世界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目前除西藏、海南、香港和澳门外,北京以南地区均有自然分布。养殖过程是其扩散的主要途径,国内贸易及加工过程中

30、逃逸现象也普遍存在,此外还有市民随意放生等现象发生。图为牛蛙蝌蚪。(1)试分析牛蛙几乎遍布北京以南地区的自然原因。(2)指出“牛蛙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3)针对“牛蛙入侵”,结合材料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答案】(1)气候、水域等条件与北美类似,环境适宜生存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天敌少、食材广泛。(2)捕食其它生物,破坏食物链,破坏其它物种栖息空间,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稳定(任答3条)。(3)改变饲养方式,由放养改为圈养,加强牛蛙饲养管理;加强对运输车辆、餐饮业的监控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加大对放生行为的管理处罚力度;在蝌蚪阶段进行清塘性处理来控制种群数

31、量;捕捉和消耗牛蛙成体资源,以控制其在自然生境中的数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入侵的原因以及危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信息,抓住牛蛙的生活特点和扩散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详解】(1)根据材料“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北京以南地区气候、水域等条件与牛蛙原产地具有相似性;根据材料“牛蛙寿命68年,每年可产卵23次,每次产卵1000050000粒。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泛且食量大”可知,牛蛙寿命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同时繁殖能力强;牛蛙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缺少天敌,食材广泛,因此广泛分布在北京以南地区。(2)牛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体

32、现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由于牛蛙食性广泛且食量大,大量捕食其他生物,从而破坏了食物链,大量牛蛙的繁殖侵占了其他物种的栖息空间,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3)根据材料“养殖过程是其扩散的主要途径,国内贸易及加工过程中逃逸现象也普遍存在,此外还有市民随意放生等现象发生”可总结相应的措施,如改变饲养方式,由放养改为圈养,从而减少牛蛙在养殖过程中的扩散;其次,加强对运输车辆与餐饮业的监控与管理,减少国内贸易及加工过程中的逃逸现象;再次,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牛蛙危害性的认识,加大对放生行为的处罚力度;最后,可采取其他措施来控制牛蛙数量,如在牛蛙蝌蚪阶段进行清塘处理,捕捉

33、和消耗牛蛙成体资源,从而控制牛蛙在自然生境中的数量。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该群岛由1100个大小岛屿组成,系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成。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且全年分布均匀,岛上有陡峭的海岸和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下图是亚历山大群岛位置图。(1)说明亚历山大群岛形成的过程。(2)说明岛屿上温带雨林的形成原因。(3)分析说明岛屿上河流的水文特征。【答案】(1)板块挤压隆起抬升形成山脉,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形成。(2)暖流增温增湿,终年受西风控制

34、,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四面环海,受海洋水汽影响大,地形抬升作用显著,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形成温带雨林。(3)降水均匀,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详解】(1)根据材料“系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形成”可推测亚历山大群岛的形成过程。该区域受板块挤压隆起抬升形成山脉,之后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形成该群岛。(2)该题重在分析该区域降水丰沛的原因。可从大气环流、地形、洋

35、流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区域地处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遇到山地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同时,该区域四面环海,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强烈,地形抬升作用显著,降水丰富;该区域受阿拉斯卡暖流的影响,暖流对该区域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降水丰富,终年温和多雨,形成温带雨林。(3)首先,该区域降水丰富,终年温和多雨,河流径流量大,且径流量季节变化小,终年温和,河流无结冰期;该区域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该区域分布有茂密的温带雨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以及季节变化)、汛期(出现时间以及长短)、水位(高低)、含沙量(大小)、结冰

36、期(有无、长短)、流速(快慢)、水能(丰欠程度)、特殊现象(凌汛、断流)等。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到2020年“试验区”将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图为柴达木盆地,盐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据材料说明该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2)指出该省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3)说明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产生的效益

37、。【答案】(1)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石棉、铅锌、钾盐等矿产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便利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支持。(2)破坏地表植被,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土地荒漠化加重;采空区塌陷,滑坡崩塌的灾害发生;矿产开发导致的矿渣、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3)减少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提升经济效益;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中容易导致的问题以及清洁生产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根据图文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详解】(1)该题可从资源、

38、交通等方面回答。读图可知,柴达木盆地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同时,还拥有石棉、铅锌、钾盐等矿产资源。该区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干线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丰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说明该地土地面积广阔,且有国家政策支持。(2)首先,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需要开挖表土,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引发土地荒漠化问题;容易发生塌陷、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其次,矿产开发中产生的矿渣、废气、废水等废弃物,会导致环境污染。(3)本题重在抓住图中废弃物的再利用进行分析作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如废气、废渣、废热等提供给了电厂和建材厂,有利于减少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废物再利用,加大了工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提升经济效益;并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燃料(动力)、原料、水源、土地(地租)、市场、交通、劳动力、资金、政策、科技、环保考虑、投资者心理等。所以该题第(1)小题还可以回答该区域土地面积大,地租低,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