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4036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七中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北海七中五月份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1.美籍学者张光直认为: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与兵器被国王送到自己的地盘,作为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地方上的宗族再进一步分支时,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材料反映商周时期A. 王室严格控制青铜器生产数量B. 青铜礼器成为人神联系的媒介C. 青铜器象征着政治权力和地位D. 青铜礼器和兵器制作工艺精湛【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理解和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作为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和“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可以看出青铜器象

2、征着政治权力和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青铜器的生产,故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人和神的联系,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到青铜器制作工艺,排除D。【点睛】材料理解性较强的选择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主要观点,然后提取问题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去判断材料观点的使用和分析,同时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其中变化的历史原因。2.汉武帝在货币改革中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仅针对王侯宗室,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皇家上林苑出产的、每张售价40万钱的白鹿皮作为玉璧的衬垫;白金币由中央政府专向富商豪民发行,作价奇高。这一举措表明汉武帝旨在A. 削弱地方封国势力B. 增加中央财政收入C. 加强汉朝集权政治D

3、. 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币制改革【详解】根据材料“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皇家上林苑出产的、每张售价40万钱的白鹿皮作为玉璧的衬垫”“白金币由中央政府专向富商豪民发行,作价奇高”可知通过这种方式汉武帝可以从王侯宗室和富商豪民那里换来大量的财富,从而增加中央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材料中白鹿皮币发放的对象是所有王侯宗室,而不是地方封国,故排除A;材料中是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财富,没有涉及政治权利,排除C;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排除D。【点睛】汉武帝币制改革: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

4、的原因之一,故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中央政府在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便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3.明、清先后出现两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明嘉靖、万历年间,因楼寇海患,筹海图编和日本考等研究日本的专著问世;清末,随着日本侵华加剧,再次引发“研究日本”热。这表明当时A. 知识分子治学特征之一是研究经世学问B. 政府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研究中日外交关系C. 知识分子的研究重心在于改善中日的关系D. 知识分子持天朝上国的心态研究日本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

5、世致用【详解】根据材料“因楼寇海患,筹海图编和日本考等研究日本的专著问世”和“随着日本侵华加剧,再次引发“研究日本”热”可知“研究日本”的原因是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体现知识分子的研究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中知识分子的研究是自发的,没有提到政府的倡导,故排除B;根据筹海图编可知是在筹备海防,说明知识分子研究日本目的是保家卫国,不是改善中日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知识分子研究日本的心态,故排除D。【点睛】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

6、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4.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得到清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和民间商人集资入股,在长江航运业竞争中击败英美航运公司,发展迅速;1884年,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此后它在“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这表明A.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 轮船招商局改变中国航运业的落后面貌C. 清政府应该加强对航运业的全面控制D. 洋务企业的发展受观念更新滞后的制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企业,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水域轮

7、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轮船招商局并没有改变中国航运业的落后面貌;根据材料“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此后它在“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可知轮船招商局失去统治地位的原因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政府官员的控制,故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失去统治地位的原因是“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表明洋务企业的发展受李鸿章等洋务派观念更新滞后的制约,故D正确。【点睛】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

8、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 “ 中体西用”,“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中体西用”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5.甲午战败后,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物”的层面上升到“智”的层次,传统知识分子群体转向对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从而引起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开始了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材料表明A. 知识分子完全传承了西方的启蒙思想B. 维新思想承载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C. 近代中国进

9、入全方位社会变革的时期D.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详解】错在“完全传承”此时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康有为托古改制等,故A错误;根据材料“对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可以看出维新思想既有思想的启蒙又有救亡图存改革政局的历史使命,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中国全方位学习西方时期,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故D错误。【点睛】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

10、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6.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人民将和美英苏法各大国的人民,共同建设一个巩固的与持久的世界和平”;国民党六大的外交决议案写道:“世界和平之组织,已于旧金山会议见其端倪,吾国将不吝一切之努力,以助成集体安全永久和平之确立。”这表明当时A. 国共两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B.

11、国共两党内外政策达成了一致C. 中国已得到世界大国的认同D. 抗战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的对外政策【详解】根据材料“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人民将和美英苏法各大国的人民”表明共产党积极参加国际事务,根据材料“国民党六大的外交决议案写道:吾国将不吝一切之努力,以助成集体安全永久和平之确立”可以看出国民党积极参加国际事务,因此可以得出国共两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故A正确;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主张建议一党独裁的政府,共产党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两党在国内政策是矛盾的,故排除B;材料中是中国对外态度,没有提到世界大国对中国的态度,故排除C;新中国的成立

12、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故D错误。【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7.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优先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优先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A. 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B. 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左”倾错误

13、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D.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详解】生产关系的变革应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工业化”是发展生产力,“所有制改革”是变革生产关系,应该是所有制改造应服从于工业化道路,故A错误;虽然材料中提到“三改超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并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B错误;根据材料“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是复杂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

14、而且在具体实践中出现和理论偏差情况,故C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在理论形成过程中也是曲折的,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分歧,因此D对于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排除D。【点睛】一化三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8.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施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近年来,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

15、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已在多地启动实施。这两次改革A. 使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B. 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C. 促进私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D. 利用市场激活农村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土地所有权一直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故A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仍然是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农业,故排除B;私有制经济发展和农业改革无关,是经济所有制改革的影响,故排除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农民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

16、民变股东”有利借助市场和农村资源发展现代农业,故D正确。【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我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人劳比例分到农户经营),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9.十二铜表法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前326年博埃得里亚法规定:所有债务奴

17、隶“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还。”这一变化反映了罗马法A. 确立了债权人不承担债务风险的理念B. 强化了债权人的风险责任意识C. 由人身性债权逐渐向财产性债权过渡D. 成为现代债权制度的法律依据【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特点【详解】根据材料“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还”可知如果债务人财产不足以偿还债权人,那么债权人就会承担债务无法收回的风险,故A错误;材料内容是对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的规定,没有提到债权人风险意识的提高,故排除B;根据材料前期规定“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

18、,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为人身性债权,后期规定“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还”转变为财产性债权,故C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对现代债权制度的影响, 故排除D。【点睛】罗马法特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0.当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进入以集成电路为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发展的新阶段时,苏联仍将增加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企业对革新的畏惧就像魔鬼怕见正神那样。”这反映了苏联A. 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B. 在管理体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C. 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不均衡D. 经济发展战略落伍于世界潮流【答案】D【解析】【分

19、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详解】材料没有提到苏联生产技术的落后,排除A;材料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仍然在发展工业,是其战略的失误,不能体现管理体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涉及苏联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重,排除C;料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仍然在发展工业,是其战略的失误落后于世界潮流,故D正确。【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11.2008年金

20、融危机以来,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兴起,西方许多国家质疑全球化道路,美国不再高擎贸易自由化的大旗,出现“内顾型发展”趋势,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战略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这主要因为A. 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利益分配的不均衡B. 全球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C. 旧的国际秩序左右着全球化发展进程D. 西方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详解】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西方许多国家”和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不占据绝对优势,因此“西方许多国家质疑全球化道路,美国不再高擎贸易自由化的大旗,出现“内顾型发展”趋势”,这反映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发达国家利益减少出现“反全

21、球化、逆全球化”,故A正确;根据材料“这主要因为”可知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受到阻碍的原因,不是问的表现,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旧的国际秩序,排除C;“普遍”过于绝对,材料中提到“西方许多国家”不一定达到普遍的程度,且这个是现象不是原因,故D错误。【点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

22、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12.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A. 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B. 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C. 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D. 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答案】D【解析】【详解】1

23、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故选D项;表格内容主要反映了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贸易协定签订以及最后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内部形成了贸易合作共同体,但不能据此推断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故排除A项;表格内容不能证明各国放弃了贸易保护政策,故排除B项;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不能说明东欧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故排除C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了解1947年美国提出复兴西欧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了解其原因和目的;苏联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原因和目的,并结合题干表格信息分析即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

24、料一 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已命运的主人,成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

25、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草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工人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学说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国70年来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答案】(1)相同:革命方式:都实践了用暴力革命反抗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意义: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都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任答2点)不同: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

26、因是缺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在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俄国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2)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通过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方面:通过“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逐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在一段时期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分配制度方面

27、:建国初期,我国逐步建立起按劳分配的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成就:建国初期,随着“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际工人运动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俄工人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主要指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相同点可以从革命的方式、革命丰富

28、了马克思主义和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借鉴进行分析;不同点可以革命的结果、是否有无产阶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是否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指导。(2)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可以分别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经济体制方面、分配制度方面和工业化成就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考察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成就,涉及知识点较多,不要遗漏任何一个时期经济建设成就。【点睛】1、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

29、,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巴黎公社的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公社战士在同强大敌人战斗时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51年,世界首届

30、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会场“水晶宫”完全山玻璃和钢铁建成,水晶宮内陈列着约1.4万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举重1144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是大斤入处陈列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壶、铁制壁炉、钢笔、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世界首枚邮票等过去属于“奢华”的物品,也成为博览会展示品种繁多的大众消费品。外国提供的展品几乎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参观博览会后写道:“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

31、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工业资本主义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史上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信息:博览会的英国展品以自动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等工业品为主现象,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概述:18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市场、制度、劳动力、资本等因素的推动,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伦敦博览会以展示英国纺织、煤炭、钢铁、机械等工业

32、品为主。这些行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龙头产业,带动了英国工业实现腾飞,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革命使英国基本完成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它的工业力量相当于其他整个世界的总和。评价: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英国最早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工业生产出现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贫富分化、阶级对立加剧;工业优势推动英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奠定了英国取得世界霸权的物质基础。(亦可从工业革命使英国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工业化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博览会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经济成果的碰撞与交流等角度回答。)【解析】【分析

33、】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根据材料“英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1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举重114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入口处陈列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壹、铁制壁炉、钢笔”可以提取信息:博览会的英国展品以自动纺纱机、织布机、蒸汽机等工业品为主现象,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关于工业革命的知识,分析该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表现。最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注意论从史出,做

34、到史论结合和历史语言的运用。【点睛】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二)选考题: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北宋前期,实行官职名衔与其具体从事工作的分离,造成官职中纷繁复杂、名实不侔的现象。宋神宗年间改革官制,从“正名”入手,改变诸司官员名衔与实职分离的状况,全面调整中央

35、官僚制度,划分权限,对“领空名者一切罢去”;将原有散官名称加以改造,形成新的一套寄禄阶称谓;选拔官员的途径有科举考试、学校考选、恩荫补官、吏员出职、杂色补官等。材料二 宋代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当时称为“考课”或“课绩”),以“循名责实”为目标,对官员品徳操守及才干绩效进行综合评定;对“徳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悍构成德行“四善”;课绩比较重视才干的考查核实,力求做到“凡职皆有课,几课皆责实”,官员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绩”、“实迹”,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内容,作为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课绩定等通常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对绝大多数官员因

36、定“常考”,能力绩效互不相同,考第却无不冋,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黜陟能否”的精神,全然失去了针对性与激励的意义。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年间官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官员考评制度。【答案】(1)特点:强调“正名”,使名衔与实职统一;实行多元化的选任官员制度;官制设计、运作程序严密。(2)简评:强调综合考评官员的德能勤绩;重德行“四善”,对官吏进行道德修养与操行素质的考评,也是对其理政治国精神的考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在官员考核中的具体运用;考核政绩的标准务实、谨密、具体,考评有据可查;通过行政强制使虚报政绩者

37、承担相应的风险。(任答3点)“四善”设计理想化,考核不易操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起到预期作用;考核过分依赖书面记载,无从真正掌握官员德行、才干与实效;“务实”精神有很大局限性,只考虑到人事部门的实际操作,不能从基层社会状况与官员绩效的现实出发,缺乏针对性和激励作用,助长主考与被考敷衍塞责的习气。(任答2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官制改革和官员考评制度【详解】(1)根据材料“从“正名”入手,改变诸司官员名衔与实职分离的状况”可知强调“正名”,使名衔与实职统一;根据材料“选拔官员的途径有科举考试、学校考选、恩荫补官、吏员出职、杂色补官等”可知;实行多元化的选任官员制度;根据材料“将原有

38、散官名称加以改造,形成新的一套寄禄阶称谓”可知官制设计、运作程序严密。(2)对于“宋代官员考评制度”的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价,积极性:根据材料“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进行综合评定 ”可知强调综合考评官员的德能勤绩;根据材料“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德行“四善”可知重德行“四善”,对官吏进行道德修养与操行素质的考评,也是对其理政治国精神的考核,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在官员考核中的具体运用;根据材料“课绩比较重视才干的考查核实、力求做到“凡职皆有课,凡课皆责实”,”可知考核政绩的标准务实、谨密、具体,考

39、评有据可查;局限性:根据材料“”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构成德行“四善” ”可知“四善”设计理想化,考核不易操作,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起到预期作用;根据材料“官员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绩”、“实迹”,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内客,作为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可知考核过分依赖书面记载,无从真正掌握官员德行、才干与实效;根据材料“从根本上违背了“黜陟能否”的精神,全然失去了针对性与激励的意义”可知“务实”精神有很大局限性,缺乏针对性和激励作用,助长主考与被考敷衍塞责的习气。【点睛】提取历史材料关键信息需走出的几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 真伪。要注意记录者的阶级

40、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或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必须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信息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台题目要求的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材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深层次地对材料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的本质。四是不能将材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 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进行对比分析。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二战期间,深谋远虑的丘吉尔称:处理战败的大国始终是战胜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在处理

41、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战后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双重目标;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战胜国也愿意给德国人民机会,“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材料二 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日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

42、的成胁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摘编自陈晓律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解决“胜利的难题”的重要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答案】(1)举措:军事上,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以“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非纳粹化”为核心,采取强制措施根除德国军事传统、摧毁德国军国主义的势力和经济基础,严惩纳粹战犯;在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框架下,重建战后德国;将西

43、方的政治、文化观念渗透到青少年和知识精英的教育中,重塑德国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任答3点)(2)原因:“冷战”格局下,盟国既限制西德发展又保证西德生存;将西德纳入遏制共产主义、防御苏联势力西扩的北约体系;促进法、德和解,稳定西欧政局;视西德为推动战后欧洲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任答3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详解】(1)根据材料 “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政治和文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材料“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日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威胁和促进欧洲

44、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和“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结合所学知识从“冷战”、稳定西欧政局和西欧经济恢复的角度进行分析。【点睛】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搜寻要点,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证得分率。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明朝中叶以后,伴随着思想界启蒙思潮的兴起,科技领域从沉寂转向繁荣,出现一些卓有建树的学者和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科学家宋应星以编著天工开物而名垂后世。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

45、的力量;“开物”一词出自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时,十分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教据,用不同数据的对比关系说明科学道理,如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尺寸、材料 消耗、材料 配方、经济效率以及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能等。天工开物力图从一般生产现象中发现规律,例如对数学上的生态变异,对化学反应中隐含的质量守恒原理,对力学上力矩作用、重心转动等知识,都进行科学概括、总结,大大增强了这部著作的科学价值。近代学者丁文江通过对天工开物的研究,指出“先生【宋应星)之学,其精神与近代科学方法相暗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科学思想方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

46、析宋应星的科学思想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天工相配合的科学哲学观;重视数学和量化分析的重要性;发现科学规律、总结科学理论,开启了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背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兴起,有利于摆脱专制思想桎梏、推动科学研究;传统农业文明发展进入顶峰、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工商皆本”思想推动对传统生产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理学的思辨方式影响科学家探究万物的思想方法;数学和量化分析方法,有助于科学家采用实证研究说明科学原理。(任答3点)【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应星【详解】(1)根据材料“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一词出自

47、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十分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数据,用不同数据的对比关系说明科学道理”“力图从一般生产现象中发现规律其精神与近代科学方法相暗合”,从哲学观、重视数学和量化分析和近代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析。(2)根据所学知识从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兴起、传统农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工商皆本”思想和研究思想的变化进行总结。【点睛】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 生产力标准;(2)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3) 阶级的观点;(4) 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 不要以偏概全;(6) 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 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学会自主概括和归纳材料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